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62873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水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路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水管。
【背景技术】
[0002]水管是用于供水的管道,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域中。目前的水管的横截面通常为圆形,并且为单层结构,不利于水管的运输及放置,并且单层的水管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寿命较长、结构简单、方便放置的水管。
[0004]—种水管,包括:均为软质的内管以及外管,
[0005]所述内管的横截面为条形结构,
[0006]所述外管套设所述内管,充满液体的所述内管的外壁与所述外管的内壁相抵接,并且所述外管为一体成型结构。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管具有两组相对设置的侧壁,其中一组所述侧壁为平面,另一组所述侧壁为弧面。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弧面的一组所述侧壁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为平面的一组所述侧壁之间的距离。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管的内壁上设有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内管的延伸方向相同。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至少为两个,且平行间隔设置。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为两个,均设置于所述内管内壁的一侧。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管的至少部分内壁与未充满液体的所述内管的外壁之间具有空隙。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管为200D?600D纤维线制成的外管。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管为500D纤维线制成的外管。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管还包括防滑层,所述防滑层位于所述内管的外壁与所述外管的内壁之间。
[0016]相比传统水管,上述水管的横截面为条形,令水管在运输及安装放置时更加方便,进而令安装水管时,定位更加稳定,不易晃动,提高水管安装的精度。软质的水管增加了水管的柔韧性,令其调节性更好,不易损坏。由于水管具有外管,令其在充满液体后能够包裹内管,进而对内管起到加强作用,令其不易胀裂,并且外管能够保护内管,减少其磨损,进而进一步延长水管的寿命。此外,水管由于外管为一体成型结构,令其强度更好,相比具有接缝的水管,本水管不易在接缝处崩坏,进一步延长了水管的寿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所示水管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2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2]如图1及图2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水管10的结构示意图及其爆炸图。
[0023]水管10,包括:均为软质的内管100以及外管200。其中,内管100的横截面为条形结构,外管200套设内管100,充满液体的内管100的外壁与外管200的内壁相抵接,并且外管200为一体成型结构。
[0024]根据实际情况,内管100为PVC管,外管200为耐磨布套。具体的,外管200为200D?600D纤维线制成的外管200,优选为500D或者300D。
[0025]其中,水管10在未注入液体时,夕卜管200至少部分内壁与内管100的外壁之间具有空隙,内管100注满液体后,内管被液体撑开,以使外管200的内壁与内管100的外壁相抵接,即,注满液体后,内管100被外管200紧密包裹。
[0026]使用上述水管10时,向内管100内注入水或其他液体,相比传统水管,上述水管10的横截面为条形,令水管10在运输及安装放置时更加方便,进而令安装水管10时,定位更加稳定,不易晃动,提高水管10安装的精度。软质的水管10增加了水管10的柔韧性,令其调节性更好,不易损坏。由于水管10具有外管200,令其在充满液体后能够包裹内管100,进而对内管100起到加强作用,令其不易胀裂,并且外管200能够保护内管100,减少其磨损,进而进一步延长水管10的寿命。此外,水管10由于外管200为一体成型结构,令其强度更好,相比具有接缝的水管,本水管10不易在接缝处崩坏,进一步延长了水管10的寿命。
[0027]本实施例中,内管100具有两组相对设置的侧壁,其中一组侧壁为平面,另一组侧壁为弧面。其中,为弧面的一组侧壁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为平面的一组侧壁之间的距离,并且,为弧面的一组侧壁的弧面为圆弧面,两个圆弧面的侧壁的弯曲方向相反。
[0028]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情况,内管100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两支撑条120,支撑条120的延伸方向与内管100的延伸方向相同,并且支撑条120平行间隔设置。例如,支撑条120为两个,两个支撑条120位于内管100为平面的其中一个侧壁上,即两个支撑条120位于内管100内壁的一侧,并且两个支撑条120高度相同,支撑条120的长度与内管100长度相同。
[0029]支撑条120能够避免内管100相对的两个侧壁相互贴合,一方面延长了水管10的寿命,避免了因为内管100的两侧壁贴合而减少其寿命的现象,另一方面,对内管100其加强作用,令内管100强度更好,此外,支撑条120还能够引导液体流动。
[0030]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条120也可以设置于内管100相对设置的两个为平面的侧壁上,并且两个支撑条120间隔设置,即相对设置的两个平面的侧壁,每个侧壁上均设置一支撑条120。
[0031]或者多个支撑条120的高度也可以相异。例如,支撑条120为三个,三个支撑条120并列间隔设置,并且位于中间的支撑条120的高度大于位于两侧的支撑条120的高度。这样,进一步增加了水管10的调节性。
[0032]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条120也可以设置于内管100为圆弧的侧壁上。例如,支撑条120同时设置于内管100为圆弧的侧壁及为平面的侧壁上,并且多个支撑条120平行设置。这样,支撑条120也可以支撑为圆弧的侧壁,增加其强度。
[0033]根据实际情况,多个支撑条120也可以交错设置,例如支撑条120交错呈网状,这样进一步增加了内管100的强度。或者多个支撑条120在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也可以理解为,支撑条120的分布呈虚线状。这样,不仅能够支撑内管100,而且节约材料。
[0034]为了进一步延长水管10的寿命,外管200的外侧壁上还设有防腐涂层,以避免外管200被腐蚀。
[0035]此外,根据实际情况,水管还包括防滑层,防滑层位于内管的外壁与外管的内壁之间,以避免内管在未注满液体时,外管脱落。
[0036]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3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水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均为软质的内管以及外管, 所述内管的横截面为条形结构, 所述外管套设所述内管,充满液体的所述内管的外壁与所述外管的内壁相抵接,并且所述外管为一体成型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具有两组相对设置的侧壁,其中一组所述侧壁为平面,另一组所述侧壁为弧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管,其特征在于,为弧面的一组所述侧壁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为平面的一组所述侧壁之间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内壁上设有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内管的延伸方向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至少为两个,且平行间隔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为两个,均设置于所述内管内壁的一侧。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至少部分内壁与未充满液体的所述内管的外壁之间具有空隙。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为200D?600D纤维线制成的外管。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为500D纤维线制成的外管。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还包括防滑层,所述防滑层位于所述内管的外壁与所述外管的内壁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管,包括:均为软质的内管以及外管,所述内管的横截面为条形结构,所述外管套设所述内管,充满液体的所述内管的外壁与所述外管的内壁相抵接,并且所述外管为一体成型结构。相比传统水管,在运输及安装放置时更加方便,进而令安装水管时,定位更加稳定,不易晃动,提高水管安装的精度。
【IPC分类】F16L11/02, F16L11/20
【公开号】CN205173752
【申请号】CN201520794030
【发明人】蔡霖
【申请人】蔡霖
【公开日】2016年4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9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