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水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88587发布日期:2020-10-20 18:02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出水阀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出水阀。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水阀,一般都通过电磁阀进行控制。当电磁阀出现故障时,则不能继续使用。

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用双水路切换的方式进行控制。具体为,电磁阀控制一路水,机械阀控制一路水。当电磁阀出现故障时,通过机械阀开启另一路水,电磁阀所在的一路水关闭。上述布置方式,需要在阀体的进水端与出水端之间布置两条水路,并需要在两条水路之间布置专用的切换阀芯,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控制的出水阀。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出水阀,包括阀体、安装在所述阀体上的电磁阀和安装在所述阀体上的手动操作构件;

所述阀体包括进水腔、出水腔、蓄水腔、第一水路、第二水路和排水水路;

在所述出水腔与所述进水腔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出水腔与所述进水腔通断的隔水膜片;

所述隔水膜片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蓄水腔中,所述隔水膜片密封隔开所述出水腔与所述蓄水腔;

所述隔水膜片上具有补水孔,所述补水孔连通所述进水腔与所述蓄水腔;

所述第一水路与所述排水水路之间通过第一泄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水路与所述排水水路之间通过第二泄水口连通;

在所述第一水路中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泄水口开关的第一堵头,所述第一堵头与所述电磁阀的输出端连接;

在所述第二水路中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泄水口开关的第二堵头,所述第二堵头与手动操作构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中具有环形隔筋;

所述环形隔筋的进水口朝向所述蓄水腔,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进水腔连通;

所述环形隔筋的出水口与所述出水腔连通;

所述隔水膜片配置在所述环形隔筋的所述进水口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蓄水腔内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隔水膜片朝向所述进水口移动的第一弹性件。

进一步地,所述隔水膜片包括支撑体和设置在所述支撑体上的橡胶密封垫;

所述橡胶密封垫配置在所述环形隔筋上,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支撑体接触;

所述补水孔贯通所述橡胶密封垫和所述支撑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路中靠近所述第一泄水口的一端具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堵头可滑动地配置在所述第一腔室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水路中靠近所述第二泄水口的一端具有第二腔室,所述第二堵头可滑动地配置在所述第二腔室中。

进一步地,所述手动操作构件包括手柄、连接套筒和芯轴;

所述连接套筒安装在所述阀体中;

所述芯轴穿过所述连接套筒,所述芯轴的一端与所述手柄固定连接,所述芯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堵头固定连接;

所述手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连接套筒的外侧,并能够拉动所述芯轴带动所述第二堵头离开所述第二泄水口;

在所述连接套筒上连接有助于所述第二堵头堵住所述第二泄水口的第二弹性件。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与所述连接套筒可旋转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与所述连接套筒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堵头面向所述芯轴的一侧还设置有挡板;

所述芯轴穿过所述挡板;

所述第二堵头面向所述挡板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弹性凸起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出水阀,在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分别堵住第一泄水口和第二泄水口时,进水腔中的水会经补水孔进入蓄水腔内,蓄水腔内的水压增大,使得隔水膜片堵在进水腔与出水腔之间的通道,出水阀关闭,不能出水。当需要开启出水阀时,可以选择打开第一泄水口和/或第二泄水口,蓄水腔中的水经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和排水水路迅速排出至出水腔,蓄水腔中的水压瞬间减小,在进水腔中的水压作用下,隔水膜片开启进水腔与出水腔之间的通道,进水腔中的水进入出水腔,出水阀开启,可以供水。

由此,本发明提供的出水阀,整个过程不需靠机械动作来开启隔水膜片,也不需要在进水腔与出水腔之间设置两路水路来实现切换功能,其结构简单、方便控制,便于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出水阀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出水阀的剖视图;

图3为阀体、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阀体中布置有进水腔、蓄水腔、出水腔、第一水路和排水水路的示意图;

图5为蓄水腔、第一水路、第二水路和排水水路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隔水膜片布置在环形隔筋上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手动操作构件与第二堵头连接的剖视图;

图8为芯轴、挡板和第二堵头连接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6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出水阀,包括阀体1、安装在阀体1上的电磁阀2和安装在阀体1上的手动操作构件3。

阀体1包括进水腔11、出水腔12、蓄水腔13、第一水路14、第二水路15和排水水路16。

在出水腔11与进水腔12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出水腔11与进水腔12通断的隔水膜片4。

隔水膜片4至少部分位于蓄水腔13中,隔水膜片4密封隔开出水腔12与蓄水腔13。

隔水膜片4上具有补水孔40,补水孔40连通进水腔11与蓄水腔13。

第一水路14与排水水路16之间通过第一泄水口141连通,第二水路15与排水水路16之间通过第二泄水口151连通。

在第一水路14中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泄水口141开关的第一堵头5,第一堵头5与电磁阀2的输出端连接。

