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结构与收/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21394发布日期:2020-05-29 14:11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安装结构与收/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设备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安装结构与收/发装置。



背景技术:

相隔一段距离(根据实际使用需要为几米至上百米)的收/发功能部件,在安装过程中需要调整各自的安装角度,以使收/发功能部件能够相互精确对准,从而准确接收/发射信号。传统技术的收/发功能部件在对准之后,通常采用开口环结构进行紧固,首先将功能部件两端的圆柱体分别插入与两端的安装座一体的开口环内;当收/发功能部件分别旋转到相互对准的位置之后,需要分别拧紧收/发两端的开口环的紧固螺丝,使得各开口环的开口端逐渐闭合,从而使得开口环内侧面与圆柱体外侧面相互抱紧,进而实现收/发装置均被固定。

然而,由于传统技术采用螺丝对开口环抱紧式锁紧方式,因此,当外力强加于产品功能部件上时,由于螺丝与螺母间配合的间隙存在,很容易导致已经调整好的角度被改变;同时,为了增加开口环与圆柱体之间的摩擦力,采用在开口环内侧面和圆柱体外侧面设置凸出的、可以相互咬合的齿,由于收/发功能部件外形尺寸和开口环结构,限制了圆柱体的直径,致使圆柱体外侧面上设置凸出齿的数量少,无法满足收/发功能部件的紧固精度,当拧紧开口环时,很容易由于凸出齿的咬合,带动圆柱体在开口环内转动,从而造成收/发功能部件严重偏离相互对准的位置——称为“紧固偏差”。当需要对收/发功能部件进行维护时,作业人员需要多次拧松和拧紧锁紧装置,这样,不仅很容易改变收/发功能部件的安装角度;而且还增加作业工作量、增加高空作业时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安装结构与收/发装置,方便收/发功能部件稳定、快速安装与角度调节,减少作业人员的工作量,降低高空作业的危险性;同时,保证调整好的安装角度维持不变,有利于收/发功能部件稳定工作。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安装结构,包括:承载座;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设有安装腔体,所述安装腔体的腔壁上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固定座用于装设在待安装位上;及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安装座插入所述安装腔体内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互配合,且所述安装座支撑在所述承载座上,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中至少一种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互配合用于限制所述安装座在所述安装腔体内转动,所述安装座上设有收发窗,所述收发窗用于收/发功能部件进行信号传输。

上述的安装结构,在收/发功能部件安装过程中,首先将固定座安装在待安装位上;再将装有收/发功能部件的安装座插入固定座上的安装腔体内,使得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限位配合;由于安装座的下端支撑在承载座上,安装座的上端被固定座锁住,因此,有效限制安装座在高度方向上的移动,使得安装座稳定维持在待安装位处,避免安装座从固定座上掉落出;又由于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配合,限制安装座在安装腔体内不能转动,因此,确保收/发功能部件的角度不再发生变化,从而保证收/发功能部件稳定、精准作业。本方案采用环状结构的固定座,代替传统的开口环抱紧式结构,不仅简化了收/发功能部件的安装/拆卸操作方式,减少作业人员的工作量,降低高空作业的危险性,使得收/发功能部件能实现快速、稳定安装,而且还有效避免锁定过程对收/发功能部件调整好的角度造成偏移,提升收/发功能部件的安装精度。此外,当收/发功能部件需要进行角度调节时,通过抬高固定座,使得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脱离,由于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中至少一种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因此,转动安装座,使得收/发功能部件调至所需角度后,将固定座再次向承载座方向推至第一限位部能再次与第二限位部限位配合,使得调节后的角度被再次锁定,保证收/发功能部件的紧固精度。另外,本方案采用封闭式固定座套设在封闭式安装座外、并形成过渡配合的构造方式,较之传统紧固构造,具有更大的安装腔体内横截面积和安装座外侧横截面积,保证安装座内具有足够空间,以分布更多的第一限位部或者第二限位部,使得安装座在固定座上的转动调节精度更高,从而使得收/发功能部件的紧固精度更高。

