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离合变速器从动齿轮与轴承套筒摩擦面的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37751发布日期:2022-05-07 13:52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离合变速器从动齿轮与轴承套筒摩擦面的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变速器,具体涉及一种双离合变速器从动齿轮与轴承套筒摩擦面的润滑结构。


背景技术:

2.如图1所示,目前的双离合变速器,左主动齿轮1'、右主动齿轮2'均与输入轴3'采用过盈装配,形成一体,且左从动齿轮4'、右从动齿轮5'均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套设在中间轴6'上,右从动齿轮5'和中间轴6'之间通过第一滚针轴承7'支撑,左从动齿轮1'和中间轴6'之间通过第二滚针轴承8'支撑。当同步齿套9'与左从动齿轮4'结合时,左从动齿轮4'和中间轴6'结合在一起,左从动齿轮4'便和中间轴6'同速,但此时因变速器档位传动比设置的不同,右从动齿轮5'和中间轴6'存在不同速的相对运动。同时由于右主动齿轮2'和右从动齿轮5'均为斜齿轮,因此右从动齿轮5'在啮合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向右的轴向力,一般通过在中间轴6'上过盈装配轴承套筒10',并在轴承套筒10'的右端设置凸台11'以限制右从动齿轮5'的向右轴向运动。因轴承套筒10'和中间轴6'采用过盈装配而产生同速转动,又由于右从动齿轮5'和中间轴6'存在不同速的相对运动,因此右从动齿轮5'和轴承套筒10'的转速不同,会产生旋转的摩擦力,在无润滑油通过的情况下,易造成右从动齿轮5'与轴承套筒10'的接触面磨损、烧蚀以及发蓝问题发生,影响变速器的可靠性。
3.cn101907163a公开了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档位齿轮润滑装置,包括连通于变速器前壳体与后壳体之间的导油轨,所述导油轨通过阀体与壳体内的油泵相连通,在所述导油轨上设有与各档位齿轮相对应的喷油嘴,在所述喷油嘴与导油轨之间设有调控喷油嘴导通的泄油阀。通过在变速器前后壳体内设置连通于油泵的导油轨,即可通过油泵向导油轨内供油,并通过导油轨上与各档位齿轮相对应的喷油嘴排出润滑油,从而实现对应的各档位齿轮的润滑和冷却,结构简单,定位润滑及冷却,齿轮局部润滑充分,润滑效果好,又通过在喷油嘴与导油轨之间设置可调控喷油嘴导通的泄油阀,即可根据润滑需要通过阀体增加油压,泄油阀动作使喷油嘴导通工作,由此无需为确保润滑而增加壳体内的油量,搅油功率损失小,延长了齿轮的寿命及提高了传动质量和变速器的工作性能。毋庸置疑,该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是所属技术领域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离合变速器从动齿轮与轴承套筒摩擦面的润滑结构,能够对右从动齿轮与凸台之间的摩擦面进行润滑和冷却,从而能够降低磨损、烧蚀和发蓝等风险,并且结构简单,润滑效果好,润滑油流动顺畅。
5.本发明中的一种双离合变速器从动齿轮与轴承套筒摩擦面的润滑结构,包括右从动齿轮、中间轴、第一滚针轴承以及轴承套筒,所述轴承套筒以固定连接的方式套设在所述中间轴上,所述右从动齿轮和轴承套筒之间通过第一滚针轴承支撑,所述轴承套筒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能够限制所述右从动齿轮向右移动,所述中间轴的中部设置有轴向油道
孔,所述中间轴上设置有第一径向油道孔,所述轴承套筒上设置有第二径向油道孔,所述第一径向油道孔的首端与所述轴向油道孔相连通,所述第一径向油道孔的尾端与所述第二径向油道孔的首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径向油道孔的尾端通向所述第一滚针轴承;润滑油能够依次经过所述轴向油道孔、第一径向油道孔、第二径向油道孔以及第一滚针轴承流向所述右从动齿轮与凸台之间。
6.进一步,所述第一滚针轴承包括保持架和多个滚针,多个所述滚针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沿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保持架上,所述右从动齿轮和轴承套筒分别与所述滚针相抵靠。
