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件及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30054发布日期:2022-09-06 21:45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件及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办公家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件及支架。


背景技术:

2.现有桌子的框架拼接连接方式大多采用整体焊接,或者直接用螺钉螺杆进行连接,以上种种的连接方式存在稳定性不佳、所需配件较多,安装运输过程中欠缺方便等局限性。
3.在中国申请号为202022512646.1,公告日为2021.8.3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快速连接的拆装式餐桌;包括:包括至少两条内部中空的横梁、限位件和至少一个转角连接件,所述转角连接件包括相连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两条所述横梁的其中一条和所述第一连接部插接配合,两条所述横梁的另一条与第二连接部插接配合,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均设置有限位凹槽,所述横梁上设有安装孔,所述限位件穿过所述安装孔设置于所述限位凹槽内。
4.该餐桌通过连接部的限位凹槽对螺母进行限位,但是该限位凹槽是只具有上端开口的凹槽;且限位凹槽的侧面不与外部连通;取出螺母时,使用者需要将手部或工具从上端开口竖直伸入到限位凹槽内才能与螺母接触,这样不便于取出螺母;同时由于限位凹槽与螺母是相互适配的,限位凹槽的形状与螺母的形状一一对应;限位凹槽不能与不同形状的螺母配合;在不改变限位凹槽的形状时,无法将不同形状的螺母安装在限位凹槽使用。同时由于限位凹槽与螺母是相互适配;限位凹槽与螺母的每个侧面之间都会存在摩擦力;螺母与连接部之间的摩擦力大,同时工具也没法伸入到限位凹槽与螺母之间对螺母夹持;进一步增大取出螺母的难度。亦由于限位凹槽与螺母是适配,螺母的不同侧壁都会整体与限位凹槽接触;通过螺钉转动驱动螺母升降时,限位凹槽的壁面会阻碍螺母升降,会干涉螺母与横梁的内侧壁贴合;进而使螺母不能顶紧横梁的内侧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件及支架,连接部向第一凹槽中延伸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形成容置区域和避让区域;容置区域、避让区域和第一凹槽之间连通;减少连接部与设置在容置区域中第一固定件的摩擦,同时能将手部或工具通过从侧面伸入到容置区域,便于取出第一固定件。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接件,包括座体和一个以上的连接部,连接部连接在座体上,连接部上从上到下具有延伸到中部的第一凹槽,在连接部位于第一凹槽的内壁设有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内形成容置区域,在第一凹槽内相邻的容置区域之间形成避让区域;其特征在于:在定位结构上位于容置区域与避让区域之间形成通槽,通槽的宽度小于第一凹槽的宽度。
7.以上设置,容置区域用于容置第一固定件,容置区域对第一固定件进行定位,通过设置宽度小于第一凹槽的通槽,使定位结构能对容置区域内第一固定件限位。使用时,在容
置区域内设置第一固定件,然后将连接支架插接在连接部上;通过第二固定件穿过连接支架与第一固定件螺纹连接,实现连接支架与连接件的锁紧;当第二固定件安装到连接件上时,在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的作用下,第一固定件不旋转,随着第二固定件的继续旋转,第一固定件进行轴向运动;同时由于第一固定件的一边缘穿过通槽设置在避让区域中;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不与第一固定件设置在避让区域中的边缘接触;降低定位结构与第一固定件之间的摩擦力。
8.通过设置通槽减少连接件与第一固定件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第一固定件在容置区域中更容易进行轴向运动;进而第一固定件能向上运动挤压连接支架;通过第一固定件给连接支架一挤压力,增大第一固定件与连接支架的摩擦力,提高连接件与连接支架的连接强度。
9.同时通过通槽连通容置区域与避让区域;需要取出第一固定件时,使用者将手部或工具能从避让区域伸入到容置区域内与第一固定件接触,即能从容置区域的侧面将手部或工具伸入到容置区域内;便于取出第一固定件;同时手部或工具能在第一凹槽中活动,进一步提升取出第一固定件的便捷性。
10.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在第一凹槽的内壁相对设置。