下面结合上述方案对本发明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为第一齿,所述第二限位部为第二齿,所述第一齿与所述第二齿啮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结构还包括用于锁定所述固定座的锁定结构,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互配合,且所述锁定结构锁定所述固定座时,所述安装座限定在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承载座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第一抵触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互配合,且所述锁定结构锁定所述固定座时,所述第一抵触部抵触在所述固定座朝向所述承载座一侧,所述安装座一端支撑在所述承载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结构包括锁座与锁件,所述锁座用于装设在所述待安装位上,所述固定座可移动安装在所述锁座上,所述固定座内设有锁腔,所述锁件设置在所述锁腔朝向所述锁座的侧壁上,且所述锁件用于将所述固定座锁定在所述锁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件包括弹片、及设置在所述弹片上的第一卡扣部,所述弹片设置在所述锁腔的侧壁上,所述锁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部卡扣配合的第二卡扣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结构还包括解锁件,所述固定座上设有与所述锁腔连通的锁孔,所述弹片上设有拨动部,所述解锁件依次插入所述锁孔与所述锁腔中,并与所述拨动部拨动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上环向设有第二抵触部,所述解锁件上设有第一定位槽、及与所述第二抵触部配合的支撑部,所述固定座上设有与所述锁腔连通的支撑孔,所述拨动部卡入第一定位槽时,所述支撑部穿过支撑孔支撑在所述第二抵触部上,且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座上设有相对的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所述固定座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槽限位配合的第一限位翼、及与所述第二限位槽限位配合的第二限位翼,在所述固定座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翼与所述第二限位翼分别能对应在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座上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用于穿入固定件,并将所述锁座固定在所述待安装位上,所述安装结构组装时,所述安装座能遮挡住所述第一固定孔内的固定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座上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用于穿入固定件,并将所述承载座固定在所述待安装位上,所述安装结构组装时,所述安装座能遮挡住所述第二固定孔内的固定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结构还包括用于与报警器电性连接的压控开关,所述压控开关设置在所述安装座内,且当所述安装结构处于完成装配的状态下,所述压控开关与所述承载座和/或所述固定座抵触配合,所述承载座和/或所述固定座移离时,导致所述压控开关的工作状态发生变化,并用于触发所述报警器工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上设有触发件,当所述安装结构处于完成装配的状态下,所述承载座或者所述固定座的边缘抵触在所述触发件上,并将所述触发件压在所述压控开关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一端套设在所述承载座的外部或者内部,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第三限位部,所述承载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三限位部相互配合的第四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四限位部中至少一种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四限位部相互配合用于限制所述安装座在所述承载座上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的安装角度能在所述承载座上标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结构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承载座上的调节环,所述调节环与所述安装座定位配合;所述调节环上设有多个标识部,多个所述标识部沿着所述调节环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承载座上设有第一指示部;或者,所述调节环上设有第一指示部,所述承载座上设有多个标识部,多个所述标识部沿着所述承载座的周向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环上设有与所述第四限位部相互配合的第五限位部,所述第四限位部与所述第五限位部中至少一种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所述第四限位部与所述第五限位部相互配合用于限制所述调节环在所述承载座上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上设有能套接所述安装座一端的封盖,所述封盖上设有与所述第三限位部配合的第六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六限位部中至少一种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六限位部相互配合用于限制所述安装座在所述固定座上转动,所述安装座的安装角度也能在所述固定座上标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壳体、及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上的第一端盖及第二端盖,所述收发窗开设在所述安装壳体上,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盖上,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承载座抵触配合,所述安装壳体内用于装入所述收/发功能部件。

一种收/发装置,包括收/发功能部件与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安装结构,所述收/发功能部件装入所述安装座内。

上述的收/发装置,采用以上的安装结构,在收/发功能部件安装过程中,首先将固定座安装在待安装位上;再将装有收/发功能部件的安装座插入固定座上的安装腔体内,使得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限位配合;由于安装座的下端支撑在承载座上,安装座的上端被固定座锁住,因此,有效限制安装座在高度方向上的移动,使得安装座稳定维持在待安装位处,避免安装座从固定座上掉落出;又由于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配合,限制安装座在安装腔体内不能转动,因此,确保收/发功能部件的角度不再发生变化,从而保证收/发功能部件稳定、精准作业。本方案采用环状结构的固定座,代替传统的开口环抱紧式结构,不仅简化了收/发功能部件的安装/拆卸操作方式,减少作业人员的工作量,降低高空作业的危险性,使得收/发功能部件能实现快速、稳定安装,而且还有效避免锁定过程对收/发功能部件调整好的角度造成偏移,提升收/发功能部件的安装精度。此外,当收/发功能部件需要进行角度调节时,通过抬高固定座,使得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脱离,由于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中至少一种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因此,转动安装座,使得收/发功能部件调至所需角度后,将固定座再次向承载座方向推至第一限位部能再次与第二限位部限位配合,使得调节后的角度被再次锁定,保证收/发功能部件的紧固精度。另外,本方案采用封闭式固定座套设在封闭式安装座外、并形成过渡配合的构造方式,较之传统紧固构造,具有更大的安装腔体内横截面积和安装座外侧横截面积,保证安装座内具有足够空间,以分布更多的第一限位部或者第二限位部,使得安装座在固定座上的转动调节精度更高,从而使得收/发功能部件的紧固精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安装结构一视角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安装结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圈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圈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安装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圈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安装结构局部示意图一;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安装结构局部示意图二;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固定座与锁定结构配合示意图一;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固定座与锁定结构配合示意图二;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拨动部卡入第二定位槽中时固定座与锁定结构配合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拨动部卡入第一定位槽中时固定座与锁定结构配合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拨动部卡入第一定位槽中时固定座与锁定结构配合剖视图;