在第二水路15中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二泄水口151开关的第二堵头6,第二堵头6与手动操作构件3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出水阀,阀体1和电磁阀2安装在壳体100中。在壳体100上还连接有进水接头200和出水接头300。在将出水阀安装在管路上时,进水接头200与水管连接,出水接头300接水龙头或用水设备。

阀体1中的进水腔11与进水接头200连通,阀体1中的出水腔12与出水接头300连通。

阀体1中蓄水腔13与进水腔11和出水腔12分隔布置。第一水路14、和第二水路15分别与蓄水腔13连通。第一水路14、和第二水路15分别通过第一泄水口141和第二泄水口151与排水水路16连通。排水水路16与出水腔12连通。

隔水膜片4装配在进水腔11与出水腔12的通道之间,用于控制进水腔11与出水腔12的水路通断,从而控制出水阀的开关。隔水膜片13密封隔开出水腔12与蓄水腔13。出水腔12与蓄水腔13之间无水路联系。隔水膜片4上具有补水孔40,蓄水腔13通过补水孔40与进水腔11连通,蓄水腔13与进水腔11之间有水路联系。补水孔40的孔径一般较小,用于从进水腔11中缓慢向蓄水腔13中补水,通过补水的多少,来实现蓄水腔13中的水压变化。

进水腔11的出水口朝向蓄水腔13或隔水膜片4,从而使得进水腔11中的水压可以对隔水膜片4起作用,能够促使隔水膜片4开启进水腔11与出水腔12的水路。

隔水膜片4能够在进水腔11与蓄水腔13之间的水压变化下移动,以开启或关闭进水腔11与出水腔12之间的通道。

当蓄水腔13中的水压与进水腔11中的水压基本相等时或满足一定条件时,隔水膜片4朝向进水腔11与出水腔12之间的通道移动,以关闭进水腔11与出水腔12之间的水路,出水阀关闭,不能排水。

当蓄水腔13中的水压小于进水腔11中的水压时或满足一定条件时,隔水膜片4朝向蓄水腔13内移动,以打开进水腔11与出水腔12之间的水路,出水阀开启,可以排水。

第一堵头5配置在第一水路14中靠近第一泄水口141的一侧。第一堵头5能够控制第一泄水口141的开关。

第一堵头5与电磁阀2的输出端连接。在电磁阀2的作用下,第二堵头5可以在第一水路14中朝向第一泄水口141的方向移动,以堵住第一泄水口141。在电磁阀2的作用下,第一堵头5也可以在第一水路14中朝向远离第一泄水口141的方向移动,以开启第一泄水口141。

第二堵头6配置在第二水路15中靠近第二泄水口151的一侧,第二堵头6能够控制第二泄水口151的开关。

第二堵头6与手动操作构件3连接。手动操作构件3可以为机械传动构件,例如手柄、按钮等。手动操作构件3可以推动第二堵头6在第二水路15中朝向第二泄水口151的方向移动,以关闭第二泄水口151。手动操作构件3可以拉动第二堵头6在第二水路15中朝向远离第二泄水口151的方向移动,以开启第二泄水口151。

第一堵头5和第二堵头6可以为皮帽或橡胶堵头。

在出水阀处于初始状态时,出水阀关闭。此时,第一堵头5和第二堵头6分别堵住第一泄水口141和第二泄水口151。在该状态下,进水腔11中的水会经补水孔40进入蓄水腔13内,蓄水腔13内的水压增大至与进水腔11中的水压基本相等。隔水膜片4保持密封在进水腔11与出水腔12之间的通道中。此时,进水腔11与出水腔12之间的水路断开,出水阀不能出水。

当需要开启出水阀时,可以选择通过电磁阀2移动第一堵头5开启第一泄水口141,也可以选择通过手动操作构件3移动第二堵头6开启第二泄水口151,还可以选择同时开启第一泄水口141和第二泄水口151。在第一泄水口141和/或第二泄水口151开启后,蓄水腔13中的水经第一水路14和/第二水路15进入排水水路16,然后经排水水路16迅速排出至出水腔12。此时,蓄水腔13中的水压瞬间减小,在进水腔11中的水压作用下,隔水膜片4朝向蓄水腔13内移动,从而开启进水腔11与出水腔12之间的通道,进水腔11与出水腔12之间的水路导通,进水腔11中的水进入出水腔13,出水阀开启,可以供水。

