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媒体系统光柱的安装定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227343发布日期:2021-05-28 14:32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媒体系统光柱的安装定位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隧道媒体系统安装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隧道媒体系统光柱的安装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隧道媒体,也叫地铁隧道视频媒体,或地铁酷媒,是一种新兴的高科技广告媒介。地铁隧道视频媒体,属于国际领先的技术。是一种集电子显示、通讯、电脑图像工程为一体,利用人眼视觉暂留,记住隧道壁面安装的高性能led光柱,综合创新研发而成的新概念数字影像媒体,可以使乘客在高速移动的地铁列车上看到流畅的动态视频画面,感受不期而遇的视觉盛宴。

目前在对隧道媒体系统光柱安装时,首先在隧道侧壁上安装可调支架,然后在可调支架上安装上下两排横梁角钢,在每个横梁角钢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安装孔,光柱通过螺栓安装在横梁角钢安装孔的位置,一个光柱上下两端同时安装在两个横梁角钢对应位置的安装孔中,即可实现光柱的安装。但是由于在将横梁角钢固接在可调支架上时,如果上下两个横梁角钢上对应位置的安装孔出现错位,即安装同一光柱的两个安装孔不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将会导致安装后的光柱出现倾斜,从而影响乘客的观看效果。因此,如何保证上下两个横梁角钢上对应位置的安装孔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减少安装后光柱出现倾斜的概率,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使得安装后的两个横梁角钢对应位置的安装孔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减少安装后光柱出现倾斜的概率,本申请提供一种隧道媒体系统光柱的安装定位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隧道媒体系统光柱的安装定位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隧道媒体系统光柱的安装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安装可调支架;

s2:安装横梁角钢,每个横梁角钢上沿其长度方向均间隔开设有安装孔,先将一个横梁角钢安装在可调支架上侧的连接板上,然后将另一横梁角钢放置在可调支架下侧的连接板上,然后将限位量具上下两端分别卡在上下两个横梁角钢对应位置的安装孔中,限位量具同时垂直于两个横梁角钢,最后固定住第二个横梁角钢在可调支架上的位置;

s3:依次将剩余的横梁角钢安装在可调支架上;

s4:将光柱安装在上下两个横梁角钢对应位置的安装孔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以通过将限位量具上下两端卡在横梁角钢的安装孔中,且使得限位量具同时垂直于两个横梁角钢,则两个横梁角钢上的安装孔将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即安装在对应位置的安装孔处的光柱上下两端均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减少了安装后光柱出现倾斜的概率。

可选的,位于上方的横梁角钢称为上横梁角钢,位于下方的横梁角钢称为下横梁角钢,所述限位量具包括与上横梁角钢远离可调支架一侧贴合的第一限位板、与下横梁角钢远离可调支架一侧贴合的第二限位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的连板,所述第一限位板朝向上横梁角钢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限位板朝向下横梁角钢的一侧均固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截面为非正圆形,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上的限位柱分别与所述上横梁角钢和所述下横梁角钢上的安装孔插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限位柱为非正圆形,通过将限位柱插入安装孔中,就可以使得连板同时垂直于上横梁角钢和下横梁角钢,且上横梁角钢和下横梁角钢上的安装孔的位置将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实现了通过限位量具保证上横梁角钢和下横梁角钢相对应位置的安装孔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板远离所述连板的一侧固接有第一卡接板,所述第一卡接板上插接有第一定位销,所述上横梁角钢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销和所述第一限位板之间,所述第二限位板朝向所述连板的一侧固接有第二卡接板,所述第二卡接板上插接有第二定位销,所述下横梁角钢位于所述第二定位销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定位销可以将上横梁角钢卡在第一定位销和第一卡接板之间,从而固定住上横梁角钢的位置,避免在外力作用下上横梁角钢从限位柱上滑下;第二定位销可以将下横梁角钢卡在第二定位销和第二卡接板之间,从而固定住下横梁角钢的位置,避免在外力作用下下横梁角钢从限位柱上滑下。

可选的,所述s3具体的为:

s31:相邻两个上横梁角钢之间的距离以及相邻两个下横梁角钢之间的距离通过水平量具确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水平量具可以固定住相邻两个上横梁角钢和相邻两个下横梁角钢之间的距离,避免相邻两个上横梁角钢或相邻两个下横梁角钢之间的距离过大或过小,从而影响隧道媒体系统整体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整体呈u形的卡板,卡板连接在相邻两个上横梁角钢或相邻两个下横梁角钢相对的一端,所述卡板上设置有固定所述上横梁角钢或下横梁角钢在所述卡板内位置的固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相邻两个上横梁角钢或相邻两个下横梁角钢相对的一端嵌入卡板的u形开口中,并通过固定件固定,就可以将相邻两个上横梁角钢或相邻两个下横梁角钢连接起来,使得连接后的多个上横梁角钢或连接后的多个下横梁角钢均处于同一直线上。

