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空调管路连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09532发布日期:2021-11-22 17:11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体式空调管路连接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体式空调管路连接系统。


背景技术:

2.分体空调连接管的作用是让内机与外机的管路连通,形成通路,让冷媒(氟利昂,俗称雪种)通过,完成热交换,达到制冷或制热功能。如在制冷模式下(即夏天时),外机吸取了室内的热量(排冷气),雪种变成低压中温雪种之后,经较大一条铜管出到内机。可以用手摸较大的铜管,感觉较冷,同时表面会有水。雪种经铜管出室外经压缩机压缩后变高温高压雪种进入内机换热器内放热(风扇转动)。然后雪种变中温中压雪种经另一条铜管(较小一条)进入室内,在进入外机前经节流阀(有毛细管或膨胀阀之类的),作用是节流阀体积很小,但过了节流阀之后因体积突然变大,于是雪种瞬间会变成低温低压雪种,于是就吸热。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制冷循环。如是制热循环,则相反。两条管均连接外机,一般较细的为进管,较粗的为出管。进管与出管接口的区别是进管较细,且后面有毛细管或热力膨胀阀,而出管接口较大。
3.图1是目前内机与外机的管路连接的示意图。连接工艺如下:外机铜管1与外螺纹接头2焊接;内螺纹接头3套入内机铜管4;内机铜管4扩口;内、外螺纹接头连接达到胀接目的。上述连接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需要动火焊,要求工人有专业的技术,培训工人的周期较长,用工成本较高,焊接中产生的烟雾对环境污染较严重,施工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现有技术需要扩口,需要专门的扩孔工具,施工比较复杂。

