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逆止阀用止回阀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05529发布日期:2021-08-17 13:47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逆止阀用止回阀壳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逆止阀防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逆止阀用止回阀壳体。



背景技术:

止回阀又称逆止阀,其中启闭件靠介质流动的力量自行开启或关闭,以防止介质倒流的阀门叫止回阀,止回阀属于自动阀类,它只允许介质向一个方向流动,以防止发生事故,止回阀的种类很多,按结构可分成升降式止回阀、旋启式止回阀和碟式止回阀,所以止回阀的应运范围很广,比如说食品医药应运阀门、海洋应运阀门、冶金应运阀门、水电站应运阀门和石油应运阀门等,止回阀是几种常见的阀类之一,同时也最经典的阀类之一。

传统的止回阀不具有防护的功能,在拿取或者安装的时候,很可能由于跌落或碰撞造成止回阀壳体表面造成损坏,导致止回阀外表面容易生锈,影响后续止回阀的使用,同时也影响了截止阀的外观,传统的止回阀长期放置或使用一段时间后,阀体内部可能堆积泥巴或其他杂质,如果不及时清理掉,会造成阀体在使用时发生的堵塞的现象,严重影响阀体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逆止阀用止回阀壳体,解决了传统的止回阀不具有防护的功能,在拿取或者安装的时候,很可能由于跌落或碰撞造成止回阀壳体表面造成损坏,导致止回阀外表面容易生锈,影响后续止回阀的使用,同时也影响了截止阀的外观,传统的止回阀长期放置或使用一段时间后,阀体内部可能堆积泥巴或其他杂质,如果不及时清理掉,会造成阀体在使用时发生的堵塞的现象,严重影响阀体的使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逆止阀用止回阀壳体,包括止回阀本体,所述止回阀本体的外壁上套装有第一保护圈与第二保护圈,所述第一保护圈与第二保护圈之间插置安装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穿过第一保护圈与第二保护圈并延伸至第二保护圈的外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块,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块,所述限位杆的外表面插置安装有弹簧,所述第一保护圈的侧壁上通过合页铰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清洁壳,所述清洁壳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滑轨,所述滑轨的外表面滑动安装有移动块,所述清洁壳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弹簧伸缩杆,所述弹簧伸缩杆的另一端与移动块固定连接,所述清洁壳的外壁上通过轴套插置安装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穿过移动块固定安装有清洁辊,所述清洁壳的内部卡嵌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穿过并延伸至清洁壳的外部固定安装有拉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保护圈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手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转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保护圈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开设有定位槽,所述盖板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定位槽相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弹簧伸缩杆关于清洁壳的纵向中心轴对称安装有两个。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具有防护功能的逆止阀用止回阀壳体,通过安装有清洁壳、转盘、第一连接杆、弹簧伸缩杆、清洁辊和挡板,该止回阀长期放置或使用一段时间后,阀体内部充满灰尘或泥,拆开管道,向下按盖板,使盖板的侧壁与组合保护圈的侧壁贴合,拉动拉环带动第二连接杆移动,从而带动挡板移动,由于弹簧伸缩杆的弹力,使清洁辊弹入至止回阀本体的内部,转动转盘,带动第一连接杆转动从而带动清洁辊转动并与止回阀本体的内壁接触,方便快捷实现了止回阀本体内壁的杂物进行清洁,防止污泥等杂质造成止回阀内部的堵塞。

2、该具有防护功能的逆止阀用止回阀壳体,通过安装有第一保护圈、第二保护圈、弹簧、限位杆和手柄,拉动手柄,使第一保护圈在限位杆中滑动,并与第二保护圈脱离接触,将第一保护圈与第二保护圈套置在止回阀本体的外表面,由于弹簧的回复力将第一保护圈与第二保护圈紧紧贴合,从而方便快捷的实现了的止回阀的防护,使用较为方便,当需要将第一保护圈和第二保护圈从止回阀本体表面脱离时拉动手柄,使第一保护圈与第二保护圈脱离接触,并从止回阀本体中抽出,即可快速实现了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逆止阀用止回阀壳体中盖板打开时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逆止阀用止回阀壳体中盖板打开时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逆止阀用止回阀壳体中清洁壳的内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止回阀本体;2、第一限位块;3、手柄;4、第一连接杆;5、转盘;6、清洁壳;7、第二连接杆;8、拉环;9、定位块;10、盖板;11、限位杆;12、弹簧;13、第一保护圈;14、第二保护圈;15、弹簧伸缩杆;16、移动块;17、清洁辊;18、滑轨;19、定位槽;20、挡板;21、第二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逆止阀用止回阀壳体,包括止回阀本体1,所述止回阀本体1的外壁上套装有第一保护圈13与第二保护圈14,所述第一保护圈13与第二保护圈14之间插置安装有限位杆11,所述限位杆11的一端穿过第一保护圈13与第二保护圈14并延伸至第二保护圈14的外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块21,所述限位杆11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块2,所述限位杆11的外表面插置安装有弹簧12,所述第一保护圈13的侧壁上通过合页铰接有盖板10,所述盖板10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清洁壳6,所述清洁壳6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滑轨18,所述滑轨18的外表面滑动安装有移动块16,所述清洁壳6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弹簧伸缩杆15,所述弹簧伸缩杆15的另一端与移动块16固定连接,所述清洁壳6的外壁上通过轴套插置安装有第一连接杆4,所述第一连接杆4的一端穿过移动块16固定安装有清洁辊17,所述清洁壳6的内部卡嵌有挡板20,所述挡板20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杆7。