可选的,所述卡板包括主板以及垂直固接在所述主板两侧的两个侧板,所述固定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主板朝向所述侧板一侧的卡柱,所述卡柱与所述安装孔插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卡柱嵌入安装孔中即可固定住上横梁角钢相对于卡板的位置或固定住下横梁角钢相对于卡板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固定件还包括插接在其中一个所述侧板上的限位销,所述上横梁角钢或所述下横梁角钢位于所述限位销和所述主板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销可以将上横梁角钢或下横梁角钢卡在卡板的u形槽内,避免在外力作用下上横梁角钢或下横梁角钢从卡板的u形槽中滑出。

可选的,所述s3还包括:

s32:每组的上横梁角钢和下横梁角钢之间都需要采用限位量具检测两者的相对位置,使得同组的两个安装孔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然后固定住该组上横梁角钢和下横梁角钢在可调支架上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组上横梁角钢和下横梁角钢都通过限位量具检测,保证每组上横梁角钢和下横梁角钢对应位置的安装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不会由于安装误差产生错位。

可选的,所述s3还包括:

s33:通过组装板将相邻两个上横梁角钢或相邻两个下横梁角钢连接,然后取下相邻两个上横梁角钢或相邻两个下横梁角钢之间的水平量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组装板可以实现对相邻两个上横梁角钢和相邻两个下横梁角钢的安装连接。

可选的,所述s1具体的为:

s11:将小车放置在轨道上,将三脚架安装在小车上,将水平仪安装在三脚架上,将限界工装安装在小车上,且限界工装与小车垂直;

s12:将一个可调支架安装在隧道侧壁上,调节水平仪使得水平仪打出的激光线位于可调支架的固定位置上;

s13:调节可调支架,使得可调支架上端到限界工装上的直线距离、以及可调支架下端到限界工装上的直线距离相同;

s14:推动小车在轨道上前进,安装下一可调支架,使得水平仪打出的激光线位于可调支架的固定位置,且可调支架上端和下端到限界工装上的直线距离相同,依次循环直至将所有可调支架安装完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推动小车在轨道上行驶,水平仪将随小车在轨道上行驶,从而在隧道侧壁上打出与轨道弧度一致的线,使得安装后的多个光柱同一位置的连线与轨道上表面平行。而限界工装则可以模拟列车在轨道上行驶,此时限界工装的倾斜程度将与列车在轨道上行驶时的倾斜程度一致,通过调节可调支架使得可调支架上下两端到限界工装上的直线距离相同,就可以使得光柱与限界工装平行。此时安装后的光柱也将与列车车窗平行,且光柱相对于车窗的距离一致,降低了行驶在弯道路段时,光柱相对于车窗的角度及距离发生的变化,使得有弯道的区间安装上隧道媒体系统后,节目显示效果也非常好。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限位量具上下两端分别卡在上下两个横梁角钢的安装孔中,且限位连接同时与两个横梁角钢垂直,使得上下两个横梁角钢对应位置上的安装孔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大大减少了安装后的光柱出现倾斜的概率;

2.水平量具的设置可以固定住相邻两个上横梁角钢或相邻两个下横梁角钢之间的距离,保证每相邻两个上横梁角钢或每相邻两个下横梁角钢之间的距离一定,从而使得安装后的隧道媒体系统长度固定,避免相邻两个上横梁角钢或相邻两个下横梁角钢之间的距离出现过大或过小,而对隧道媒体系统的整体长度造成影响;

3.通过组装板可以实现相邻两个上横梁角钢或相邻两个下横梁角钢之间的固定,安装拆卸都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2是为了体现限界工装、水平仪、三脚架安装在小车上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为了体现限位件结构所做的示意图。

图4是为了体现光柱安装在隧道上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为了体现光柱、横梁角钢与可调支架安装关系所做的示意图。

图6是为了体现可调支架结构所做的示意图。

图7是为了体现可调支架结构所做的爆炸示意图。

图8是为了体现限位量具和水平量具结构所做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另一视角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图10是为了体现限位量具上限位柱与第一限位板连接关系所做的部分剖切示意图。

