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装置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38285发布日期:2021-10-12 13:32阅读:63来源:国知局
支撑装置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撑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旋转的支撑装置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2.一般而言,在卖场或商店中所常见的销售点(point of sales,pos)终端装置都设有触控显示屏幕,然而其本体和底座之间大多不具有可调整角度的功能,所以往往不利于使用者以不同的视角观看显示屏幕。
3.另一方面,因为传统的销售点终端装置缺乏可调整角度的机构设计,所以其通常具有体积庞大的缺点而不利于收纳和运送。
4.有鉴于前述现有问题点,如何能设计出一种可方便使用者调整角度且能方便收纳的支撑装置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始成为一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包括一支撑件、一限位元件、一底板、一滑动件、一弹性元件以及一枢接机构。前述限位元件具有一第一凹槽,前述滑动件活动地设置于前述底板上并具有一凸块,且前述弹性元件连接前述底板以及前述滑动件。前述枢接机构枢接前述支撑件、前述底板以及前述限位元件,其中当前述支撑件相对于前述底板位于一第一位置时,前述凸块卡合于前述第一凹槽,以限制前述支撑件相对于前述底板旋转。
6.在一实施例中,当前述滑动件受一外力按压时,前述滑动件相对于前述底板滑动,且前述凸块脱离前述第一凹槽,用于使前述支撑件可相对于前述底板旋转。
7.在一实施例中,前述限位元件还具有一第二凹槽,当前述支撑件相对于前述底板由前述第一位置旋转至一第二位置且前述外力释放时,前述弹性元件作用一弹力带动前述滑动件相对于前述底板位移,并使前述凸块卡合于前述第二凹槽。
8.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凹槽与前述第二凹槽形成于前述限位元件的一外周面上。
9.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位置与前述第二位置之间的角度差为10~30度。
10.在一实施例中,前述弹性元件为一拉伸弹簧。
11.在一实施例中,前述枢接机构包括多个摩擦元件及一轴杆,其中前述轴杆穿设于前述支撑件的一穿孔、前述底板的一穿孔、前述限位元件及前述摩擦元件,并且前述摩擦元件通过彼此之间的摩擦力来产生一阻力转矩。
12.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前述支撑装置以及一主机,其中前述主机固设于前述支撑件。
13.在一实施例中,前述主机包括一本体及枢接于前述本体的一端的一显示单元。
14.在一实施例中,当前述显示单元相对于前述本体旋转到一极限角度时,前述显示单元与前述本体形成有一锐角,且前述锐角小于45度。
15.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电子装置还包括一底座,其中前述支撑装置的前述限位元件、前述底板、前述滑动件、前述弹性元件及前述枢接机构容设于前述底座的一容置空间。
16.在一实施例中,前述底座具有一开孔,且前述滑动件经由前述开孔而显露于前述底座的一前侧表面。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的前侧立体图;
18.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的后侧立体图;
19.图3为图1、图2所示的电子装置100的侧视图;
20.图4为当电子装置100的底座30的承载态样从图3所示的第一位置调整至一第二位置时的侧视图;
21.图5为当电子装置100的底座30的承载态样从图4所示的第二位置进一步调整至一第三位置时的侧视图;
22.图6为当电子装置100的底座30的承载态样从图5所示的第三位置调整至一水平位置时的侧视图;
23.图7为支撑装置的机构分解图;
24.图8为支撑装置的立体图;
25.图9为当本体20相对于底座30位于前述第一位置时的电子装置100剖视图;
26.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限位元件50立体图;
27.图11为滑动件s上的凸块s1与限位元件50相互卡合的立体图;
28.图12为当使用者施加一外力沿箭头d1方向按压滑动件s时的示意图;
29.图13为弹性元件c通过其本身所提供的弹力沿箭头d2方向推动滑动件s,并使滑动件s上的凸块s1与限位元件50上的第一凹槽51卡合的示意图;
30.图14为当显示单元10相对于本体20旋转到一极限角度时的侧视图。
31.符号说明
32.100:电子装置
