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件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13340发布日期:2021-12-01 10:13阅读:99来源:国知局
管件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件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下水管路中管道连接通常使用焊接方式,这种方式水密性好,强度高,能够满足下水管路的性能要求。但是,在拆卸,维护和清理时,焊接连接方式拆除和安装都较为复杂,在拆除时需要将管件切开作业,待完成后右需要重新焊接,流程繁琐,效率低下,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管路拆装流程繁琐,效率低下,成本较高的缺陷,提供一种管件连接结构。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5.一种管件连接结构,其包括有:
6.第一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包括第一贴合面,所述第一贴合面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接合部具有导滑部,所述导滑部具有斜边,所述斜边与所述第一贴合面之间具有空隙形成连接槽,所述连接槽自上而下逐渐变窄;
7.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二接合部包括第二贴合面,所述第二贴合面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贴合面向两侧延伸形成配合部,所述配合部卡设于所述连接槽中,所述配合部一端抵住所述导滑部的所述斜边,所述配合部的另一端抵住所述第一贴合面,所述第一贴合面和所述第二贴合面贴合,所述第一通孔联通所述第二通孔。
8.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两个管件上的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在连接时,第二接合部从第一接合部上方放下,配合部伸入导滑部的连接槽中抵住导滑部的斜边,并依靠管件自身重力沿斜边滑下直至第二贴合面与第一贴合面接触并贴合,此时,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联通,配合部一边抵住斜边,另一边抵住第一贴合面。在管件自身重力作用下,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压紧,达到连接两管件的效果。在拆分时,只需将第二贴合部的管件上提即可。这种管件连接结构无需其他密封手段,且安装、拆卸便捷,方便维护和替换。
9.较佳的,所述配合部的底端设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斜边接触位置为曲面状。
10.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球形接触部通过球面与斜边接触,应力更小,接触效果更好,保证连接的紧密型且不至于应力过大损伤斜边与接触部。
11.较佳的,所述第一接合部具有两个所述导滑部,两所述导滑部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合部的两侧;
12.所述第一接合部具有两个所述配合部,两所述配合部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合部的两侧。
13.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对称设置在管件两侧的导滑部及配合部,使得受力更为平衡,连接的稳固性更好,且避免了单一承重结构容易损坏的缺陷。
14.较佳的,所述第一接合部具有一基座。
15.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第一接合部通过连接至地面的基座承载相互连接的管件的重量,避免管路因为承重而变形或损坏。
16.较佳的,所述第一接合部顶部设有两定位柱,所述定位柱沿所述第一接合部顶部垂直方向向上延伸;
17.所述第二接合部设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沿所述第二贴合面上方伸出,所述定位件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对应的两定位孔。
18.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设置在第一接合部的定位柱和第二接合部的定位件,当两管件在连接时,定位件套设在定位柱上将第二接合部进一步限位在连接位置,使得两管件的连接效果更好。
19.较佳的,所述定位件为片状,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第二接合部顶部。
20.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片状定位件自重较轻,片状定位件套设在固定柱上即可实现限位作用。将其设置在第二接合部顶部伸出可使其不影响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贴合。
21.较佳的,所述定位孔为半圆形状,所述定位件的两侧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定位孔。
22.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定位孔自定位件的两个侧面向内凹陷形成,在限位时该半圆形孔卡设在定位柱的内侧即可起到限位作用,可以一定程度降低该定位孔的制作精度,和工艺要求。
23.较佳的,所述定位件靠近所述第一接合部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避让槽。
24.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设置避让槽,可使与其对应的第一接合部的管件能够深入避让槽中,使得管路布置更为自由和便捷。
25.较佳的,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设有密封件。
26.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设置密封件,可以进一步提升该连接结构的密封性。
27.较佳的,所述第一接合部可设置于法兰接头或直管接头或单向球阀。
28.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该结构可应用于常见的各类接头,如法兰接头或直管接头或单向球阀等。
29.较佳的,所述第二接合部可设置于法兰接头或直管接头或单向球阀。
30.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该结构可应用于常见的各类接头,如法兰接头或直管接头或单向球阀等。