图11是为了体现限位量具上操作板和第二卡槽结构所做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小车;11、安装架;111、横梁;112、支撑梁;113、连接梁;114、安装槽;12、滚轮;121、挡板;13、限位件;131、滑块;132、螺杆;133、锁紧螺母;2、三脚架;21、安装夹;22、支腿;3、水平仪;4、限界工装;41、放置架;42、限界杆;43、放置板;431、插孔;5、可调支架;51、上地脚板;52、下地脚板;53、连接杆;531、第三安装孔;532、第四腰形孔;54、连接板;55、第一上连接板;551、第一腰形孔;56、第二上连接板;561、第一安装孔;562、第三腰形孔;57、第一下连接板;571、第二腰形孔;58、第二下连接板;581、第二安装孔;582、第四安装孔;591、第一调节螺栓;592、第一调节螺母;593、第二调节螺栓;594、第二调节螺母;595、第三调节螺栓;596、第三调节螺母;597、第四调节螺栓;598、第四调节螺母;6、横梁角钢;61、连接部;62、固定部;63、安装孔;64、上横梁角钢;65、下横梁角钢;7、光柱;8、限位量具;81、第一限位板;82、第二限位板;83、连板;84、限位柱;841、卡柱;842、螺杆;843、螺帽;844、卡环;845、操作板;846、垫片;847、抵接螺丝;85、第一辅助板;86、第二辅助板;87、第一卡接板;871、第一定位销;88、第二卡接板;881、第二定位销;891、第一卡槽;892、第二卡槽;9、水平量具;91、卡板;911、主板;912、侧板;92、固定件;921、卡柱;922、限位销;93、避让槽;94、组装板;941、组装孔;95、连接螺栓;96、连接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1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隧道媒体系统光柱的安装定位方法。参照图1,隧道媒体系统光柱的安装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安装可调支架5;

列车在行驶在弯道路段时,由于曲线外轨超高的原因,导致列车一侧高一侧低,同时列车中心线也发生倾斜,此时列车的车窗和安装在隧道外壁上的隧道媒体系统的光柱7也发生倾斜,光柱7相对于车窗的角度和距离都发生变化,严重影响了乘客在列车内看到的光柱7的显示效果。为了降低列车行驶在弯道路段时,光柱7相对于车窗的角度和距离发生的变化,使得有弯道的区间安装上隧道媒体系统后,节目的显示效果也非常好。在安装时,需要调节可调支架5,使得无论列车如何倾斜变化,可调支架5靠近列车的一侧与列车之间的角度和距离都一致,则安装在可调支架5上的光柱7与列车之间的角度和距离相同。因此,安装可调支架5时需要调节可调支架5的角度,具体的可分为:

s11,将小车1放置在轨道上,将三脚架2安装在小车1上,将水平仪3安装在三脚架2上,将限界工装4安装在小车1上,且限界工装4与小车1垂直。

参照图2,三脚架2包括安装夹21以及铰接在安装夹21下侧的三个支腿22,水平仪3可以直接安装在安装夹21上。其中,水平仪3与三脚架2的具体固定方式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的介绍。

小车1包括安装架11以及转动连接在安装架11下侧的四个滚轮12,其中两个滚轮12为一组分别位于安装架11的两端,三脚架2安装在安装架11上。使用时,直接将两组滚轮12分别放置在列车的两个轨道上,且同组的两个滚轮12放置在同一个轨道上,然后通过拉动滚轮12在轨道上行驶,就可以模拟列车在轨道上行驶。其中为了避免滚轮12从轨道上滑落,在每个滚轮12靠近另一组滚轮12的一侧固接有挡板121,当滚轮12放置在轨道上时,挡板121也与轨道一侧抵接,从而固定住滚轮12在轨道上的位置,避免滚轮12在移动时从轨道上滑落。

安装架11包括两个横梁111以及固接在两个横梁111之间的多个支撑梁112,支撑梁112沿横梁11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相邻两个支撑梁112之间还固接有连接梁113,通过连接梁113可以将多个支撑梁112连接起来。在横梁111、支撑梁112和连接梁113上侧均成形有截面为倒t形的安装槽114,具体的,横梁111、支撑梁112和连接梁113可选用铝型材,可以避免对横梁111、支撑梁112和连接梁113进行再加工。安装时,直接将三脚架2上的三个支腿22插入安装槽114内即可,同时,在安装槽114内设置有固定每个支腿22在安装槽114内位置的限位件13。

参照图2和图3,限位件13包括多个滑动连接在安装槽114内的滑块131,其中两个滑块131为一组,两个滑块131分别位于支腿22的两侧用于对支腿22进行夹持。在每个滑块131上均固接有螺杆132,每个螺杆132上均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133,当旋松锁紧螺母133时,滑块131可以在安装槽114内滑动,从而移动滑块131到任意位置;当移动滑块131至支腿22两侧时,直接旋拧锁紧螺母133,锁紧螺母133将抵接在支撑梁112或连接梁113的上表面上,从而固定住滑块131在安装槽114内的位置,从而通过两个滑块131固定住支腿22在安装槽114内的位置。