由此,本发明提供的出水阀,可以实现电磁阀控制和手动控制。将第二堵头6保持堵住第二泄水口151,可以单独采用电磁阀控制,方便出水阀自动控制开关。将第一堵头5保持堵住第一泄水口141,可以单独采用手动控制,出水阀无需接电。当电磁阀2出现故障或无电时,也可以采用手动控制,还可继续使用出水阀。

本发明提供的出水阀,整个过程不需靠机械动作来开启隔水膜片4,也不需要在进水腔11与出水腔12之间设置两路水路来实现切换功能,其结构简单、方便控制,便于用户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6所示,阀体1中具有环形隔筋17。

环形隔筋17的进水口171朝向蓄水腔13,进水口171与进水腔11连通。

环形隔筋17的出水口172与出水腔12连通。

隔水膜片4配置在环形隔筋17的进水口171上。

环形隔筋17一体设置在阀体1中,其为连通进水腔11与出水腔12的通道。环形隔筋17由一圈凸筋组成,从而形成筒状的通道。

环形隔筋17的进水口171朝向蓄水腔13,进水口171通过水流通道与进水腔11连通。环形隔筋17的出水口172保持与出水腔12连通。

隔水膜片4配置在进水口171上。

当隔水膜片4密封在进水口171上时,进水口171关闭,进水腔11与出水腔12之间的水路断开,出水阀关闭,不能出水。

当隔水膜片4在水压作用下离开进水口171时,进水口171开启,进水腔11与出水腔12之间的水路导通,出水阀开启,可以出水。

通过将隔水膜片4设置环形隔筋17上,方便装配隔水膜片4,也方便隔水膜片4密封和开启进水口171。

无论隔水膜片4如何移动,其四周边缘都密封住蓄水腔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蓄水腔13内还设置有用于驱动隔水膜片4朝向进水口171移动的第一弹性件7。

第一弹性件7可以为弹簧、插簧、碟簧、弹性片等等。

第一弹性件7助于隔水膜片4复位,以密封住进水口171。由于第一弹性件7和进水腔11的水压对隔水膜片4的作用力相反,在隔水膜片4离开进水口171时,第一弹性件7施加反作用力,可以控制隔水膜片4的开度,进而控制出水阀的出水量。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不同型号的第一弹性件7来控制出水阀的出水量。如第一弹性件7的弹性力大,则同样水压的作用下,隔水膜片4的开启度小,出水阀的出水量小;如第一弹性件7的弹性力小,则同样水压的作用下,隔水膜片4的开启度大,出水阀的出水量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隔水膜片4包括支撑体41和设置在支撑体41上的橡胶密封垫42。

橡胶密封垫42配置在环形隔筋17上,第一弹性件7与支撑体41接触。

补水孔40贯通橡胶密封垫42和支撑体41。

第一弹性件7的一端固定在蓄水腔13的腔壁上,其另一端与支撑体41连接或接触。

支撑体41起到受力作用,其用于承受第一弹性件7的作用力,避免第一弹性件7直接作用在橡胶密封垫42上,影响橡胶密封垫42的寿命。

橡胶密封垫42的四周边缘保持与蓄水腔13密封,橡胶密封垫42的主体部分可以盖在进水口171上或离开进水口171。

当蓄水腔13中的水压和第一弹性件7的作用力之和与进水腔11中的水压基本相等或满足一定条件时,支撑体41带动橡胶密封垫42盖在进水口171上,关闭进水腔11与出水腔12之间的水路。

当第一泄水口141和/或第二泄水口151开启,使得蓄水腔13中的水压和第一弹性件7的作用力之和小于进水腔11中的水压时,进水腔11中的水压可以克服第一弹性件7的作用力,促使支撑体41带动橡胶密封垫42朝向蓄水腔13中移动,开启进水口171,打开进水腔11与出水腔12之间的水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4和图5所示,第一水路14中靠近第一泄水口141的一端具有第一腔室142,第一堵头5可滑动地配置在第一腔室142中。

第一腔室142与第一泄水口141连通,第一腔室142的体积较大,方便安装第一堵头5,第一堵头5可以在第一腔室142中滑动。第一腔室142的体积较大,在第一堵头5开启第一泄水口141时,第一堵头5可以滑动至第一腔室142的后侧,不会阻碍第一水路14中的水流。电磁阀2的输出端插入在第一腔室142内。电磁阀2的输出端与第一腔室142的腔壁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可以避免漏水。

优选地,如图5所示,第二水路15与第一腔室142连通。第二水路15通过第一水路14与蓄水腔13连通,可以缩短第二水路15的路径,方便布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水路15中靠近第二泄水口151的一端具有第二腔室152,第二堵头6可滑动地配置在第二腔室152中。