11.以上设置,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对第一固定件的两侧进行限位,限位效果好。
12.进一步的,在连接部上从下到上具有延伸到中部的下凹槽,下凹槽与第一凹槽之间形成中间板。
13.以上设置,通过设置中间板能承托第一固定件。
14.进一步的,在中间板的底部位于容置区域的下方设有连接到连接部的第一加强筋。
15.以上设置,第一加强筋设置在容置区域下方;进而对中间板进行支撑;避免第二固定件穿透中间板。
16.进一步的,连接部设置有两个;两连接部之间具有夹角α;其中 0
°
<α<180
°

17.以上设置,通过设置两个连接部,能沿不同方向与连接支架插接;使用方便。
18.进一步的,连接部设置有三个,相邻的连接部之间具有夹角b;其中 0
°
<b<120
°

19.以上设置,通过设置三个连接部;既能沿横向插接连接支架;也能沿纵向插接连接支架;同时其中两连接部横向插接连接支架时,通过另一连接部沿纵向插接的连接支架对横向插接的连接支架进行支撑;为两横向插接的连接支架提供支撑力。
20.进一步的,在座体上连接有安装部;在安装部上设有固定部和两个以上的插接件;固定部和插接件自安装部顶面向安装部底部延伸,两个以上的插接件露出安装部;固定部位于安装部的中部。
21.固定部与插接件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自安装部顶面向安装部底部延伸;第二加强筋靠近安装部底部的一端与插接件连接;在座体内设有第三加强筋。
22.以上设置,安装部用于将连接件安装在撑腿上,插接件用于伸入到撑腿中实现安装部与撑腿连接。第二加强筋自插接件的顶部延伸到插接件的底部;沿插接件的长度方向对插接件进行支撑。增大插接件的连接强度。通过设置第三加强筋;提高座体的强度和刚
度。
2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支架,包括连接件、连接支架、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连接支架插接在连接件上;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用于锁紧连接支架和连接件;连接件包括座体和一个以上的连接部,连接部连接在座体上,连接部上从上到下具有延伸到中部的第一凹槽,在连接部位于第一凹槽的内壁设有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内形成容置区域,在第一凹槽内相邻的容置区域之间形成避让区域;其特征在于:在定位结构上位于容置区域与避让区域之间形成通槽,通槽的宽度小于第一凹槽的宽度。
24.以上设置,通过连接支架与连接部插接,且通过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配合将连接支架锁紧在连接件上;通过容置区域对第一固定件进行限位;第二固定件与第一固定件螺纹配合,通过第二固定件驱动第一固定件上升以顶紧所述连接支架的内壁面,这样实现将连接支架锁紧在连接件上;通过第二固定件驱动第一固定件下降以分离第一柜固定件与连接支架,这样能实现将连接支架与连接件的拆卸。
25.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在第一凹槽的内壁相对设置;在连接部上从下到上具有延伸到中部的下凹槽,下凹槽与第一凹槽之间形成中间板;在中间板的底部位于容置区域的下方设有连接到连接部的第一加强筋。
26.在座体上连接有安装部;在安装部上设有固定部和两个以上的插接件;固定部和插接件自安装部顶面向安装部底部延伸,两个以上的插接件露出安装部;固定部位于安装部的中部。
27.固定部与插接件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自安装部顶面向安装部底部延伸;第二加强筋靠近安装部底部的一端与插接件连接;在座体内设有第三加强筋。
28.以上设置,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对第一固定件的两侧进行限位,限位效果好。通过设置中间板能承托第一固定件。第一加强筋设置在容置区域下方;进而对中间板进行支撑;避免第二固定件穿透中间板。通过设置第三加强筋;提高座体的强度和刚度。
29.进一步的,支架还包括撑腿;撑腿与安装部底部连接,撑腿的一端设有第二凹槽,插接件伸入到第二凹槽中,撑腿远离安装部的一端设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座和调节件,调节座固定在撑腿上,调节座的底部设有容置空间;调节件设置在容置空间中且与调节座可转动连接。
30.以上设置,通过撑腿对支架进行支撑;通过第二凹槽与插接件配合;便于安装部与撑腿对准安装;同时通过第二凹槽实现对插接件的限位,提升安装部与撑腿连接的稳定性。
31.通过转动调节件对支架的高度进行调节;需要提升支架高度时,转动调节件,使调节件底部远离撑腿;需要降低支架高度时,转动调节件,使调节件底部靠近撑腿;同时调节件活动设置在容置空间中;容置空间对调节件进行遮挡;降低在外力因素作用下导致调节件转动的风险;同时由于容置空间对调节件进行遮挡;调节件与调节座的连接处不会裸露在外;撑腿与调节装置外形美观。
附图说明
