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爆编织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09146发布日期:2020-10-02 08:26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爆编织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编织管,特别是一种防爆编织管。



背景技术:

编织管是指在不锈钢软管或胶管外编织一层不锈钢丝的产品,编织管在使用时则通过自身两端的螺纹接头与其他部件相螺接,而编织管主要用于输送水流,编织管在输送水流时,经常会遇到水压过大的情况,一旦水压过大,水压则会对编织管内壁进行挤压,使编织管出现膨胀的情况,当水压大到一定程度时,编织管便会无法承受这股压力出现膨胀爆裂的情况,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爆编织管,它能够在水压过大时对水压进行有效缓冲,使水压不会对编织管内壁过度挤压,起到防爆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爆编织管,包括管体、设于管体左端的出水接头以及设于管体右端的进水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内部设于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缓冲腔室;所述管体中部内壁设有若干与缓冲腔室位置相对应的第一缓冲孔,第一缓冲孔与缓冲腔室相贯通;所述第一缓冲孔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第一缓冲块;所述第一缓冲孔内壁设有一呈环形的缓冲槽;所述第一缓冲块下部设有与缓冲槽远离缓冲腔室的一侧槽壁相贴合的缓冲环;所述缓冲环与缓冲槽邻近缓冲腔室的一侧槽壁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缓冲块中部设有第二缓冲孔,第二缓冲孔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第二缓冲块,第二缓冲孔与第二缓冲块皆呈锥状,第二缓冲孔孔径与第二缓冲块直径皆向着缓冲腔室方向逐渐递增;所述第二缓冲块一端设有与第一缓冲块邻近缓冲腔室的一侧侧壁相贴合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左右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导向孔;所述第一缓冲块邻近缓冲腔室的一侧侧壁上设有与导向孔相匹配的导向杆,导向杆一端穿过导向孔并设有一限位头;所述限位头与导向板之间设有套于导向杆外的第二弹簧;所述管体左部内壁、右部内壁皆设有一辅助缓冲装置。

所述辅助缓冲装置包括设于管体左部内壁、管体右部内壁上的活动孔;所述活动孔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一端设有一与管体内壁相贴合的单向板,活动块另一端设有一位于缓冲腔室内的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与缓冲腔室邻近管体中心的一侧内壁之间设有套于活动块外的第三弹簧;所述活动块上设有排水装置。

所述排水装置包括设于缓冲板上的回水孔;所述管体内部设有若干与活动孔位置相对应的聚水腔,聚水腔与活动孔相贯通;所述管体内壁设有若干与聚水腔相贯通的出水孔;所述活动块与聚水腔相对的一侧侧壁上设有与回水孔相贯通的通水孔,通水孔与管体中心之间的间距大于聚水腔与管体中心之间的间距;所述缓冲板左右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限位孔;所述缓冲腔室邻近管体中心的一侧内壁设有与限位孔同轴的限位柱,限位孔直径小于限位柱直径,限位柱端部与缓冲板之间的间距等于通水孔与聚水腔之间的间距;所述限位柱端部设有一限位杆,限位杆穿过限位孔。

所述回水孔直径向着管体中心方向逐渐递减。

所述第二缓冲块与管体中心相对的一侧侧壁设有一辅助槽;所述辅助槽槽口铺设有一橡胶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防爆编织管可通过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缓冲腔室以及辅助缓冲装置形成多道缓冲,能够最大程度上缓冲流经管体的水流的水压,使水压在经过多道缓冲后能够恢复至正常压力,有效避免水压过大导致管体内壁被过度挤压的情况,有效杜绝管体承受水压过度导致自身膨胀爆裂的情况,起到防爆的效果,保证编织管使用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爆编织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的放大图;

图3是图1的b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爆编织管,包括管体1、设于管体1左端的出水接头2以及设于管体1右端的进水接头3,所述管体1内部设于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缓冲腔室4;所述管体1中部内壁设有若干与缓冲腔室4位置相对应的第一缓冲孔5,第一缓冲孔5与缓冲腔室4相贯通;所述第一缓冲孔5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第一缓冲块6;所述第一缓冲孔5内壁设有一呈环形的缓冲槽7;所述第一缓冲块6下部设有与缓冲槽远离缓冲腔室4的一侧槽壁相贴合的缓冲环8;所述缓冲环8与缓冲槽7邻近缓冲腔室4的一侧槽壁之间设有第一弹簧9;所述第一缓冲块6中部设有第二缓冲孔10,第二缓冲孔10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第二缓冲块11,第二缓冲孔10与第二缓冲块11皆呈锥状,第二缓冲孔10孔径与第二缓冲块11直径皆向着缓冲腔室方向逐渐递增;所述第二缓冲块11一端设有与第一缓冲块邻近缓冲腔室4的一侧侧壁相贴合的导向板12;所述导向板12左右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导向孔13;所述第一缓冲块6邻近缓冲腔室的一侧侧壁上设有与导向孔13相匹配的导向杆14,导向杆14一端穿过导向孔并设有一限位头15;所述限位头15与导向板12之间设有套于导向杆14外的第二弹簧16;所述管体1左部内壁、右部内壁皆设有一辅助缓冲装置。

所述辅助缓冲装置包括设于管体1左部内壁、管体1右部内壁上的活动孔17;所述活动孔17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活动块18;所述活动块18一端设有一与管体1内壁相贴合的单向板19,活动块18另一端设有一位于缓冲腔室4内的缓冲板20;所述缓冲板20与缓冲腔室4邻近管体1中心的一侧内壁之间设有套于活动块18外的第三弹簧21;所述活动块18上设有排水装置。

