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接机润滑油恒温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35888发布日期:2022-02-09 13:59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卷接机润滑油恒温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卷烟机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卷接机润滑油恒温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国内卷烟设备,由于运行速度快,经过长时间的连续运转后机组内部温度就会较高(一般在60℃~80℃),尤其是se卷烟机后机身部位,因为机组内部温度较高,从而导致se主油箱内润滑油的温度也随之增高,不利于机组各传动部位长时间的高速运转,具体包括:
3.1、润滑油温度过高就会导致润滑油膜变薄,油膜承载能力下降,造成机械传动零部件的磨损增加,例如齿轮、轴承、凸轮等高精密配合零件因磨损加剧而使其功能退化或功能失效;
4.2、润滑油温度过高就会导致油液汽化及油液氧化,从而形成胶状沉积物阻塞供油及回油管路。胶状沉积物进入主油箱后很容易堵塞过滤网,造成油泵供油不足影响润滑质量、降低润滑效果;
5.3、润滑油温度过高就会导致骨架油封、o型密封圈、密封填料等各类密封材料的腐蚀、老化加快,由于密封材料长时间接触高温润滑油,容易引起油料渗、漏,不但污染环境甚至还会造成产品的质量事故;
6.4、润滑油温度过高就会导致其周围的电器元件和电器线路的灵敏度降低、使用寿命缩短、功能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卷接机润滑油恒温监测系统,对浸没在主油箱内的循环管通入高压低温气体,高压低温气体在循环流动中吸收主油箱内的润滑油的热量,进而实现润滑油降温的作用。
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卷接机润滑油恒温监测系统,包括机箱、压缩机、冷凝组件和循环管,所述压缩机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于冷凝组件且压缩机的出口与冷凝组件之间设有高压开关,所述冷凝组件的出口依次连接过滤器与热力膨胀阀,所述热力膨胀阀通过管路连接至浸没在主油箱内的循环管,所述循环管通过管路连接于压缩机的进口且循环管与压缩机的进口之间设有低压开关。
9.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和冷凝组件固定安装于机箱内,所述机箱的侧端设有若干航插和接头孔。
10.进一步地,所述航插包括有控制器电源航插、压缩机航插、风机航插、压力检测航插、显示屏通讯航插、显示屏电源航插、温度航插和主机电源航插。
11.进一步地,所述机箱设有与其可拆卸连接的底板,所述底板上分布有若干风孔,所述底板的四周设有橡胶减震脚,所述底板的外周设有托盘,所述托盘通过安装架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托盘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将底板托起的支架。
12.进一步地,所述冷凝组件包括冷凝器和风机,所述冷凝器的进口通过三通管连接至压缩机,所述三通管的剩余一端与高压开关相连,所述冷凝器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于循环管,所述风机用于对冷凝器进行散热。
13.进一步地,所述循环管包括相互连通的主管、u型管和波纹管,该循环管的进口设有进气接头,循环管的出口设有出气接头,所述进气接头通过管路连接于冷凝器且进气接头与冷凝器之间设有截止阀ⅰ,所述出气接头通过管路连接于压缩机且出气接头与压缩机之间设有截止阀ⅱ,所述截止阀ⅰ与截止阀ⅱ通过固定片安装于机箱。
14.进一步地,所述机箱的顶部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机箱通过铰链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机箱的侧壁设有百叶结构和由若干散热孔组成的散热区域。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对浸没在主油箱内的循环管通入高压低温气体,高压低温气体在循环流动中吸收润滑油传导至循环管的热量,进而实现对润滑油降温;
18.2.在冷凝器和循环管之间设有过滤器和热力膨胀器,该过滤器用于过滤经过附着在气体中的杂质,热力膨胀阀用于吸收气体内的液体,防止液体进入压缩机内发生液击;
19.3.通过设置高压开关和低压开关,该高压开关为常闭,当压缩机产生的气体压力低于设定的阈值时,则制冷效果不佳,系统不启动,当气体压力高于设定的阈值时则停机,低压开关为常开,当气压高于0.05兆帕时,系统停机;