33.10:显示单元
34.20:本体
35.30:底座
36.31:开孔
37.40:摩擦元件
38.50:限位元件
39.51:第一凹槽
40.52:第二凹槽
41.53:第三凹槽
42.54:第四凹槽
43.a1:夹角
44.a2:夹角
45.a3:夹角
46.a4:锐角
47.b:轴杆
48.c:弹性元件
49.d1:箭头
50.d2:箭头
51.h:支撑件
52.h1:穿孔
53.p:底板
54.p1:穿孔
55.s:滑动件
56.s1: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57.以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装置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然而,可轻易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许多合适的发明概念而可实施于广泛的各种特定背景。所揭示的特定实施例仅仅用于说明以特定方法使用本发明,并非用以局限本发明的范围。
58.除非另外定义,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语(包括技术及科学用语)具有与此篇揭露所属的一般技艺者所通常理解的相同涵义。能理解的是这些用语,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读成具有一与相关技术及本揭露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应以一理想化或过度正式的方式解读,除非在此特别定义。
59.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60.首先请一并参阅图1、图2,图1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的前侧立体图,图2则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的后侧立体图。
6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例如为一销售点(point of sales,pos)终端装置,其主要包含有一显示单元10、一本体20以及一底座30,其中显示单元10枢接于本体20的上端(第一端),使得显示单元10可相对于本体20进行角度调整及翻转等动作。底座30设置于本体20相对于显示单元10的一侧,并在本体20的下端(第二端)提供角度调整功能。应了解的是,前述显示单元10和本体20构成电子装置100的主机,而底座30是作为电子装置100的基座以用来承载主机。在实际使用时,可将底座30放置于一桌面上,并适当地调整显示单元10以及本体20的角度,以方便使用者能以较佳的视角观看显示单元10上的荧幕画面及操作主机。
62.在一实施例中,底座30包含一容置空间,用来容设一支撑装置(图未示)。底座30的支撑装置提供固接主机的本体20、受力承载及角度调整等作用。有关支撑装置的具体结构将在后续的实施例中详细说明。
63.从图1中可以看出,前述底座30形成有一开孔31,其中前述支撑装置的一滑动件s是以可滑动的方式设置于底座30的前侧,并且滑动件s的一部分经由前述开孔31而显露于
底座30的前侧表面,其中使用者可沿箭头d1方向施加一外力按压滑动件s,以解锁底座30内的支撑装置的限位机构,从而可顺利地调整底座30的载物角度。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体20是固设于底座30,因此使用者可通过调整底座30的载物角度来达到主机的展示角度可调的效果。
64.接着请参阅图3,其中图3表示图1、图2所示的电子装置100的侧视图。如图3所示,前述本体20内部设有电路板以及处理器等电路元件,其中前述电路元件可通过导线而电连接显示单元10内部的显示模块(例如液晶显示模块或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模块)或整合有触控功能的显示模块。如图3所示,当调整底座30内的支撑装置的限位机构,使底座30为位于一第一位置的承载态样时,底座30所提供的载物角度是一夹角a1,更具体来讲,也就是本体20固接于底座30的表面与底座30所放置的水平面(如桌面)之间所构成的夹角,其中前述夹角a1约介于60度至80度之间,较佳则为70度,由此可方便使用者观看显示单元10上的荧幕画面或操作主机。
65.再请参阅图4,其中图4表示当电子装置100的底座30的承载态样从图3所示的第一位置调整至一第二位置时的侧视图。如图4所示,当使用者欲以较高的视角观看显示单元10上的荧幕画面时,可先以手施加一外力沿图1所示的箭头d1方向按压滑动件s,以解锁底座30内的支撑装置的限位机构,之后再施加压力(如下压)将底座30的承载态样从图3所示的第一位置调整至第二位置(图4),此时底座30所提供的载物角度是一夹角a2,其中前述夹角a2约介于40度至60度之间,较佳则为50度。
