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混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00882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混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龙头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自由落差式热水器的新型混水龙头。
【背景技术】
[0002]混水龙头可将冷水和热水自动混合成预先设定温度的温水,其原理为:冷水与热水同时流入混水龙头,在混水龙头设置一个可调节冷热水流量的阀芯,利用此阀芯对冷热水的流量进行控制,从而控制了混合水的流量及温度,另外,混水龙头内还有具用于控制冷热水开关的阀芯,能够分别对冷水水路和热水水路或者混合水路进彳丁控制;
[0003]落差式太阳能热水器通过重力差形成一定的水压,当水路接入混水龙头后冷热水在混水龙头内混合,但是,由于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的热水水压不足,热水容易出现逆流和混合水的水温过低的问题,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上述热水水压的问题,通过在混水龙头中采用射流器装置来增加热水水压,或者直接在混水龙头内形成一个喷嘴,通过增加冷水流速形成的负压来增加热水水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3230878U公开的可调射流阀,通过喷嘴、喷针和喉管等结构对冷水流速、流量和流向进行调节,实现了热水水压的增强以及冷热水流量的控制,但是应用此方案的混合龙头内部结构过于复杂,装配精度要求高,喷针的调节不易掌控,而且其只是控制了冷水入流时的流速和流量,而不能同步控制冷热水的流速、流量及开关。
[0004]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人特别研制出一种新型混水龙头,本案由此产生。【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混水龙头,其结构简单,利用冷水来增加热水出水流速解决了混水龙头热水供压不足和逆流的问题,且实现冷热水开关的同步控制和流量比例的同步调节。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新型混水龙头,包括本体、双控陶瓷阀芯和流量调节阀;所述本体两端分别开设热进水口和冷进水口,本体中间开设混合出水口,双控陶瓷阀芯安装在本体的一端且与冷进水口对应,流量调节阀安装在本体的另一端且与热进水口对应;所述本体开设热进水通道,热进水通道将流量调节阀与双控陶瓷阀芯连通;
[0008]所述本体竖直方向开设混合下水通道,混合下水通道直接通向混合出水口 ;本体内横向设置冷出水通道和热出水通道,冷出水通道位于热出水通道的上方,冷出水通道和热出水通道分别将双控陶瓷阀芯与混合下水通道连通;所述冷出水通道与混合下水通道的连通处还开设一冷水喷射孔。
[0009]进一步,所述流量调节阀包括可横向移动的阀杆、热水调节杆和冷水调节杆,阀杆依次连接热水调节杆和冷水调节杆,阀杆、热水调节杆和冷水调节杆均在本体内可旋进/旋出,热水调节杆穿设于热进水通道中并与热进水口对应,冷水调节杆一端与热水调节杆连接,而另一端横穿混合下水通道后与冷水喷射孔正对,通过阀杆转动来带动热水调节杆和冷水调节杆在热进水通道中旋进/旋出,以及带动冷水调节杆与冷水喷射孔的距离缩短
/增长。
[0010]进一步,所述热水调节杆具有外壳和内壳,外壳和内壳之间形成热水腔,外壳开设第一热进水孔,第一热进水孔与本体的热进水口对应,外壳与内壳之间还形成第一热出水孔,第一热进水孔与第一热出水孔通过热水腔连通,所述内壳与阀杆连接且可相对于外壳横向移动,第一出水孔的大小随内壳的移动位置而变化,所述第一热出水孔还通过热进水通道后段与双控陶瓷阀芯连通。
[0011]进一步,所述内壳向内移动时,第一热出水孔变大,内壳向外移动时,第一热出水孔变小。
[0012]进一步,所述冷水调节杆横穿混合下水通道的一端为圆锥部,圆锥部的顶端削平且正对冷水喷射孔,在混合下水通道内的圆锥部与冷水喷射孔之间形成冷下水孔。
[0013]进一步,所述热出水通道与混合下水通道的连接处形成斜向下的倾斜热出水口。
[0014]进一步,所述双控陶瓷阀芯包括外壳以及依次设置在外壳内的底座、外瓷片、内瓷片和芯杆;所述外瓷片固定在底座上,内瓷片与外瓷片之间水密封,芯杆垂直固定在内瓷片上,由芯杆带动内瓷片转动;所述外瓷片开设第二热进水孔、开设第二热出水孔、第一冷进水孔和第一冷出水孔,内瓷片上对应第二热进水孔开设与第三热进水孔、对应第二热出水孔第三热出水孔、对应第一冷进水孔开设第二冷进水孔、对应第一冷出水孔开设第二冷出水孔,第三热进水孔与第三热出水孔连通,第二冷进水孔与第二冷出水孔连通,调节内瓷片的转动位置使双控陶瓷阀芯内的热水水路和冷水水路打开/关闭;所述第二热进水孔连接热进水通道,第一冷进水孔连接冷进水口,第二热出水孔连接热出水通道,第一冷出水孔连接冷出水通道。