参照图2和图3,限界工装4包括放置架41以及通过抱箍安装在放置架41上的限界杆42,限界杆42与安装架11垂直,当小车1在轨道上行驶由于外轨超高使得安装架11倾斜时,限界杆42也倾斜,从而模拟列车行驶在外轨超高位置处的倾斜状态。其中,放置架41也通过限位件13固定住其在安装架11上的位置。具体的,在放置架41下端固接有放置板43,在放置板43上开设有供螺杆132穿过的插孔431,锁紧螺母133位于放置板43远离安装架11的一侧,通过将放置架41上的插孔431套设在螺杆132上,然后旋拧锁紧螺母133就可以通过锁紧螺母133固定住放置板43的位置,从而固定住限界工装4在小车1上的位置。

s12,将一个可调支架5安装在隧道侧壁上,调节水平仪3使得水平仪3打出的激光线位于可调支架5固定位置上。其中,可调支架5的安装位置为此前确定好的安装基线的位置,基线通过调节水平仪3至斜线模式,然后推动小车1,小车1带动水平仪3在隧道侧壁上画出一条与轨道弧度一致的线确定,使得确定好的安装基线与轨道上表面平行。

参照图4和图5,可调支架5沿隧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包括用于与隧道侧壁固接的上地脚板51、用于与隧道侧壁固接的下地脚板52以及设置在上地脚板51和下地脚板52之间的连接杆53,在连接杆53上固接有两个连接板54,两个连接板54垂直固接在连接杆53远离上地脚板51和下地脚板52的一侧,且两个连接板54沿连接杆53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连接板54用于与光柱7相连,通过调节两个连接板54距离限界工装4之间的距离,即能够确定安装后的光柱7相对于列车车窗之间的距离。

参照图6和图7,在上地脚板51远离隧道侧壁的一侧固接有第一上连接板55,在第一上连接板55一侧水平滑动连接有第二上连接板56,连接杆53上端与第二上连接板56连接,通过滑动第二上连接板56在第一上连接板55上的位置就可以调节连接杆53上端到限界工装4(参照图2)之间的距离。具体的,在第一上连接板55上开设有第一腰形孔551,第一腰形孔551长度方向与隧道侧壁到限界工装4之间的直线长度一致,在第二上连接板56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561,在第一腰形孔551和第一安装孔561中安装有第一调节螺栓591,在第一调节螺栓591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螺母592,通过第一调节螺栓591和第一调节螺母592可以固定住第一上连接板55和第二上连接板56的位置。当操作第一调节螺栓591在第一腰形孔551中滑动时,第一调节螺栓591就可以通过第一安装孔561的侧壁带动第二上连接板56在第一腰形孔551中滑动,从而实现第二上连接板56与第一上连接板55的水平滑动配合。

在下地脚板52远离隧道侧壁的一侧固接有第一下连接板57,在第一下连接板57一侧水平滑动连接有第二下连接板58,连接杆53下端与第二下连接板58相连,通过滑动第二下连接板58在第一下连接板57上的位置,即可带动连接杆53下端沿第一下连接板57长度方向移动,从而调节连接杆53下端与限界工装4之间的距离。具体的,在第一下连接板57上开设有第二腰形孔571,在第二下连接板58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581,在第二腰形孔571和第二安装孔581内安装有第二调节螺栓593,在第二调节螺栓593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螺母594。通过第二调节螺栓593和第二调节螺母594可以固定住第二下连接板58在第一下连接板57上的位置,同时通过操作第二调节螺栓593在第二腰形孔571中滑动,第二调节螺栓593将通过第二安装孔581的孔壁带动第二下连接板58沿第二腰形孔571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实现第二下连接板58和第一下连接板57之间的水平滑动配合。通过同时操作第二上连接板56沿第一上连接板55长度方向滑动、第二下连接板58沿第一下连接板57长度方向滑动,就可以调节连接杆53到限界工装4之间的距离,使得垂直固接装在连接杆53上的两个连接板54距离限界工装4的距离相同。

连接杆53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二上连接板56和第二下连接板58竖直滑动配合,通过操作连接杆53上下两端在第二上连接板56和第二下连接板58上竖直滑动,就可以调节固接在连接杆53上的连接板54的高度,从而调节安装在连接板54上的光柱7的高度。具体的,在第二上连接板56上开设有竖直的第三腰形孔562,在连接杆53上端开设有第三安装孔531,在第三腰形孔562和第三安装孔531中安装有第三调节螺栓595,在第三调节螺栓595上螺纹连接有第三调节螺母596,通过第三调节螺栓595和第三调节螺母596可以固定住连接杆53和第二上连接板56之间的位置,通过操作第三调节螺栓595在第三腰形孔562中滑动就可以实现对连接杆53上端高度的调节。在第二下连接板58上开设有第四安装孔582,在连接杆53下端开设有竖直的第四腰形孔532,在第四腰形孔532和第四安装孔582中安装有第四调节螺栓597,在第四调节螺栓597上螺栓连接有第四调节螺母598,通过第四调节螺栓597和第四调节螺母598可以固定住连接杆53下端与第二下连接板58之间的位置,通过操作第四调节螺栓597在第四腰形孔532中滑动,就可以调节连接杆53下端的高度。同时,当调节第二上连接板56在第一上连接板55上滑动或调节第二下连接板58在第一下连接板57上滑动时,连接杆53上端也将绕第三调节螺栓595转动,连接杆53下端也绕第四调节螺栓597转动,从而调节连接杆53的倾斜程度,使得连接杆53与限界工装4平行,即安装在两个连接板54上的光柱与列车车窗平行。