3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示意图。
3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分解图。
3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示意图。
3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分解图。
36.图5为第一连接件、撑腿、调节装置的分解图。
3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有第一固定件的第一连接件的俯视图。
38.图7为图6中a-a的剖视图。
39.图8为图6中b-b的剖视图。
40.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
41.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第二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
42.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装置的剖视图。
43.图12为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立体示意图。
44.图13为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第三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
45.图14为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支撑装置的分解图。
46.图15为图14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4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48.实施例一。
49.如图1-2,图5-11所示;一种支架,包括连接件、第一固定件3、第二固定件(图中未示出)和两个以上的连接支架2;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1,第一连接件1包括座体10,在座体10的一端设有两个连接部;分别为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在座体10的另一端设有安装部13。
50.第一连接部11与第二连接部12之间具有夹角α;其中 0
°
<α<180
°
。一个连接支架2与第一连接部11插接配合,另一连接支架2与第二连接部12部插接配合。
51.第一连接部11包括第一板体111、第二板体112、第三板体113和第四板体114;第一板体111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1的一端,第二板体112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1的另一端;第三板体113和第四板体114连接在第一板体111与第二板体112之间;第一板体111第二板体112、第三板体113和第四板体114围绕形成第一凹槽1151;第一连接部11向第一凹槽1151延伸有定位结构,定位结构伸入到第一凹槽1151中。
52.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定位件116和第二定位件117;在本实施中,第一定位件116设有两个;两个第一定位件116在第三板体113内壁向第一凹槽1151延伸形成;第二定位件117设有两个;两个第二定位件117在第四板体114内壁向第一凹槽1151延伸形成;第一定位件116与第二定位件117相对设置。
53.第一定位件116与第二定位件117形成容置区域118;在第一凹槽1151内相邻的容置区域118之间形成避让区域1152;容置区域118与避让区域1152之间形成通槽1153;通槽1153的宽度小于第一凹槽1151的宽度。通过设置宽度小于第一凹槽1151的通槽1153,使第一定位件116与第二定位件117能对第一固定件3限位。
54.连接支架2设有安装孔20,第一固定件3设置在容置区域118中,第二固定件穿过安装孔20与第一固定件3连接,第一固定件3和第二固定件配合将连接支架2锁紧在第一连接
件1上。在本实施中,所述第一固定件3为螺母;第二固定件为螺栓;第二固定件穿过安装孔20与第一固定件3螺纹配合。
55.在第一连接部11上从下到上具有延伸到中部的下凹槽1154,下凹槽1154与第一凹槽1151之间形成中间板1155;在中间板1155的底部位于容置区域118的下方设有第一加强筋14;第一加强筋14连接第三板体113与第四板体114。
56.在锁紧连接支架2与第一连接件1时;第二固定件需要在第一固定件3中旋转;第二固定件的底部会向中间板1155靠近;第一加强筋14设置在容置区域118下方;进而对中间板1155进行支撑;避免第二固定件穿透中间板1155;同时通过第一加强筋14连接第三板体113与第四板体114,进一步加强第一连接件的强度和刚度。