具体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二连接杆7的一端穿过并延伸至清洁壳6的外部固定安装有拉环8通过安装有拉环8,当需要对止回阀本体1内部进行清理时,拉动拉环8,带动第二连接杆7移动,第二连接杆7移动带动挡板20移动,此时由于弹簧伸缩杆15的弹力,会使移动块16在滑轨18上滑动,移动块16挤压清洁辊17并使清洁辊17弹入至止回阀本体1的内部,从而方便快捷的实现了清洁。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保护圈13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手柄3,通过安装有手柄3,使用前拉动手柄3,带动第一保护圈13在限位杆11外壁上滑动,使第一保护圈13与第二保护圈14脱离接触,将第一保护圈13与第二保护圈14套置在止回阀本体1的外表面,即可实现对止回阀本体1进行防护效果。

具体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连接杆4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转盘5,通过安装有转盘5,当清洁辊17进入止回阀本体1的内部时,转动转盘5带动第一连接杆4转动,从而带动清洁辊17在止回阀本体1内转动,实现了对止回阀本体1内壁进行清洁,当清洁完毕后,拉动转盘5,使弹簧伸缩杆15收缩,当清洁辊17完全进入至清洁壳6的内部时,推动拉环8,使挡板20相互卡嵌,实现了对清洁辊17的收纳。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二保护圈14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开设有定位槽19,所述盖板10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定位块9,所述定位块9与定位槽19相配合,通过安装有定位块9,开设有定位槽19,当防止泥巴等杂物进入该止回阀本体1的内部时,按盖板10通过合页转动盖板10,通过定位块9与定位槽19的卡嵌配合,使盖板10与第一保护圈13和第二保护圈14的侧壁贴合,即可防止外部杂物进入止回阀本体1的内部。

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弹簧伸缩杆15关于清洁壳6的纵向中心轴对称安装有两个,通过安装有两个弹簧伸缩杆15,使移动块16具有更加良好的推动滑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s1、使用前拉动手柄3,带动第一保护圈13在限位杆11外壁上滑动,使第一保护圈13与第二保护圈14脱离接触,将第一保护圈13与第二保护圈14套置在止回阀本体1的外表面即可实现对止回阀本体1进行防护,当需要将第一保护圈13与第二保护圈14拆除时,重复上述步骤将止回阀本体1从第一保护圈13与第二保护圈14中抽出即可;

s2、当防止泥巴等杂物进入该止回阀本体1的内部时,按盖板10通过合页转动将盖板10,通过定位块9与定位槽19的卡嵌配合,使盖板10与第一保护圈13和第二保护圈14的侧壁贴合,即可防止外部杂物进入止回阀本体1的内部;

s3、当该止回阀本体1长期放置或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清理时,拆开管道,向下按盖板10,使盖板10与第一保护圈13和第二保护圈14的侧壁接触,拉动拉环8,带动第二连接杆7移动,第二连接杆7移动带动挡板20移动,此时由于弹簧伸缩杆15的弹力,会使移动块16在滑轨18上滑动,移动块16挤压清洁辊17并使清洁辊17弹入至止回阀本体1的内部,转动转盘5带动第一连接杆4转动,从而带动清洁辊17在止回阀本体1内转动,实现了对止回阀本体1内壁进行清洁,当清洁完毕后,拉动转盘5,使弹簧伸缩杆15收缩,当清洁辊17完全进入至清洁壳6的内部时,推动拉环8,使挡板20相互卡嵌,实现了对清洁辊17的收纳。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能够是固定连接,也能够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能够是机械连接,也能够是电连接;能够是直接相连,也能够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能够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能够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能够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