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皮带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1152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式皮带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皮带轮,特别是一种油田抽油机使用的组合式皮带轮。
目前,油田抽油机在调整冲数时均采用更换不同直径的电机皮带轮来达到抽油机冲数的改变。换电机时要用扒轮器扒下旧轮换上新轮,既费时又费力。尤其在稠油开采中为了获得高产,需采作用φ300mm的皮带轮使抽油机冲数达到9次/分钟,但当作业完后或长时间停井,井筒内形成死油,开抽时就会出现光杆上、下行速度小于驴头上、下行速度,并会出现撞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般暂时将φ300mm皮带轮换为φ200mm轮生产,当井筒内死油抽出后再换上φ300mm皮带轮恢复正常生产。还有一些稠油井因井筒内有死油,刚开始抽采用φ300mm皮带轮,电机带不动只好暂时采用φ200mm轮,先将死油提出再换φ300轮正常生产。这样做工作效率很低,而且造成有些井因不能及时调整而造成油井倒井或作业返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提高工效的组合式皮带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组合式带皮轮由主轮和副轮构成。主轮的内孔有键槽,副轮套在主轮的外面,并与主轮固定在一起。
主轮、副轮的体面有与“V”形皮带配合的三角皮带槽。
主轮前端有导角,副轮前端有与之配合的内导角。
上述主轮后端有一凸起的六角方盘,它与辅轮上的凹陷六角方槽相互配合。在六角方盘上有三个等分圆孔,它与辅轮上的六角方槽上的三个等分圆丝孔相互配合,通过螺栓将主、副轮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与现场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结构简单。(2)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原轮安装需扒轮器等多种用具,使用组合皮带轮只需一把板手既可。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3)节约材料,降低成本。6次/分钟和9次/分钟两种皮带轮重45公斤,而每个组合式皮带轮重量只有30公斤。
附图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组合式皮带轮由主轮1和副轮2构成。主轮1的内孔是一个带有键槽3的圆锥孔,它与电机轴键配合。主轮1体面有五条三角皮带槽6,它与窄V皮带相互配合,可以将旋转力传出,使抽油机冲数每分钟达六次。副轮上的内孔是一个与主轮1外径基本相同的圆孔,可以套在主轮1上。副轮2的表面上也有五条三角皮带槽8与窄V皮带相互配合,将旋转力传出,使抽油机冲数每分钟达到9次。主轮1前端有一个30度导角4,辅轮2内孔前端有一个内30度导角5,两个导角相互配合,保证主轮1和辅轮2在轴向上同心,并起到轴向定位。主轮1后端有一凸起的六角方盘7,它与辅轮上的凹陷六角方槽相互配合,将主轮1上的旋转力传给辅轮,使辅轮与主轮同步旋转。六角方盘7上有三个等分的圆孔,它与辅轮2上内六角方槽上的三个等分圆丝孔相互配合,通过三条螺栓将主、副轮固定在一起,使主副两轮在使用副轮时成为一体。
当抽油机的冲数需要9次/分钟时,将副轮2套在主轮1上,通过主轮1上的六角盘和副轮2上的内六角槽,使主轮1上的旋转力传给辅轮,使辅轮与主轮同步旋转。并通过辅轮表面三角皮带槽与窄V带配合将电机的动力传给抽油机的减速箱,使抽油机冲数达到9次/分钟,如抽油机冲数采用6次/分钟时,卸开六角盘上的三条固定螺丝,卸下辅轮将皮带直接挂在主轮上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皮带轮,它由主轮和副轮构成,其特征在于主轮内孔有键槽,副轮套在主轮的外面,并与主轮固定在一起。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皮带轮,其特征在于主轮的体面有与“V”形皮带配合的三角皮带槽。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皮带轮,其特征在于副轮的体面有与“V”形皮带配合的三角皮带槽。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皮带轮,其特征在于主轮前端有导角,副轮前端有与之配合的内导角。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皮带轮,其特征在于主轮后端有一凸起的六角方盘,它与辅轮上的凹陷六角方槽相互配合。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皮带轮,其特征在于导角为30度角。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皮带轮,其特征在于六角方盘上有三个等分圆孔,它与辅轮上的六角方槽上的三个等分圆丝孔相互配合,通过螺栓将主、副轮固定在一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皮带轮,它由主轮和副轮构成。主轮内孔有键槽,副轮套在主轮的外面,并与主轮固定在一起。它较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使用不方便、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是一种适合于油田抽油机使用的理想的皮带轮。
文档编号F16H55/36GK2342166SQ9822251
公开日1999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1998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1998年9月27日
发明者代旭升 申请人:代旭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