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磨煤机润滑油换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73850发布日期:2022-03-16 15:39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磨煤机润滑油换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油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磨煤机润滑油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2.磨煤机是将煤块破碎并磨成煤粉的机械,是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制粉系统的重要辅助设备。磨煤机在磨制煤粉过程中,齿轮箱内的齿轮油需要过滤、冷却,以确保齿轮箱内部件的良好润滑状态。
3.传统磨煤机润滑油电加热系统易于造成局部高温,严重时会引起着火,安全性较差,同时电加热系统寿命较短且容易污染油质堵塞滤网,同时可导致润滑油油质变差,需提前更换润滑油,造成经济损失。
4.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新型磨煤机润滑油换热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用工质间间接加热/冷却,灵活调节磨煤机润滑油温度,安全性与经济性得到了保障的一种新型磨煤机润滑油换热系统。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磨煤机润滑油换热系统,该系统包括:
8.换热座,所述换热座的顶面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容纳润滑油箱,所述换热座内具有换热腔;
9.环形换热器,所述环形换热器安装在所述换热腔内,所述环形换热器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伸出换热座;
10.换热系统,所述换热系统的进水端与所述环形换热器的出水端连通,换热系统的出水端与所述环形换热器的进水端连通。
11.进一步的,所述容置槽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有弧形定位槽,所述弧形定位槽与润滑油箱外壁相适配。
12.进一步的,所述容置槽与所述换热腔相连通,换热腔的内壁直径小于容置槽相对两个侧壁的垂直距离。
13.进一步的,所述润滑油箱的进油端和出油端分别设置有油温检测器。
14.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换热器包括:
15.环形盘管,所述环形盘管安装于换热腔内,所述环形盘管的进水口位于该环形盘管的最外侧,所述环形盘管的出水口位于该环形盘管的最内侧;
16.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与进水口连通,进水管的进水端与换热系统的出水端连通;
17.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进水端与出水口连通,出水管的出水端与换热系统的进水
端连通。
18.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系统包括:
19.循环水换热器,所述循环水换热器的进水端通过第一输水管路与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连通,所述循环水换热器的出水端通过第二输水管路与所述进水管的进水端连通;
20.蒸汽加热器,所述蒸汽加热器安装于循环水换热器的一个侧壁上;
21.闭式水冷却器,所述闭式水冷却器安装于循环水换热器的上与所述侧壁相对的另一个侧上。
2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温度计。
2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输水管路上沿输水方向分别设置有加水口、变频泵和第二温度计,所述加水口通过管路与补水箱连通。
2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磨煤机润滑油换热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5.1、采用环形换热器间接加热/冷却润滑油箱内的润滑油,灵活调节磨煤机润滑油温度,安全性与经济性得到了保障;有效避免温度过高而造成影响的现象发生;
26.2、采用两个弧形定位槽与润滑油箱的外壁相贴合,便于润滑油箱稳固的设置在容置槽内,在工作过程成中,不会出现移动现象的发生;
27.3、环形换热器内的换热介质经过进水管进入环形盘管,在经由出水管送入换热系统进行重复利用,在经由换热系统换热后进入进水管,往复循环,换热介质可重复利用,大大降低了换热的成本,换热介质可选用水。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磨煤机润滑油换热系统的解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图1的俯视图;
3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磨煤机润滑油换热系的原理图。
32.附图标记说明:
33.1、换热座;2、润滑油箱;3、环形换热器;4、换热系统;