安装时,预先调节第一调节螺栓591在第一腰形孔551以及第二调节螺栓593在第二腰形孔571的中间位置,然后调节第三调节螺栓595在第三腰形孔562以及第四调节螺栓597在第四腰形孔532的中间位置,然后安装固定上地脚板51和下地脚板52,第一调节螺栓591、第二调节螺栓593、第三调节螺栓595和第四调节螺栓597均调节至中间位置,便于后续对安装后的可调支架5进行相对应的精准调节。

调节水平仪3时,调节水平仪3至斜线模式。因为当水平仪3在直线模式时,在水平仪3自身相对高度不变的前提下,水平仪3在倾角3度以内打出的水平线是完全重合的。当倾角超3度时,水平仪3所打出的激光线相对位置成线性抬升或下降。所以当水平仪3在直线模式下使用时,将会产生一定的误差。而当调整水平仪3处于斜线模式时,此时当轨道出现细小弧度变化时,水平仪3打出的激光线都会有相对应的变化,从而使得水平仪3打出的激光线与轨道弧度一致。可以避免当轨道变化较少时,水平仪3打出的激光线不发生变化,而造成打出的激光线与轨道弧度产生误差。

本申请以莱赛ls639型号的水平仪3为例介绍其斜线模式的调整方法,首先调整水平仪3中的水泡处于中间位置时,打开水平仪3的开关,并按下水平仪3上的v1、v2、h三个按键,调整三脚架2的高度至需要的安装高度,本申请中调节激光线打在连接杆53上部的连接板54的中心位置处。然后关闭水平仪3的开关,按下水平仪3上的“斜线模式”按键,并再按下水平仪3的v1、v2、h三个按键。此时,会在连接杆53上部的连接板54上出现另外一个红色的“+”;接下来,通过调整三脚架2的任意两个腿来使水平仪3红外线打出的十字激光线的中心位于连接杆53上部的连接板54的中心位置,此时即为斜线模式下的安装高度。通过小车1带动水平仪3在轨道上行驶,水平仪3就可以画出与轨道上表面平行的一条线,便于对可调支架5进行安装时的定位。

s13,调节可调支架5,使得可调支架5上端到限界工装4上的直线距离和可调支架5下端到限界工装4上的直线距离相同。

具体的,当将上地脚板51和下地脚板52通过锚栓固定在隧道侧壁上后,通过调节连接杆53的高度使得水平仪3打出的激光线的中心处于位于连接杆53上端的连接板54的中心处,同时在限界工装4上用记号笔或者是胶带等做上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然后通过盒尺测量两个连接板54到限界杆42之间的直线距离,即位于连接杆53上端的连接板54到第一标记之间的距离,以及位于连接杆53下端的连接板54到第二标记之间的距离。调节第一调节螺栓591在第一腰形孔551中滑动、第二调节螺栓593在第二腰形孔571中滑动,使得两个连接板54到限界杆42之间的距离一致,此时锁死第一调节螺栓591、第二调节螺栓593、第三调节螺栓595和第四调节螺栓597,即可完成一个可调支架5的安装。

s14,推动小车1在轨道上前进,安装下一可调支架5,使得水平仪3打出的激光线位于可调支架5的固定位置,且可调支架5上端和下端到限界工装4上的直线距离相同,依次循环将所有可调支架5安装完成。

安装每个可调支架5时,都需要将可调支架5安装在前期确定的安装基线上,并调节连接杆53使得水平仪3打出的激光线处于位于连接杆53上端的连接板54的中间位置,然后通过盒尺测量位于连接杆53上端的一个连接板54到第一标记之间的距离,以及位于连接杆53下端的一个连接板54到第二标记之间的距离,通过调节第一调节螺栓591在第一腰形孔551中的位置以及第二调节螺栓593在第二腰形孔571中的位置,使得每个可调支架5上的两个连接板54到限界杆42之间的距离都相等,从而使得安装后的每个光柱7都与列车的车窗平行,且每个光柱7距离列车车窗的距离都相等。

s2:安装横梁角钢6,参照图8和图9,横梁角钢6两个为一组,横梁角钢6沿隧道媒体系统长度方向并排设置有多组。横梁角钢6截面呈l形,包括与连接板54固接的连接部61以及垂直固接在连接部61远离连接杆53一侧的固定部62,连接部61放置在连接板54上且与连接板54上表面贴合,并通过固定螺栓固接住连接部61和连接板54的位置,固定部62用于与光柱7相连从而固定住光柱7的位置。同时,在每个横梁角钢6的固定部62上沿其长度方向均间隔开设有与光柱7连接的安装孔63。