57.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筋14对容置区域118的底部进行支撑,第一加强筋14增大第一连接部11的强度,避免第二固定件穿透第一连接部造成损坏。
58.容置区域118对第一固定件3进行定位,第一固定件3的一边缘穿过通槽1153设置在避让区域1152中;第一定位件116和第二定位件117不与第一固定件3设置在避让区域1152中的边缘接触;降低定位结构与第一固定件3之间的摩擦力。
5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116和第二定位件117在第一凹槽1151中倾斜设置;两个第一定位件116、两个第二定位件117沿靠近第一凹槽1151方向逐渐远离。
6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12的结构与第一连接部11的结构相同。
61.在安装部13下方设有撑腿4;撑腿4与安装部13的底部连接;在撑腿4的一端设有第二凹槽41;在安装部13上设有固定部131和两个以上的插接件132;在本实施中,插接件132设有四个。固定部131和插接件132自安装部13顶面向安装部13底部延伸,两个以上的插接件132露出安装部13且延伸有第二凹槽41中;固定部131位于安装部13的中部。
62.通过撑腿4对支架进行支撑;通过第二凹槽41与插接件132配合;便于安装部13与撑腿4对准安装;同时通过第二凹槽41实现对插接件132的限位,提升安装部13与撑腿4连接的稳定性。
63.在第二凹槽41中底部设有第一螺纹孔411,在固定部131上设有穿孔133;螺栓穿过穿孔133与第一螺纹孔411螺纹连接。这样实现安装部13与撑腿4的连接。在固定部131与插接件132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筋15;第二加强筋15自安装部13顶面向安装部13底部延伸;第二加强筋15靠近安装部13底部的一端与插接件132连接。
64.在本实施例中,在座体10中设有第三加强筋16;通过设置第三加强筋16提高座体10的强度和刚度。
65.撑腿4远离安装部13的一端设有调节装置5;调节装置5包括调节座51和调节件52,调节座51固定在撑腿4上,调节座51的底部设有容置空间53;调节件52设置在容置空间53中且与调节座51可转动连接。在调节座51上设有转动连接孔54;所述转动连接孔54设置在撑腿4与容置空间53之间;转动连接孔54为螺纹孔;在调节件52上设有螺纹轴55;螺纹轴55与转动连接孔54螺纹连接。
66.通过转动调节件52对支架的高度进行调节;需要提升支架高度时,转动调节件,使调节件52底部远离撑腿4;需要降低支架高度时,转动调节件,使调节件52底部靠近撑腿4;同时调节件52活动设置在容置空间53中;容置空间53对调节件52进行遮挡;降低在外力因素作用下导致调节件52转动的风险;同时由于容置空间53对调节件52进行遮挡;调节件52
与调节座51的连接处不会裸露在外;撑腿与调节装置外形美观。
67.在本实施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设有四个;第一连接部11与第二连接部12垂直设置,夹角a为90
°
。所述连接支架2设有四条;分别为第一连接支架21、第二连接支架22、第三连接支架23和第四连接支架24;第一连接支架21、第二连接支架22、与第三连接支架23、第四连接支架24垂直设置。通过垂直设置的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既能沿横向插接连接支架;也能沿纵向插接连接支架。参照图1所示,x为横向,y为纵向。
68.第一连接支架21设置在支架的一端,第二连接支架22设置在支架的另一端;第三连接支架23位于第一连接支架21和第二连接支架22之间且设置在支架的一侧;第四连接支架24位于第一连接支架21和第二连接支架22之间且设置在支架的另一侧;所述第一连接件1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支架21与第三连接支架23之间、第三连接支架23与第二连接支架22之间、第二连接支架22与第四连接支架24之间、第四连接支架24与第一连接支架21之间。
69.第一连接支架21的一端、第三连接支架23的一端、第二连接支架22的一端和第四连接支架24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1连接;第一连接支架21的另一端、第三连接支架23的另一端、第二连接支架22的另一端和第四连接支架24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连接部12连接。
70.使用时,在容置区域118内设置第一固定件3,然后将连接支架插接在连接部上;通过第二固定件穿过连接支架与第一固定件3螺纹连接,实现连接支架与连接件的锁紧。
71.通过容置区域118对第一固定件3进行定位,当第二固定件安装到连接件上时,在第一定位件116和第二定位件117的作用下,第一固定件3不旋转,随着第二固定件的继续旋转,第一固定件3进行轴向运动;同时由于第一固定件3的一边缘穿过通槽1153设置在避让区域1152中;第一定位件116和第二定位件117不与第一固定件3设置在避让区域1152中的边缘接触;降低定位结构与第一固定件3之间的摩擦力。
