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性高的流量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22151发布日期:2021-06-25 16:24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密封性高的流量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工程光杆卡托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密封性高的流量阀。



背景技术:

流量阀是由一个手动调节阀组和一个自动平衡阀组组成。调节阀组作用是设定流量,自动平衡阀组作用是维持流量恒定,一般的流量阀与管道之间的密封性较差,进而容易出现渗漏的现象,再是流量阀在控制阀门中管道的启闭状态时,不易操作,较为麻烦,不够便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目前流量阀密封性差和阀门启闭不易控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性高的流量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密封性高的流量阀,所述密封性高的流量阀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包括插接于其左右两侧的左横管和右横管,且所述左横管和右横管均与阀体相互连通,所述左横管和右横管末端均固定有直径大于其直径的连接盘,且所述连接盘外表面上下侧中间均粘结有橡胶片,所述连接盘外表面开设有一圈呈“环形”排布且环绕左横管和右横管外壁的安装孔,且所述连接盘外表面中心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嵌入有筛网;

主杆,所述主杆包括大圆盘、中圆盘以及小圆盘,且所述大圆盘水平固定于主杆顶部,所述中圆盘和小圆盘分别活动套入于主杆外壁中上方,且所述小圆盘平行于中圆盘,并位于中圆盘下方,所述中圆盘下表面靠左侧中间垂直固定有第一l型杆,且所述小圆盘下表面靠右侧中心垂直固定有第二l型杆,所述第一l型杆和第二l型杆末端分别粘结有左密封片和右密封片。

优选的,所述连接盘通过通孔与左横管和右横管相互连通,且所述通孔直径与左横管和右横管直径一致,所述橡胶片厚度为2.5cm。

优选的,所述左密封片大于左横管直径,且所述右密封片直径大于右横管直径。

优选的,所述主杆末端插入阀体内部中间位置,且所述第一l型杆和第二l型杆左右对称排布于主杆外壁左右两侧,所述左密封片外壁贴合于左横管与阀体相接处并将其封闭,且所述右密封片外壁贴合于右横管与阀体相接处并将其封闭。

优选的,所述大圆盘、中圆盘以及小圆盘直径分别为8cm、6cm以及4cm。

优选的,所述阀体上下端分别固定有与其相通的上阀盘和下阀盘,且所述大圆盘、中圆盘以及小圆盘均平行于上阀盘,并位于上阀盘上方,所述下阀盘底部中间垂直插接有与其相通的立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利用连接盘中的安装孔,可以拧入螺钉在安装孔内,使得连接盘与管道紧密连接在一起,而通过厚度为2.5cm的橡胶片可以有效增加连接盘与管道之间的密封性,避免出现渗漏的现象,通过通孔将连接盘与左横管和右横管连通,而利用其中的筛网能够起到简单的过滤效果;

通过左密封片和右密封片分别将左横管和右横管封闭,将中圆盘逆时针转动九十度,左密封片从左横管与阀体相接处转走,使得左横管处于打开状态,将小圆盘顺时针转动九十度,右密封片从右横管与阀体相接处转走,使得右横管处于打开状态,这样能够实现分开控制阀体左右两侧的启闭状态,并且操作简单方便,不以混淆,需要将左横管和右横管同时打开时,只需将大圆盘向左或者向右转动九十度,便可以将左密封片和右密封片转走,操作简单方便又快捷。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杆底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盘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阀体;101-上阀盘;102-下阀盘;103-立管;104-左横管;105-右横管;2-主杆;201-大圆盘;202-中圆盘;203-第一l型杆;204-左密封片;205-小圆盘;206-第二l型杆;207-右密封片;3-连接盘;301-橡胶片;302-通孔;303-安装孔;304-筛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密封性高的流量阀,所述密封性高的流量阀包括:

阀体1,阀体1包括插接于其左右两侧的左横管104和右横管105,且左横管104和右横管105均与阀体1相互连通,左横管104和右横管105末端均固定有直径大于其直径的连接盘3,且连接盘3外表面上下侧中间均粘结有橡胶片301,连接盘3外表面开设有一圈呈“环形”排布且环绕左横管104和右横管105外壁的安装孔303,且连接盘3外表面中心开设有通孔302,通孔302内嵌入有筛网304,连接盘3通过通孔302与左横管104和右横管105相互连通,且通孔302直径与左横管104和右横管105直径一致,橡胶片301厚度为2.5cm;

具体的,通过左横管104和右横管105末端的连接盘3,方便使用者将左横管104和右横管105与管道相连在一起,利用连接盘3中的安装孔303,使用者可以拧入螺钉在安装孔303内,使得连接盘3与管道紧密连接在一起,而通过厚度为2.5cm的橡胶片301可以有效增加连接盘3与管道之间的密封性,避免出现渗漏的现象,通过通孔302将连接盘3与左横管104和右横管105连通,而利用其中的筛网304能够起到简单的过滤效果;

主杆2,主杆2包括大圆盘201、中圆盘202以及小圆盘205,且大圆盘201水平固定于主杆2顶部,中圆盘202和小圆盘205分别活动套入于主杆2外壁中上方,且小圆盘205平行于中圆盘202,并位于中圆盘202下方,中圆盘202下表面靠左侧中间垂直固定有第一l型杆203,且小圆盘205下表面靠右侧中心垂直固定有第二l型杆206,第一l型杆203和第二l型杆206末端分别粘结有左密封片204和右密封片207,左密封片204大于左横管104直径,且右密封片207直径大于右横管105直径,主杆2末端插入阀体1内部中间位置,且第一l型杆203和第二l型杆206左右对称排布于主杆2外壁左右两侧,左密封片204外壁贴合于左横管104与阀体1相接处并将其封闭,且右密封片207外壁贴合于右横管105与阀体1相接处并将其封闭,大圆盘201、中圆盘202以及小圆盘205直径分别为8cm、6cm以及4cm;

具体的,使用者将主杆2的末端从上至下嵌入在阀体1内部中间位置,再将小圆盘205和中圆盘202依次套入在主杆2的外部中上,而第一l型杆203末端的左密封片204则贴合在左横管104与阀体1的相接处,第二l型末端的右密封片207则贴合在右横管105与阀体1的相接处,通过左密封片204和右密封片207分别将左横管104和右横管105封闭,使得整个阀体1也处于封闭的状态,而当使用者需要将左横管104或者右横管105开启时,将中圆盘202逆时针转动九十度,便可以将第一l型杆203末端的左密封片204从左横管104与阀体1相接处转走,使得左横管104处于打开状态,而将小圆盘205顺时针转动后,便可以将第二l型杆206末端的右密封片207从右横管105与阀体1相接处转走,使得右横管105处于打开状态,这样能够实现分开控制阀体1左右两侧的启闭状态,并且操作简单方便,不以混淆,当需要将左横管104和右横管105同时打开时,使用者只需将大圆盘201向左或者向右转动九十度,便可以将左密封片204和右密封片207转走,操作简单方便又快捷;

阀体1上下端分别固定有与其相通的上阀盘101和下阀盘102,且大圆盘201、中圆盘202以及小圆盘205均平行于上阀盘101,并位于上阀盘101上方,下阀盘102底部中间垂直插接有与其相通的立管103;

具体的,通过上阀盘101和下阀盘102能够加强整个阀体1的整体性和整体强度,而通过立管103使用者可以将立管103与需要安装流量阀的液体源接通。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