所述排水装置包括设于缓冲板20上的回水孔22;所述管体1内部设有若干与活动孔17位置相对应的聚水腔23,聚水腔23与活动孔17相贯通;所述管体1内壁设有若干与聚水腔23相贯通的出水孔24;所述活动块18与聚水腔23相对的一侧侧壁上设有与回水孔22相贯通的通水孔25,通水孔25与管体1中心之间的间距大于聚水腔23与管体1中心之间的间距;所述缓冲板20左右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限位孔26;所述缓冲腔室4邻近管体中心的一侧内壁设有与限位孔26同轴的限位柱27,限位孔26直径小于限位柱27直径,限位柱27端部与缓冲板20之间的间距等于通水孔25与聚水腔23之间的间距;所述限位柱27端部设有一限位杆28,限位杆28穿过限位孔26。

所述回水孔22直径向着管体1中心方向逐渐递减。

所述第二缓冲块11与管体1中心相对的一侧侧壁设有一辅助槽29;所述辅助槽29槽口铺设有一橡胶膜30。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编织管对水流进行输送时,水流通过进水接头3进入至管体1内,然后从出水接头2流出,以供使用。

当编织管输送的水流出现水压过大的情况时,水流不仅会冲击在管体1内壁上,还会冲击在单向板19上、第一缓冲块6与第二缓冲块11上,由于单向板19与管体1内壁相贴合,而水压的力是向外的,因此单向板19始终会保持自身与管体1的贴合的状态,当水流冲击在第一缓冲块6上时,第一缓冲块6则会通过缓冲环顺着缓冲槽7的轨迹向着缓冲腔室4方向移动,此时第一弹簧9被缓冲环8压缩,第一弹簧9产生弹力,第一弹簧9的弹力则会通过第一缓冲块6对冲击在第一缓冲块6上的水流水压进行缓冲,使水压降低。

当水流冲击在第二缓冲块11上时,第二缓冲块11则会向着缓冲腔室4方向移动,导向板12则会顺着导向杆14的轨迹随之向着限位头15的方向移动,此时位于导向板12与限位头15之间的第二弹簧16被挤压并产生弹力,第二弹簧16的弹力则会通过第二缓冲块11对冲击在第二缓冲块11上的水流水压进行缓冲,使水压进一步得到降低,由于第二缓冲孔10与第二缓冲块11皆呈锥状,第二缓冲孔10孔径与第二缓冲块11直径皆向着缓冲腔室4方向逐渐递增,因此第二缓冲孔10内壁与第二缓冲块11皆为锥面,当第二缓冲块11向着缓冲腔室4移动时,第二缓冲块11外壁与第二缓冲孔10内壁之间则会出现间隙,而管体1内的水流则能够通过这个间隙进入至缓冲腔室4内,缓冲腔室4的存在相当于扩增了管体1的内部空间,使管体1内的水流水压能够得到进一步的释放,从而再次降低水流水压。

若是缓冲腔室4内的存在依旧无法使水压得到恢复至正常压力,管体1内的水流则会源源不断的进入至缓冲腔室4内,最终充满缓冲腔室4、回水孔22以及通水孔25,当水流充满缓冲腔室4后,随着后续水流继续进入,缓冲腔室4内的水压随之增加,在通水孔25孔口被活动孔17内壁遮蔽密封的情况下,缓冲腔室4内的水压则会通过回水孔22施加于活动块18上,使活动块18向着管体1中心方向移动,当活动块18发生移动时,第三弹簧21则会被压缩并产生弹力,第三弹簧21则会通过自身弹力对缓冲腔室4内的水压进行缓冲,从而对管体1内的水流水压进行缓冲,当活动块18移动至一定程度时,缓冲板20则会顺着限位杆28的轨迹与限位柱27端部发生接触,此时缓冲板20无法继续下移,活动块18上的通水孔25刚好与聚水腔23相对并相贯通,通水孔25内的水流则会第一时间进入至聚水腔23内,并对原先从管体1内进入至聚水腔23的水流进行挤压,将其通过出水孔24挤压回管体1内,在挤压过程中,缓冲腔室4内的水流则会与管体1内的水流进行对抗,从而消除管体1内的水流水压,避免管体1内的水流对管体1内壁过于挤压的情况,且当缓冲腔室4通过出水孔喷出至管体1内时,则会形成类似水帘的存在,进一步缓冲流经管体1的水流的水压。

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可通过第一弹簧9、第二弹簧16、缓冲腔室4以及辅助缓冲装置形成多道缓冲,能够最大程度上缓冲流经管体1的水流的水压,使水压在经过多道缓冲后能够恢复至正常压力,有效避免水压过大导致管体1内壁被过度挤压的情况,有效杜绝管体1承受水压过度导致自身膨胀爆裂的情况,起到防爆的效果,保证编织管使用时的安全性。

回水孔22直径向着管体1中心方向逐渐递减,回水孔22的存在能够通过自身不断收窄的孔径有效增大通过通水孔25流入至聚水腔23内的水流水压,从而提高通过多个出水孔24喷射形成的水帘对流经管体1内的水流的缓冲效果。

第二缓冲块11与管体1中心相对的一侧侧壁设有辅助槽29,辅助槽29槽口铺设有橡胶膜30,当第二缓冲块11被挤压时,橡胶膜30随之被挤压,此时橡胶膜30则会在变形过程中产生弹性,通过自身弹性直接对管体1内的水流水压进行缓冲,且辅助槽29的存在不仅能够使橡胶膜30具有足够的变形空间,保证橡胶膜30产生的足够弹力,更能够扩增用于释放水压的空间,进一步提高缓冲水压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