72.通过设置通槽1153减少第一连接件1与第一固定件3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第一固定件3在容置区域118中更容易进行轴向运动;进而第一固定件3能向上运动挤压连接支架2;通过第一固定件3给连接支架2一挤压力,增大第一固定件3与连接支架2的摩擦力,从而提高连接件与连接支架2的连接强度。
73.同时通过通槽1153连通容置区域118与避让区域1152;需要取出第一固定件3时,使用者将手部或工具能从避让区域1152伸入到容置区域118内与第一固定件3接触,即能从容置区域118的侧面将手部或工具伸入到容置区域118内;便于取出第一固定件3;同时手部或工具能在第一凹槽115中活动,进一步提升取出第一固定件3的便捷性。
74.实施例二。
75.如图3-11所示;一种支架,包括连接件、第一固定件3、第二固定件(图中未示出)和两个以上的连接支架2;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6;第一连接件1包括座体10,在座体10的一两个连接部;分别为端设有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在座体10的另一端设有安装部13。
76.第一连接部11与第二连接部12之间具有夹角α;其中 0
°
<α<180
°
。一个连接支架与第一连接部11插接配合,另一连接支架与第二连接部12部插接配合。
77.第一连接部11包括第一板体111、第二板体112、第三板体113和第四板体114;第一板体111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1的一端,第二板体112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1的另一端;第三板
体113和第四板体114连接在第一板体111与第二板体112之间;第一板体111第二板体112、第三板体113和第四板体114围绕形成第一凹槽1151;第一连接部11向第一凹槽1151延伸有定位结构,定位结构伸入到第一凹槽1151中。
78.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定位件116和第二定位件117;在本实施中,第一定位件116设有两个;两个第一定位件116在第三板体113内壁向第一凹槽1151延伸形成;第二定位件117设有两个;两个第二定位件117在第四板体114内壁向第一凹槽1151延伸形成;第一定位件116与第二定位件117相对设置。
79.第一定位件116与第二定位件117形成容置区域118;在第一凹槽1151内相邻的容置区域118之间形成避让区域1152;容置区域118与避让区域1152之间形成通槽1153;通槽1153的宽度小于第一凹槽1151的宽度。通过设置宽度小于第一凹槽1151的通槽1153,使第一定位件116与第二定位件117能对第一固定件3限位。
80.连接支架设有安装孔20,第一固定件3设置在容置区域118中,第二固定件穿过安装孔20与第一固定件3连接,第一固定件3和第二固定件配合将连接支架锁紧在连接件上。在本实施中,所述第一固定件3为螺母;第二固定件为螺栓;第二固定件穿过安装孔20与第一固定件3螺纹配合。
81.在第一连接部11上从下到上具有延伸到中部的下凹槽1154,下凹槽1154与第一凹槽1151之间形成中间板1155;在中间板1155的底部位于容置区域118的下方设有第一加强筋14;第一加强筋14连接第三板体113与第四板体114。
82.在锁紧连接支架2与第一连接件1时;第二固定件需要在第一固定件3中旋转;第二固定件的底部会向中间板1155靠近;第一加强筋14设置在容置区域118下方;进而对中间板1155进行支撑;避免第二固定件穿透中间板1155;同时通过第一加强筋14连接第三板体113与第四板体114,进一步加强第一连接件的强度和刚度。
83.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筋14对容置区域118的底部进行支撑,第一加强筋14增大第一连接部11的强度,避免第二固定件穿透第一连接部造成损坏。
84.容置区域118对第一固定件3进行定位,第一固定件3的一边缘穿过通槽1153设置在避让区域1152中;第一定位件116和第二定位件117不与第一固定件3设置在避让区域1152中的边缘接触;降低定位结构与第一固定件3之间的摩擦力。
8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116和第二定位件117在第一凹槽1151中倾斜设置;两个第一定位件116、两个第二定位件117沿靠近第一凹槽1151方向逐渐远离。
8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的第二连接部12和第一连接部11结构相同。
87.在安装部13下方设有撑腿4;撑腿4与安装部13的底部连接;在撑腿4的一端设有第二凹槽41;在安装部13上设有固定部131和两个以上的插接件132;固定部131和插接件132自安装部13顶面向安装部13底部延伸,两个以上的插接件132露出安装部13且延伸有第二凹槽41中;固定部131位于安装部13的中部。