图1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固定座与接线座结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安装结构;110、安装座;111、安装壳体;1111、收发窗;1112、盖体;112、第一端盖;1121、第一限位部;1122、第一抵触部;1123、第二抵触部;113、第二端盖;1131、第三限位部;1132、第二定位部;114、接线座;1141、穿线孔;1142、缺口;115、触发件;1151、抵触凸起;120、固定座;121、安装腔体;122、第二限位部;123、锁腔;124、锁孔;125、第一限位翼;126、第二限位翼;127、封盖;1271、第六限位部;128、第二指示部;129、支撑孔;1291、限位环;130、承载座;131、第四限位部;132、第一指示部;133、第二固定孔;140、锁定结构;141、锁座;1411、第二卡扣部;1412、第一限位槽;1413、第二限位槽;1414、底板;1415、第一侧板;1416、第二侧板;142、解锁件;1421、拨动面;1422、第一定位槽;1423、第二定位槽;1424、支撑部;143、锁件;1431、弹片;1432、第一卡扣部;1433、拨动部;144、第一固定孔;150、调节环;151、标识部;152、第五限位部;153、第一定位部;160、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与图7,一种安装结构100,包括:承载座130、固定座120及安装座110。固定座120内设有安装腔体121。安装腔体121的腔壁上设有第一限位部1121。固定座120用于装设在待安装位上。安装座110上设有第二限位部122,安装座110插入安装腔体121内时,第一限位部1121与第二限位部122相互配合,且安装座110支撑在承载座130上。第一限位部1121与第二限位部122中至少一种的数量为两个以上,第一限位部1121与第二限位部122相互配合用于限制安装座110在安装腔体121内转动。安装座110上设有收发窗1111,收发窗1111用于收/发功能部件进行信号传输。

上述的安装结构100,在收/发功能部件安装过程中,首先将固定座120安装在待安装位上;再将装有收/发功能部件的安装座110插入固定座120上的安装腔体121内,使得第一限位部1121与第二限位部122限位配合;由于安装座110的下端支撑在承载座130上,安装座110的上端被固定座120锁住,因此,有效限制安装座110在高度方向上的移动,使得安装座110稳定维持在待安装位处,避免安装座110从固定座120上掉落出;又由于第一限位部1121与第二限位部122配合,限制安装座110在安装腔体121内不能转动,因此,确保收/发功能部件的角度不再发生变化,从而保证收/发功能部件稳定、精准作业。本实施例采用环状结构的固定座120,代替传统的开口环抱紧式结构,不仅简化了收/发功能部件的安装/拆卸操作方式,减少作业人员的工作量,降低高空作业的危险性,使得收/发功能部件能实现快速、稳定安装,而且还有效避免锁定过程对收/发功能部件调整好的角度造成偏移,提升收/发功能部件的安装精度。此外,当收/发功能部件需要进行角度调节时,通过抬高固定座120,使得第一限位部1121与第二限位部122脱离,由于第一限位部1121与第二限位部122中至少一种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因此,转动安装座110,使得收/发功能部件调至所需角度后,将固定座120再次向承载座130方向推至第一限位部1121能再次与第二限位部122限位配合,使得调节后的角度被再次锁定,保证收/发功能部件的紧固精度。另外,本实施例采用封闭式固定座120套设在封闭式安装座110外、并形成过渡配合的构造方式,较之传统紧固构造,具有更大的安装腔体121内横截面积和安装座110外侧横截面积,保证安装座120内具有足够空间,以分布更多的第一限位部1121或者第二限位部122,使得安装座110在固定座120上的转动调节精度更高,从而使得收/发功能部件的紧固精度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限位部1121与第二限位部122中至少一种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应理解为:第一限位部1121的数量为两个以上,第二限位部122的数量为一个;或者,第一限位部1121的数量为一个,第二限位部122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又或者,第一限位部1121与第二限位部122的数量均为两个以上。同时,当第一限位部1121与第二限位部122的数量均为两个以上时,两个以上第一限位部1121沿着安装座110的周向间隔设置,两个以上第二限位部122沿着固定座120的周向间隔设置。

还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收/发功能部件为具有发射或者接收信号能力的设备,如: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接收器等。

可选地,本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待安装位具体位置,只需满足安装结构100的安装实施即可,比如:门框、窗框、墙壁、柱状物体侧面等。

可选地,第一限位部1121为限位块结构,第二限位部122为限位槽结构;或者,第一限位部1121为限位槽结构,第二限位部122为限位块结构。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第一限位部1121为第一齿。第二限位部122为第二齿。在安装结构100完成装配状况下,第一齿与第二齿啮合,如此,将第一限位部1121与第二限位部122分别设计成齿状结构,便于第一限位部1121与第二限位部122更好地啮合,使得安装座110在旋转方向上的转动更好地被锁定,有利于提高收/发功能部件的紧固精度。

