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道减震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48634发布日期:2021-03-30 19:35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道减震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减震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道减震垫。



背景技术:

减震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例如建筑、机械设备当中,以达到减震的目的,提高建筑、机械设备的稳定性。

现有技术中,在应用于风道的减震垫结构是:硬质垫和橡胶层的相互结合,硬质垫主要起到支撑的作用,而橡胶层起到减震的作用。然而橡胶层材质和厚度确定后,减震垫的减震效果就确定了,然而风道在不同使用场景中,风速和风压的不同,引起的震动也会不同,而针对不同的风道分别设计一个减震垫,会导致成本非常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风道减震垫不能跟随风速的不同而进行自适应调整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风道减震垫,能够跟随风道内(风速或者风压)的不同而自适应调整,以提高减震垫的使用范围,从而省略了分别设计制造减震垫的成本。

为解决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风道减震垫,包括上层硬质层和下层硬质层,所述上层硬质层和下层硬质层之间设置有橡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硬质层的中部开设有第一腔体,所述橡胶层的中部开设有与第一腔体相互连通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有与第一腔体密封连接的活塞,所述活塞上安装弹簧,弹簧的下端连接在活塞上,弹簧的上端连接在第二腔体的内顶端,所述下层硬质层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密封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安装有蓄能器,所述蓄能器的顶部安装有单向阀,所述橡胶层开设有与单向阀位置相互对应的活动腔,所述活动腔内安装有用于打开单向阀的顶杆,所述顶杆的上端安装在上层硬质层的下表面,所述顶杆的下端穿过活动腔并延伸入安装腔内与单向阀相互配合,所述安装腔与第一腔体之间开设有连通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体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腔体的横截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塞上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的第一通孔和沿水平方向开设有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互连通,第二通孔贯穿活塞的侧壁,所述下层硬质层上开设有泄压通孔,所述泄压通孔能够与第二通孔相互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单向阀包括安装在蓄能器的出气通道内的基座,所述基座的中部开设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的底部安装有阀片,所述阀片上连接有伸入到贯通孔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外围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与贯通孔的内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下端与阀片固定连接,所述顶杆能够伸入到贯通孔内并与导向杆相互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风道减震垫在使用过程中,当风道中流速(或者压力)增大时会导致风道的震动幅度增加,从而使得橡胶层的形变量增大,当橡胶层形变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安装在上层硬质层的顶杆接触单向阀的导向杆并使得阀片向下移动,从而触发蓄能器打开,将蓄能器内的高压气体排出并通过连通通孔进入到第一腔体中,第一腔体在高压气体的作用下带动活塞向上运动,从而挤压弹簧,使得弹簧的形变量增大而提高弹簧的弹力,通过弹簧增强减震垫的刚度逐步提升减震垫的高度,使得减震垫的震动幅度变小;当减震垫上升到一定高度时,顶杆与导向杆不再接触,使得阀片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不在释放高压气体,使得在橡胶层和弹簧的作用下共同进行抗震,使得减震垫的形变在设定的形变幅度范围内进行波动,从而能够自适应不同风速(风压)的风道的使用,解决了现有技术针对一种风道设计一个减震垫而导致成本高的问题。

