传动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73014发布日期:2021-07-16 16:58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传动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有关于一种传动改良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集能效果的传动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2.近年来,由于地球能源即将面临能源耗尽的危机,故而世界各国皆不断的积极开发利用风力、太阳能、水力、或地热等来产生电力能量的方法,以此来缓减传统能源被消耗的速度。
3.但是,上述无论利用风力、太阳能、水力、或地热等方式来产生能量,皆有受限于地区性的限制;例如,某部分地区常年风力不强,即无法使用风力来产生能量;相同地,某些地区气候为常年多雨,则太阳能自然亦无法运用;而水力及地热更是要部份得天独厚的地区方有存在。是以并无法有效地适用于全球各个地区。
4.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陷,即为本发明的发明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5.因此,为有效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集能效果的传动改良结构。
6.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量可回收再利用的传动改良结构。
7.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传动改良结构,包括一座体、一轴杆、一弹性单元、一管体及一集能单元,该轴杆一端与该座体的一侧相连接,一转动盘呈可转动地设置于该轴杆的另一端,于该转动盘上设有一第一配重块及一第二配重块,该第一配重块、第二配重块呈相对地设置于该转动盘的一表面上,该弹性单元一端与该座体一侧相连接并套设于该轴杆外侧,该弹性单元通过一外力使得该弹性单元产生形变,该管体呈可转动地套设于该轴杆上,并使得该管体一端与该弹性单元一端相连动,该管体的另一端接触该转动盘的表面,该集能单元与该轴杆相连接,通过该管体的转动产生动能以连动该集能单元集能,并通过该集能单元带动该转动盘转动。
8.在一实施例中,该传动改良结构还具有一飞轮,该飞轮设置于该转动盘的下方,用以驱动该转动盘转动。
9.在一实施例中,该传动改良结构还具有一杆体,设置于该座体的一端,并使得该杆体的两端可于该座体上摆动,该杆体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相对的第二端,所述弹性单元连接于该第一端处,所述轴杆连接于该第二端处。
10.在一实施例中,该传动改良结构还具有一第一限位件及一第二限位件对应设置于所述转动盘的表面,该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共同界定一容设空间,所述第一配重块、第二配重块呈可移动地设于该容设空间的两相对端。
11.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弹性单元为一弹簧或一弹性体。
12.在一实施例中,该传动改良结构还具有一感测器,该感测器通过一红外线感测方
式感测所述管体及转动盘的速度。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单元还设有一接收器,当所述感测器感测到所述管体及转动盘的速度相同时会产生一感测信号,该接收器根据该感测信号控制该外力使该弹性单元产生形变,以使得该管体离开该转动盘。
14.在一实施例中,该传动改良结构还具有一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用以检测所述转动盘是否正常运转。
15.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外力为一马达所产生。
16.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配重块、第二配重块分别通过一第一蓄力件及一第二蓄力件连接于该转动盘上。
17.通过本发明此结构的设计,当一驱动单元(图中未示)驱动该飞轮转动后,该飞轮再驱动该转动盘开始运转时,由于所述管体的一端接触在该转动盘的表面上,因此该管体会被该转动盘带动而跟着转动,并通过该感测器感测所述管体及转动盘的速度,而当感测器感测到该管体的速度与该转动盘相同时会产生该感测信号,该接收器根据该感测信号控制该外力使该弹性单元产生形变,以使得该管体离开该转动盘,并于此时,原本相邻在该管体两侧的第一配重块、第二配重块会彼此远离朝相反方向移动,接着通过该管体持续于该轴杆上转动并产生动能后以连动该集能单元集能,最后再通过集能单元带动该转动盘转动,如此一来,不仅可将能量回收再利用外,还具有一集能效果的传动改良结构。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传动改良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传动改良结构第一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传动改良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传动改良结构第二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传动改良结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传动改良结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传动改良结构第五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19.附图标记说明传动结构.....2座体.......20杆体.......21第一端......210第二端......211支点.......212弹性单元.....30下拉力......300轴杆.......40转动盘......41表面.......410第一配重块....411
第二配重块....412管体.......50集能单元.....60第一限位件....61第二限位件....62容设空间.....63感测器......70接收器......71检测装置.....72行动装置.....74外力.......75飞轮.......76第一蓄力件....77第二蓄力件....78。
具体实施方式