31.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通过两个管件上的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在连接时,第二接合部从第一接合部上方放下,配合部伸入导滑部的连接槽中抵住导滑部的斜边,并依靠管件自身重力沿斜边滑下直至第二贴合面与第一贴合面接触并贴合,此时,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联通,配合部一边抵住斜边,另一边抵住第一贴合面。在管件自身重力作用下,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压紧,达到连接两管件的效果。在拆分时,只需将第二贴合部的管件上提即可。这种管件连接结构无需其他密封手段,且安装、拆卸便捷,方便维护和替换。
附图说明
3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第一接合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第一接合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3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第二接合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3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第二接合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3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第二接合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3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管件连接结构的组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38.图7为图6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9.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第二接合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40.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第二接合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41.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铸件接泵装置的组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42.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第一接合部的结构示意图。
43.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第二接合部的结构示意图。
44.附图标记说明:
45.第一接合部100
46.第一贴合面110
47.第一通孔111
48.导滑部120
49.斜边121
50.连接槽122
51.定位柱130
52.基座140
53.第二接合部200
54.第二贴合面210
55.第二通孔211
56.配合部220
57.接触部221
58.定位件230
59.定位孔231
60.避让槽232
61.密封件240
62.第二接合部300
63.第二接合部400
64.第一接合部700
65.第一贴合面710
66.第一通孔711
67.导滑部720
68.斜边721
69.定位柱730
70.引导部750
71.第二接合部800
72.第二贴合面810
73.第二通孔811
74.配合部820
75.定位件830
76.定位孔831
77.限位部860
具体实施方式
78.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79.实施例1
80.如图1至7所示,本实施例的管件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接合部100和第二接合部200,第一接合部100包括第一贴合面110,第一贴合面110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11,第一接合部100具有导滑部120,导滑部120具有斜边121,斜边121与第一贴合面110之间具有空隙形成连接槽122,连接槽122自上而下逐渐变窄。第二接合部200包括第二贴合面210,第二贴合面210上开设有第二通孔211,第二贴合面210向两侧延伸形成配合部220,配合部220 卡设于连接槽122中,配合部220一端抵住导滑部120的斜边121,配合部 220的另一端抵住第一贴合面110,第一贴合面110和第二贴合面210贴合,第一通孔111联通第二通孔211。
8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合部100和第二接合部200分别设在需要连接的两个管件的接口上,管件通过第一接合部100和第二接合部200连接,第一接合部100和第二接合部200上分别开有与管件的管道连通的第一通孔111 和第二通孔211,当第一接合部100和第二接合部200连接时,第一通孔111 与第二通孔211导通。第一接合部100和第二接合部200通过第一贴合面 110和第二贴合面210相互贴合将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211导通。
82.第一贴合面110具有向第二接合部200方向延伸导滑部120,导滑部120 远离第一贴合面110的一端向上延伸形成一自上而下逐渐变窄的斜边121,该斜边121与第一贴合面110之间形成一自下而下变窄的连接槽122。第二贴合面210具有沿第二贴合面210延伸的配合部220,配合部220的厚度使其能够伸入至连接槽122中,并且当第一贴合面110贴至第二贴合面210时,配合部220可以正好卡在连接槽122中,两端分别抵住第一贴合面110及导滑部120的斜边121。
83.通过两个管件上的第一接合部100和第二接合部200,在连接时,第二接合部200从第一接合部100上方放下,配合部220伸入导滑部120的连接槽122中抵住导滑部120的斜边121,并依靠管件自身重力沿斜边121滑下直至第二贴合面210与第一贴合面110接触并贴合,此时,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211联通,配合部220一边抵住斜边121,另一边抵住第一贴合面110。在管件自身重力作用下,第一贴合面110和第二贴合面210压紧,达到连接两管件的效果。在拆分时,只需将第二贴合部的管件上提即可。这种管件连接结构无需其他密封手段,且安装、拆卸便捷,方便维护和替换。
84.本实施例中,第二接合部200设于直管接头上。
85.如图3、4、7所示,配合部220的底端设有接触部221,接触部221与斜边121接触位置
为曲面状。
86.在本实施例中,配合部220的底端为圆弧形,其底部面朝斜边121的一侧具有曲面状的圆弧形边,当第一贴合面110与第二贴合面210相贴合时,配合部220通过该曲面接触部221与斜边121接触。
87.球形接触部221通过球面与斜边121接触,应力更小,接触效果更好,保证连接的紧密型且不至于应力过大损伤斜边121与接触部221。