20.4.在机箱上设置多个航插结构,不仅线路安装和线路检测方便且安全性较高,即能够使该线路在恶劣环境下工作。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机箱;11、航插;111、航插孔;12、接头孔;13、百叶结构; 14、散热区域;15、显示屏;2、压缩机;21、低压开关;3、冷凝组件;31、冷凝器;32、风机;33、三通管;34、高压开关;35、过滤器;36、热力膨胀阀;4、循环管;41、主管;42、u型管;43、波纹管;44、进气接头;45、出气接头;46、截止阀ⅰ;47、截止阀ⅱ;48、固定片;5、底板;51、风孔; 52、橡胶减震脚;521、安装架;53、托盘;54、支架;6、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24.如图1所示,一种卷接机润滑油恒温监测系统,包括机箱1、压缩机2、冷凝组件3和循环管4,该循环管4浸没在主油箱内,所述主油箱内注有用于对卷烟机内部构件进行润滑的润滑油。
25.所述压缩机2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于冷凝组件3且压缩机2的出口与冷凝组件3之间设有高压开关34,所述冷凝组件3的出口依次连接过滤器35与热力膨胀阀36,所述热力膨胀阀36通过管路连接至浸没在主油箱内的循环管 4,所述循环管4通过管路连接于压缩机2的进口且循环管4与压缩机2的进口之间设有低压开关21,其中,该高压开关34为常闭,当压缩机2产生的气体压力低于设定的阈值时,则制冷效果不佳,系统不启动,该高压开关34还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气压过高对管件等造成损坏,当气体压力高于设定的阈值时则停机,低
压开关21为常开,当气压高于0.05兆帕时,系统停机。
26.在冷凝器31和循环管4之间设有过滤器35和热力膨胀阀36,该过滤器 35用于过滤附着在气体中的杂质,热力膨胀阀36用于吸收气体内的液体,防止液体进入压缩机2内发生液击。
27.所述压缩机2和冷凝组件3固定安装于机箱1内,所述机箱1的侧端设有若干航插11和接头孔12,所述机箱侧壁还设有显示屏15,具体地,所述机箱1侧壁设有若干航插孔111,所述航插11对应安装于航插孔111内,所述航插11包括有控制器电源航插11、压缩机航插11、风机航插11、压力检测航插11、显示屏通讯航插11、显示屏电源航插11、温度航插11和主机电源航插11等,在机箱1上设置多个航插11结构,不仅线路安装和线路检测方便且安全性较高,即能够使该线路在恶劣环境下工作,所述接头孔12包括 usb口与拓展接口等。
28.所述机箱1设有与其可拆卸连接的底板5,所述底板5上分布有若干风孔 51,所述底板5的四周设有橡胶减震脚52,所述底板5的外周设有托盘53,所述托盘53通过安装架521与底板5固定连接,所述托盘53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将底板5托起的支架54,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机箱1被托起至一定高度,即底板5与底面之间留有间隙,便于其下部的风孔51与空气流通,进而便于散热,另一方面,由于压缩机2在工作时会产生一定振动,通过设置减震脚,能够有效较少整个机箱1振动,进而保证机箱1内的各工作单元能够正常工作。
29.所述冷凝组件3包括冷凝器31和风机32,所述冷凝器31的进口通过三通管33连接至压缩机2,所述三通管33的剩余一端与高压开关34相连,所述冷凝器31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于循环管4,所述风机32用于对冷凝器 31进行散热。
30.所述循环管4包括相互连通的主管41、u型管42和波纹管43,该循环管 4通过上述设置,可增加气体在其内流通的时间,进而能充分吸收润滑油传导至循环管4的热量,进而对润滑油进行降温,该循环管4的进口设有进气接头44,循环管4的出口设有出气接头45,所述进气接头44通过管路连接于冷凝器31且进气接头44与冷凝器31之间设有截止阀ⅰ46,所述出气接头45 通过管路连接于压缩机2且出气接头45与压缩机2之间设有截止阀ⅱ47,所述截止阀ⅰ46与截止阀ⅱ47通过固定片48安装于机箱1。
31.所述机箱1的顶部设有盖板6,所述盖板6与机箱1通过铰链连接,即该盖板6设置成翻盖结构,能够方便对机箱1内部线路和构件的安装与检修。
32.所述机箱1的侧壁设有百叶结构13和由若干散热孔组成的散热区域14,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机箱1内部的热量能够快速排出至机箱1外。
33.本系统利用压缩机2产生的高压气体,经过冷凝器31后形成低温高压气体,低温高压气体通入浸没在主油箱内的循环管4内,并在循环管4内循环流动以吸收主油箱内的润滑油的热量,进而实现润滑油降温的作用。
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