7.进一步,所述右从动齿轮包括沿径向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轮毂、轮辐和轮缘,所述轮毂外套在所述第一滚针轴承上,所述轮毂的右端面与所述凸台的左端面相抵靠,所述轮毂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出油槽,多个所述出油槽均向右凹陷于所述轮毂的右端面。
8.进一步,多个所述出油槽均包括底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均从左至右向逐渐远离所述底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在周向上的间距沿径向增加。
9.进一步,所述轮毂的右端面与所述第一侧壁的交线为a,所述轮毂的右端面与所述第二侧壁的交线为b,a与b的夹角α为45
°‑
75
°

10.进一步,还包括堵头和锁紧螺栓,所述轴向油道孔沿左右方向贯通,所述堵头设置在所述轴向油道孔的右端,所述锁紧螺栓设置在所述轴向油道孔的左端,所述锁紧螺栓的中部设置有螺栓油道孔,所述螺栓油道孔的左端与外部相连通,所述螺栓油道孔的右端与所述轴向油道孔相连通。
11.进一步,还包括变速箱箱体,所述变速箱箱体上设置有箱体油槽,所述箱体油槽的首端与润滑油油泵出油口相连通,所述箱体油槽的尾端与所述螺栓油道孔的位置相对应。
12.进一步,所述锁紧螺栓的螺纹公称直径为所述螺栓油道孔的内径的1.5-2倍,所述中间轴的最小外径为所述轴向油道孔的内径的1.5-2倍。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能够对右从动齿轮与凸台之间的摩擦面进行润滑,并且润滑油还会继续流动至变速箱箱体的箱底,流动过程中会带动热量,能够对右从动齿轮与凸台之间的摩擦面进行冷却,从而能够降低磨损、烧蚀和发蓝等风险;(2)本发明还能够对第一滚针轴承进行润滑和冷却,延长第一滚针轴承的使用寿命;(3)本发明通过在轴向油道孔的右端设置堵头,防止润滑油泄露,保证润滑油沿指定路径流动;(4)本发明的结构简单,润滑效果好,润滑油流动顺畅,不易淤积。
附图说明
14.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发明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图1为现有的双离合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润滑油流动路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右从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15.附图中标记如下:左主动齿轮-1';右主动齿轮-2';输入轴-3';左从动齿轮-4、4';右从动齿轮-5、5';中间轴-6、6';第一滚针轴承-7、7';第二滚针轴承-8、8';同步齿套-9、9';轴承套筒-10、10';凸台-11、11';轴向油道孔-12;第一径向油道孔-13;第二径向油道孔-14;轮毂-15;轮辐-16;轮缘-17;出油槽-18;底壁-19;第一侧壁-20;第二侧壁-21;堵头-22;锁紧螺栓-23;螺栓油道孔-24;变速箱箱体-25;箱体油槽-26。
具体实施方式
16.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双离合变速器从动齿轮与轴承套筒摩擦面的润滑结构,,包括右从动齿轮5、中间轴6、第一滚针轴承7以及轴承套筒10,轴承套筒10以固定连接的方式套设在中间轴6上,右从动齿轮5和轴承套筒10之间通过第一滚针轴承7支撑,轴承套筒10上设置有凸台11,凸台11能够限制右从动齿轮5向右移动,中间轴6的中部设置有轴向油道孔12,中间轴6上设置有第一径向油道孔13,轴承套筒10上设置有第二径向油道孔14,第一径向油道孔13的首端与轴向油道孔12相连通,第一径向油道孔13的尾端与第二径向油道孔14的首端相连通,第二径向油道孔14的尾端通向第一滚针轴承7;润滑油能够依次经过轴向油道孔12、第一径向油道孔13、第二径向油道孔14以及第一滚针轴承7流向右从动齿轮5与凸台1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滚针轴承7包括保持架和多个滚针,多个滚针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沿周向间隔设置在保持架上,右从动齿轮5和轴承套筒10分别与滚针相抵靠。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堵头22和锁紧螺栓23,轴向油道孔12沿左右方向贯通,堵头22设置在轴向油道孔12的右端,锁紧螺栓23设置在轴向油道孔12的左端,锁紧螺栓23的中部设置有螺栓油道孔24,螺栓油道孔24的左端与外部相连通,螺栓油道孔24的右端与轴向油道孔12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变速箱箱体25,变速箱箱体25上设置有箱体油槽26,箱体油槽26的首端与润滑油油泵出油口相连通,箱体油槽26的尾端与螺栓油道孔24的位置相对应。