88.通过撑腿4对支架进行支撑;通过第二凹槽41与插接件132配合;便于安装部13与撑腿4对准安装;同时通过第二凹槽41实现对插接件132的限位,提升安装部13与撑腿4连接的稳定性。
89.在第二凹槽41中底部设有第一螺纹孔411,在固定部131上设有穿孔133;螺栓穿过穿孔133与有螺纹孔螺纹连接。这样实现安装部13与撑腿4的连接。在固定部131与插接件
132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筋15;第二加强筋15自安装部13顶面向安装部13底部延伸;第二加强筋15靠近安装部13底部的一端与插接件132连接。
90.在本实施例中,在座体10中设有第三加强筋16;通过设置第三加强筋16提高座体10的强度和刚度。
91.撑腿4远离安装部13的一端设有调节装置5;调节装置5包括调节座51和调节件52,调节座51固定在撑腿4上,调节座51的底部设有容置空间53;调节件52设置在容置空间53中且与调节座51可转动连接。在调节座51上设有转动连接孔54;所述转动连接孔54设置在撑腿4与容置空间53之间;转动连接孔54为螺纹孔;在调节件52上设有螺纹轴55;螺纹轴55与转动连接孔54螺纹连接。
92.通过转动调节件52对支架的高度进行调节;需要提升支架高度时,转动调节件,使调节件52底部远离撑腿4;需要降低支架高度时,转动调节件,使调节件52底部靠近撑腿4;同时调节件52活动设置在容置空间53中;容置空间53对调节件52进行遮挡;降低在外力因素作用下导致调节件52转动的风险;同时由于容置空间53对调节件52进行遮挡;调节件52与调节座51的连接处不会裸露在外;撑腿与调节装置外形美观。
93.第二连接件6包括座体10,在座体10的一端设有三个连接部;分别为第一连接部11、第二连接部12和第三连接部17;在座体10的另一端设有安装部13;在安装部13底部连接有撑腿4;撑腿4撑腿4远离安装部13的一端设有调节装置5。
94.第一连接部11与第二连接部12之间、第一连接部11与第三连接部17之间具有夹角b;其中 0
°
<b<120
°
。第一连接部11、第二连接部12和第三连接部17用于与连接支架2插接配合。
95.第二连接件6包括座体10,在座体10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11、第二连接部12和第三连接部17;在座体10的另一端设有安装部13;在安装部13底部连接有撑腿4;撑腿4撑腿4远离安装部13的一端设有调节装置5。
96.在本实施中,第二连接件6的第一连接部11、第二连接部12和第三连接部17结构相同;第二连接件6的第一连接部11、座体10、安装部13、撑腿4和调节装置5与第一连接件1的第一连接部11、座体10、安装部13、撑腿4和调节装置5结构相同。
97.在本实施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设有四个,第二连接件6设有两个;第一连接部11与第二连接部12垂直设置,第一连接部11与第三连接部17垂直设置。夹角a为90
°
。所述连接支架设有七条;分别为第一连接支架21、第二连接支架22、第三连接支架23、第四连接支架24、第五连接支架25、第六连接支架26和第七连接支架27。
98.第一连接支架21、第二连接支架22、第七连接支架27与第三连接支架23、第四连接支架24、第五连接支架25、第六连接支架26垂直设置。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1的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既能沿横向插接连接支架;也能沿纵向插接连接支架。参照图3所示,x为横向,y为纵向。通过设置第二连接件6的第三连接部17和第二连接部12,沿横向插接连接支架;延长支架的长度;通过第二连接支架22的第一连接部11沿纵向插接的连接支架对横向插接的连接支架进行支撑;为两横向插接的连接支架提供支撑力。
99.第一连接支架21设置在支架的一端,第二连接支架22设置在支架的另一端;第七连接支架27位于第一连接支架21与第二连接支架22之间;第三连接支架23位于第一连接支架21和第七连接支架27之间且设置在支架的一侧;第四连接支架24位于第一连接支架21和
第七连接支架27之间且设置在支架的另一侧;第五连接支架25位于第二连接支架22和第七连接支架27之间且设置在支架的一侧;第六连接支架26位于第二连接支架22和第七连接支架27之间且设置在支架的另一侧。
100.所述第一连接件1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支架21与第三连接支架23之间、第五连接支架25与第二连接支架22之间、第二连接支架22与第六连接支架26之间、第四连接支架24与第一连接支架21之间。
101.所述第二连接件6分别设置在第三连接支架23与第五连接支架25之间、第四连接支架24与第六连接支架26之间。