20.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说明书附图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21.请参阅图1和图2,为本发明传动改良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及实施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传动结构2经过改良后,包括一座体20、一轴杆40、一弹性单元30、一管体50及一集能单元60,该轴杆40一端与该座体20的一侧相连接,该转动盘41呈可转动地设置于该轴杆40的另一端,另外,该转动盘41还具有一表面410,于该转动盘41的表面410上设有一第一限位件61及一第二限位件62,第一限位件61、第二限位件62共同界定一容设空间63,该容设空间63内设有一第一配重块411及一第二配重块412且俩彼此呈相对设置在该容设空间63。
22.该弹性单元30一端与该座体20的一侧相连接并套设于该轴杆40外侧,该弹性单元30通过一外力75使得该弹性单元30产生形变,于本实施例中,该弹性单元30以一弹簧或一弹性体做说明,该外力75为一马达所产生,但并不引以为限。
23.所述管体50呈可转动地套设于该轴杆40上,并使得该管体50的上端与该弹性单元30一端相互连动,该管体50的另一端则接触该转动盘41的表面410,该集能单元60与该轴杆40相连接,通过该管体50的转动产生动能以连动该集能单元60集能,并通过该集能单元60带动该转动盘41转动。
24.另外,该传动结构2改良后还具有一飞轮76,该飞轮76设置于该转动盘41的下方,用以帮助该转传盘41转动。
25.此外,该传动结构2改良后还具有一感测器70(请参阅图4),该感测器70通过一红外线感测方式感测所述管体50及转动盘41的速度,所述弹性单元30还设有一接收器71,当所述感测器70感测到所述管体50及转动盘41的速度相同时会产生一感测信号,该接收器71根据该感测信号控制该外力75使该弹性单元30产生形变,以使得该管体50离开该转动盘41。
26.请参阅图2,通过本发明此结构的设计,当一驱动单元(图中未示)驱动该飞轮76转
动后,该飞轮76再驱动该转动盘41开始运转,由于所述管体50的一端接触在该转动盘41的表面410上,因此该管体50会被该转动盘41带动而跟着转动,并通过该感测器70感测所述管体50及转动盘41的速度,而当感测器70感测到该管体50的速度与该转动盘41相同时会产生该感测信号,该接收器71根据该感测信号控制该外力75使该弹性单元30产生形变,以使得该管体50离开该转动盘41,并于此时,原本相邻在该管体50两侧的第一配重块411、第二配重块412会彼此远离朝相反方向移动,接着通过该管体50持续于该轴杆40上转动并产生动能后以连动该集能单元60集能,最后再通过集能单元60带动该转动盘41转动,如此一来,不仅可将能量回收再利用外,还具有一集能效果的传动结构2改良。
27.请参阅图3和图4,为本发明传动改良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及实施示意图,所述传动改良结构部份元件及元件间的相对应的关与前述传动改良结构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但是本传动改良结构与前述最主要的差异为,还具有一杆体21,该杆体21中央处具有一支点212,该支点212设置于所述座体20的一端,并使得该杆体21的两端可于该座体20上上下摆动,该杆体21具有一第一端210及一相对的第二端211,该弹性单元30对应设置于该第一端210上,该第二端211则连接所述轴杆40,该弹性单元30通过马达产生一下拉力300,该杆体21通过该弹性单元30产生的下拉力300以使得该第一端210、第二端211于该座体20上产生上下摆动的运动模式,于本实施例中,该弹性单元30以一弹簧做说明,但并不引以为限。
28.请一并参阅图4,通过本发明此结构的设计,当该飞轮76带动该转动盘41开始运转时,由于所述管体50的一端接触在该转动盘41的表面410上,因此该管体50会被该转动盘41带动而跟着转动,并通过该感测器70感测所述管体50及转动盘41的速度,而当感测器70感测到该管体50的速度与该转动盘41相同时会产生该感测信号,该接收器71根据该感测信号控制该弹性单元30产生该下拉力300,以使得该管体50根据该下拉力300被该杆体21连动进而使得该管体50离开该转动盘41,并于此时,原本相邻在该管体50两侧的第一配重块411、第二配重块412会彼此远离朝相反方向移动,接着通过该管体50持续于该轴杆40上转动并产生动能后以连动该集能单元60集能,最后再通过集能单元60带动该转动盘41转动,如此一来,不仅可将能量回收再利用外,还具有一集能效果的传动结构2改良。
29.请参阅图5,为本发明传动改良结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传动改良结构部份元件及元件间的相对应的关与前述传动改良结构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但是本传动改良结构与前述最主要的差异为,还具有一检测装置72,该检测装置72用以检测该转动盘41是否正常运作,若该转动盘41于转动过程中突然失效停止运转时会自动重新启动,或者通过一操控装置(图中未示)被动重新启动该转动盘41,该检测装置72还会产生一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送至一云端进行整合,并可连接一行动装置74(请参阅图6,为本发明传动改良结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而得以随时通过该行动装置74查看该转动盘41的转动情况。此外,所述第一配重块411、第二配重块412还分别通过一第一蓄力件77及一第二蓄力件78连接于该转动盘上,而得以使得该第一配重块411、二配重块412分别被该第一蓄力件77、二蓄力件78拉制移动。
30.最后,请参阅图7,为本发明传动改良结构第五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所述传动改良结构部份元件及元件间的相对应的关与前述传动改良结构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但是本传动改良结构与前述最主要的差异为,将前述的第一配重块411、第二配重块412及第一
限位件61、二限位件62对应设置于所述飞轮76上,因此,同样也可通过管体50的转动并产生动能后以连动该集能单元60集能,同样可达成前述的功效。
31.以上所述,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下列优点:1.具有集能效果;2.能量可回收再利用。
32.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