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掩盖地下控制阀的阀门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77632发布日期:2021-04-13 21:43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掩盖地下控制阀的阀门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掩盖地下控制阀的阀门箱,属于农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近几年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引导,不仅农田水利建设往高标准农田方向发展,对农旅项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其使用性,更要关注其美观性。电磁阀以及控制阀门由裸露式安装渐渐改为地下式安装,用阀门箱进行覆盖。现在所用的阀门箱通常用螺杆以及配套螺母进行连接固定,开启时需要借助扳手等工具方可进行,操作不便利;开启后如忘记恢复覆盖状态,不仅会影响其景观效果,还会丢失,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便利的阀门箱。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用于掩盖地下控制阀的阀门箱,包括阀箱壳体和阀箱盖,阀箱盖和阀箱壳体的一端通过第一枢转轴连接,另一端通过扣合机构连接;其中扣合机构由设置在阀箱盖上的扣手结构和设置在阀箱壳体顶端的卡口组成;其中,
6.扣手结构包括活动扳手、卡舌和连接弹簧,活动扳手具有自由端和固定端,固定端通过第二枢转轴与阀箱盖连接;卡舌竖直设置在邻近活动扳手固定端的下方,一端与活动扳手固定连接,另一端用来与卡口连接;活动扳手的自由端与卡舌下部之间通过弹簧连接,通过抬起或压下自由端,使得卡舌与卡口脱离或扣合,实现阀箱盖的开启或关闭。
7.具体情况下,阀箱盖上开设有容纳扣手结构的开孔(开槽),活动扳手位于开孔中并与阀箱盖上表面保持平齐。
8.具体情况下,阀箱壳体呈圆柱形或棱柱形。优选情况下,阀箱壳体的横截面面积从上至下逐渐变大。
9.在完成地下式控制阀安装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阀门箱进行掩盖,使用时可以轻松掀起阀箱盖,也解决了现行阀箱使用时箱盖没有及时恢复造成的不美观,且容易丢失的麻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还在于:
10.(1)阀门箱开启和关闭省时、便利;
11.(2)阀箱盖开启后可以自然关闭,防止丢失、避免四处放置。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阀门箱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阀门箱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阀门箱的扣手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图3示出的扣手结构的第二枢转轴结构示意图。
16.其中的附图标记为:
[0017]1‑
阀箱壳体,2

阀箱盖,3

扣手结构,4

第二枢转轴,5

第一枢转轴,6

卡舌,7

活动扳手,8

弹簧,9

轴环,10

固定夹,11

轴盖,13

卡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0019]
参见图1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掩盖地下控制阀的阀门箱包括阀箱壳体1和阀箱盖2,阀箱盖2和阀箱壳体1的一端通过第一枢转轴5连接,另一端通过扣合机构连接。阀箱壳体1呈圆柱形或立方体形,优选情况下,阀箱壳体1的横截面面积从上至下逐渐变大,从而能够稳固嵌入到地面中。第一枢转轴5的连接结构具体可为现有技术中的合页结构。
[0020]
具体参见图3,扣合机构由设置在阀箱盖2上的扣手结构3和设置在阀箱壳体1顶端的卡口13组成。阀箱盖2上开设有容纳扣手结构3的开孔(开槽)。其中,扣手结构3包括活动扳手7、卡舌6和连接弹簧8,活动扳手7为平板结构,活动扳手7位于阀箱盖2的开孔中并与阀箱盖上表面保持平齐。
[0021]
活动扳手7具有自由端和固定端,固定端通过第二枢转轴4与阀箱盖2连接;卡舌6竖直设置在邻近活动扳手7固定端的下方,一端与活动扳手7固定连接,另一端用来与卡口13对配固定;活动扳手7的自由端与卡舌6下部之间通过弹簧8连接,通过抬起或压下自由端,使得卡舌6与卡口13脱离或扣合,实现阀箱盖2的开启或关闭。
[0022]
图4示出了活动扳手7固定端的结构示意图,活动扳手7与第二枢转轴4固定连接,第二枢转轴4的一端设有轴盖11,另一端设有轴孔。阀箱盖2上设有与第二枢转轴4对配的轴环9,第二枢转轴4穿过轴环9后,用固定夹10穿过轴孔进行固定。轴盖11的直径大于轴环9的直径,通过轴盖11和固定夹10对第二枢转轴4进行限位。
[0023]
阀箱壳体1以及阀箱盖2具体可为pe材质制成,第一枢转轴5和第二枢转轴4均为金属制品,活动扳手7、卡舌6、卡口13可为金属制品或者塑料制品;其活动扳手7亦可为包塑金属制品。
[0024]
优选地,阀箱盖2开孔规格为大于活动扳手7板状结构部分,且掀起活动扳手自由端能通过一根手指或者钳子等工具进行操作。
[0025]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