17.左从动齿轮4、右从动齿轮5均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套设在中间轴6上,右从动齿轮5和中间轴6之间通过第一滚针轴承7支撑,左从动齿轮4和中间轴6之间通过第二滚针轴承8支撑,当双离合变速箱工作时并且当同步齿套9与左从动齿轮4结合时,左从动齿轮4和中间轴6结合在一起,左从动齿轮4便和中间轴6同速,但此时因变速器档位传动比设置的不同,右从动齿轮5和中间轴6存在不同速的相对运动。同时由于右主动齿轮和右从动齿轮5均为斜齿轮,因此右从动齿轮5在啮合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向右的轴向力。又由于轴承套筒10和中间轴6采用过盈装配而产生同速转动,而右从动齿轮5和中间轴6存在不同速的相对运动,因此右从动齿轮5和轴承套筒10的转速不同,此时,右从动齿轮5与凸台11之间会产生旋转的摩擦力。本实施例通过润滑油从润滑油油泵出油口进入箱体油槽26,然后顺着箱体油槽26流动至变速箱箱体25与锁紧螺栓23之间,接着润滑油从螺栓油道孔24进入轴向油道孔12,在离心力作用下润滑油依次进入第一径向油道孔13和第二径向油道孔14,并流动至第一滚针轴承7的滚针之间的间隙中,由于右从动轮的内壁与滚针相抵靠,轴承套筒10的外壁与滚针相抵靠,因此随着滚针以及右从动轮的转动,润滑油能够流向右从动齿轮5与凸台11之间,对右从动齿轮5与凸台11之间的摩擦面进行润滑,并且润滑油还会继续流动至变速箱箱体25的箱底,流动过程中会带动热量,能够对右从动齿轮5与凸台11之间的摩擦面进行冷
却,从而能够降低磨损、烧蚀和发蓝等风险,同时润滑油经过第一滚针轴承7时还可以对其进行润滑和冷却,延长第一滚针轴承7的使用寿命。此外,在中间轴6还可以开设多个使轴向油道孔12与外部相连通的通孔,对与中间轴6配合的零部件进行润滑和冷却,充分利用从变速箱箱体25引入至轴向油道孔12中的润滑油。
18.本实施例中,箱体油槽26的槽宽为7 mm
ꢀ‑
9mm,槽深15 mm
ꢀ‑
20mm,箱体油槽26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两个;第一径向油道孔13的直径和第二径向油道孔14的直径均可以为2mm-3mm。
19.本实施例中,右从动齿轮5包括沿径向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轮毂15、轮辐16和轮缘17,轮毂15外套在第一滚针轴承7上,轮毂15的右端面与凸台11的左端面相抵靠,轮毂15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出油槽18,多个出油槽18均向右凹陷于轮毂15的右端面。出油槽18的数量可以为三个或者四个,优选多个出油槽18沿周向等间隔设置。润滑油从第一滚针轴承7流向出油槽18,出油槽18中的润滑油能够随着右从动齿轮5相对于凸台11的转动对摩擦面进行润滑,出油槽18能够提升润滑效果。
20.本实施例中,多个出油槽18均包括底壁19、第一侧壁20和第二侧壁21,第一侧壁20和第二侧壁21均从左至右向逐渐远离底壁19,第一侧壁20和第二侧壁21在周向上的间距沿径向增加。出油槽18的开口既是从左至右逐渐变大的,又是沿径向逐渐变大的,形成一个喇叭状,因此右从动齿轮5在转动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能够使润滑油以沿径向逐渐变大的扇形甩向凸台11,防止润滑油淤积在出油槽18中,进一步提升润滑和散热效果。第一侧壁20和第二侧壁21可以为弧形壁,第一侧壁20和第二侧壁21也可以为倾斜的平面壁。
21.本实施例中,轮毂15的右端面与第一侧壁20的交线为a,轮毂15的右端面与第二侧壁21的交线为b,a与b的夹角α为45
°‑
75
°
,优选α=60
°

22.本实施例中,锁紧螺栓23的螺纹公称直径为螺栓油道孔24的内径的1.5-2倍,中间轴6的最小外径为轴向油道孔12的内径的1.5-2倍。在保证锁紧螺栓23以及中间轴6的强度的同时,保证润滑油流动顺畅。
23.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