102.第一连接支架21的一端、第三连接支架23的一端、第二连接支架22的一端、第六连接支架26的一端和第七连接支架2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1连接。第五连接支架25的一端、第四连接支架24的一端分别与第三连接部17连接。第一连接支架21的另一端、第三连接支架23的另一端、第五连接支架25的另一端、第二连接支架22的另一端、第六连接支架26的另一端和第四连接支架24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连接部12连接。使用时,在容置区域118内设置第一固定件3,然后将连接支架插接在连接部上;通过第二固定件穿过连接支架与第一固定件3螺纹连接,实现连接支架与连接件的锁紧。
103.通过容置区域118对第一固定件3进行定位,当第二固定件安装到连接件上时,在第一定位件116和第二定位件117的作用下,第一固定件3不旋转,随着第二固定件的继续旋转,第一固定件3进行轴向运动;同时由于第一固定件3的一边缘穿过通槽1153设置在避让区域1152中;第一定位件116和第二定位件117不与第一固定件3设置在避让区域1152中的边缘接触;降低定位结构与第一固定件3之间的摩擦力。
104.通过设置通槽1153减少第一连接件1与第一固定件3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第一固定件3在容置区域118中更容易进行轴向运动;进而第一固定件3能向上运动挤压连接支架2;通过第一固定件3给连接支架2一挤压力,增大第一固定件3与连接支架2的摩擦力,从而提高连接件与连接支架2的连接强度。
105.同时通过通槽1153连通容置区域118与避让区域1152;需要取出第一固定件3时,使用者将手部或工具能从避让区域1152伸入到容置区域118内与第一固定件3接触,即能从容置区域118的侧面将手部或工具伸入到容置区域118内;便于取出第一固定件3;同时手部或工具能在第一凹槽115中活动,进一步提升取出第一固定件3的便捷性。
106.实施例三。
107.如图5-15所示,一种支架,包括连接件、第一固定件3、第二固定件、支撑装置7和两个以上的连接支架;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1和第三连接件8;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件1、连接支架与实施例二的第一连接件1、连接支架结构相同。第一连接件1与撑腿4连接;撑腿4与调节装置5连接。第三连接件8包括座体10,在座体10的上设有三个连接部;分别为第一连接部11、第二连接部12和第三连接部17。
108.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接件8的第一连接部11、第二连接部12和第三连接部17结构相同。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接件8的第一连接部11、座体10与实施例二中第二连接件6上的第一连接部11和座体10结构相同。本实施例的撑腿4和调节装置5与实施例二中的腿4和调节装置5结构相同。
109.所述支撑装置7与第七架体27连接;支撑装置7包括第一支撑板71、第二支撑板72;
第三支撑板73和第四支撑板74;第一支撑板71设置在支撑装置7的一侧;第二支撑板72设置在支撑装置7的另一侧;第一支撑板71与第二支撑板72相对设置;第三支撑板73和第四支撑板74连接第一支撑板71与第二支撑板72。在第一支撑板71和第二支撑板72顶部设有支撑槽75;第七架体27设置在支撑槽75中;通过第三支撑板73、第四支撑板74对第一支撑板71和第二支撑板72进行支撑;支撑装置7能竖直设置;进而能对第七架体27进行支撑。
110.在第一支撑板71和第二支撑板72上都设有第一凸起部76和第二凸起部77;第一凸起部76和第二凸起部77分别设有两组以上;第一凸起部76靠近第一支撑板71、第二支撑板72的一侧设置;第二凸起部77靠近第一支撑板71、第二支撑板72的另一侧设置。在第三支撑板73和第四支撑板74的两侧都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包括第一安装槽781和第二安装槽782;第二安装槽782位于第一安装槽781上方;第一安装槽781与第二安装槽782连通且垂直设置;第三支撑板73通过安装槽挂设在两第一凸起部76上;第四支撑板74通过安装槽挂设在两第二凸起部77上。
111.安装第三支撑板73和第四支撑板74时;移动第三支撑板73、第四支撑板74,使第一凸起部76置于第一安装槽中;然后沿第一安装槽的长度方向推动第三支撑板73、第四支撑板74,使第二安装槽向第一凸起部76靠近;当第一凸起部76移动到第二安装槽下方,在重力作用下,第一凸起部76滑入到第二安装槽中,第二安装槽对第一凸起部76纵向限位和横向限位;使第三支撑板73、第四支撑板74牢固挂设在第一支撑板71和第二支撑板72上。
112.在第一支撑板71和第二支撑板72都底部设有调高装置9;调高装置9包括调高座体91或调高件92;调高座体91设有螺纹孔;所述调高件92设有调高螺纹柱;调高螺纹柱与螺纹孔螺纹连接;通过旋转调高件92驱动支撑装置7升降;通过调高装置与调节装置5配合调整支架的高度。调高件92的调节方式与调节件52的调节方式相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