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调节阀的安装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14235发布日期:2021-01-05 17:35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动调节阀的安装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安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动调节阀的安装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调节阀又名控制阀,在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领域中,通过接受调节控制单元输出的控制信号,借助动力操作去改变介质流量、压力、温度、液位等工艺参数的最终控制元件。

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0318801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气动调节阀的安装固定装置,涉及到阀门安装领域,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侧贴合连接有活动板,活动板远离安装板的一侧中部通过伸缩限位装置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一侧上下两端均通过伸缩杆与活动板活动连接,连接板的另一侧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装置。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中,当阀门需要转动角度或位置时,该上述技术方案无法转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动调节阀的安装固定装置,具有多角度调节阀门位置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气动调节阀的安装固定装置,包括支座以及固定于支座上端面的支撑板一,还包括旋转设置于支撑板一上端面用于带动工件转动的转动装置和滑动设置于支撑板一内用于带动工件上下移动的升降装置,所述转动装置包括滑动设置于支撑板一上端面的滑动板一和旋转设置于滑动板一上端面的滑动板二,所述滑动板二的侧壁上开设有滑动槽一,所述滑动槽一的内壁上旋转设置有圆球一,所述圆球一的侧壁上固定有用于带动圆球一转动的齿圈一,所述滑动板二的内壁上旋转设置有用于带动齿圈一转动的直齿轮一,所述滑动板二的侧壁上固定有用于驱动直齿轮一转动的电机一,所述圆球一的侧壁上固定有支撑杆一,所述支撑杆一的侧壁上固定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上端面滑动设置有用于对工件进行夹紧的夹持块一,所述支撑块的侧壁上固定有用于带动夹持块一移动的驱动机构一,所述滑动板一的内壁上旋转设置有用于带动滑动板二转动的齿圈二,所述滑动板一的侧壁上固定有用于带动齿圈二转动的驱动机构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调节阀需要调整位置时,电机一启动,电机一的输出轴转动会带动直齿轮一转动,直齿轮一转动会带动齿圈一转动,当齿圈一转动时,齿圈一转动会带动圆球一转动,实现圆球一转动到需要的位置,当圆球一转动到需要的位置时,驱动机构一启动,驱动机构一带动夹持块一对工件进行夹紧,当工件夹紧后,驱动机构二启动,驱动机构二带动齿圈二转动,实现齿圈二带动滑动板二转动,当滑动板二转动时,滑动板二转动会带动夹持块一转动,实现夹持块一转动到需要的的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滑动设置于支撑板一内壁上用于带动滑动板一移动的固定杆一,所述固定杆一的侧壁上固定有用于带动固定杆一移动的齿条一,所述支撑板一的内壁上旋转设置有用于带动固定杆一移动的直齿轮二,所述支撑板一的侧壁上固定有用于带动直齿轮二转动的电机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二启动,电机二的输出轴转动会带动直齿轮二转动,直齿轮二转动会带动齿条一移动,齿条一移动会带动固定杆一移动,实现固定杆一带动滑动板一移动,当滑动板一移动时,滑动板一会带动滑动板二移动,实现滑动板二带动工件移动到需要的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一包括旋转设置于支撑块上端面用于带动夹持块一移动的双向螺纹杆一,所述支撑块的侧壁上固定有用于带动双向螺纹杆一转动的电机三。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三启动,电机三的输出轴转动会双向螺纹杆一转动,双向螺纹杆一转动会带动夹持块一转动,实现夹持块一对工件进行夹紧。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二包括旋转设置于滑动板一内壁上用于带动齿圈二转动的直齿轮三,所述直齿轮三的侧壁上固定有用于带动直齿轮三转动的转杆一,所述滑动板一的内壁上旋转设置有用于带动转杆一转动且相啮合的锥齿轮一,所述滑动板一的侧壁上固定有用于带动锥齿轮一转动的电机四。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四启动,电机四的输出轴转动会带动锥齿轮一转动,锥齿轮一转动会带动另一个锥齿轮一转动,另一个锥齿轮一转动会带动转杆一转动,转杆一转动会带动直齿轮三转动,直齿轮三转动会带动齿圈二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支座的侧壁上固定有用于控制转动装置和升降装置的控制面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面板用于控制转动装置和升降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支座的下端面固定有用于支撑支座的支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脚用于支撑支座。

作为优选,所述电机一、电机二、电机三和电机四的侧壁上均固定有用于保护电机一、电机二、电机三和电机四的保护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壳用于保护电机一、电机二、电机三和电机四。

