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95337发布日期:2021-03-17 00:45阅读:80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龙头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多功能水龙头。



背景技术:

水龙头是水阀的通俗称谓,用来控制水流的大小开关,有节水的功效。水龙头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从老式铸铁工艺发展到电镀旋钮式的,又发展到不锈钢单温单控水龙头、不锈钢双温双控龙头、厨房半自动龙头。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购水龙头,都会从材质、功能、造型等多方面来综合考虑。现目前使用水龙头洗脸时,通常是用手捧起水往脸上浇,这种方式会存在洗得不干净,或者边角处有遗漏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多功能水龙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多功能水龙头,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多功能水龙头,包括水阀本体,所述水阀本体的顶部外表面设置有调节把手,所述水阀本体的外侧外表面设置有龙头外管,所述龙头外管的外侧外表面且位于水阀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的外侧外表面且位于水阀本体的内部设置有调节环,所述调节环的内侧且位于龙头外管的内部设置有一号水管,所述一号水管的外侧且位于龙头外管的内部设置有积水室,所述积水室的顶部且位于龙头外管的顶部外表面设置有出水嘴,所述龙头外管的底部外表面设置有外管把手;在所述龙头外管前端还设有红外感应器,在水阀本体中安装有电磁感应阀,所述红外感应器的输出端与电磁感应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红外感应器在检测到红外信号时控制电磁感应阀打开水阀本体;所述水阀本体与调节把手为活动连接,所述调节把手为l形结构,所述水阀本体的两侧外表面均设置有二号水管,所述两组二号水管为冷暖水管,所述二号水管的外侧外表面设置有定位座,所述定位座的内侧为螺母结构,所述二号水管的内侧与水阀本体的水槽互相连接,所述二号水管与水阀本体为固定连接;所述龙头外管与安装环为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环与调节环为活动连接,所述安装环的外侧与调节环的内侧均设置有相对应的螺纹,所述调节环与水阀本体为活动连接,所述水阀本体的内侧设置有与调节环相对应的凸块,所述调节环的外侧且位于水阀本体的外侧外表面设置有定位轴,所述定位轴与调节环以及水阀本体均为活动连接。

本发明中,所述红外感应器包括芯片ic,所述芯片ic的第一引脚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2的正极分别连接信号输入端v1、二极管d1的正极、三极管d9的发射极、电容c1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二极管d3的负极、电阻r3的一端、三极管d11的集电极和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的第二引脚,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的第三引脚,三极管d9的基极连接芯片ic的第四引脚,三极管d9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电阻r2的一端、二极管d5的正极、电容c4的一端、三极管d12的集电极、二极管d6的正极、电阻r5的一端、发光二极管d8的正极和信号输出端v2;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的第五引脚,二极管d5的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3的一端和三极管d10的基极,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的第六引脚,三极管d10的集电极连接芯片ic的第七引脚,三极管d10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容c2的一端和三极管d11的基极,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的第八引脚,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4的一端和三极管d11的发射极,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电阻r3的另一端、二极管d4的正极、二极管d6的负极、三极管d12的发射极和二极管d7的负极,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8的负极,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d12的基极。

本发明中,采用了专用的红外感应器来与电磁感应阀相匹配,是因为考虑到传统的红外感应器可靠性较差的问题,因此采用了一种能够频繁开启,并且可靠性较好的设计。

优选的,所述一号水管的内侧为方形结构,所述一号水管与龙头外管为固定连接,所述龙头外管的内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顶部为弧形,所述挡板的底部外表面且位于一号水管的内侧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内部且位于一号水管的内侧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与一号水管为固定连接,一号水管的内侧设置有与挡板相对应的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从而达到了阻挡回流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积水室的顶部与底部为圆弧结构,所述积水室的顶部与出水嘴之间为斜面,所述出水嘴的内侧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与出水嘴为固定连接,所述出水嘴与外管把手均与龙头外管均为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从而达到了使出水扩散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多功能水龙头通过转动与拨动调节把手打开水阀本体,使二号水管内水排入一号水管内,并且通过转动外管把手,以调节环与定位轴为支点,从而达到便于调节出水转向的效果;并且积水室的底部与顶部均为圆弧形,使进入的水在积水室内累积,并且与其顶部的斜面组合使用,从出水嘴排出,达到了扩散排水的效果,同时,一号水管内设置与挡板,利用扭簧与安装座组合使用,停止出水时,带动挡板回弹,达到了避免逆流的效果。

