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力发电机的三级行星齿轮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84601发布日期:2022-01-07 23:3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风力发电机的三级行星齿轮箱,包括二级行星齿轮箱及与所述二级行星齿轮箱相对接的第三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行星齿轮箱包括:圆盘状的底盘(11);内部中空的箱罩(111),其在一端敞开形成敞口,所述箱罩(111)固定连接至所述箱罩(111)的端部以对所述敞口进行封闭;圆盘状的行星架(16),其设于所述箱罩(111)之中并将所述箱罩(111)的内部空间沿轴向分割成远离所述底盘(11)的第一齿轮室(111a)及与所述底盘(11)相邻的第二齿轮室(111b);行星轮系,其包括至少4个轴向布置于所述箱罩(111)中的行星轮轴(14),每个所述行星轮轴(14)上依次同轴固接有第一行星轮(141)及第二行星轮(142);太阳轮(15),其设于所述箱罩(111)内并位于所述行星轮系的中心;内齿圈(12),其设于所述第二齿轮室(111b)中;以及动力输出轴(153),其依次穿过所述太阳轮(15)、行星架(16)、内齿圈(12)及底盘(11),所述动力输出轴(153)的两端分别从箱罩(111)的顶部及底盘(11)的底部露出以分别形成第一输出端(1531)及第二输出端(1532);所述第三齿轮箱包括:底座(18);环状的第三内齿圈(19),其在底部敞开形成有底敞口,所述底座(18)固接至所述第三内齿圈(19)的底部以对所述底敞口进行封闭;第三行星架(192),其设于所述第三内齿圈(19)之中并与所述底座(18)转动连接;第三行星轮系,其包括至少三个周向布置于所述第三内齿圈(19)中的第三行星轮(191),每个所述第三行星轮(191)均与所述第三行星架(192)转动连接;以及第三太阳轮(17),其通过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内齿圈(19)顶部的传动轴(1533)与所述第二输出端(1532)传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的三级行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轮轴(14)穿设于所述行星架(16)上以使得所述第一行星轮(141)及第二行星轮(14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齿轮室(111a)及第二齿轮室(111b)中;每个所述第一行星轮(141)与所述太阳轮(15)保持常啮合;所述内齿圈(12)的底壁(121)与所述动力输出轴(153)相啮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的三级行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轮(15)的外端穿过所述箱罩(111)以形成动力输入端(15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的三级行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行星轮(142)与所述内齿圈(12)的内侧壁保持常啮合。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的三级行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轮轴(14)设有偶数个,所述行星轮轴(14)被布置为由至少两个轮轴子集构成,每个轮轴子集包括相邻设置的一对行星轮轴(14),每个轮轴子集中的相应一对行星轮轴(14)之间设有输出齿轮(13),所述输出齿轮(13)的外端穿过所述箱罩(111)以形成第三输出端(131)。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的三级行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齿轮(13)与第一行星轮(141)保持啮合。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的三级行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行星架
(192)的底部形成有向下突出的第四输出端(1921),所述第四输出端(1921)穿过所述底座(18)后从所述底座(18)的底部露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的三级行星齿轮箱,包括二级行星齿轮箱及与所述二级行星齿轮箱相对接的第三齿轮箱,所述二级行星齿轮箱包括:圆盘状的底盘;内部中空的箱罩,其在一端敞开形成敞口,所述箱罩固定连接至所述箱罩的端部以对所述敞口进行封闭;圆盘状的行星架,其设于所述箱罩之中并将所述箱罩的内部空间沿轴向分割成远离所述底盘的第一齿轮室及与所述底盘相邻的第二齿轮室;行星轮系。根据本实用新型,其在减小行星齿轮箱轴向尺寸的同时,能够将两种不同的扭力进行双向输出,并使得在风力发电机有限的安装空间中便于进行装配及维护操作。装配及维护操作。装配及维护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李彦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锻压厂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31
技术公布日:2022/1/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