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的可调节式防碰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33224发布日期:2021-02-09 21:41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器人的可调节式防碰撞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机器人的可调节式防碰撞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机器人是指通过编程程序对机器设备进行控制,使得机器设备可以自动化完成一系列工作,可代替工作人员的工作,灵活性如同人一样,故名机器人,机器人在移动行走时需要在外壳外面安装防碰撞装置,以便于很好的对机器人进行保护,虽然市场上的防碰撞装置的种类很多,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
[0003]
1.传统的防碰撞装置的直径是固定的,不方便对不同直径的机器人进行使用,使得防碰撞装置的适用范围较小,实用性较低;
[0004]
2.传统的防碰撞装置的高度是固定的,不能根据不同的需求对高度进行调节,由此不能很好的进行使用;
[0005]
因此我们便提出了机器人的可调节式防碰撞装置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的可调节式防碰撞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防碰撞装置不方便对直径和高度进行调节的问题。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器人的可调节式防碰撞装置,包括安装板、第一防撞板、双向丝杆、卡槽和凹槽,所述安装板的外侧面等间距螺钉固定有橡胶柱,且橡胶柱的外端与第一防撞板的内侧壁螺钉连接,并且第一防撞板前后两端内部均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内部螺钉固定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的外端螺钉固定有连接橡胶板,所述第一防撞板与第一防撞板的前后两端均通过连接橡胶板相连接,且第一防撞板的外侧面上下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并且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防撞板,所述第二防撞板的前后两端内侧壁均螺钉固定有卡块,且卡块的外侧卡合连接有卡槽,并且卡槽的外侧固定有第一防撞板,所述第一防撞板的中间内部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双向丝杆,并且双向丝杆的中部与第一防撞板为轴承连接,所述第一防撞板的外侧面中间开设有凹槽。
[0008]
优选的,所述橡胶柱的外侧嵌套设置有减震弹簧,且减震弹簧的外端与第一防撞板螺钉连接,并且减震弹簧的内端与安装板螺钉连接。
[0009]
优选的,所述减震弹簧和橡胶柱呈一一对应设置,且减震弹簧的最长长度大于橡胶柱的最长长度。
[0010]
优选的,所述容置槽与连接橡胶板均呈弧形状结构设置,且容置槽与连接橡胶板的个数呈2:1设置,并且容置槽的长度小于连接橡胶板的长度。
[0011]
优选的,所述安装槽与第二防撞板呈一一对应设置,且第二防撞板通过卡块和双向丝杆与安装槽构成升降结构。
[0012]
优选的,所述通孔的内部为螺纹状结构设置,且2个共中心轴线的通孔内部的螺纹
方向相反,并且通孔的高度等于第二防撞板的高度。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机器人的可调节式防碰撞装置:
[0014]
(1)设置有连接橡胶板,连接橡胶板通过复位弹簧可在第一防撞板内部的容置槽内进行拉动,由此便于第一防撞板和连接橡胶板相互配合对不同直径的机器人进行使用,进而使得整个防碰撞装置很好的满足不同型号的机器人进行使用;
[0015]
(2)固定有第二防撞板,通过卡块和卡槽的卡合连接使得第二防撞板与第一防撞板构成滑动结构,通过手动旋转双向丝杆可使得双向丝杆上下两端外侧螺纹连接的第二防撞板同步进行反向移动,进而便于第一防撞板上方的第二防撞板向上移动,第一防撞板下方的第二防撞板向下移动,以便于很好的增大整个装置的高度,便于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防撞板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防撞板左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