第二腔室152与第二泄水口151连通,第二腔室152的体积较大,方便安装第二堵头6,第二堵头6可以在第二腔室152中滑动。第二腔室152的体积较大,在第二堵头6开启第二泄水口151时,第二堵头6可以滑动至第二腔室152的后侧,不会阻碍第二水路15中的水流。

手动操作构件3的芯轴33插入在第二腔室152内。芯轴33与第二腔室152的腔壁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可以避免漏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7所示,手动操作构件3包括手柄31、连接套筒32和芯轴33。

连接套筒32安装在阀体1中。

芯轴33穿过连接套筒32,芯轴33的一端与手柄31固定连接,芯轴33的另一端与第二堵头6固定连接。

手柄31至少部分位于连接套筒32的外侧,并能够拉动芯轴33带动第二堵头6离开第二泄水口151。

在连接套筒32上连接有助于第二堵头6堵住第二泄水口151的第二弹性件34。

手动操作构件3主要由手柄31、连接套筒32和芯轴33组成,连接套筒32固定安装在阀体1中。可以通过锁紧螺母37将连接套筒32固定锁紧在壳体100上。

手柄31的部分或全部都位于连接套筒32的外侧,用于使用者操作使用。

芯轴33穿过连接套筒32,其与连接套筒32间隙配合。芯轴33可以在连接套筒32中沿着轴向直线移动。芯轴33连接在手柄31与第二堵头6之间。

第二弹性件34连接在连接套筒32与芯轴33之间,用于驱动芯轴33带动第二堵头6堵住第二泄水口151。或者,第二弹性件34的一端连接在连接套筒32上,其另一端与第二堵头6接触,用于推动第二堵头6堵住第二泄水口151。

第二弹性件34可以为弹簧、碟簧、弹性片等等。

用户可以操作手柄31拉动芯轴33向外移动,进而带动第二堵头6离开第二泄水口151,出水阀开始出水。在该过程中,第二弹性件34被压缩。

根据需要,可以在壳体100上设置壳体限位板,在手柄31上设置卡槽,在将手柄31拉出到位后,旋转手柄31,使得卡槽与壳体限位板卡接,将手柄31限位,出水阀可以一直出水。

在出水完成后,可以向内推动手柄31,芯轴33朝向第二泄水口151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二堵头6堵住第二泄水口151。在该过程中,第二弹性件34也助于第二堵头6复位,并助于第二堵头6保持堵住第二泄水口15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手柄31与连接套筒32可旋转连接。手柄31上具有螺纹部36,螺纹部36与连接套筒32中的螺纹部咬合。手柄31上的螺纹部36与连接套筒32中的螺纹部之间摩擦力较小。第二弹性件34为可以被拉伸的扭簧。

通过转动手柄31,可以实现手柄31相对于连接套筒32移动,进而带动芯轴33和第二堵头6向外移动,第二堵头6离开第二泄水口151,出水阀出水。在该过程中,第二弹性件34被压缩。

由于手柄31与连接套筒32通过螺纹连接,在将手柄31旋转开启第二堵头6后,手柄31可以保持在开启位置,不会自动缩回,出水阀保持出水。

在出水完成后,反向转动手柄31,直至第二堵头6堵住第二泄水口151。在该过程中,第二弹性件34也助于第二堵头6复位,并助于第二堵头6保持堵住第二泄水口151。

一般情况下,手柄31转动半圈或大半圈即可带动芯轴33拉动第二堵头6离开第二泄水口15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手柄31与连接套筒32滑动连接。手柄31可以通过直线导轨与连接套筒32滑动连接。此时手柄31为推拉式,当向外拉出手柄31时,手柄31直接拉动芯轴33和第二堵头6向外移动。当向内推动手柄31时,手柄31直接推动芯轴33和第二堵头6向内移动。也可以通过第二弹性件34带动芯轴33及第二堵头6复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在第二堵头6面向芯轴33的一侧还设置有挡板35。芯轴33穿过挡板35。

第二堵头6面向挡板35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弹性凸起部61。

挡板35可以安装在第二腔室152中,用于限定第二堵头6离开第二泄水口151的距离。弹性凸起部61起到缓冲作用,避免第二堵头6直接与挡板35碰触。

第二弹性件34的一端与连接套筒32连接,其另一端与挡板35连接,挡板35为第二堵头6提供受力安装点,避免第二弹性件34对第二堵头6造成损伤。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出水阀,可以实现电磁阀控制和手动控制,整个过程不需靠机械动作来开启隔水膜片,也不需要在进水腔与出水腔之间设置两路水路来实现切换功能,其结构简单、方便控制,便于用户使用。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发明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