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09247发布日期:2022-03-26 11:23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减震器,属于减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车体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车轴的减震缓冲,普通的车轴减震为沿着车轴轴线方向安装设置缓冲装置,仅具有轴向缓冲,此类缓冲方式可降低车体的上下震感,但是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当车轮轧到障碍物时,会对车轮施加一个垂直或倾斜于车轴的横向冲击力,这种冲击力推动车轴挤压车轴外部的壳体,当冲击力较大或者长时间受到此冲击力时,车轴外部的壳体产生形变,对车体造成不可逆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减震器,能够沿着轴向和横向缓冲的万向减震车轴。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辆减震器,包括壳体和轴体,所述轴体可转动的插接于壳体中,所述壳体和轴体之间设置间隙,所述间隙处安装有可沿壳体轴线方向滑动的调节机构,所述轴体可围绕调节机构朝着任意方向倾斜;所述调节机构的两侧均叠加有若干个环形减震单元,所述减震单元的内环抵紧在轴体外壁上,所述减震单元的外环抵紧在壳体内壁上;位于调节机构单侧的若干个减震单元形成减震簧,所述减震簧的一端抵紧在调节机构上,另一端抵紧在壳体端部。
5.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内部设有贯穿槽,贯穿槽的内壁为球面,所述轴体的中部安装有环形凸起,所述凸起设置于球面中,所述凸起和贯穿槽至少具有部分相切。
6.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外圈和内圈,所述外圈和内圈之间设有腔体,腔体中安装有若干个球体,所述贯穿槽设置于内圈上,所述外圈与壳体内壁接触。
7.优选地,所述外圈两侧均安装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与内圈接触。
8.优选地,所述减震单元包括环体一和环体二,所述环体一和环体二均具有一个尖端和两个开口端,所述环体二的开口端抵紧于环体一设有开口的内壁上,所述环体一和环体二的尖端分别抵紧在轴体和壳体上。
9.优选地,所述环体一的开口端和壳体内壁之间设有间隙。
10.优选地,所述环体一和环体二截面所形成的图形为抛物线、双曲线或椭圆的一部分。
11.优选地,所述环体二为环体一按照比例进行缩放所得到。
12.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两端均安装有卡环,所述卡环内部所形成孔的直径大于轴体对应位置的直径。
13.优选地,所述轴体的外部位于壳体的两端均安装有可滑动的端盖,所述端盖上设置波纹管,所述波纹管压紧在壳体的外部。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壳体和轴体之间设置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可沿着轴体的轴线方向滑动,且在调节机构的两侧均安装减震单元,本装置可沿轴线方向缓冲减震;本发明通过将轴体安装于调节机构内,且轴体可以围绕自身轴线方向转动也可以沿着调节机构倾斜,实现本装置轴体具有转向功能,且轴体在受到冲击力时,可倾斜并产生缓冲效果,避免了和壳体的刚性连接,此种连接方式具有缓冲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特点;本发明通过设置若干个叠加在一起的减震单元,减震单元的内环和外环分别抵紧在轴体和壳体上,且减震单元相互叠加,实现了既可以轴向缓冲又可以横向缓冲,减震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发明环形体一和环形体二的局部连接图。
17.图3为本发明图1中的a处放大图。
18.图4为本发明轴体和内圈的一种方式连接图。
19.图5为本发明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壳体,2、调节机构,21、外圈,22、球体,23、内圈,24、贯穿槽,3、凸起,4、轴体,5、环体一,6、环体二。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用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但并不是对发明的限制。
