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83371发布日期:2021-01-23 09:00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控制阀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利控制阀。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水利控制阀是以管道介质压力为动力,进行启闭、调节的阀门,广泛应用于楼宇管道、工业供水、消防设施等方面,一般用作减压、持压、调节流量等。
[0003]
在使用者对水利管道内液体的流量进行控制时,需要用到水利控制阀,然而传统的水利控制阀在使用过程中,大多为人工手动对调节螺栓进行调节,从而达到进排水的目的,不具备自动调节功能,大大增强了使用者的劳动强度,同时也降低水流的控制速率。
[0004]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水利控制阀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利控制阀,解决了传统水利控制阀在使用过程中,不具备自动调节功能的问题。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利控制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正面顶部的左侧栓接有微型控制器,所述阀体内腔底部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阀瓣,所述阀体内腔的左侧连通有进水口,所述阀体内腔的右侧连通有出水口,所述阀体的顶部通过紧固螺栓螺纹连接有阀盖,所述阀盖内腔顶部的中心处竖向栓接有限位架,所述阀盖内腔顶部背面的左侧嵌设有压力表,所述阀盖和阀体的内腔均设置有调节机构。
[0007]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水压传感器、固定块、微型气缸、阀杆、连接板、阀芯和复位弹簧,所述进水口内腔的顶部嵌设有水压传感器,所述限位架两侧的底部均一体成型有固定块,所述限位架内腔的顶部栓接有微型气缸,所述微型气缸的活塞杆贯穿限位架并栓接有阀杆,所述阀杆的底部栓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栓接有与阀瓣配合使用的阀芯,所述连接板顶部的两侧均竖向栓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顶部与固定块的底部栓接。
[0008]
优选的,所述阀盖顶部的两侧均栓接有螺纹筒,且螺纹筒的内腔螺纹连接有吊耳,所述吊耳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吊耳沿阀盖为中心呈轴对称状态分布。
[0009]
优选的,所述阀盖和阀体相向的一侧垫设有密封垫,所述紧固螺栓的数量至少为六根,所述紧固螺栓沿阀盖为中心呈圆周状分布。
[0010]
优选的,所述阀体底部的中心处栓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四周均螺纹连接有安装螺栓,所述安装螺栓和安装座相向的一端垫设有防松动垫圈。
[0011]
优选的,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表壁的中心处环形开设有密封凹槽,且密封凹槽的内腔通过防水胶粘接有密封圈。
[0012]
优选的,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四周均横向一体成型有加强筋,所述阀体表壁的四周均竖向一体成型加强条。
[0013]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利控制阀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利控制阀,
[0015]
1、本实用新型通过水压传感器,对进水口的液体流量压力进行探测感应,从而对微型控制器发送信号指令,接着通过微型气缸提供驱动来源,接着通过固定块、阀杆、连接板、阀芯和复位弹簧的配合,可带动阀芯对阀瓣进行关闭密封或开启排水处理,从而避免人工对水利控制阀进行手动操作,降低使用者的劳动强度,同时也提高水利控制阀的控制效率。
[0016]
2、本实用新型通过螺纹筒和吊耳,便于使用者对阀盖进行吊取,同时也便于使用者对吊耳进行拆卸更换,通过密封垫,可对阀体和阀盖连接位置进行密封处理,防止阀体内部液体出现泄漏,通过紧固螺栓的数量至少为六根且沿阀盖为中心呈圆周状分布,增强阀体和阀盖连接位置的紧固效果,通过安装座和安装螺栓,可对阀体进行稳固安装,防止阀体固定后发生晃动或脱落,通过密封凹槽和密封圈,分别增强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位置的密封效果,防止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位置出现液体泄漏导致泄压的情况,通过加强筋,增强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材质强度,通过加强条,增强阀体的材质强度,防止外力对阀体造成破坏。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利控制阀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图1所示的结构剖视图;
