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充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1278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型充氧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到样品分析仪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样品热值分析的微型充氧器。



背景技术:

对于物料(如矿石、煤炭)样品的化验分析工作,各个国家均有强制标准,必须遵照标准进行。如以煤炭的样品化验分析为例,样品的化验分析工作过程的准则是在不破坏样品代表性的前提下,对符合要求的样品进行相关的化验分析,这一过程中要求尽可能的保证化验分析的精度,以使化验分析结果能最真实的体现样品的特性。

在物料(如矿石、煤炭)样品的化验分析工作中,往往需要使用量热仪用于对样品的热值进行分析。在进行热值分析时会需要使用到充氧器对氧弹进行充氧作业。现有技术的充氧器,充氧过程中氧弹与充氧器之间依靠按压卡子,连接充氧器和氧弹,但是充氧过程中卡子并未有自锁装置,存在比较大的误操作风险,一旦充氧过程中,误碰快速钢球卡子装置,氧弹就会与充氧气分离。由于充氧过程存在比较大的压强,会导致氧弹和充氧器的突然分离或跳起掉落,造成设备损坏、人员惊吓等情况,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问题,操作极为不友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用于样品热值分析的微型充氧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型充氧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充氧嘴、锁片组件和用于与外界气源连通的气嘴,所述充氧嘴用于与氧弹对接连通,所述锁片组件设于充氧嘴处用于将对接好的氧弹锁止,还设有相配合的滑动轴和自锁组件,所述滑动轴横向设置于充氧嘴的上方且与气嘴配合、以在滑动轴滑动后使气嘴通气对氧弹进行充氧,所述自锁组件设置于滑动轴与锁片组件之间且与滑动轴联动、用于当滑动轴滑动时同步推动自锁组件运动以将处于锁止状态的锁片组件进一步锁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锁组件包括竖向开设于本体内的自锁孔槽和设于自锁孔槽内可上下运动的锁轴,所述滑动轴上设有一圈与锁轴相配合的凹陷部,自锁前锁轴的上端伸入凹陷部内,充氧时滑动轴横向滑动以同步推动锁轴向下运动、用于将锁片组件进一步锁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锁组件包括使锁轴向上复位运动的复位件,滑动轴往回滑动时所述锁轴在复位件的作用下复位并重新伸入凹陷部内以对锁片组件进行解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复位件包括竖向套设于锁轴上的锁轴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锁孔槽的上端通过滑动轴的滑动腔室与气嘴连通,所述自锁孔槽的下端与充氧嘴连通、以用于当滑动轴驱动自锁组件锁止时通过自锁孔槽同步实现充氧作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动轴上与滑动腔室内壁面上均设有一圈相配合的密封台阶部、用于使往回滑动到位的滑动轴限位并保持密封以停止通气充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动轴上于气嘴的左右两侧均套设有一圈以上的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微型充氧器,一是设计了相互配合的滑动轴和自锁组件,滑动轴集成了双功能,只需一个滑动动作就能承担两个启动动作,即:其不但承担了一个启动充氧作业的功能,同时还承担了同步启动自锁的功能,使得本微型充氧器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操作方便。二是本实用新型的自锁组件,是在锁片组件完成了自身的锁止功能后,对锁片组件作进一步的锁止,使得本微型充氧器具有双保险锁止功能,使得充氧作业安全可靠,杜绝了因误操作引发设备损坏、人员惊吓情况的发生。

(2)本实用新型的微型充氧器,自锁组件不但与滑动轴实现了同步启动,也同时实现了与滑动轴的同步关闭。当充氧作业结束后,势必会要往回滑动关闭滑动轴。此时,由于锁轴复位,使得锁轴不再对锁片组件作锁止,使得操作人员能够十分轻松的打开锁片组件,进而提取氧弹。

(3)本实用新型的微型充氧器,自锁孔槽不但是锁轴的滑动腔室,同时还集成承担了通气腔室的功能,进一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微型充氧器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操作方便、制作成本低。