具体地,第一齿与第二齿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第一齿沿着安装座110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齿沿着固定座120的周向间隔设置,如此,通过多个第一齿与多个第二齿啮合,使得啮合数量增多,不仅有利于增强第一齿与第二齿之间的啮合力度;而且还有利于增加安装座110在固定座120上可调节的角度范围,提高收/发功能部件的紧固精度。同时,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在保证每个齿的结构强度前提下,在收/发功能部件外形尺寸范围内,使固定座120与安装座110上的齿数量达到最大化,即紧固精度最大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安装结构100还包括用于锁定固定座120的锁定结构140。第一限位部1121与第二限位部122相互配合,且锁定结构140锁定固定座120时,安装座110限定在固定座120与承载座130之间。由此可知,将安装座110插入安装腔体121后,第一限位部1121与第二限位部122限位配合,限制安装座110在固定座120内发生转动;接着,通过锁定结构140将固定座120进行锁定,此时,安装座110限定在固定座120与承载座130之间,有效避免安装座110沿着高度方向发生上下移动,使得调整好的收/发功能部件稳定安装。当需要对收/发功能部件进行角度调节时,对固定座120进行解锁,并抬高固定座120,使得第一限位部1121与第二限位部122发生脱离;接着,转动安装座110,完成收/发功能部件相互对准的操作,如此,大大方便了收/发功能部件的对准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锁定结构140将固定座120锁定应理解为:通过锁定结构140,将固定座120锁定在待安装位上或者锁定在待安装位上的其他结构上。

可选地,安装座110限定在固定座120与承载座130之间的方式可为:安装座110上设有抵触凸起,抵触凸起抵触在固定座120上,且承载座130一端支撑在承载座130上;或者,安装座110与固定座120上分别设有对应的抵触凸起,通过两个抵触凸起抵触配合,使得安装座110抵触在固定座120上,且安装座110一端支撑在承载座130上。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5,安装座110上设有第一抵触部1122。第一限位部1121与第二限位部122相互配合,且锁定结构140锁定固定座120时,第一抵触部1122抵触在固定座120朝向承载座130一侧,安装座110一端支撑在承载座130上。由此可知,当第一限位部1121与第二限位部122限位配合时,安装座110一端支撑在承载座130上,安装座110另一端通过第一抵触部1122抵触在固定座120上,使得安装座110在固定座120被锁定时,稳定限定在固定座120与承载座130之间,避免安装座110易于拆除,从而使得收/发功能部件更加稳定运行。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收/发功能部件用于防盗时,由于安装座110稳定限定在固定座120与承载座130之间,且安装结构100的整体外部看不到一个可以用常用工具拆卸的元件,比如螺丝、螺母等,因此,大大提高了收/发功能部件的防拆保护性能。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5,第一抵触部1122为环状结构,该环状结构套设在安装座110上,并与固定座120的一端抵触配合,如此,使得安装座110一端更好地抵触在固定座120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9与图10,锁定结构140包括锁座141与锁件143。锁座141用于装设在待安装位上。固定座120可移动安装在锁座141上,固定座120内设有锁腔123。锁件143设置在锁腔123朝向锁座141的侧壁上,且锁件143用于将固定座120锁定在锁座141上。由此可知,固定座120在锁定过程中,首先将固定座120可移动安装在锁座141上;接着,移动固定座120,使得固定座120上的第二限位部122与第一限位部1121限位配合;最后,通过锁件143,将固定座120锁定在锁座141上,从而完成固定座120的锁定操作。由于锁件143设置在锁腔123的侧壁上,因此,当固定座120锁定在锁座141上时,锁件143完全隐藏在固定座120与锁座141之间的锁腔123内,大大提高了对锁件143的保护作用,避免人为破坏锁件143而导致固定座120在锁座141上处于解锁状态,如此,极大提高了安装结构100的防拆性能,进一步保证收/发功能部件稳定运行。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固定座120在锁座141上具有三种位置,当固定座120移动至第一位置处时,第一限位部1121与第二限位部122限位配合,使得安装座110既不能转动,也不能上下移动;当固定座120移动至第二位置处时,第一限位部1121与第二限位部122脱离,此时,可转动安装座110,使得收/发功能部件调节至所需角度;当固定座120移动至第三位置处时,安装座110移出安装腔体121,以便把安装座110拆除,进行更换或维护操作。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0与图11,锁件143包括弹片1431、及设置在弹片1431上的第一卡扣部1432。弹片1431设置在锁腔123的侧壁上。锁座141上设有与第一卡扣部1432卡扣配合的第二卡扣部1411。如此,当固定座120移动至预设位置时,第一卡扣部1432在弹片1431的弹性作用下卡扣在第二卡扣部1411上,使得固定座120稳定锁定在锁座141上。