[0015]进一步,所述流量调节阀与双控陶瓷阀芯上分别套置有调温手轮和开关手轮。
[0016]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混水龙头通过与热进水口对接的流量调节阀调节流经混水龙头的热水流量和冷水流量,具体为,通过双控陶瓷阀芯2同步控制冷热水的开关,并在混水龙头的本体中开设竖直向下的混合下水通道,冷水与热水分别经冷出水通道和热出水通道流入混合下水通道后进行混合,在此过程中,冷水从冷水喷射孔中高速喷入混合下水通道,冷水高速下落使混合下水通道产生负压,原本供压不足的热水因为负压的作用出水速度加快,又因冷水流速越快混合下水通道的负压也越大,所以热水流速变化能够与冷水流速保持同步;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解决了热水器和混熟龙头热水水压不足和逆流的问题,还能够同步控制了冷热水的开关、流量比例以及流速,实现了混合水量水温的快速调节和持续平衡,提升了混水龙头使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面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正剖视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正剖视图;
[0021]图5是本实用新型双控陶瓷阀芯的分解示意图;
[0022]图6是本实用新型双控陶瓷阀芯的侧视图;
[0023]图7与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0024]图9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标号说明
[0026]本体I,热进水口 11,冷进水口 12,热进水通道13,热水腔14,第一热进水孔131,第一热出水孔132,冷出水通道14,冷水喷射孔141,冷下水孔142,热出水通道15,倾斜热出水孔151,混合下水通道16,混合出水口 17,双控陶瓷阀芯2,壳体21,底座22,外瓷片23,第二热进水孔231,第二热出水孔232,第一冷进水孔233,第一冷出水孔234,内瓷片24,第三热进水孔241,第三热出水孔242,第二冷进水孔243,第三冷出水孔244,芯杆25,开关手轮26,流量调节阀3,阀杆31,热水调节杆32,内壳321,外壳322,冷水调节杆33,圆锥部331,调温手轮34。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如图1至9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新型混水龙头,包括本体1、双控陶瓷阀芯2和流量调节阀3 ;所述本体I两端分别开设热进水口 11和冷进水口 12,本体I中间开设混合出水口 17,双控陶瓷阀芯2安装在本体的一端且与冷进水口 12对应,流量调节阀3安装在本体I的另一端且与热进水口 11对应;所述本体I内还开设热进水通道13,热进水通道13将流量调节阀2与双控陶瓷阀芯3连通,从而使热水从热进口 11流经流量调节阀2后达到双控陶瓷阀芯3中;
[0028]本体I的竖直方向上开设混合下水通道16,混合下水通道16直接通向混合出水口17 ;本体I内横向设置冷出水通道14和热出水通道15,冷出水通道14位于热出水通道15的上方,冷出水通道14和热出水通道15分别将双控陶瓷阀芯2与混合下水通道16连通;所述冷水出水通道14与混合下水通道16的连通处还开设一冷水喷射孔141。
[0029]本实施例的流量调节阀3包括可横向移动的阀杆31、热水调节杆32和冷水调节杆33,阀杆31依次连接热水调节杆32和冷水调节杆33,阀杆31、热水调节杆32和冷水调节杆33均可在本体I内旋进/旋出,热水调节杆32穿设于热进水通道14中并与热进水口11对应;冷水调节杆33 —端与热水调节杆32连接,而另一端横穿混合下水通道16后与冷水喷射孔141正对,通过转动阀杆31,使热水调节杆32和冷水调节杆33在热进水通道13中横向移动,即热水调节杆32和冷水调节杆33在本体I内旋进或旋出,从而调节热进水口11的进水速度及流量,而且,通过冷水调节杆33的横向移动使其与冷水喷射孔141的距离能够缩短/增长,从而同时调节了冷水喷射孔141的喷水流速和流量;
[0030]具体的,热水调节杆32具有外壳321和内壳322,外壳321和内壳322之间形成热水腔13,外壳321开设第一热进水孔131,第一热进水孔131与本体的热进水口 11对应,外壳321与内壳322之间还形成第一热出水孔132,第一热进水孔131与第一热出水孔132通过热水腔13连通,所述内壳321与阀杆31连接且可相对于外壳322横向移动,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