66.应了解的是,一旦使用者释放对前述滑动件s的外力后,底座30内的支撑装置的限位机构以及滑动件s可通过一弹性元件的弹力而自动复位,并使得底座30的载物角度无法调整,从而可让底座30的承载态样固定在前述第二位置(图4)。
67.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角度差约为10~30度,较佳则为20度,但不以本实施例所揭露的数值范围为限。
68.再请参阅图5,其中图5表示当电子装置100的底座30的承载态样从图4所示的第二位置进一步调整至一第三位置时的侧视图。如图5所示,当使用者想以更高的视角观看显示单元10上的荧幕画面时,同样可先以手施加一外力沿图1所示的箭头d1方向按压滑动件s,以解锁底座30内的支撑装置的限位机构,之后再施加压力(如下压)将底座30的承载态样从图4所示的第二位置调整至第三位置(图5),此时底座30所提供的载物角度是一夹角a3,其中前述夹角a3约介于20度至40度之间,较佳则为30度。
69.同理,一旦使用者释放对前述滑动件s的外力后,底座30内的支撑装置的限位机构以及滑动件s可通过一弹性元件的弹力而自动复位,并使得底座30的载物角度无法调整,从而可让底座30的承载态样固定在前述第三位置(图5)。
70.再请参阅图6,其中图6表示当电子装置100的底座30的承载态样从图5所示的第三位置调整至一水平位置时的侧视图。如图6所示,当使用者欲收纳电子装置100或采取由上往下的视角观看显示单元10上的荧幕画面时,同样可先以手施加一外力沿图1所示的箭头d1方向按压滑动件s,以解锁底座30内的支撑装置的限位机构,之后再施加压力(如下压)将底座30的承载态样从图5所示的第三位置调整至一水平位置(图6),使得本体20固接于底座30的表面和底座30所放置的水平面(如桌面)大致平行,并可使电子装置100整体具有一较小的高度。
71.同理,一旦使用者释放对前述滑动件s的外力后,底座30内的支撑装置的限位机构以及滑动件s可通过弹性元件的弹力而自动复位,并使得底座30的载物角度无法调整,从而可让底座30的承载态样固定在前述水平位置(图6)。
72.补充说明的是,上述图3至图6所示的底座30的4段不同承载态样的位置仅为举例说明,并非为本发明所限制,其中各位置(各段)之间的角度差可设计为相同或不同的角度差,例如设计为10~30度。然而,具体设计可根据需求来设计底座30内的支撑装置的限位机构,以提供更多段且不同载物角度的承载态样。
73.接着请参阅图7、图8,其中图7表示支撑装置的机构分解图,图8则表示支撑装置的立体图。如图7、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撑装置包含一支撑件h、至少一限位元件50、一底板p、一滑动件s、至少一弹性元件c以及至少一枢接机构。其中,限位元件50的外周面上设计有凹槽。滑动件s活动地设置于底板p上,并具有一凸块s1。弹性元件c连接底板p及滑动件s。枢接机构包含多个摩擦元件40和至少一轴杆b,用来枢接支撑件h、底板p及限位元件50。以前述图1至图6所示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来看,支撑装置的限位元件50、底板p、滑动件s、弹性元件c及枢接机构是容设于底座30内部的容置空间,而支撑件h是固定在本体20内部,使主机固设于支撑件h。如此一来,底板p及支撑件h之间通过枢接机构的枢接而可进行角度调整,让底座30可以提供不同的承载态样,进而主机的本体20通过支撑件h的带动而可相对底座30来进行角度调整。
74.关于枢接机构,轴杆b穿过前述摩擦元件40、底板p上的穿孔p1、限位元件50以及支撑件h上的穿孔h1,且当支撑件h相对于底板p旋转时,前述摩擦元件40可通过彼此之间的摩擦力而产生一阻力转矩(resistance torque),以提升使用上的舒适性与便利性。
75.另一方面,从图7中可以看出,前述弹性元件c(例如拉伸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滑动件s以及底板p;其中,当支撑件h与底板p因角度调整而形成前述底座30的承载态样的第一位置(图3)、第二位置(图4)、第三位置(图5)或水平位置(图6)时,前述弹性元件c可沿图7中的箭头d2方向作用一弹力予滑动件s,以迫使滑动件s上的凸块s1卡合于限位元件50外周面上对应的凹槽内,以防止支撑件h和底板p之间相互转动,从而从整个电子装置100来看,可限制前述本体20相对于底座30固定在前述第一位置(图3)、第二位置(图4)、第三位置(图5)或水平位置(图6)。
76.进一步说明的是,当使用者施加一外力沿图1所示的箭头d1方向按压滑动件s时,滑动件s上的凸块s1会暂时脱离限位元件50上的凹槽,此时使用者便可适时地调整前述本体20(支撑件h)相对于底座30(底板p)来进行转动;但是一旦前述外力释放后,弹性元件c便会通过其本身所提供的弹力而使滑动件s自动复位,并使滑动件s上的凸块s1再次与限位元件50外周面上对应的凹槽相互卡合,用于限制本体20相对于底座30转动。