可选地,第一卡扣部1432为凹槽或者通孔,第二卡扣部1411为凸起;或者,第一卡扣部1432为凸起,第二卡扣部1411为凹槽或者通孔。

具体地,第一卡扣部1432为锯齿结构,第二卡扣部1411锯齿槽结构。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1,锁定结构140还包括解锁件142。固定座120上设有与锁腔123连通的锁孔124。弹片1431上设有拨动部1433。解锁件142依次插入锁孔124与锁腔123中,并与拨动部1433拨动配合。由此可知,当收/发功能部件需要调节或者维护时,将解锁件142插入锁孔124中,并作用在拨动部1433上;接着,通过解锁件142,对拨动部1433进行拨动,使得弹片1431沿远离锁座141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带动第一卡扣部1432移动,并脱离第二卡扣部1411,使得固定座120在锁座141上处于解锁状态,以便固定座120在锁座141上进行移动,如此,通过解锁件142,使得收/发功能部件可以便利完成拆卸操作;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收/发功能部件的防拆安全性。

可选地,解锁件142对拨动部1433的拨动方式为:撬动解锁件142,使得拨动部1433被拨动;或者,旋转解锁件142,依靠其侧面顶起拨动部1433,使得拨动部1433被拨动;又或者,继续插入解锁件142,依靠其倾斜面顶起拨动部1433,使得拨动部1433被拨动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解锁件142与锁孔124均为两个以上,解锁件142与锁孔124一一对应设置,且拨动部1433也为两个以上,拨动部1433与解锁件142一一对应设置。如此,使得本实施例的锁定结构140需要多个对应的解锁件142才能打开,极大提高了安装结构100的防拆性能。其中,每个拨动部1433、解锁件142或者锁孔124的尺寸设计不同,比如,每个解锁件142的厚度、宽度或者高度均不同,每个锁孔124的开口尺寸也均不同。其中,解锁件142的尺寸与对应的锁孔124的尺寸要匹配。当然,为了便于携带和解锁操作,多个解锁件142设有连接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9,解锁件142设有拨动面1421,拨动面1421相对解锁件142的插入方向倾斜设置,且拨动面1421在解锁件142上的高度顺着解锁件142的插入方向逐渐降低,拨动面1421与拨动部1433接触配合。如此,在解锁过程中,将解锁件142插入锁孔124中,使得拨动面1421与拨动部1433接触。由于拨动面1421相对解锁件142的插入方向倾斜设置,且解锁件142的高度顺着插入方向逐渐降低,因此,随着解锁件142继续插入,拨动面1421会逐渐顶起弹片1431,使得第一卡扣部1432与第二卡扣部1411发生脱离,从而实现固定座120的解锁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考图9,为了便于理解解锁件142的插入方向,以图9为例,解锁件142的插入方向为图9中s表示的方向。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1、图12及图13,安装座110上环向设有第二抵触部1123,解锁件142上设有第一定位槽1422、及与第二抵触部1123配合的支撑部1424。固定座120上设有与锁腔123连通的支撑孔129。拨动部1433卡入第一定位槽1422时,支撑部1424穿过支撑孔129支撑在第二抵触部1123上,且第一定位部1121与第二定位部122分离。由此可知,随着解锁件142插入的深度增加,在支撑部1424与第二抵触部1123的配合,使得第一定位部1121与第二定位部122逐渐分离。当拨动部1433卡入第一定位槽1422中时,支撑部1424支撑在抵触部1122上,且第一定位部1121与第二定位部122发生分离,使得安装座110处于解锁状态,能在固定座120内发生转动。由于第二抵触部1123环设在安装座110上,即,环状设置,因此,保证安装座110转动时,支撑部1424始终能支撑在第二抵触部1123上,使得收/发功能部件顺利完成角度调整操作,有效避免调整过程中,固定座120滑下导致安装座110再次锁定,从而避免固定座120在移动过程中需额外手扶持,大大减少了安装操作时人员数量的配备,简化收/发功能部件的对准操作。

具体地,第二抵触部1123具体环设在第一抵触部1122上,并与第一抵触部1122为一体化结构。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9、图11及图13,解锁件142还设有第二定位槽1423、第一定位槽1422、第二定位槽1423及拨动面1421沿着解锁件142的插入方向依次设置,第二定位槽1423与拨动部1433定位配合,由此可知,当解锁件142插入锁孔124中时,拨动部1433在拨动面1421的作用下,逐渐被顶起,直至拨动部1433脱离拨动面1421、并定位在第二定位槽1423中,此时,第一卡扣部1432与第二卡扣部1411保持脱离,如此,使得固定座120的解锁操作稳定进行。同时,随着解锁件142的插入,拨动部1433首先与拨动面1421配合,使得第一卡扣部1432与第二卡扣部1411逐渐脱离;当拨动部1433卡入第二定位槽1423内时,第一卡扣部1432与第二卡扣部1411完全分离,使得固定座120处于解锁状态,请参考图11;接着,拨动部卡入第一定位槽1422内时,第一定位部1121与第二定位部122发生分离,即,对应固定座120的第二位置,请参考图13。

