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外弹簧的前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28466发布日期:2022-07-20 05:50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外弹簧的前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外弹簧的前减震器。


背景技术:

2.减震器,广泛用于车体中,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减轻震动对车体的冲击,为驾乘者提供舒适性,减震器可以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改善车体行驶平顺性。但吸震弹簧在吸震的同时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现有前减震器不能很好的抑制吸震弹簧的往复运动,吸震弹簧的往复运动导致车体颠簸,降低驾乘舒适性。针对上述情况,专利号为:cn212564193u公开了一种具有外弹簧的前减震器,包括第一横杠、吸震弹簧和阻尼杆件等,吸震弹簧通过自身震动减轻震动对车体的冲击,为驾乘者提供舒适性,吸震弹簧震动的过程中,伴随阻尼杆件的伸缩可以抑制因吸震弹簧震动给车体带来的颠簸,从而有效提升驾乘者的舒适性;阻尼杆件包括液压缸,液压缸的两端通过连接块固定于两个第三连接板之间,吸震弹簧震动时,带动液压缸反复伸缩,液压缸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流动过程中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震动形成阻尼力,使吸震弹簧的震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散发,由此抑制因吸震弹簧震动给车体带来的颠簸,从而有效提升驾乘者的舒适性。
3.但是上述减震器只能缓冲竖向单一直线上的应力,而在实际车体行进过程中,实际施加的应力往往存在着多种倾斜角度,上述在减震器应对倾斜应力中的横向分应力时只能依靠其固定连接组件来进行刚性缓冲,影响驾乘者的舒适性;再有通过液压缸进行阻尼缓冲,在车辆长时间多频率的缓冲作用下,液压缸内部油液容易溢出,且更换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具有外弹簧的前减震器。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外弹簧的前减震器,包括底板,底板的上方设置有转接板杠a和转接板杠b,转接板杠a和转接板杠b之间通过销轴a转动连接,转接板杠a的转接板杠b的顶部共同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梯形块,转接板杠a、转接板杠b和梯形块之间设置有阻尼件,转接板杠a和转接板杠b相互远离的一侧均通过销轴b转动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的外围固定套设有固定套板,伸缩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底板顶部滑动连接的滑动板,固定套板和滑动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套设在伸缩杆外围的弹簧b。
6.优选的,固定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连接杆,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连接杆。
7.优选的,销轴a的外围固定套设有连接块b,梯形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a,连接块a和连接块b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a。
8.优选的,所述阻尼件包括与转接板杠a、转接板杠b底部转动连接的插接杆以及与梯形块顶部转动连接的套筒,且套筒套设在插接杆的外围,插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塞板,且活塞板安装在套筒的内腔中。
9.优选的,所述套筒的外壁开设有通气小孔。
10.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且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内。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2.1:本实用装置通过转接板杠a和转接板杠b的铰接,使其可以承接不同倾斜角度的施应力,从而对多角度施应力进行减振缓冲,从而改善车体行驶平顺性。
13.2:本实用装置可通过空气阻尼缓冲可以抑制因吸震弹簧震动给车体带来的颠簸,从而有效提升驾乘者的舒适性;空气阻尼缓冲不仅造价成本低,而且更换成本低。
附图说明
14.图1给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中转接板杠a、转接板杠b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图1中套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1、底板;2、梯形块;31、转接板杠a;32、转接板杠b;4、固定支架;51、上连接杆;52、下连接杆;61、连接块a;62、连接块b;71、弹簧a;72、弹簧b;8、伸缩杆;9、固定套板;10、滑动板;11、插接杆;12、套筒;13、通气小孔;14、活塞板;151、销轴a;152、销轴b。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19.实施例一
20.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外弹簧的前减震器,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方设置有转接板杠a31和转接板杠b32,转接板杠a31和转接板杠b32之间通过销轴a151转动连接,转接板杠a31的转接板杠b32的顶部共同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4,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梯形块2,转接板杠a31和转接板杠b32相互远离的一侧均通过销轴b152转动连接有伸缩杆8,伸缩杆8的外围固定套设有固定套板9,伸缩杆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底板1顶部滑动连接的滑动板10,固定套板9和滑动板10之间固定连接有套设在伸缩杆8外围的弹簧b72。
21.本实施例中:固定支架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连接杆51,底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连接杆52,上连接杆51和下连接杆52分别与车体内其他构件连接,使具有外弹簧的前减震器架构在车体中起到减震作用;销轴a151的外围固定套设有连接块b62,梯形块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a61,连接块a61和连接块b62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a71,通过设置弹簧a71,不仅起到吸振减轻震动对车体冲击的作用,同时起到摆正转接板杠a31、转接板杠b32位置的作用;底板1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滑动板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且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内。
22.当上连接杆51承载一定倾角的施应力时,应力通过固定支架4传导至转接板杠a31和转接板杠b32,施应力竖向分应力在弹簧a71、弹簧b72作用下进行缓冲吸振,减轻震动对车体的冲击;施应力横向分应力可以使得转接板杠a31、转接板杠b32转动倾斜,倾斜后弹簧a71的弯折弹力缓冲一部分横向分应力,弯折后施加于两个弹簧b72不同的压力,在两个弹簧b72不同的形变弹力差下进一步缓冲横向分应力,相比于横向分应力的刚性缓冲,本实用
装置无论对于单一反向还是具有倾角的施应力都具有更好的缓冲吸振效果,从而使得车体行驶平顺性更佳。
23.实施例二
24.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外弹簧的前减震器,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梯形块2,转接板杠a31、转接板杠b32和梯形块2之间设置有阻尼件,阻尼件包括与转接板杠a31、转接板杠b32底部转动连接的插接杆11以及与梯形块2顶部转动连接的套筒12,且套筒12套设在插接杆11的外围,插接杆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塞板14,且活塞板14安装在套筒12的内腔中,套筒12的外壁开设有通气小孔13。
25.在实施例一中弹簧a71、弹簧b72震动时,带动活塞板14在套筒12内腔中往复滑动,由于通气小孔13孔径较小,从而形成阻尼力,由此抑制因弹簧a71、弹簧b72震动给车体带来的颠簸,从而有效提升驾乘者的舒适性;且空气阻尼缓冲不仅造价成本低,而且更换成本低。
26.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几种优选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上述实施例的相关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替代性的改进和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