88.如图1、2、7所示,第一接合部100具有两个导滑部120,两导滑部120 对称设置在第一接合部100的两侧。第一接合部100具有两个配合部220,两配合部220对称设置在第一接合部100的两侧。
8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贴合面110中部为第一通孔111,该第一通孔111 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导滑部120。第二贴合面210中部为第二通孔211,该第二通孔21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配合部220。配合部220的位置与导滑部120 对应,当第一贴合面110贴合第二贴合面210时,两配合部220正好伸入两导滑部120的连接槽122内,从两侧将第一接合部100和第二接合部200连接固定住。
90.通过对称设置在管件两侧的导滑部120及配合部220,使得受力更为平衡,连接的稳固性更好,且避免了单一承重结构容易损坏的缺陷。
91.如图1、2、6所示,第一接合部100具有一基座140。
92.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40同时抵住管件的第一接合部100并延伸到第一连接部后端的部分管道下方,可增加基座140和管件的接触位置,使得管道部分及第一接合部100都可以被基座140支撑,支撑效果更好。同时,基座 140中部镂空,可使其在保证支撑强度的同时,减轻自重,节省成本。基座140底部的宽度逐渐变大,可以增加基座140与地面的接触面积,降低局部应力,增加支撑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93.第一接合部100通过连接至地面的基座140承载相互连接的管件的重量,避免管路因为承重而变形或损坏。
94.如图1至7所示,第一接合部100顶部设有两定位柱130,定位柱130 沿第一接合部100顶部垂直方向向上延伸。第二接合部200设有定位件230,定位件230沿第二贴合面210上方伸出,定位件230上设有述定位柱130对应的两定位孔231。
95.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柱130设置在第一接合部100的顶部,并沿第一接合部100顶面向上延伸,而定位件230设置在第二接合部200的顶部,并向第一接合部100方向水平延伸并超出第二贴合面210的边缘。定位件230上设置有与定位柱130相对应的定位孔231,定位柱130穿过该定位孔231,第二接合部200就可沿该定位柱130上下移动。
96.通过设置在第一接合部100的定位柱130和第二接合部200的定位件 230,当两管件在连接时,定位件230套设在定位柱130上将第二接合部200 进一步限位在连接位置,使得两管件的连接效果更好。
97.如图5、6所示,定位件230为片状,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二接合部200顶部。
98.在本实施例中,定位件230为片状,其一端具有三个螺孔,与其对应的第二接合部200的顶部也具有3个螺孔,该定位件230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接合部200的顶部。
99.片状定位件230自重较轻,片状定位件230套设在固定柱上即可实现限位作用。将其设置在第二接合部200顶部伸出可使其不影响第一贴合面110 和第二贴合面210贴合。
100.如图5所示,定位孔231为半圆形状,定位件230的两侧面向内凹陷形成定位孔231。
101.在本实施例中,定位件230的定位孔231开设在定位件230的两侧面上,由两侧面向内凹陷形成半圆形的缺口。
102.定位孔231自定位件230的两个侧面向内凹陷形成,在限位时该半圆形孔卡设在定位柱130的内侧即可起到限位作用,可以一定程度降低该定位孔 231的制作精度,和工艺要求。
103.如图5所示,定位件230靠近第一接合部的管路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避让槽232。
104.在本实施例中,定位件230的伸出的一端向内凹陷镂空,使得定位件230 上仅保留固定在第二结合部的一端及两定位孔231周边的部分
105.通过设置避让槽232,可使与其对应的第一接合部100的管件能够深入避让槽232中,使得管路布置更为自由和便捷。
106.如图6、7所示,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211之间设有密封件240。
107.在本实施例中,密封件240为密封垫圈,设置于第一通孔111内部并填充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211的连接处。第二贴合面210上开设有供密封件240放置的密封槽,密封槽环绕该第二通孔211设置,在连接时,密封件 240设在密封槽中并抵住第一贴合面110。
108.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使用密封胶等常规密封手段。
109.通过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211内设置密封件240,可以进一步提升该连接结构的密封性。
110.实施例2
111.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管件连接结构大致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二接合部300设置于法兰接头上。
112.实施例3
113.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管件连接结构大致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二接合部400设置于单向球阀上。
114.实施例4
115.本实施例的管件连接结构其与实施例1大致结构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接合部700和第二接合部800的结构和连接方式
116.如图10、11所示,第二接合部800通过配合部820与第一接合部的导滑部720配合连接,配合部820的内表面卡设于导滑部720的外表面,导滑部720的外表面具有一斜边721,配合部820的内表面贴合该斜边,并使第一贴合面710与第二贴合面810相互贴合,第一通孔711和第二通孔811相互连通。
117.如图11、12所示,本实施例的限位部860为定位件830,该定位件830 与第二接合部800一体成型,在其两侧分别内凹形成定位孔831,并于定位柱730相匹配,可卡设于定位柱730上上下移动。
118.如图11、12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接合部700的导滑部720于第一贴合面810一体成型,其顶部向上突出,后侧形成斜边721。第二接合部800 的配合部820则沿第二贴合面820顶部延伸并向下弯折,配合部820与第一贴合面810之间形成空槽,而导滑部710在连接时则正好伸入该空槽中,使得斜边721贴合配合部820的内表面,第二接合部800挂在第一接合部700 上方。
119.实施例4的管件连接结构,其连接部分的接触面积更大,更为稳固,承力也更为分散,因此适用于口径更大的管道。
120.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