作为优选,所述夹持块一的侧壁上固定有用于保护工件的保护棉。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棉防止工件在夹持的过程中夹伤。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转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升降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支座;2、支撑板一;3、转动装置;4、升降装置;5、滑动板一;6、滑动板二;7、滑动槽一;8、圆球一;9、齿圈一;10、直齿轮一;11、电机一;12、支撑杆一;13、支撑块;14、夹持块一;15、驱动机构一;16、齿圈二;17、驱动机构二;18、固定杆一;19、齿条一;20、直齿轮二;21、电机二;22、双向螺纹杆一;23、电机三;24、直齿轮三;25、转杆一;26、锥齿轮一;27、电机四;28、控制面板;29、支脚;30、保护壳;31、保护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3,一种气动调节阀的安装固定装置,包括支座1以及固定于支座1上端面的支撑板一2,还包括旋转设置于支撑板一2上端面用于带动工件转动的转动装置3和滑动设置于支撑板一2内用于带动工件上下移动的升降装置4,当调节阀需要调整位置时,转动装置3包括滑动设置于支撑板一2上端面的滑动板一5和旋转设置于滑动板一5上端面的滑动板二6,滑动板二6的侧壁上开设有滑动槽一7,滑动槽一7的内壁上旋转设置有圆球一8,圆球一8的侧壁上固定有用于带动圆球一8转动的齿圈一9,滑动板二6的内壁上旋转设置有用于带动齿圈一9转动的直齿轮一10,滑动板二6的侧壁上固定有用于驱动直齿轮一10转动的电机一11,从而电机一11启动,电机一11的输出轴转动会带动直齿轮一10转动,直齿轮一10转动会带动齿圈一9转动,当齿圈一9转动时,齿圈一9转动会带动圆球一8转动,实现圆球一8转动到需要的位置,当圆球一8转动到需要的位置时,圆球一8的侧壁上固定有支撑杆一12,支撑杆一12的侧壁上固定有支撑块13,支撑块13的上端面滑动设置有用于对工件进行夹紧的夹持块一14,支撑块13的侧壁上固定有用于带动夹持块一14移动的驱动机构一15,驱动机构一15包括旋转设置于支撑块13上端面用于带动夹持块一14移动的双向螺纹杆一22,支撑块13的侧壁上固定有用于带动双向螺纹杆一22转动的电机三23,从而电机三23启动,电机三23的输出轴转动会双向螺纹杆一22转动,双向螺纹杆一22转动会带动夹持块一14转动,实现夹持块一14对工件进行夹紧,当工件夹紧时,滑动板一5的内壁上旋转设置有用于带动滑动板二6转动的齿圈二16,滑动板一5的侧壁上固定有用于带动齿圈二16转动的驱动机构二17,驱动机构二17包括旋转设置于滑动板一5内壁上用于带动齿圈二16转动的直齿轮三24,直齿轮三24的侧壁上固定有用于带动直齿轮三24转动的转杆一25,滑动板一5的内壁上旋转设置有用于带动转杆一25转动且相啮合的锥齿轮一26,滑动板一5的侧壁上固定有用于带动锥齿轮一26转动的电机四27,从而电机四27启动,电机四27的输出轴转动会带动锥齿轮一26转动,锥齿轮一26转动会带动另一个锥齿轮一26转动,另一个锥齿轮一26转动会带动转杆一25转动,转杆一25转动会带动直齿轮三24转动,直齿轮三24转动会带动齿圈二16转动,实现齿圈二16带动滑动板二6转动,当滑动板二6转动时,滑动板二6转动会带动夹持块一14转动,实现夹持块一14转动到需要的的位置,当夹持块一14转动到需要的位置时,升降装置4包括滑动设置于支撑板一2内壁上用于带动滑动板一5移动的固定杆一18,固定杆一18的侧壁上固定有用于带动固定杆一18移动的齿条一19,支撑板一2的内壁上旋转设置有用于带动固定杆一18移动的直齿轮二20,支撑板一2的侧壁上固定有用于带动直齿轮二20转动的电机二21,从而电机二21启动,电机二21的输出轴转动会带动直齿轮二20转动,直齿轮二20转动会带动齿条一19移动,齿条一19移动会带动固定杆一18移动,实现固定杆一18带动滑动板一5移动,当滑动板一5移动时,滑动板一5会带动滑动板二6移动,实现滑动板二6带动工件移动到需要的位置,支座1的侧壁上固定有用于控制转动装置3和升降装置4的控制面板28,控制面板28用于控制转动装置3和升降装置4,支座1的下端面固定有用于支撑支座1的支脚29,支脚29用于支撑支座1,电机一11、电机二21、电机三23和电机四27的侧壁上均固定有用于保护电机一11、电机二21、电机三23和电机四27的保护壳30,保护壳30用于保护电机一11、电机二21、电机三23和电机四27,夹持块一14的侧壁上固定有用于保护工件的保护棉31,保护棉31防止工件在夹持的过程中夹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