[0019]
图3为图1所示进水口的结构左视图。
[0020]
图中标号:1、阀体;2、微型控制器;3、阀瓣;4、进水口;5、出水口;6、紧固螺栓;7、阀盖;8、限位架;9、压力表;10、调节机构;101、水压传感器;102、固定块;103、微型气缸;104、阀杆;105、连接板;106、阀芯;107、复位弹簧;11、吊耳;12、密封垫;13、安装座;14、安装螺栓;15、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2]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利控制阀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进水口的结构左视图,一种水利控制阀,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正面顶部的左侧栓接有微型控制器2,所述阀体1内腔底部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阀瓣3,所述阀体1内腔的左侧连通有进水口4,所述阀体1内腔的右侧连通有出水口5,所述阀体1的顶部通过紧固螺栓6螺纹连接有阀盖7,所述阀盖7内腔顶部的中心处竖向栓接有限位架8,所述阀盖7内腔顶部背面的左侧嵌设有压力表9,所述阀盖7和阀体1的内腔均设置有调节机构10。
[0023]
所述调节机构10包括水压传感器101、固定块102、微型气缸103、阀杆104、连接板105、阀芯106和复位弹簧107,所述进水口4内腔的顶部嵌设有水压传感器101,对进水口4的液体流量压力进行探测感应,从而对微型控制器2发送信号指令,所述限位架8两侧的底部均一体成型有固定块102,所述限位架8内腔的顶部栓接有微型气缸103,所述微型气缸103的活塞杆贯穿限位架8并栓接有阀杆104,所述阀杆104的底部栓接有连接板105,所述连接板105的底部栓接有与阀瓣3配合使用的阀芯106,所述连接板105顶部的两侧均竖向栓接有复位弹簧107,所述复位弹簧107的顶部与固定块102的底部栓接,可带动阀芯106对阀瓣3进
行关闭密封或开启排水处理,从而避免人工对水利控制阀进行手动操作。
[0024]
所述阀盖7顶部的两侧均栓接有螺纹筒,且螺纹筒的内腔螺纹连接有吊耳11,所述吊耳1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吊耳11沿阀盖7为中心呈轴对称状态分布,便于使用者对阀盖7进行吊取,同时也便于使用者对吊耳11进行拆卸更换。
[0025]
所述阀盖7和阀体1相向的一侧垫设有密封垫12,可对阀体1和阀盖7连接位置进行密封处理,防止阀体1内部液体出现泄漏,所述紧固螺栓6的数量至少为六根,所述紧固螺栓6沿阀盖7为中心呈圆周状分布,增强阀体1和阀盖7连接位置的紧固效果。
[0026]
所述阀体1底部的中心处栓接有安装座13,所述安装座13的四周均螺纹连接有安装螺栓14,所述安装螺栓14和安装座13相向的一端垫设有防松动垫圈,可对阀体1进行稳固安装,防止阀体1固定后发生晃动或脱落。
[0027]
所述进水口4和出水口5表壁的中心处环形开设有密封凹槽,且密封凹槽的内腔通过防水胶粘接有密封圈15,分别增强进水口4和出水口5连接位置的密封效果,防止进水口4和出水口5连接位置出现液体泄漏导致泄压的情况。
[0028]
所述进水口4和出水口5的四周均横向一体成型有加强筋,所述阀体1表壁的四周均竖向一体成型加强条,增强进水口4和出水口5的材质强度,通过加强条,增强阀体1的材质强度,防止外力对阀体1造成破坏。
[0029]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利控制阀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0]
在使用时,水压传感器101对进入进水口4的液体水流压力进行实时感应探测,在液体水压达到水压传感器101预设最低值时,则水压传感器101向微型控制器2发送信号指令,则微型控制器2控制微型气缸103带动阀杆104向下移动,阀杆104通过连接板105带动阀芯106向下移动,连接板105带动复位弹簧107呈拉伸状态,直至阀芯106对阀瓣3进行密封关闭,液体停止从出水口5流出,从而实现阀体1的进排水关闭工作,在液体水压达到水压传感器101预设最高值时,同理,微型控制器2控制微型气缸103带动阀杆104快速向上移动,则复位弹簧107由拉伸状态转变成压缩状态,从而阀杆104通过连接板105带动阀芯106远离阀瓣3,在阀体1内部形成流动开放空间,从而液体从进水口4由出水口5快速流出。
[0031]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利控制阀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2]
本实用新型通过水压传感器101对进水口4的液体流量压力进行探测感应,从而对微型控制器2发送信号指令,接着通过微型气缸103提供驱动来源,接着通过固定块102、阀杆104、连接板105、阀芯106和复位弹簧107的配合,可带动阀芯106对阀瓣3进行关闭密封或开启排水处理,从而避免人工对水利控制阀进行手动操作,降低使用者的劳动强度,同时也提高水利控制阀的控制效率。
[003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