图中:1、安装板;2、橡胶柱;3、减震弹簧;4、第一防撞板;5、容置槽;6、连接橡胶板;7、复位弹簧;8、安装槽;9、第二防撞板;10、卡块;11、双向丝杆;12、卡槽;13、通孔;1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4]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机器人的可调节式防碰撞装置,包括安装板1、橡胶柱2、减震弹簧3、第一防撞板4、容置槽5、连接橡胶板6、复位弹簧7、安装槽8、第二防撞板9、卡块10、双向丝杆11、卡槽12、通孔13和凹槽14,安装板1的外侧面等间距螺钉固定有橡胶柱2,且橡胶柱2的外端与第一防撞板4的内侧壁螺钉连接,并且第一防撞板4前后两端内部均开设有容置槽5,容置槽5的内部螺钉固定有复位弹簧7,且复位弹簧7的外端螺钉固定有连接橡胶板6,第一防撞板4与第一防撞板4的前后两端均通过连接橡胶板6相连接,且第一防撞板4的外侧面上下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8,并且安装槽8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防撞板9,第二防撞板9的前后两端内侧壁均螺钉固定有卡块10,且卡块10的外侧卡合连接有卡槽12,并且卡槽12的外侧固定有第一防撞板4,第一防撞板4的中间内部开设有通孔13,且通孔13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双向丝杆11,并且双向丝杆11的中部与第一防撞板4为轴承连接,第一防撞板4的外侧面中间开设有凹槽14;
[0025]
橡胶柱2的外侧嵌套设置有减震弹簧3,且减震弹簧3的外端与第一防撞板4螺钉连接,并且减震弹簧3的内端与安装板1螺钉连接,进而便于减震弹簧3和橡胶柱2相互配合很好的进行减震工作;
[0026]
减震弹簧3和橡胶柱2呈一一对应设置,且减震弹簧3的最长长度大于橡胶柱2的最长长度,由此通过减震弹簧3的最长长度大于橡胶柱2的最长长度,使得减震弹簧3很好的受挤压进行减震工作;
[0027]
容置槽5与连接橡胶板6均呈弧形状结构设置,且容置槽5与连接橡胶板6的个数呈2:1设置,并且容置槽5的长度小于连接橡胶板6的长度,进而通过容置槽5与连接橡胶板6均呈弧形状结构设置,以便于连接橡胶板6 很好的在容置槽5内进行滑动;
[0028]
安装槽8与第二防撞板9呈一一对应设置,且第二防撞板9通过卡块10 和双向丝杆11与安装槽8构成升降结构,通过安装槽8便于对第二防撞板9 进行收纳放置;
[0029]
通孔13的内部为螺纹状结构设置,且2个共中心轴线的通孔13内部的螺纹方向相反,并且通孔13的高度等于第二防撞板9的高度,由此通过2个共中心轴线的通孔13内部的螺纹方向相反,以便于带动两个在同一竖直面上的第二防撞板9同步进行反方向移动,进而便于对整个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
[0030]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机器人的可调节式防碰撞装置时,首先,如附图4 所示将整个装置移动到工作区域内,到达工作区域后如附图1所示将整个装置套在机器人的外侧,这时通过机器人的直径将整个装置进行撑开,使得连接橡胶板6的左右两端均在第一防撞板4内部的容置槽5内进行滑出,由此通过第一防撞板4和连接橡胶板6的相互配合便于对不同直径的机器人进行使用,接着如附图1所示通过螺钉将橡胶材质的两个安装板1与机器人的壳体进行固定,接着,整个装置便很好的固定在机器人的外侧进行使用了;
[0031]
当需要对整个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时,如附图5-6所示,工作人员手动旋转凹槽14内的双向丝杆11,双向丝杆11与第一防撞板4为轴承连接,双向丝杆11在旋转时带动上下两端外侧螺纹连接的第二防撞板9同步进行反向移动,这时如附图1-4所示,第二防撞板9内侧的卡块10在卡槽12内进行卡合滑动,由此保证第二防撞板9稳定的进行移动,双向丝杆11上端外侧螺纹连接的第二防撞板9向上移动,双向丝杆11下端外侧螺纹连接的第二防撞板9向下移动,由此通过两个第二防撞板9与第一防撞板4的相互配合便于对整个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由此便于很好的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然后整个装置便可进行防碰撞工作了,通过橡胶柱2和减震弹簧3的配合以及连接橡胶板6可很好的对第一防撞板4和第二防撞板9受到的撞击力进行削减,由此减少对机器人的撞击力,很好的对机器人进行保护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0032]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