34.11、容置槽;12、换热腔;13、弧形定位槽;
35.31、环形盘管;32、进水管;33、出水管;
36.41、循环水换热器;42、蒸汽加热器;43、闭式水冷却器;
37.411、第一输水管路;412、第二输水管路;413、第一温度计;414、变频泵;415、第二温度计;416、补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39.参见图1-3所示;
4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新型磨煤机润滑油换热系统,该系统包括:
41.换热座1,所述换热座1的顶面开设有容置槽11,所述容置槽11容纳润滑油箱2,所述换热座1内具有换热腔12;
42.环形换热器3,所述环形换热器3安装在所述换热腔12内,所述环形换热器3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伸出换热座1;
43.换热系统4,所述换热系统4的进水端与所述环形换热器3的出水端连通,换热系统4的出水端与所述环形换热器3的进水端连通。
44.待换热的润滑油进入润滑油箱2,环形换热器3将加热/冷却换热腔12,间接加热/冷却润滑油箱2内的润滑油,加热/冷却的润滑油经润滑油箱2输出后可再次使用,灵活调节磨煤机润滑油温度,安全性与经济性得到了保障;有效避免温度过高而造成影响的现象发生。
45.所述容置槽11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有弧形定位槽13,所述弧形定位槽13与润滑油箱2外壁相适配。两个弧形定位槽13的内壁能够与润滑油箱2的外壁相贴合,便于润滑油箱2稳固的设置在容置槽11内,在工作过程成中,不会出现移动现象的发生。
46.所述容置槽11与所述换热腔12相连通,换热腔12的内壁直径小于容置槽11相对两个侧壁的垂直距离。由于换热腔12的固定开设,环形换热器3设置在该换热腔12内,因此环形换热器3的位置一定在换热腔3内,两个弧形定位槽13能将润滑油箱2设置在环形换热器3的正上方,保证加热/冷却效果。
47.所述润滑油箱2的进油端和出油端分别设置有油温检测器21。两个油温检测器21分别检测进入润滑油箱2和有润滑油箱2输出的润滑油的问题,已根据进入润滑油箱2的润滑油问题调整加热/冷却时间,使输出的润滑油达到使用温度。
48.所述环形换热器3包括:
49.环形盘管,所述环形盘管31安装于换热腔12内,所述环形盘管31的进水口位于该环形盘管31的最外侧,所述环形盘管31的出水口位于该环形盘管31的最内侧;
50.进水管32,所述进水管32的出水端与进水口连通,进水管32的进水端与换热系统4的出水端连通;
51.出水管33,所述出水管33的进水端与出水口连通,出水管33的出水端与换热系统4的进水端连通。
52.环形换热器3内的换热介质经过进水管32进入环形盘管31,在经由出水管33送入换热系统4进行重复利用,在经由换热系统4换热后进入进水管32,往复循环,换热介质可重复利用,大大降低了换热的成本,换热介质可选用水。
53.所述换热系统4包括:
54.循环水换热器41,所述循环水换热器41的进水端通过第一输水管路411与所述出水管33的出水端连通,所述循环水换热器41的出水端通过第二输水管路412与所述进水管32的进水端连通;
55.蒸汽加热器42,所述蒸汽加热器42安装于循环水换热器41的一个侧壁上;
56.闭式水冷却器43,所述闭式水冷却器43安装于循环水换热器41的上与所述侧壁相对的另一个侧上。
57.蒸汽加热器42和闭式水冷却器43的进入端采用串联的调节阀和电动阀来调整介质进入量,以控制对循环水换热器41加热/冷却效果,蒸汽加热器42和闭式水冷却器43的排出端分别连接回收装置。
58.蒸汽加热器42工作,可对循环水换热器41内的水进行加热;闭式水冷却器43工作,可对循环水换热器41内的水进行冷却,但蒸汽加热器42和闭式水冷却器43只能有一个工作,两者不能够同时工作;加热/冷却处理的水经由第二输水管路412送入进水管32,出水管33输出的水经由第一输水管路411输回玄幻谁换热器41,以使换热过程的水能够重复利用,节约成本。
59.所述第一输水管路411上设置有第一温度计413。第一温度计413用于显示第一输水管路411内的水的温度,保证环形盘管31对润滑油箱2的换热效果。
60.所述第二输水管路412上沿输水方向分别设置有加水口、变频泵414和第二温度计415,所述加水口通过管路与补水箱416连通。第二温度计415用于显示第二输水管路412内水的温度,以根据该温度调整加热/冷却时间,保证换热效果,变频泵414用于调整第二输水管412的输水速度;补水箱416的设置,保证整个换热系统4内部的水的充足,在加热/冷却过程中水发生减少的现象,能够及时补足;同时补水箱416增加变频水泵入口压头防止水泵汽蚀。
6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磨煤机润滑油换热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62.1、采用环形换热器3间接加热/冷却润滑油箱2内的润滑油,灵活调节磨煤机润滑油温度,安全性与经济性得到了保障;有效避免温度过高而造成影响的现象发生;
63.2、采用两个弧形定位槽13与润滑油箱2的外壁相贴合,便于润滑油箱2稳固的设置在容置槽11内,在工作过程成中,不会出现移动现象的发生;
64.3、环形换热器3内的换热介质经过进水管32进入环形盘管31,在经由出水管33送入换热系统4进行重复利用,在经由换热系统4换热后进入进水管32,往复循环,换热介质可重复利用,大大降低了换热的成本,换热介质可选用水。
65.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