同组的两个横梁角钢6包括安装在连接杆53上部的一个连接板54上的上横梁角钢64,以及安装在连接杆53下部的一个连接板54上的下横梁角钢65。安装时,先安装同组的两个横梁角钢6,上横梁角钢64安装在可调支架5上部的连接板54上,然后将下横梁角钢65放置在可调支架5下部的连接板54上,然后将限位量具8上下两端分别卡在上横梁角钢64和下横梁角钢65对应位置的安装孔63中,限位量具8同时垂直于两个横梁角钢6,最后固定住下横梁角钢65在可调支架5上的位置;通过限位量具8即可固定住同组的上横梁角钢64与下横梁角钢65之间的位置,使得同组的上横梁角钢64和下横梁角钢65对应位置的安装孔63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即安装在安装孔63中的光柱7上下两端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不会使得安装后的光柱7出现倾斜,大大减少了安装后的光柱7出现倾斜的概率。

参照图8和图9,限位量具8包括与上横梁角钢64远离连接杆53一侧贴合的第一限位板81、与下横梁角钢65远离连接杆53贴合的第二限位板82以及设置在第一限位板81和第二限位板82之间的连板83。在第一限位板81朝向上横梁角钢64的一侧以及第二限位板82朝向下横梁角钢65的一侧均可拆卸连接有限位柱84,其中,限位柱84截面为非正圆形,位于第一限位板81和第二限位板82上的限位柱84分别与上横梁角钢64和下横梁角钢65上的安装孔63插接配合。具体的,限位柱84截面可以为矩形、椭圆形、菱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只要能够实现将限位柱84插入安装孔63中时,可以与安装孔63插接配合并可以避免限位柱84在安装孔63中转动,使得上横梁角钢64和下横梁角钢65均与限位量具8垂直即可,本申请中以限位柱84的截面为矩形的为例进行说明。使用时,直接操作连板83将两个限位柱84插入上横梁角钢64和下横梁角钢65上的安装孔63中,连板83将同时垂直于上横梁角钢64和下横梁角钢65,使得上横梁角钢64和下横梁角钢65对应位置的安装孔63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参照图9和图10,限位柱84包括矩形的卡柱841、固接在卡柱841一端的螺杆842、固接在卡柱外壁上的卡环844以及螺纹连接在螺杆842上的螺帽843,其中卡环844位于卡柱841靠近螺杆842的一端,卡环844的周长大于螺杆842的周长,在第一限位板81和第二限位板82上均开设有供螺杆842嵌入的第一卡槽891。使用时,直接将螺杆842远离卡柱841的一端插入第一卡槽891中,此时,卡环844将抵接在第一限位板81或第二限位板82上,然后将螺帽843旋拧在螺杆842上,螺帽843和卡环844将夹持在第一限位板81或第二限位板82的两侧,从而固定住限位柱84在第一限位板81或第二限位板82上的位置,当需要拆卸时,直接将螺帽843从螺杆842上旋下即可,实现了限位柱84的可拆卸连接。限位柱84的可拆卸连接使得可以根据需要对限位柱84进行拆卸更换,以适应不同形状尺寸的安装孔63的需要,使用范围更广。

其中,在第一限位板81朝向连板83的一侧垂直固接有第一辅助板85,第一辅助板85位于第一限位板81远离限位柱84的一侧;在第二限位板82朝向连板83的一侧垂直固接有第二辅助板86,第二辅助板86位于第一限位板81远离限位柱84的一侧。连板83垂直固接在第一辅助板85和第二辅助板86之间,操作连板83就可以通过第一辅助板85和第二辅助板86带动位于第一限位板81和第二限位板82上的限位柱84插入安装孔63中,实现对上横梁角钢64和下横梁角钢65的限位。

其中,为了避免在外力作用下,限位柱84从上横梁角钢64和下横梁角钢65上的安装孔63中滑出,而使得上横梁角钢64和下横梁角钢65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在第一限位板81远离连板83的一侧垂直固接有第一卡接板87,第一卡接板87位于第一限位板81朝向限位柱84的一侧,在第一卡接板87上插接配合有第一定位销871,第一定位销871位于上横梁角钢64远离第一限位板81的一侧,通过第一定位销871可以将上横梁角钢64夹持在第一定位销871和第一限位板81之间,从而固定住上横梁角钢64和第一限位板81之间的位置。在第二限位板82远离连板83的一侧垂直固接有第二卡接板88,第二卡接板88位于第二限位板82朝向限位柱84的一侧,在第二卡接板88上插接配合有第二定位销881,第二定位销881位于下横梁角钢65远离第二卡接板88的一侧,通过第二定位销881可以将下横梁角钢65夹持在第二定位销881和第二限位板82之间,从而固定住下横梁角钢65和第二限位板82的位置。安装时,当将第一限位板81和第二限位板82上的限位柱84插入上横梁角钢64和下横梁角钢65上的安装孔63中后,直接将第一定位销871插入第一卡接板87上,将第二定位销881插入第二卡接板88上,就可以固定住限位量具8和上横梁角钢64以及限位量具8和下横梁角钢65的位置,使得上横梁角钢64和下横梁角钢65对应位置的安装孔63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保证安装在上横梁角钢64和下横梁角钢65上的光柱7两端处于竖直状态,大大减少了光柱7安装后出现倾斜的概率。