、现有技术接头用铜材,材料成本高。

、连接过程整体耗时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分体式空调管路连接系统,能够提高分体式空调管路的连接效率和降低施工成本。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体式空调管路连接系统,包括:
6.安装在室内的内机;
7.安装在室外的外机;
8.输送冷媒的进管,所述进管包括进内插管、进外套管和进管连接环,所述进内插管的一端和所述外机的冷媒入口连接,所述进外套管的一端与所述内机的冷媒出口连接,所述进外套管另一端的端部连接有第一台阶管,所述第一台阶管的外径大于所述进外套管的外径,所述第一台阶管的内径与所述进内插管的外径相配,使得所述进内插管能够插装在所述第一台阶管内,并通过所述进管连接环密封连接;
9.所述进管连接环一端为第一套入段,另一端为第一箍紧段,中间为第一直线段,所述第一直线段的管径小于所述第一台阶管的外径,所述第一套入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台阶管的外径,所述第一箍紧段的内径大于所述进外套管的外径,所述第一箍紧段的内径由所述第一套入段到所述第一箍紧段方向不断减小,直至小于所述第一台阶管的外径;
10.输送冷媒的出管,所述出管包括出内插管、出外套管和出管连接环,所述出内插管的一端和所述外机冷媒出口连接,所述出外套管的一端与所述内机冷媒入口连接,所述出外套管另一端的端部连接有第二台阶管,所述第二台阶管的外径大于所述出外套管的外径,所述第二台阶管的内径与所述出内插管的外径相配,使得所述出内插管能够插装在所述第二台阶管内,并通过所述出管连接环密封连接;
11.所述出管连接环一端为第二套入段,另一端为第二箍紧段,中间为第二直线段,所述第二直线段的管径小于所述第二台阶管的外径,所述第二套入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台阶管的外径,所述第二箍紧段的内径大于所述出外套管的外径,所述第二箍紧段的内径由所述第二套入段到所述第二箍紧段方向不断减小,直至小于所述第二台阶管的外径。
1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体式空调管路连接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传统工艺采用动火焊接+螺纹连接,本技术采用冷挤压连接技术,工艺成本要低很多。
14.2、安装难度大大降低,降低了对员工的技术要求,降低了劳动强度,人工成本显著降低。
15.3、连接过程中不用焊接作业,避免了明火作业带来的安全隐患和动火焊接产生的声、光、气污染以及职业病危害。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内插管和所述进外套管的连接位置涂覆有密封液。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内插管和所述出外套管的连接位置涂覆有密封液。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套入段的入口为锥形状,其内径由所述第一套入段到所述第一箍紧段方向不断减小的。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套入段的入口为锥形状,其内径由所述第二套入段到所述第二箍紧段方向不断减小的。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管连接环为不锈钢环。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管连接环为不锈钢环。
22.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3.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4.图1是目前内机与外机的管路连接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分体式空调管路连接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进内插管、进外套管和进管连接环的安装过程示意图;
27.图4是进内插管、进外套管和进管连接环安装完成的示意图;
28.图5是进管连接环的剖视图;
29.图6是出内插管、出外套管和出管连接环的安装示意图;
30.图7是出内插管、出外套管和出管连接环安装完成的示意图;
31.图8是出管连接环的剖视图。
32.附图标记:
33.外机铜管1、外螺纹接头2、内螺纹接头3、内机铜管4;
34.外机100、内机200;
35.进管300、进内插管310、进外套管320、进管连接环330、第一台阶管321、第一套入段331、第一箍紧段332、第一直线段333;
36.出管400、出内插管410、出外套管420、出管连接环430、第二台阶管421、第二套入段431、第二箍紧段432、第二直线段433。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
39.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41.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2.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3.下面参考图2到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体式空调管路连接系统。
44.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体式空调管路连接系统,包括:
45.安装在室内的内机100;
46.安装在室外的外机200;
47.输送冷媒的进管300,进管300包括进内插管310、进外套管320和进管连接环330,进内插管310的一端和外机100冷媒入口连接,进外套管320的一端与内机200冷媒出口连接,进外套管320另一端的端部连接有第一台阶管321,第一台阶管321的外径大于进外套管320的外径,第一台阶管321的内径与进内插管310的外径相配,使得进内插管310能够插装在第一台阶管321内,并通过进管连接环330密封连接;
48.进管连接环330一端为第一套入段331,另一端为第一箍紧段332,中间为第一直线段333,第一直线段333的管径略小于第一台阶管321的外径,第一套入段331的内径大于第一台阶管321的外径,第一箍紧段332的内径大于进外套管320的外径,第一箍紧段332的内
径由第一套入段331到第一箍紧段332方向不断减小,直至小于第一台阶管321的外径;
49.输送冷媒的出管400,出管400包括出内插管410、出外套管420和出管连接环430,出内插管410的一端和外机100冷媒出口连接,出外套管420的一端与内机200冷媒入口连接,出外套管420另一端的端部连接有第二台阶管421,第二台阶管421的外径大于出外套管420的外径,第二台阶管421的内径与出内插管410的外径相配,使得出内插管410能够插装在第二台阶管421内,并通过出管连接环430密封连接;
50.出管连接环430一端为第二套入段431,另一端为第二箍紧段432,中间为第二直线段433,第二直线段433的管径略小于第二台阶管421的外径,第二套入段431的内径大于第二台阶管421的外径,第二箍紧段432的内径大于出外套管420的外径,第二箍紧段432的内径由第二套入段431到第二箍紧段方向不断减小,直至小于第二台阶管421的外径。
51.本技术的安装工艺如下:
52.1.安装外机100和内机200。
53.2.安装进管300,如图3到图5所示;
[0054]2‑
1、首先将进内插管310的一端和外机100的冷媒入口连接;
[0055]2‑
2、将进外套管320与内机200冷媒出口连接,再将进管连接环330套装在进内插管310上。
[0056]2‑
3、进内插管310插装在第一台阶管321中。
[0057]2‑
4、借助相应的安装工具,推动进管连接环330滑动到第一台阶管321上,并不断的朝进外套管320方向运动。由于第一箍紧段332的内径由第一套入段331到第一箍紧段332方向不断减小,直至小于第一台阶管321的外径。因此在移动过程中,第一箍紧段332会给第一台阶管321施加一个径向的压力,在径向压力的作用下,第一台阶管321受力不断的径向收缩,直至与进内插管310接触。第一直线段333的管径不变,第一直线段333与第一箍紧段332共同作用,将第一台阶管321压至充分塑性变形后,“嵌进”内插管310上,完成锁紧连接,同时止退,防止连接部位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因震动导致进管连接环330慢慢松动退出。
[0058]
随着第一台阶管321与进内插管310之间的接触应力越来越大,二者之间的间隙越来越小,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法向负荷提高到足以引起表面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第一台阶管321发生较大的轴向延伸后,开始出现第一台阶管321与进内插管310之间的间隙消失,从而可以使进管300的泄漏低到难以测出的程度,基本上达到“零泄漏”。从而完成进内插管310和进外套管320的安装连接。
[0059]
3.安装出管400,如图6到图8所示。
[0060]3‑
1、首先将出内插管410的一端和外机100的冷媒出口连接;
[0061]3‑
2、将出外套管420与内机200冷媒入口连接,再将出管连接环430套装在出内插管410上。
[0062]
后面的安装过程,出管400的安装工艺和进管300的安装工艺基本相似,在此就不重复叙述了。
[0063]
安装好后,进管300和出管400共同构成了空调的管路系统,实现了冷媒在外机100和内机200之间的循环,从而达到调节室内温度的目的。
[006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进内插管310和进外套管320的连接位置涂覆有密封液。
[0065]
进内插管310和进外套管320本身缺陷或“受伤”比较严重,比如划痕较深等,单靠管件的弹塑性变形无法弥补其间隙,在进内插管310和进外套管320的连接位置涂覆上密封液,可以用来弥补这些缺陷的,同时也增加一定的连接强度。
[0066]
涂覆密封液一般是在将进内插管310插装在第一台阶管321前,将进内插管310的连接位置的表面涂覆上密封液,再将其插装在第一台阶管321中,之后再用进管连接环330密封连接。
[0067]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同样的,步骤s33中,将出内插管410插装在第二台阶管421前,在出内插管410的连接部位的表面涂覆密封液。用来弥补这些缺陷的,同时也增加一定的连接强度。
[006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套入段331的入口为锥形状,其内径由第一套入段331到第一箍紧段332方向不断减小的。
[006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套入段431的入口为锥形状,其内径由第二套入段431到第二箍紧段432方向不断减小的。
[0070]
第一套入段331和第二套入段431的入口设置成锥形状,方便第一套入段331、第二套入段431分别套入进外套管320和进外套管420中,提高施工效率。
[007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进管连接环330为不锈钢环。如图1所示,以往的连接管路的由于需要进行扩口,连接头采用的是具有一定延展性的铜接头。而本技术是采用挤压变形,达到密封的作用,进管连接环330对延展性的要求不高,采用不锈钢制成即可。不锈钢的材料成本大大低于原先铜制的接头。从而降低了材料成本。
[007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同样的出管连接环430为不锈钢环即可。
[0073]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74]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