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片主动回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12312阅读:781来源:国知局
摩擦片主动回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制动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摩擦片主动回位机构。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的制动器中,圈弹簧与滑动弹簧之间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制动后致使摩擦片不能快速回位给制动盘让出足够的间隙,这样制动盘转动时受阻,增加拖滞力矩,从而增加了汽车油耗。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了一种摩擦片主动回位机构,制动释放后,弹簧会主动快速的拉回摩擦片到初始位置,减小拖滞力矩,从而减少汽车油耗。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摩擦片主动回位机构,包括支架、摩擦片,所述摩擦片固定安装于支架内,且摩擦片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扣;所述支架上卡装有弹簧,该弹簧与卡扣相匹配。
[000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扣的一端开有固定安装孔、另一端弯折形成卡扣自由端,所述卡扣自由端靠近支架的一侧连接有弹簧限位件。
[000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簧限位件与卡扣均呈L形。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簧的一端开有与弹簧限位件相匹配的限位槽、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上卡件与下卡件,所述上卡件的一侧向上弯折形成上卡件自由端,所述下卡件的一端向下弯折形成下卡件自由端。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簧呈V形。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扣通过铆接连接于摩擦片上。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将卡扣铆接于摩擦片上,弹簧卡装于支架上,制动释放后,弹簧回位,同时弹簧勾住卡扣带动摩擦片一起回位,减小拖滞力矩,从而减少汽车油耗。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爆炸图;
[0013]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4]图4是本发明中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5是本发明中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17]实施例:
[0018]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摩擦片主动回位机构,包括支架1、摩擦片2,所述摩擦片2固定安装于支架I内,且摩擦片2的一侧铆接有卡扣3,所述卡扣3呈L形;所述支架I上卡装有弹簧4,该弹簧4与卡扣3相匹配;如图4所示,所述卡扣3的一端开有固定安装孔31、另一端弯折形成卡扣自由端32,所述卡扣自由端32靠近支架I的一侧连接有弹簧限位件33,所述弹簧限位件33呈L形,防止脱落;如图5所示,所述弹簧4的一端开有与弹簧限位件33相匹配的限位槽41、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上卡件42与下卡件43,所述上卡件42的一侧向上弯折形成上卡件自由端44,所述下卡件43的一端向下弯折形成下卡件自由端45,更稳定的卡装于支架I上,其中所示弹簧4呈V形。具体实施时,本发明通过将卡扣3铆接于摩擦片2上,弹簧4卡装于支架I上,制动释放后,弹簧4回位,同时弹簧4勾住卡扣3带动摩擦片一起回位,减小拖滞力矩,从而减少汽车油耗。
[0019]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摩擦片主动回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摩擦片,所述摩擦片固定安装于支架内,且摩擦片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扣;所述支架上卡装有弹簧,该弹簧与卡扣相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擦片主动回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的一端开有固定安装孔、另一端弯折形成卡扣自由端,所述卡扣自由端靠近支架的一侧连接有弹簧限位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摩擦片主动回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限位件与卡扣均呈L形。4.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摩擦片主动回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的一端开有与弹簧限位件相匹配的限位槽、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上卡件与下卡件,所述上卡件的一侧向上弯折形成上卡件自由端,所述下卡件的一端向下弯折形成下卡件自由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擦片主动回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呈V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擦片主动回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通过铆接连接于摩擦片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擦片主动回位机构,包括支架、摩擦片,所述摩擦片固定安装于支架内,且摩擦片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扣;所述支架上卡装有弹簧,该弹簧与卡扣相匹配。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卡扣铆接于摩擦片上,弹簧卡装于支架上,制动释放后,弹簧回位,同时弹簧勾住卡扣带动摩擦片一起回位,减小拖滞力矩,从而减少汽车油耗。
【IPC分类】F16D65/22
【公开号】CN204921789
【申请号】CN201520640769
【发明人】李冬生, 施永祥
【申请人】泛博制动部件(苏州)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