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钉加强的燕尾榫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34393发布日期:2021-02-03 19:04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钉加强的燕尾榫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木结构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钉加强的燕尾榫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木结构向大跨度化发展,木梁常需要做接长处理,目前应用于木梁的连接节点大部分为金属件连接,节点容易发生局部木材劈裂的脆性破坏,灾害发生时影响人的逃生。并且节点破坏时木材的强度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特别是在胶合木结构中,节点破坏时,构件通常保持完好状态,严重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危害结构安全。而木结构建造也常采用传统的榫卯连接技术,但是传统的榫卯连接技术搭接刚度较小,由于木材断面的损失,造成节点处力学性能下降,难以承担大型木结构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克服传统连接节点容易发生木材劈裂的脆性破坏以致影响结构承载能力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开发了一种螺钉加强的燕尾榫连接结构,可降低木结构连接节点发生脆性破坏的概率,并且提高节点的承载能力。
[0004]
一种螺钉加强的燕尾榫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均为木质构件,在所述第一构件的端部开设有槽,所述第二构件端部形成有燕尾榫榫头,将所述槽设置为燕尾榫的卯口,所述燕尾榫榫头与所述卯口形状相适配,将带有所述燕尾榫榫头的第二构件从侧面插入至设有所述卯口的第一构件中形成燕尾榫节点;在燕尾榫节点两侧与水平方向成锐角的角度分别对称钉入若干自攻螺钉,每根所述自攻螺钉均穿过所述燕尾榫节点。
[0005]
进一步地,所述自攻螺钉与水平方向的角度为25度。
[0006]
进一步地,所述燕尾榫节点两侧均设置有两根自攻螺钉。
[0007]
进一步地,将所述第二构件端部切削形成的所述燕尾榫榫头的表面用砂纸打磨粗糙。
[0008]
进一步地,将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卯口的内表面用砂纸打磨粗糙。
[0009]
进一步地,所述自攻螺钉的直径为8mm。
[0010]
采用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为:
[0011]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以古代木结构中常见的燕尾榫代替木梁之间的金属连接件,将一根梁进行切削处理,端部做成燕尾榫头的形式,另一根梁进行开槽处理,作为燕尾榫卯口,榫头与卯口尺寸一致,紧密卡合在一起。并且在燕尾榫节点两侧各斜钉入两根自攻螺钉,以提高节点刚度。节点通过榫头与卯口的摩擦与挤压达到连接作用,传递荷载并且耗散能量,自攻螺钉可进一步提升节点的抵抗变形的能力与承载能力。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具有典型的半刚性连接特性,既可以转动也可以承受弯矩,其破坏模式通常为延性破坏,并且节点的强度较传统金属件连接节点有所提升。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螺钉加强的燕尾榫连接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0013]
图2为图1的各截面的剖面图;
[0014]
图中,1为第一构件,2为第二构件,3为燕尾榫节点,4为节点加强时采用的直径为8mm的自攻螺钉(st8)。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通过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6]
实施例1
[0017]
如图1-2所示,该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构件1和第二构件2,第一构件1和第二构件2均为木质构件,更具体地,第一构件1和第二构件2均为木梁,在第一构件1的端部开槽,将第二构件2端部切削形成的燕尾榫榫头,将所述槽设置为燕尾榫的卯口,所述燕尾榫榫头与卯口形状相适配,将带有榫头的第二构件2从侧面插入至设有卯口的第一构件1中形成燕尾榫节点3,使得第一构件1和第二构件2紧密卡合在一起。
[0018]
将第二构件2端部切削形成的燕尾榫榫头的表面用砂纸打磨粗糙,将第一构件1的卯口的内表面用砂纸打磨粗糙,增加榫头与卯口的摩擦力,进而提高节点连接的可靠性。
[0019]
接着在燕尾榫节点两侧与水平方向成锐角的角度分别对称钉入两根直径为8mm(st8型号)的自攻螺钉,每根自攻螺钉均穿过燕尾榫节点,完成两根木梁的连接,通过自攻螺钉的穿设,对节点进行加强,以提高节点刚度。具体地,自攻螺钉与水平方向的角度为25度。
[0020]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通过榫头与卯口的摩擦与挤压达到连接作用,传递荷载并且耗散能量,自攻螺钉可进一步提升节点的抵抗变形的能力与承载能力。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具有典型的半刚性连接特性,既可以转动也可以承受弯矩,其破坏模式通常为延性破坏,并且节点的强度较传统金属件连接节点有所提升。
[0021]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