同时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将橡胶层的形变在设定的范围内进行波动,能够防止橡胶层的形变量超过设定的形变量而发生形变,能够提高减震垫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顶杆与单向阀的配合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上层硬质层,2、下层硬质层,3、橡胶层,4、第一腔体,5、第二腔体,6、活塞,7、弹簧,8、安装腔,9、蓄能器,10、单向阀,101、基座,102、阀片,103、导向杆,104、复位弹簧,11、连通通孔,12、活动腔,13、顶杆,14、密封端盖,15、第一通孔,16、第二通孔,17、泄压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用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的风道减震垫,包括上层硬质层1和下层硬质层2,所述上层硬质层1和下层硬质层2之间设置有橡胶层3,其中上层硬质层和下层硬质层的弹性系数小于橡胶层3的弹性系数,上层硬质层1和下层硬质层2可以采用钢板、塑料等材料制作而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都能明白和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上层硬质层、下层硬质层和橡胶层的外表面喷涂耐高温层,以提高减震垫的耐高温性能,通过喷涂不同的功能层以使得减震垫具有不同的功能,例如还可以喷涂隔热层、绝缘保护层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都能明白和理解,在此不再赘述。所述下层硬质层2的中部开设有第一腔体4,所述橡胶层3的中部开设有与第一腔体4相互连通的第二腔体5,所述第一腔体4内设置有与第一腔体密封连接的活塞6,其中活塞的外圆周上设置有密封圈,通过密封腔来实现活塞6与第一腔体4底部之间的密封,所述活塞6上安装弹簧7,弹簧7的下端连接在活塞6上,弹簧7的上端连接在第二腔体5的内顶端,其中,优选的,第一腔体4的顶部还设置有限位块,用于限制活塞6的运动位置,所述下层硬质层2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密封的安装腔8,所述安装腔8内安装有蓄能器9,所述蓄能器9的顶部安装有单向阀10,所述橡胶层3开设有与单向阀10位置相互对应的活动腔12,所述活动腔12内安装有用于打开单向阀10的顶杆13,其中活动腔12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以使得当橡胶层3发生形变的时候,橡胶层3不会与顶杆13相互接触,所述顶杆13的上端安装在上层硬质层1的下表面,所述顶杆13的下端穿过活动腔12并延伸入安装腔8内与单向阀10相互配合,所述安装腔8与第一腔体4之间开设有连通通孔11。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层硬质层2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活动腔12和安装腔8的连通腔,顶杆的下端穿过连通腔伸入到安装腔8内并与单向阀相互配合。优选的,顶杆13与连通腔之间设置有密封圈,用于实现顶杆与连通腔之间的密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层硬质层2配设有密封端盖14,先将顶杆13和蓄能器9安装好之后,再在下层硬质层2上安装密封端盖14,从而使得用于容纳蓄能器9的空腔为一个密封的安装腔8。

在一些实施例中,蓄能器9还配设有泄压阀和气嘴,通过泄压阀来调节蓄能器内部的压力,防止压力过大;通过气嘴可以向蓄能器9内补充高压气体,相应的,下层硬质层2对应于蓄能器的气嘴位置开设有通道,便于通过气嘴向蓄能器9内补充高压气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体4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腔体5的横截面积,以使得当高压气体进入到活塞4的下端面时,活塞上端面以上的空气对活塞形成的反作用力较小,使得活塞4在通过高压气体上浮(或者上升)的过程时的作用力能够集中在挤压弹簧7上,从而提高活塞调节的灵敏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塞4上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的第一通孔15和沿水平方向开设有的第二通孔16,第一通孔15和第二通孔16相互连通并形成呈“l”型的通孔,第二通孔16贯穿活塞4的侧壁,所述下层硬质层2上开设有泄压通孔17,所述泄压通孔17能够与第二通孔16相互对应。即是说,当活塞运动一定高度时,第二通孔16能够与泄压通孔17相互连通,从而使得高压气体经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泄压通孔17排出进行泄压,以防止第一腔体4内的气压过高,起到保护作用。

同时当泄压后,如果橡胶层3还能够保持在设定的形变范围内,则说明此时不需弹簧的作用;当泄压后,如果橡胶层3形变幅度过大,仍然可以出发单向阀10打开从而继续提升活塞挤压弹簧7,利用橡胶层和弹簧7的共同作用来减小减震垫的形变幅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单向阀10包括安装在蓄能器9的出气通道内的基座101,所述基座101的中部开设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的底部安装有阀片102,所述阀片102上连接有伸入到贯通孔的导向杆103,所述导向杆103的外围套设有复位弹簧104,所述复位弹簧104的上端与贯通孔的内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104的下端与阀片102固定连接,所述顶杆13能够伸入到贯通孔内并与导向杆103相互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风道减震垫在使用过程中,当风道中流速(或者压力)增大时会导致风道的震动幅度增加,从而使得橡胶层的形变量增大,当橡胶层形变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安装在上层硬质层的顶杆接触单向阀的导向杆并使得阀片向下移动,从而触发蓄能器打开,将蓄能器内的高压气体排出并通过连通通孔进入到第一腔体中,第一腔体在高压气体的作用下带动活塞向上运动,从而挤压弹簧,使得弹簧的形变量增大而提高弹簧的弹力,通过弹簧增强减震垫的刚度逐步提升减震垫的高度,使得减震垫的震动幅度变小;当减震垫上升到一定高度时,顶杆与导向杆不再接触,使得阀片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不在释放高压气体,使得在橡胶层和弹簧的作用下共同进行抗震,使得减震垫的形变在设定的形变幅度范围内进行波动,从而能够自适应不同风速(风压)的风道的使用,解决了现有技术针对一种风道设计一个减震垫而导致成本高的问题。

同时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将橡胶层的形变在设定的范围内进行波动,能够防止橡胶层的形变量超过设定的形变量而发生形变,能够提高减震垫的使用寿命。

以上,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法的前提下,还将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