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气站流量的实时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06068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天然气远程采集领域,具体是指用于气站流量的实时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在我国一些低渗透地区,天然气的开采工作也是如火如荼进行。在这些地区如果进行天然气开采则需要高密度的天然气井的数量来获取较高的天然气产量,所以在一个县级行政区上要分布几万口天然气井,由于井口数量非常多,且可能分布在沙漠戈壁,巡检非常不方便,必须对气田进行数字网络化管理,因此,必须要有配套的天然气井口数据采集及远程传输系统。现有技术中的天然气井口数据采集系统,远程终端控制单元rtu(remoteterminalunit)是通过模拟量输入通道采集井口油压、套压以及天然气外输管线中天然气流量数据的,由于受到模拟量输入通道的限制,对于四丛井组以上设备无法完成数据采集,而且,现有技术中的天然气井口数据采集系统还存在功耗大、安全性能差、出现故障后维修成本高等缺陷和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气站流量的实时监控系统,以解决上述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用于气站流量的实时监控系统,包括以下:

通讯模块,与智能流量计对接,用于将流量数据传输至mcu;

mcu,用于调控所有的模块,并接收通讯模块所传输的数据信息,且对该数据信息进行整合;

lora无线模块,型号为f8l10,用于整合后的流量数据的大范围传输;

蓄电池,采用镍氢充电电池,用于提供稳定工作电压;

dc/dc变换器,用于转换蓄电池的输出电压以匹配智能流量计的供电电压;

统一扩展接口,用于扩展mcu与外部模块的连接途径;

太阳能电池板,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在蓄电池电量不足时,及时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并且还能为mcu提供电量供应保证。

所述统一扩展接口包括rj45接口、增强io接口以及预留接口。

所述mcu的型号为12c5a60s2。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安装位置距离智能表距离很短,这个长度之区间的连接电缆长度引入的感应脉冲很小,不足以对智能流量计构成威胁;使用蓄电池供电,不需要外部电网,安全性能高,直接避免了雷击通过电网引入脉冲。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

本技术:
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以下:

通讯模块,与智能流量计对接,用于将流量数据传输至mcu;

mcu,用于调控所有的模块,并接收通讯模块所传输的数据信息,且对该数据信息进行整合;

lora无线模块,型号为f8l10,用于整合后的流量数据的大范围传输;

蓄电池,采用镍氢充电电池,用于提供稳定工作电压;

dc/dc变换器,用于转换蓄电池的输出电压以匹配智能流量计的供电电压;

统一扩展接口,用于扩展mcu与外部模块的连接途径;

太阳能电池板,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在蓄电池电量不足时,及时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并且还能为mcu提供电量供应保证。

使用时,采用单独的电池供电,摒弃传统的外部电网供电方式,以防止雷击通过外部电网引入脉冲;而对于智能流量计,通过dc/dc变换器,使得电池的输送至智能流量计的电压值升高,以保证智能流量计的正常工作,智能流量计对管道内的天然气流量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的数据通过通讯模块传送至mcu,通过mcu的整合,该测量数据由lora无线模块传送至终端,即实现了对天然气流量的远程采集。而统一扩展接口,是能够保证采集前端在以后能够适应新的要求而预先设计的,提高采集前端的扩展能力,其中,统一扩展接口包括rj45接口、增强io接口以及预留接口。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布了用于气站流量的实时监控系统,包括以下:通讯模块,与智能流量计对接,用于将流量数据传输至MCU;MCU,用于调控所有的模块,并接收通讯模块所传输的数据信息,且对该数据信息进行整合;LORA无线模块,型号为F8L10,用于整合后的流量数据的大范围传输;蓄电池,采用镍氢充电电池,用于提供稳定工作电压;DC/DC变换器,用于转换蓄电池的输出电压以匹配智能流量计的供电电压;统一扩展接口,用于扩展MCU与外部模块的连接途径。本发明的安装位置距离智能表距离很短,这个长度之区间的连接电缆长度引入的感应脉冲很小,不足以对智能流量计构成威胁;使用电池供电,不需要外部电网,安全性能高,直接避免了雷击通过电网引入脉冲。

技术研发人员:邓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瞬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0.30
技术公布日:2018.03.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