77.接着请一并参阅图9~图11,图9表示当本体20相对于底座30位于前述第一位置时的电子装置100剖视图,图10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限位元件50立体图,图11则表示滑动件s上的凸块s1与限位元件50相互卡合的立体图,其中图9省略绘示显示单元10与本体20内部的电路元件。如图9~图11所示,当本体20(支撑件h)相对底座30(底板p)位于第一位置时,滑动件s上的凸块s1因受到前述弹性元件c的弹力作用而卡合于限位元件50外周面的一第一凹槽51内,用于限制支撑件h相对于底板p旋转而使本体20可相对底座30固定在前述第一位置。
78.然而,当使用者施加一外力沿图1所示的箭头d1方向按压滑动件s时,滑动件s相对于底板p滑动,滑动件s上的凸块s1会暂时脱离限位元件50上的第一凹槽51,使支撑件h可相对于底板p旋转,此时使用者则可选择性地调整前述本体20到前述第二位置(图4)、第三位置(图5)或水平位置(图6);举例而言,若使用者选择将前述本体20(支撑件h)相对于底座30(底板p)旋转到第二位置(图4),限位元件50会跟着本体20一起旋转,且在前述外力释放后,弹性元件c便可通过其本身所提供的弹力带动滑动件s相对于底板p位移,以使滑动件s上的凸块s1与限位元件50上的一第二凹槽52卡合,用于使本体20相对底座30固定于前述第二位置(图4)。
79.同理,在限位元件50的外周面上还设有一第三凹槽53以及一第四凹槽54,用以和滑动件s上的凸块s1相互卡合,从而可限制本体20固定于前述第三位置(图5)或水平位置(图6)。补充说明的是,第一凹槽51至第四凹槽54之间相邻两凹槽的距离可设计为相同或不同,此一距离可用来决定各位置之间的角度差。
80.接着请参阅图12、图13,图12表示当使用者施加一外力沿箭头d1方向按压滑动件s时的示意图,图13则表示弹性元件c通过其本身所提供的弹力沿箭头d2方向推动滑动件s,并使滑动件s上的凸块s1与限位元件50上的第一凹槽51卡合的示意图。从图12、图13中可以看出,当使用者施加一外力沿箭头d1方向按压滑动件s时,弹性元件c会受力拉伸,且滑动件s上的凸块s1会脱离限位元件50上的第一凹槽51;反之,一旦前述外力释放后,弹性元件c便会通过其本身所提供的弹力沿箭头d2方向推动滑动件s,使得滑动件s上的凸块s1回到如图12中所示的位置,并使滑动件s上的凸块s1与限位元件50上的第一凹槽51相互卡合(假设本体20未相对于底座30转动)。
81.最后请参阅图14,图14表示当显示单元10相对于本体20旋转到一极限角度时的侧视图。前述实施例中已说明了通过底座30的支撑装置的设计,让使用者可以调整主机相对于底座30的角度,而如图14所示,除了主机可相对于底座30旋转外,就主机而言,由于显示单元10是枢接于本体20的一端,使得显示单元10与本体20之间的角度亦为可调,让显示单元10也可相对于本体20适度地旋转,以大幅提升电子装置100在使用上的弹性与便利性。举例而言,当前述显示单元10相对于本体20旋转到一极限角度时,显示单元10与本体20之间形成有一锐角a4,且该锐角a4小于45度,较佳则为40度。
82.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使电子装置100的本体20可相对于底座30旋转,并使显示单元10可相对于本体20旋转,能够有效提升电子装置100在使用上的弹性;尤其,本发明通过在底座30上设置滑动件s,使用者可按压滑动件s以解锁底座30的支撑装置的限位机构(限位元件50),用于适当地调整本体20(支撑件h)相对于底座30(底板p)的角度,从而可方便使用者观看显示单元10上的荧幕画面,以大幅改善操作时的便利性与舒适性。
83.虽然结合以上优选实施例公开了本发明,但应该了解的是,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更动、替代与润饰。此外,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未局限于说明书内所述特定实施例中的制作工艺、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从本发明揭示内容中理解现行或未来所发展出的制作工艺、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只要可以在此处所述实施例中实施大抵相同功能或获得大抵相同结果都可根据本发明使用。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包括上述制作工艺、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另外,每一权利要求构成个
别的实施例,且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也包括各个权利要求及实施例的组合。
84.虽然结合以上优选实施例公开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此外,每个权利要求建构成一独立的实施例,且各种权利要求及实施例的组合都介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