其中,位于第一限位板81上的限位柱84设置有两个,两个限位柱84之间的连线方向与连板83的长度方向垂直,两个限位柱84分别与上横梁角钢64上的两个安装孔63插接配合,使得对上横梁角钢64的限位更加精准,避免上横梁角钢64发生相对移动。位于第二限位板82上的限位柱84设置有两个,两个限位柱84之间的连线方向与连板83的长度方向垂直,两个限位柱84分别与下横梁角钢65上的两个安装孔63插接配合,两个限位柱84使得对下横梁角钢65的限位更加精准,避免下横梁角钢65发生相对移动。

在实际使用时,安装的上横梁角钢64和下横梁角钢65之间的距离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使得位于第一限位板81上的限位柱84和位于第二限位板82上的限位柱84无法同时插入上横梁角钢64和下横梁角钢65上的安装孔63中。

参照图9和图11,在第二限位板82上开设有与第一卡槽891连通的第二卡槽892,第二卡槽892开设有两个,两个第二卡槽892分别与两个第一卡槽891连通,使得每个第一卡槽891和与之连通的第二卡槽892共同形成与连板83长度一致的腰形孔,位于第二限位板82上的两个限位柱84可以在两个腰形孔中滑动,从而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当上横梁角钢64和下横梁角钢65之间的距离产生一定的误差时,可以操作第二限位板82上的限位柱84在腰形孔中滑动,直至限位柱84插入下横梁角钢65上的安装孔63中,实现对上横梁角钢64和下横梁角钢65的定位。

其中,为了便于操作位于第二限位板82上的限位柱84在腰形孔中滑动,在位于第二限位板82的两个限位柱84之间设置有操作板845,操作板845套设在两个限位柱84的螺杆842上,且操作板845位于螺帽843和第二限位板82之间,工作人员直接施力操作板845就可以同时带动两个限位柱84分别在两个腰形孔中滑动,操作更加方便。其中,为了便于滑动操作板845,在位于第二限位板82上的两个螺杆842上均套设有垫片846,垫片846位于第二限位板82和操作板845之间,使得操作板845与第二限位板82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操作更加方便省力。

同时,为了固定住操作板845在第二限位板82上的位置,避免在外力作用下操作板845带动两个限位柱84在腰形孔中滑动,在操作板845上螺纹连接有抵接螺丝847,抵接螺丝847可以抵接在第二限位板82远离卡环844的一侧,从而将第二限位板82夹持在抵接螺丝847和卡环844之间,固定住操作板845相对与第二限位板82的位置。

s3:依次将剩余的横梁角钢6安装在可调支架5上;

具体的为,s31:相邻两个上横梁角钢64之间的距离以及相邻两个下横梁角钢65之间的距离通过水平量具9确定。

当将第一组的横梁角钢6安装完毕后,需要依次安装剩下的横梁角钢6,由于隧道媒体系统的安装长度是固定的,在通过螺栓对相邻两个上横梁角钢64和相邻两个下横梁角钢65进行连接时,由于螺栓的直径和螺纹孔的直径一般都会有2mm的差距,使得安装后的上横梁角钢64或下横梁角钢65之间有一定的误差,当误差累计到一定值将会影响到隧道媒体系统的整体长度,同时当上横梁角钢64和下横梁角钢65上的误差不一致时也会使得安装在对应安装孔63中的光柱7出现倾斜。因为,为了保证相邻两个上横梁角钢64和相邻两个下横梁角钢65之间的距离固定,减少安装时产生的误差,在对相邻两个上横梁角钢64或相邻两个下横梁角钢65进行安装时需要借助水平量具9,通过水平量具9可以使得相邻两个上横梁角钢64和相邻两个下横梁角钢65之间的距离一定。

参照图8和图9,水平量具9包括整体呈u形供相邻两个上横梁角钢64或相邻两个下横梁角钢65相对的一端嵌入的卡板91以及用于固定上横梁角钢64或下横梁角钢65在卡板91内位置的固定件92,固定件92位于卡板91的u形开口中。安装时,直接将相邻两个上横梁角钢64或相邻两个下横梁角钢65相对的一端放置在卡板91的u形开口中,然后通过固定件92固定住两个上横梁角钢64或两个下横梁角钢65在卡板91中的位置即可。