具体地,第二卡扣部1411为多个,多个第二卡扣部1411沿着解锁件142的插入方向间隔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7,固定座120上设有限位环1291,限位环1291位于锁腔123内,且限位环1291的内圆与支撑孔129相对设置,由此可知,当支撑部1424插入支撑孔129内时,支撑部1424也会插入限位环1291内,并作用在抵触部1122上。如此,通过限位环1291,使得支撑部1424稳定支撑在抵触部1122上,保证固定座120与安装座110稳定分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0,固定座120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限位槽125与第二限位槽126。锁座141上设有与第一限位槽125限位配合的第一限位翼1412、及与第二限位槽126限位配合的第二限位翼1413,在固定座120处于解锁状态时,第一限位翼1412与第二限位翼1413分别能对应在第一限位槽125与第二限位槽126内移动。由此可知,通过第一限位槽125与第一限位翼1412、及第二限位槽126与第二限位翼1413配合,使得固定座120稳定卡合在锁座141上,避免固定座120从锁座141上脱离。同时,第一限位翼1412与第二限位翼1413分别能在第一限位槽125与第二限位槽126内移动,因此,使得固定座120既不能脱离锁座141,又能在锁座141上发生移动。

具体地,请参考图10,锁座141包括底板1414、及间隔设置在底板1414上的第一侧板1415及第二侧板1416,第一限位翼1412与第二限位翼1413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一侧板1415与第二侧板1416上,第二卡扣部1411设置在底板1414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0,锁座141上设有第一固定孔144。第一固定孔144用于穿入固定件160,并将锁座141固定在待安装位上。安装结构100组装时,安装座110能遮挡住第一固定孔144内的固定件160。由此可知,在安装结构100组装过程中,将锁座141通过固定件160安装在待安装位上;再将固定座120可移动安装在锁座141上;接着,将安装座110插入安装腔体121内,使得第一限位部1121与第二限位部122限位配合,且安装座110一端支撑在承载座130上;最后,通过锁件143与锁座141配合,将固定座120锁定,并使得安装座110限定在固定座120与承载座130之间。由于安装座110能遮挡住固定件160,因此,当安装结构100组装好后,固定件160完全隐藏在待安装位与固定座120或者安装座110之间,使得固定件160从安装结构100的外部无法被拆除,大大提升了安装结构100的防拆性能。其中,固定件160可为螺栓、螺钉、销钉或者其他固定零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8,承载座130上设有第二固定孔133。第二固定孔133用于穿入固定件160,并将承载座130固定在待安装位上。安装结构100组装时,安装座110能遮挡住第一固定孔144内的固定件160。同样,有利于提升安装结构100的防拆性能。其中,固定件160可为螺栓、螺钉、销钉或者其他固定零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4,安装结构100还包括用于与报警器电性连接的压控开关。压控开关设置在安装座110内,且当安装结构100处于完成装配的状态下,压控开关与承载座130和/或固定座120抵触配合。固定座120和/或承载座130移离压控开关时用于触发报警器工作。由于收/发功能部件的拆除,必须先要将承载座130和/或固定座120移除,才能够移动安装座110;因此,当固定座120通过暴力或者其他方式解锁后,移动承载座130和/或固定座120,此时,安装座110内的压控开关不与承载座130和/或固定座120接触,使得压控开关由“断开状态”转为“接通状态”,从而使得报警器被接通而发出报警信号,如此,大大提高了收/发功能部件的防拆、防盗效果,进一步提升了收/发功能部件的安防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压控开关可参考现有设备,其具体结构非本实施例所要改进的对象,因此,在此,不再具体介绍压控开关的结构。比如,压控开关内的触点通过弹簧弹性支撑;或者压控开关外的传导压力的扭簧机构等。

可选地,承载座130或者固定座120与压控开关可直接抵触配合,也可间接抵触配合。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4,安装座130上设有触发件115。当安装结构100处于完成装配的状态下,承载座130或者固定座120的边缘抵触在触发件115上,并将触发件115压在压控开关上。由此可知,当安装结构100装配后,承载座130或者固定座120的边缘抵在触发件115上,使得触发件115紧紧压在压控开关上;当安装座110脱离承载座130或者固定座120时,触发件115因失去抵触力在安装座110上转动,使得压控开关失去压控力而发生工作状态变化,从而触发报警器工作。

具体地,请参考图14,触发件115可转动连接在接线座114上,触发件115上设有抵触凸起1151,接线座114上还设有缺口1142,抵触凸起1151穿过缺口1142与承载座130的边缘抵触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与图8,安装座110一端套设在承载座130的外部或者内部,如此,通过套接方式,使得安装座110一端与承载座130的结合更稳定。同时,安装座110上设有第三限位部1131。承载座130上设有与第三限位部1131相互配合的第四限位部131。第三限位部1131与第四限位部131中至少一种的数量为两个以上。第三限位部1131与第四限位部131相互配合用于限制安装座110在承载座130上转动。由此可知,本实施例分别通过第一限位部1121与第二限位部122配合、及第三限位部1131与第四限位部131配合,使得安装座110的两端均无法转动,从而保证收/发功能部件的角度不再变化,极大提高了收/发功能部件的紧固精度。