2、在本发明中采用了红外感应的独特控制方式,能够实现无触碰开启水龙头的操作,极大的方便了使用,而且可靠性也很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多功能水龙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多功能水龙头的右视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多功能水龙头的安装环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多功能水龙头的左视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红外感应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1、水阀本体;2、调节把手;3、龙头外管;4、安装环;5、调节环;6、一号水管;7、积水室;8、出水嘴;9、外管把手;10、二号水管;11、定位座;12、挡板;13、安装座;14、扭簧;15、滤网;16、定位轴;17、红外感应器;18、电磁感应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的多功能水龙头,包括水阀本体1,水阀本体1的顶部外表面设置有调节把手2,水阀本体1的外侧外表面设置有龙头外管3,龙头外管3的外侧外表面且位于水阀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安装环4,安装环4的外侧外表面且位于水阀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调节环5,调节环5的内侧且位于龙头外管3的内部设置有一号水管6,一号水管6的外侧且位于龙头外管3的内部设置有积水室7,积水室7的顶部且位于龙头外管3的顶部外表面设置有出水嘴8,龙头外管3的底部外表面设置有外管把手9,用于调节龙头外管3转动。在所述龙头外管3前端还设有红外感应器17,在水阀本体1中安装有电磁感应阀18,所述红外感应器17的输出端与电磁感应阀18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红外感应器17在检测到红外信号时控制电磁感应阀18打开水阀本体1。

本发明中,所述电磁感应阀18为高压防爆低温电磁阀。所述红外感应器17包括芯片ic,所述芯片ic的第一引脚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2的正极分别连接信号输入端v1、二极管d1的正极、三极管d9的发射极、电容c1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二极管d3的负极、电阻r3的一端、三极管d11的集电极和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的第二引脚,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的第三引脚,三极管d9的基极连接芯片ic的第四引脚,三极管d9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电阻r2的一端、二极管d5的正极、电容c4的一端、三极管d12的集电极、二极管d6的正极、电阻r5的一端、发光二极管d8的正极和信号输出端v2;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的第五引脚,二极管d5的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3的一端和三极管d10的基极,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的第六引脚,三极管d10的集电极连接芯片ic的第七引脚,三极管d10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容c2的一端和三极管d11的基极,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的第八引脚,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4的一端和三极管d11的发射极,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电阻r3的另一端、二极管d4的正极、二极管d6的负极、三极管d12的发射极和二极管d7的负极,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8的负极,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d12的基极。

本发明中,所述水阀本体1与调节把手2为活动连接,调节把手2为l形结构,便于拨动,水阀本体1的两侧外表面均设置有二号水管10,两组二号水管10为冷暖水管,二号水管10的外侧外表面设置有定位座11,定位座11的内侧为螺母结构,二号水管10的内侧与水阀本体1的水槽互相连接,二号水管10与水阀本体1为固定连接。所述龙头外管3与安装环4为固定连接,安装环4与调节环5为活动连接,安装环4的外侧与调节环5的内侧均设置有相对应的螺纹,便于安装,调节环5与水阀本体1为活动连接,水阀本体1的内侧设置有与调节环5相对应的凸块,调节环5的外侧且位于水阀本体1的外侧外表面设置有定位轴16,使转动龙头外管3的更顺滑,定位轴16与调节环5以及水阀本体1均为活动连接。

所述一号水管6的内侧为方形结构,一号水管6与龙头外管3为固定连接,龙头外管3的内侧设置有挡板12,挡板12的顶部为弧形,挡板12的底部外表面且位于一号水管6的内侧设置有安装座13,安装座13的内部且位于一号水管6的内侧设置有扭簧14,扭簧14与一号水管6为固定连接,用于挡板12回弹,一号水管6的内侧设置有与挡板12相对应的凹槽。所述积水室7的顶部与底部为圆弧结构,积水室7的顶部与出水嘴8之间为斜面,出水嘴8的内侧设置有滤网15,滤网15与出水嘴8为固定连接,出水嘴8与外管把手9均与龙头外管3均为固定连接,用于积水后,扩散的排出。

使用时,人可以通过外管把手9,以调节环5为支点,在定位轴16的辅助下,将出水嘴8的位置调节至龙头外管3的顶部,随后通过拨动调节把手2启动水阀本体1,使二号出水管10内的水排入一号水管6内,并且在积水室7累积,利用积水室7顶部的斜面,扩散式的将水透过滤网15从出水嘴8排出,便于使用者清洗面部,并且挡板12与扭簧14组合使用,避免一号水管6内的水逆流,提高了水龙头的功能性,较为使用。同时,还可以通过红外感应器17实现水龙头的自动开启,从而达到无需触碰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不能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