其中,卡板91包括主板911以及垂直固接在主板911两侧的两个侧板912,固定件92包括固接在主板911朝向两个侧板912一侧的两个卡柱921,卡柱921截面与安装孔63形状一致,均为矩形,卡柱921与安装孔63插接配合且卡柱921不能在安装孔63中晃动。安装时,直接将相邻两个上横梁角钢64或相邻两个下横梁角钢65放置在卡板91的u形开口中,并将两个卡柱921分别插入相邻两个上横梁角钢64或相邻两个下横梁角钢65上的安装孔63中,由于卡柱921无法在安装孔63内滑动,所以可以固定住相邻两个上横梁角钢64或相邻两个下横梁角钢65之间的相对位置。

同时为了避免在外力作用下相邻两个上横梁角钢64或相邻两个下横梁角钢65从卡板91的u形开口中滑出,使得卡柱921从安装孔63中掉出,而影响对相邻两个上横梁角钢64或相邻两个下横梁角钢65之间的定位。在其中一个侧板912上插接配合有限位销922,限位销922位于上横梁角钢64或下横梁角钢65远离主板911的一侧,通过限位销922可以将上横梁角钢64或下横梁角钢65固定在限位销922和主板911之间,从而固定住上横梁角钢64和下横梁角钢65的位置。

s32:当通过水平量具9将相邻两个上横梁角钢64或相邻两个下横梁角钢65之间的位置固定后,然后再使用限位量具8检测同组的上横梁角钢64和下横梁角钢65对应位置的安装孔63的位置。且每组的上横梁角钢64和下横梁角钢65之间都需要使用限位量具8检测两者的相对位置,使得每组的两个对应位置的安装孔63均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然后固定住该组上横梁角钢64和下横梁角钢65在可调支架5上的位置。

s33:通过组装板94将相邻两个上横梁角钢64或相邻两个下横梁角钢65连接,然后取下相邻两个上横梁角钢64或相邻两个下横梁角钢65之间的水平量具9。

参照图9,组装板94为板状,在组装板94上开设有组装孔941,组装孔941至少开设有两个,两个组装孔941分别与相邻两个上横梁角钢64或相邻两个下横梁角钢65相对一端的安装孔63对应,本申请中以组装孔941开设四个为例进行说明,每个上横梁角钢64或下横梁角钢65端部的安装孔63均有两个与组装孔941对应。在组装孔941中穿设有连接螺栓95,在连接螺栓95上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母96。通过将连接螺栓95同时穿设于上横梁角钢64或下横梁角钢65端部的安装孔63和组装孔941中,就可以通过连接螺栓95和连接螺母96将组装板94与相邻两个上横梁角钢64或将组装板94与相邻两个下横梁角钢65连接起来。

同时为了避免在对组装板94安装的过程中,相邻两个上横梁角钢64或相邻两个下横梁角钢65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在安装时,先通过组装板94将相邻两个上横梁角钢64或相邻两个下横梁角钢65连接起来,然后再取下水平量具9。所以,在卡板91一侧开设有供组装板94嵌入的避让槽93,避让槽93同时开设在插接有限位销922的一个侧板912和主板911中间位置。安装时,直接将组装板94从避让槽93处放置在两个上横梁角钢64或两个下横梁角钢65连接处,并通过连接螺栓95将两个上横梁角钢64和组装板94或两个下横梁角钢65和组装板94连接在一起。即可固定住相邻两个上横梁角钢64或相邻两个下横梁角钢65之间的相对位置,然后再将水平量具9取下即可。依次循环,直至将所有的横梁角钢6安装完成。

s4:通过螺栓将光柱7安装在上下两个横梁角钢6对应位置的安装孔63处。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隧道媒体系统光柱的安装定位方法的实施原理为:本申请中通过限位量具8即可固定住上横梁角钢64和下横梁角钢65相对的位置关系,使得同组的上横梁角钢64和下横梁角钢65上的安装孔63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减少了安装后的光柱7出现倾斜的概率。通过水平量具9可以固定住相邻两个上横梁角钢64或相邻两个下横梁角钢65之间的相对位置,减少由于两者连接而产生的误差,保证安装完成的上横梁角钢64或下横梁角钢65和隧道媒体系统的长度一致,进而使得每组的上横梁角钢64和下横梁角钢65上对应位置的安装孔63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并且每组上横梁角钢64和下横梁角钢65均通过限位量具8检验,使得安装后的每个光柱7的两端都位于同一平面内,大大减少了安装后的光柱7出现倾斜的概率。同时在安装可调支架5时,通过调整可调支架5距离限界工装4的距离一致且与限位工装倾斜程度一致,使得安装在可调支架5上的每个光柱7与列车车窗之间的距离一致,且倾斜程度也与列车的倾斜程度一致,使得安装后的隧道媒体系统播放的视频动画像贴在车窗上一样,显示效果更好。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