(4)本实用新型的微型充氧器,滑动轴上与滑动腔室内壁面上均设有一圈相配合的密封台阶部,使得滑动轴在复位完成关闭动作的第一时间,就能够同步、有效的实现充氧作业的关闭,使得不会在氧弹内注入多余的氧气、或者使氧弹内的氧气泄漏,有效保证了后续热值试验的精准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微型充氧器使用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微型充氧器在充氧前的剖视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微型充氧器在充氧时的剖视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本体;2、滑动轴;21、凹陷部;22、密封圈;3、充氧嘴;4、锁片组件;5、自锁组件;51、自锁孔槽;52、锁轴;53、复位件;6、气嘴;7、密封台阶部;8、氧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型充氧器,包括本体1,本体1上设有充氧嘴3、锁片组件4和用于与外界气源连通的气嘴6,充氧嘴3用于与氧弹8对接连通,锁片组件4设于充氧嘴3处用于将对接好的氧弹8锁止,还设有相配合的滑动轴2和自锁组件5,滑动轴2横向设置于充氧嘴3的上方且与气嘴6配合、以在滑动轴2滑动后使气嘴6通气对氧弹8进行充氧,自锁组件5设置于滑动轴2与锁片组件4之间且与滑动轴2联动、用于当滑动轴2滑动时同步推动自锁组件5运动以将处于锁止状态的锁片组件4进一步锁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原理如下:充氧时,先将氧弹8与充氧嘴3进行对接连通,然后利用锁片组件4将对接好的氧弹8锁止;然后向左滑动滑动轴2进行充氧启动,使得与外界气源连通的气嘴6开始通气,并通过充氧嘴3对氧弹8进行充氧作业。在向左滑动滑动轴2时,与滑动轴2联动的自锁组件5会被滑动轴2同步推动,最终使得运动的自锁组件5将已经完成锁止的锁片组件4进一步锁止。需要注意的是,锁片组件4锁止的对象是氧弹8,而自锁组件5锁止的对象是锁片组件4,这使得即使在充氧过程中锁片组件4发生误操作,锁片组件4也不会被打开,进而不会导致氧弹8和充氧器的突然分离或跳起掉落。通过以上特殊的科学设计,具有如下优点:

一是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相互配合的滑动轴2和自锁组件5,滑动轴2集成了双功能,只需一个滑动动作就能承担两个启动动作,即:其不但承担了一个启动充氧作业的功能,同时还承担了同步启动自锁的功能,使得本微型充氧器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操作方便。二是本实用新型的自锁组件5,是在锁片组件4完成了自身的锁止功能后,对锁片组件4作进一步的锁止,使得本微型充氧器具有双保险锁止功能,使得充氧作业安全可靠,杜绝了因误操作引发设备损坏、人员惊吓情况的发生。

如图2、图3所示,进一步,在较佳实施例中,自锁组件5包括竖向开设于本体1内的自锁孔槽51和设于自锁孔槽51内可上下运动的锁轴52,滑动轴2上设有一圈与锁轴52相配合的凹陷部21,自锁前锁轴52的上端伸入凹陷部21内,充氧时滑动轴2横向滑动以同步推动锁轴52向下运动、用于将锁片组件4进一步锁止。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本微型充氧器的内部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重量轻。

如图2、图3所示,进一步,在较佳实施例中,自锁组件5包括使锁轴52向上复位运动的复位件53,滑动轴2往回滑动时锁轴52在复位件53的作用下复位并重新伸入凹陷部21内以对锁片组件4进行解锁。通过以上特殊的科学设计,使得自锁组件5不但与滑动轴2实现了同步启动,也同时实现了与滑动轴2的同步关闭。当充氧作业结束后,势必会要往回(即图中的往右)滑动关闭滑动轴2。此时,由于锁轴52复位,使得锁轴52不再对锁片组件4作锁止,使得操作人员能够十分轻松的打开锁片组件4,进而提取氧弹8。

如图2、图3所示,进一步,在较佳实施例中,复位件53包括竖向套设于锁轴52上的锁轴弹簧。在本实施例中,锁轴52的上端设有台阶部,自锁孔槽51的下端内壁也设有对应的台阶部,锁轴弹簧压缩设置与上下两个台阶部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复位件53也可以为其他设计,例如将复位件53设计在凹陷部21内的磁性件,并且将锁轴52也设置为磁体,使得当往回(即图中的往右)滑动的滑动轴2的凹陷部21到达锁轴52的正上方时,磁性件将锁轴52向上吸引完成复位动作,以上设计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2、图3所示,进一步,在较佳实施例中,自锁孔槽51的上端通过滑动轴2的滑动腔室与气嘴6连通,自锁孔槽51的下端与充氧嘴3连通、以用于当滑动轴2驱动自锁组件5锁止时通过自锁孔槽51同步实现充氧作业。在其他实施例中,气嘴6通入的高压氧气并不一定从自锁孔槽51进入充氧嘴3,例如,可以在本体1内再设计另外一套顶针通气机构,滑动轴2向左滑动时,启动顶针向下打开氧弹8,气嘴6通入的高压氧气同时从顶针处通入氧弹8内。但是这样的设计势必会使得充氧器结构复杂,成本高,不易维护。而通过以上特殊的科学设计,使得自锁孔槽51不但是锁轴52的滑动腔室,同时还集成承担了通气腔室的功能,进一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微型充氧器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操作方便、制作成本低。

如图2、图3所示,进一步,在较佳实施例中,滑动轴2上与滑动腔室内壁面上均设有一圈相配合的密封台阶部7、用于使往回滑动到位的滑动轴2限位并保持密封以停止通气充氧。通过以上特殊的科学设计,使得滑动轴2在复位完成关闭动作的第一时间,就能够同步、有效的实现充氧作业的关闭,使得不会在氧弹8内注入多余的氧气、或者使氧弹8内的氧气泄漏,有效保证了后续热值试验的精准性。

如图2、图3所示,进一步,在较佳实施例中,滑动轴2上于气嘴6的左右两侧均套设有一圈以上的密封圈22,使得密封效果更佳。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