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智慧消防物联网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70692发布日期:2022-04-14 21:16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智慧消防物联网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智慧消防物联网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快速融合,消防器具及系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其中消防传输装置也是其中的创新之一,消防传输装置对分散的建筑消防进行集中监控和管理,满足了智慧物联的要求,实现了城市消防、安防等系统的控制需要,是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了方便使用,现有的消防传输装置都是安装在墙壁上,通过在墙壁上打孔用固定螺栓固定在墙体,这种连接方式不仅会对墙体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而且拆卸安装也是十分的不便,不方便进行检修、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智慧消防物联网传输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
4.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
5.一种新型智慧消防物联网传输装置,包括支杆、螺旋管和吸盘,所述支杆设有上下两根,且所述螺旋管亦设有两根,并且两根所述螺旋管分别与上下两根支杆螺旋贯穿连接,所述吸盘设有两个,且两根所述吸盘分别固定连接于上下两根所述支杆的一侧;
6.两根所述螺旋管偏向于吸盘的一侧均连接有多根连接杆,上下两根所述支杆的右侧之间设有连接板,每根所述连接杆远离螺旋管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压板,每块所述压板远离连接杆的一侧均粘接有橡胶板,两根所述螺旋管的表面均开设有多个插孔,每个所述插孔的内部均环绕排布有多个滚珠;
7.所述连接板上下两端的中部均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接板前端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上下两侧所述支撑板之间的左右两端均设有固定杆,左右两端所述固定杆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圆杆,上侧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和下侧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多个凹孔。
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每根所述连接杆远离压板的一侧均贯穿进插孔内环绕排布的滚珠之间。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设有两个螺栓,且两个螺栓分别与上下两端所述通孔适配连接。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上下两根所述支杆偏向于连接板的一侧表面均开设有螺旋孔洞。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每根所述圆杆远离固定杆的一侧均卡于凹槽内部上下两侧的凹孔之间。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两个所述吸盘均连接于的墙体上。
13.有益效果:
14.(1)该种新型智慧消防物联网传输装置通过结构的改进,使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可避免在墙体上开孔而将消防传输装置固定于墙体上,且操作便利,避免了对墙体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坏,实用性强。
15.(2)该种新型智慧消防物联网传输装置通过结构的改进,可灵活调节与墙体连接的紧固力度,提高了将消防传输装置安装于墙体上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杆和压板斜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旋管左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橡胶板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板右视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1-6中:1-支杆;2-螺旋管;201-插孔;2011-滚珠;3-吸盘;4-连接杆;401-压板;402-橡胶板;5-连接板;501-通孔;502-支撑板;5021-凹槽;5022-凹孔;503-固定杆;504-圆杆;6-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3.请一并参考图1至图6:
24.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智慧消防物联网传输装置,包括支杆1、螺旋管2和吸盘3,支杆1设有上下两根,且螺旋管2亦设有两根,并且两根螺旋管2分别与上下两根支杆1螺旋贯穿连接,吸盘3设有两个,且两根吸盘3分别固定连接于上下两根支杆1的一侧,两根螺旋管2偏向于吸盘3的一侧均连接有多根连接杆4,上下两根支杆1的右侧之间设有连接板5,每根连接杆4远离螺旋管2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压板401,每块压板401远离连接杆4的一侧均粘接有橡胶板402,两根螺旋管2的表面均开设有多个插孔201,每个插孔201的内部均环绕排布有多个滚珠2011,连接板5上下两端的中部均开设有通孔501,连接板5前端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02,上下两侧支撑板502之间的左右两端均设有固定杆503,左右两端固定杆503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圆杆504,上侧支撑板502的下表面和下侧支撑板502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凹槽5021,两个凹槽5021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多个凹孔5022。
25.进一步的,每根连接杆4远离压板401的一侧均贯穿进插孔201内环绕排布的滚珠2011之间,通过此种设计,将连接杆4远离压板401的一侧插入于环绕排布的滚珠2011之间,可在转动螺旋管2的同时带动连接杆4行进。
26.进一步的,连接板5的一侧设有两个螺栓6,且两个螺栓6分别与上下两端通孔501适配连接,通过此种设计,两个螺栓6可插入于通孔501内而与通孔501螺旋连接。
27.进一步的,上下两根支杆1偏向于连接板5的一侧表面均开设有螺旋孔洞,通过此种设计,当两个螺栓6插入于通孔501内而与通孔501螺旋连接后,螺栓6的另一端可螺旋插入进螺旋孔洞内,进而将连接板5固定于两根支杆1之间。
28.进一步的,每根圆杆504远离固定杆503的一侧均卡于凹槽5021内部上下两侧的凹
孔5022之间,通过此种设计,在上下两侧支撑板502之间推动两根固定杆503,可调节两根固定杆503之间的间距,且在推动固定杆503时,可使圆杆504一并移动,进而使圆杆504卡于不同的凹孔5022之间,当圆杆504卡于凹孔5022内后,便可使固定杆503保持固定,而消防传输装置可置于下端支撑板502上,而后调节两根固定杆503的间距,以将消防传输装置夹持固定。
29.进一步的,两个吸盘3均连接于的墙体上,将吸盘3紧贴于墙上,以借助自身的吸力而固定于墙上,而后将螺旋管2与支杆1螺旋贯穿,并向吸盘3的一侧转动,进而可带动连接杆4向吸盘3的一侧行进,使压板401可与吸盘3接触,进而使橡胶板403贴于吸盘3表面,而随着螺旋管2向吸盘3一侧不断地转动,可加大橡胶板403对吸盘3的压力,进而紧紧的将吸盘3贴于墙面,而借助吸盘3的吸力本就可固定于墙面上,经此设计之后,更加能增强吸盘3与墙面连接的紧固度,以通过加强吸盘3与墙面的吸力而对支杆1起到支撑作用,进而通过支杆1将连接板5进行支撑。
30.工作原理:
31.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吸盘3紧密的连接于墙面上,使吸盘3借助自身的吸力固定于墙上,而后将连接杆4远离压板401的一侧插入于环绕排布的滚珠2011之间,而后将螺旋管2与支杆1螺旋贯穿,通过向吸盘3的一侧转动螺旋管2,可带动连接杆4向吸盘3的一侧行进,在连接杆4向吸盘3的一侧行进时,使压板401可与吸盘3接触,进而使橡胶板403贴于吸盘3表面,而随着螺旋管2向吸盘3一侧不断地转动,可加大橡胶板403对吸盘3的压力,进而紧紧的将吸盘3贴于墙面,而借助吸盘3的吸力本就可固定于墙面上,而后将消防传输装置置于下端支撑板502上,并通过调节两根固定杆503的间距,以将消防传输装置夹持固,使消防传输装置稳定至于下端支撑板502上,以起到对消防传输装置的安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