可选地,第三限位部1131为限位块结构,第四限位部131为限位槽结构;或者,第三限位部1131为限位槽结构,第四限位部131为限位块结构。

具体地,安装座110一端套设在承载座130的外部,安装座110另一端位于安装腔体121内,即,安装结构100的整体结构呈现为:由上至下,固定座120套在安装座110的外部,安装座110套在承载座130的外部,形成逐层套接结构,提升安装结构100的整体防水性能,有效防止滴落至固定座120上的雨水,从安装结构100上的结构连接处渗入,极大保证了收/发功能部件的防水安全性。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4,第三限位部1131为第三齿。第四限位部131为第四齿。第三齿与第四齿啮合,如此,将第三限位部1131与第四限位部131分别设计成齿状结构,便于第三限位部1131与第四限位部131更好地啮合,有利于提高收/发功能部件的紧固精度。

具体地,第三齿与第四齿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第三齿沿着安装座110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第四齿沿着固定座120的周向间隔设置。同时,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在保证每个齿的结构强度前提下,在收/发功能部件外形尺寸范围内,使固定座120与安装座110上的齿数量达到最大化,即紧固精度最大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安装座110的安装角度能在承载座130上标识,如此,使得安装座110的安装角度在承载座130上具有记忆功能。当后续更换安装座110时,通过承载座130上的标识,能够将新的安装座110快速调节至所需角度;或者,当安装结构100需要多级安装时,通过每个承载座130上的标识,使得对应的安装座110均能快速调节至所需角度。因此,将安装座110的安装角度在承载座130上标识,极大节省了收/发功能部件的对准操作时间,有利于提高收/发功能部件的安装效率。其中,多级安装为多个安装结构100间隔安装在待安装位上。

可选地,安装座110的安装角度在承载座130上标识方式为:安装座110上设有不同刻度线,承载座130上设有指示线;或者,安装座110上设有指示线,承载座130上设有不同刻度线;又或者,安装座110与承载座130之间设有中间标识结构,通过中间标识结构,标识安装座110的安装角度等。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5与图6,安装结构100还包括套设在承载座130上的调节环150。调节环150与安装座110定位配合。调节环150上设有多个标识部151。多个标识部151沿着调节环150的周向间隔设置。承载座130上设有第一指示部132;或者,调节环150上设有第一指示部132。承载座130上设有多个标识部151。多个标识部151沿着承载座130的周向间隔设置。由此可知,本实施例通过调节环150,使得安装座110的安装角度在承载座130上具有记忆功能。具体操作为:转动调节环150,使得第一指示部132指示在相应的标识部151上,从而使得定位在调节环150上的安装座110调节至所需角度。当安装座110需要更换时,只需保证调节环150在承载座130上不动,即可保证新的安装座110能够快速调节至所需角度;或者,当安装结构100需要多级安装时,通过标识部151与第一指示部132配合,保证每个调节环150与对应的承载座130状态一致,即可实现每个安装结构100的安装角度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标识部151可为凸起、凹槽、刻度线等结构。同时,第一指示部132也可为凸起、凹槽、刻度线等结构。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8,调节环150上设有与第四限位部131相互配合的第五限位部152。第四限位部131与第五限位部152中至少一种的数量为两个以上,第四限位部131与第五限位部152相互配合用于限制调节环150在承载座130上转动。如此,通过第四限位部131与第五限位部152配合,使得调节环150稳定在承载座130上,避免调节环150的角度发生转动。

可选地,第五限位部152为限位块结构,第四限位部131为限位槽结构;或者,第五限位部152为限位槽结构,第四限位部131为限位块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8,第五限位部152为第五齿。第四限位部131为第四齿。第五齿与第四齿啮合,如此,将第五限位部152与第四限位部131分别设计成齿状结构,便于第五限位部152与第四限位部131更好地啮合,有利于提高收/发功能部件的紧固精度。

具体地,第五齿与第四齿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第五齿沿着安装座110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第四齿沿着固定座120的周向间隔设置。同时,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在保证每个齿的结构强度前提下,在收/发功能部件外形尺寸范围内,使固定座120与安装座110上的齿数量达到最大化,即紧固精度最大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调节环150上设有第一定位部153,安装座110上设有与第一定位部153定位配合的第二定位部1132,如此,使得由于维护而重新安装的安装座110,准确定位在调节环150上,保证了与110原先的对准方向不变。