22.实施例结合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车辆减震器,包括壳体1和轴体4,所述轴体4可转动的插接于壳体1中,本装置应用场景广泛,轴体4为具有转向功能的轴壳体1为支撑车轮轴的支撑体,具体的:轴体4可为车体的车把轴、车轮轴等,壳体1为用于支撑车把轴或车轮轴的支撑体,所述壳体1和轴体4之间设置间隙,轴体4的两端均具有在间隙处倾斜的空间,可避免轴体4和壳体1刚性连接,所述壳体1的两端均安装有卡环,所述卡环内部所形成孔的直径大于轴体4对应位置的直径,卡环的作用为用于固定减震单元,且可以为轴体4让位,令轴体4具有倾斜的空间,所述轴体4的外部位于壳体1的两端均安装有可滑动的端盖,所述端盖上设置波纹管,所述波纹管压紧在壳体1外部,波纹管的作用为密封,可防止外部的灰尘进入壳体1内部,端盖与轴的连接为活动连接,端盖可以在轴上滑动,端盖的材质可为橡胶,波纹管为软管只具有密封作用不具有支撑作用,所述间隙处安装有可沿壳体1轴线方向滑动的调节机构2,所述调节机构2内部设有贯穿槽24,贯穿槽24的内壁为球面,所述轴体4的中部安装有环形凸起3,所述凸起3设置于球面中,凸起3和球面的连接防止至少为两种,一种为:所述凸起3仅通过最外侧的环形线和贯穿槽24相切,结合图4所示,凸起3与贯穿槽24的接触面积较小,凸起3与贯穿槽24之间预留出间隙,此种连接方式接触面积小,摩擦力小,当转向时,轴体4的转动较为轻松;另一种为:所述凸起3和贯穿槽24的整面接触,为球面连接,结合图1所示,凸起3与贯穿槽24的接触面积较大,凸起3与贯穿槽24之间没有预留出间隙,此种连接方式接触面积大,支撑效果好,且不易折断。
23.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外圈21和内圈23,所述外圈21和内圈23之间设有腔体,腔体中安装有若干个球体22,内圈23通过球体22转动安装在外圈21内部,且摩擦力小,所述贯穿槽
24设置于内圈23上,所述外圈21与壳体1内壁接触,所述外圈21两侧均安装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与内圈23接触,密封板既可起到密封作用又能起到支撑减震单元的作用,避免减震单元变形,所述轴体4可围绕调节机构2朝着任意方向倾斜,轴体4通过调节机构2的支撑安装在壳体1内部,当轴体4跟随调节机构2上下移动的过程中,轴体4受到作用力后产生倾斜时,可跟随调节机构2的移动并围绕贯穿槽24的球心倾斜。
24.所述调节机构2的两侧均叠加有若干个环形减震单元,位于调节机构2单侧的若干个减震单元形成减震簧,所述减震簧的一端抵紧在调节机构2上,另一端抵紧在壳体1端部,所述减震单元的内环抵紧在轴体4外壁上,所述减震单元的外环抵紧在壳体1内壁上,所述减震单元包括环体一5和环体二6,所述环体一5和环体二6均具有一个尖端和两个开口端,环体一5和环体二6的开口方向为相对设置,环体一5和环体二6相互不固定,结合图2所示,减震单元在生产过程中,可先将环体一5纵向或者横向分割为两个对称的部分,将环体二6安装在两部分之间,然后通过焊接固定,或者环体一5和环体二6直接铸造生产,一体成型,所述环体二6的开口端抵紧于环体一5设有开口的内壁上,在安装使用的状态下,环体一5和环体二6之间产生相互的作用力,环体一5对环体二6产生压紧力,环体二6对环体一5产生支撑力,安装完成后对轴体4具有一定的支撑力,当轴体4受到横向的冲击力或者纵向的压力时,环体一5和环体二6会产生形变,进而起到减震效果,所述环体一5和环体二6的尖端分别抵紧在轴体4和壳体1上,结合图3所示,所述环体一5的开口端和壳体1内壁之间设有间隙,间隙为a,间隙a具有让位作用,环体一5或者环体二6仅有单个点d或b与轴体4和壳体1接触,并非为三点支撑,此种连接方式,实现轴体4与壳体1之间初始状态下便可起到支撑效果,且轴体4的轴向也可起到减震缓冲效果,所述环体一5和环体二6截面所形成的图形为抛物线、双曲线或椭圆的一部分,当处于自然状态下时,结合图3,在纵向剖面时,环体一5和环体二6接触的点分别为a和c,abcd四个点所组成的图形为纺锤形,所述环体二6为环体一5按照比例进行缩放的图形,不易变形。
25.工作原理,将本装置安装于车体上,当车体处于正常行驶状态时,减震单元具有纵向的减震缓冲效果,调节机构2可在壳体1的内部沿着壳体1轴线方向滑动,压缩若干个减震单元,起到缓冲效果,调节机构2内设置外圈21、内圈23和球体22,可实现轴体4可在壳体1内部沿周向转动,当轴体4一端受到冲击力时此处大部分为底部安装车轮的一端,轴体4受到冲击力的一端沿着受力的方向倾斜,且为围绕贯穿槽24的球心转动,倾斜后会瞬间返回原位,重新起到支撑效果,本发明具有多向缓冲效果,可大大降低轴体4和壳体1之间的磨损,提高轴体4和壳体1的使用寿命。
2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