可选地,第一定位部153为凸起结构,第二定位部1132为凹槽结构;或者,第一定位部153为凹槽结构,第二定位部1132为凸起结构。

具体地,第一定位部153凸起结构,第二定位部1132为凹槽结构。同时,第一定位部153为两个,两个第一定位部153的形状不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安装座110包括安装壳体111、及设置在安装壳体111上的第一端盖112及第二端盖113。收发窗1111开设在安装壳体111上。第一限位部1121设置在第一端盖112上。第二端盖113与承载座130抵触配合。安装壳体111内用于装入收/发功能部件。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5与图14,安装座110还包括接线座114,接线座114可拆卸连接在安装壳体111一端内,且接线座114用于与pcb连接,卡座上设有穿线孔1141,由此可知,在pcb接线过程中,将接线座114从安装壳体111内抽出,并将pcb一部分带出;接着,将导线穿入穿线孔1141中,并接入接线座114,以实现导线与pcb电性连接;连接后,推动接线座114,使得pcb重新推入安装壳体111内。

可选地,接线座114与pcb的连接方式也可为分体拔插方式,以非常便利完成接线/拆线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固定座120上设有能套接安装座110一端的封盖127,封盖127上设有与第三限位部1131配合的第六限位部1271。第三限位部1131与第六限位部1271中至少一种的数量为两个以上,第三限位部1131与第六限位部1271相互配合用于限制安装座110在固定座120上转动,安装座110的安装角度也能在固定座120上标识。由此可知,当两个以上安装结构100需要级连时,将其中一个承载座130取下,并将安装座110一端套在封盖127上;接着,通过第三限位部1131与第六限位部1271配合,使得相邻两个安装结构100互相锁定。由于安装座110的安装角度也能在封盖127上标识,因此,根据一个安装结构100中的安装座110在承载座130上的角度标识,调节另一个安装结构100中的安装座110在固定座120上的角度标识,如此,大大提高了级连过程中,收/发功能部件与收/发功能部件的安装精度。

具体地,第六限位部1271为第六齿,且第六齿为多个,多个第六齿沿着封盖127的周向间隔设置。同时,封盖127与固定座120为一体化结构。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与图8,固定座120上设有第二指示部1281,第二指示部1281与标识部151指示配合。如此,在调节级连的收/发功能部件过程中,首先将调节环150套在封盖127上;再通过第二指示部1281与标识部151配合,使得级连后的收/发功能部件的安装角度与级连前的收/发功能部件的安装角度保持一致。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安装座110还包括盖体1112,盖体1112设置在安装壳体111上,且覆盖收发窗1111。其中,盖体1112可由透特定波长光线的材料构成,以便收/发功能部件进行特定波长光线信号收/发。具体地,盖体1112为非透明体,比如,黑色的透红外光的盖体,这样,有利于对非特定波长的杂波光线进行衰减,并对收/发功能部件进行有效隐藏。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与图7,一种收/发装置,包括收/发功能部件与以上任意一实施例中的安装结构100。收/发功能部件装入安装座110内。

上述的收/发装置,采用以上的安装结构100,在收/发功能部件安装过程中,首先将固定座120安装在待安装位上;再将装有收/发功能部件的安装座110插入固定座120上的安装腔体121内,使得第一限位部1121与第二限位部122限位配合;由于安装座110的下端支撑在承载座130上,安装座110的上端被固定座120锁住,因此,有效限制安装座110在高度方向上的移动,使得安装座110稳定维持在待安装位处,避免安装座110从固定座120上掉落出;又由于第一限位部1121与第二限位部122配合,限制安装座110在安装腔体121内不能转动,因此,确保收/发功能部件的角度不再发生变化,从而保证收/发功能部件稳定、精准作业。本实施例采用环状结构的固定座120,代替传统的开口环抱紧式结构,不仅简化了收/发功能部件的安装/拆卸操作方式,减少作业人员的工作量,降低高空作业的危险性,使得收/发功能部件能实现快速、稳定安装,而且还有效避免锁定过程对收/发功能部件调整好的角度造成偏移,提升收/发功能部件的安装精度。此外,当收/发功能部件需要进行角度调节时,通过抬高固定座120,使得第一限位部1121与第二限位部122脱离,由于第一限位部1121与第二限位部122中至少一种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因此,转动安装座110,使得收/发功能部件调至所需角度后,将固定座120再次向承载座130方向推至第一限位部1121能再次与第二限位部122限位配合,使得调节后的角度被再次锁定,保证收/发功能部件的紧固精度。另外,本实施例采用封闭式固定座120套设在封闭式安装座110外、并形成过渡配合的构造方式,较之传统紧固构造,具有更大的安装腔体121内横截面积和安装座110外侧横截面积,保证安装座120内具有足够空间,以分布更多的第一限位部1121或者第二限位部122,使得安装座110在固定座120上的转动调节精度更高,从而使得收/发功能部件的紧固精度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收/发功能部件为具有发射或者接收信号能力的设备,如: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接收器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