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氢加氢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0097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制氢加氢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氢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氢加氢站。



背景技术: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及具体实施方式中陈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现有加氢站多仅支持液态氢或气态氢的加注服务,支持的加注服务较为单一,难以较好地实现对液态氢加注系统和/或气态氢加注系统进行加注服务的支持。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制氢加氢站,以更好地实现对液态氢加注系统和/或气态氢加注系统进行加注服务的支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氢加氢站,包括:

制氢系统,包括至少一电解制氢装置及氢液化装置,所述氢液化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电解制氢装置的氢气输出端连接;

与所述制氢系统的输出端连接的储氢系统的储氢系统,包括至少一液态氢存储罐,所述至少一液态氢存储罐的输入端与所述氢液化装置的液态氢输出端连接;

与所述储氢系统的输出端连接的气态氢加注系统,包括至少一液态氢汽化装置及气态氢加氢枪,所述液态氢汽化装置设于所述液态氢存储罐与所述气态氢加氢枪之间,所述液态氢汽化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液态氢存储罐输出端连接,所述液态氢汽化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气态氢加氢枪的输入端连接;

与所述储氢系统的输出端连接的液态氢加注系统,包括至少一液态氢加氢枪,所述液态氢加氢枪的输入端与所述液态氢存储罐的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制氢系统还包括向所述电解制氢装置提供电能的风能发电装置、太阳能发电装置、潮汐能发电装置和/或核能发电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储氢系统还包括液态氢流量计,所述液态氢流量计设于所述液态氢存储罐与所述气态氢加注系统、所述液态氢加注系统形成连接的管路上。

进一步的,所述气态氢加注系统还包括低温活塞泵,所述低温活塞泵的输出端与所述液态氢汽化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低温活塞泵的输入端与所述液态氢流量计的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气态氢加注系统还包括氢气压缩机,所述氢气压缩机的输入端与所述液氢汽化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氢气压缩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气态氢加氢枪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气态氢加氢站还包括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设于所述液态氢汽化装置与所述氢气压缩机之间的管路上。

进一步的,所述气态氢加注系统还包括缓冲罐,所述缓冲罐的输入端与所述保护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缓冲罐的输出端与所述氢气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液态氢加注系统包括设于所述液态氢存储罐与所述液态氢加氢枪之间的管路上的液态氢输送泵,所述液态氢输送泵的输入端与所述液体流量计的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液态氢加注系统还包括泄压装置,所述泄压装置设于所述液态氢输送泵与所述液态氢加氢枪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泄压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液态氢输送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泄压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液态氢加氢枪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储氢系统还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与所述液态氢存储罐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氢加氢站,包括制氢系统、液态氢存储系统、气态氢加注系统及液态氢加注系统,本实施方式的制氢加氢站,由于具有自己的制氢系统,因而相对于传统通过外供氢的获得氢能源的加氢站而言,省去运输成本。由于同时包括气态氢加注系统和液态氢加注系统,因而可同时实现对液态氢加注服务和气态氢加注服务的支持,实现更好地对液态氢加注系统和/或气态氢加注系统进行加注服务的支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制氢加氢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制氢加氢站的具体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制氢加氢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氢加氢站1包括制氢系统11、与所述制氢系统11的输出端连接的储氢系统12、与所述储氢系统12的输出端连接的气态氢加注系统13及液态氢加注系统14。当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包括控制系统15。

其中,所述制氢系统11,用于利用清洁能源发电方式供电制氢的系统,可包括至少一电解制氢装置及氢液化装置,所述氢液化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电解制氢装置的氢气输出端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清洁能源发电方式可包括风能发电装置、太阳能发电装置、潮汐能发电装置和/或核能发电装置。当然,在所述制氢系统11无制氢需求时,利用上述能源发电方式获得的电能可存储于储电设备中。

所述储氢系统12,用于存储液态氢,可包括至少一液态氢存储罐,所述至少一液态氢存储罐的输入端与所述氢液化装置的液态氢输出端连接;

所述气态氢加注系统13,用于提供气态氢加注服务,可包括至少一液态氢汽化装置及气态氢加氢枪,所述液态氢汽化装置设于所述液态氢存储罐与所述气态氢加氢枪之间,所述液态氢汽化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液态氢存储罐输出端连接,所述液态氢汽化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气态氢加氢枪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液态氢加注系统14,用于提供液态氢加注服务,可包括至少一液态氢加氢枪,所述液态氢加氢枪的输入端与所述液态氢存储罐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控制系统15可用于:在接收到氢加注请求信息时,判断所述制氢加氢站的储氢系统12的储氢量是否在预设范围内;所述氢加注请求信息包括气态氢加注请求信息和/或液态氢加注请求信息;

若所述储氢系统12的储氢量在所述预设范围内,则控制所述储氢系统12向所述制氢加氢站中相应的氢加注系统提供液态氢;

若所述储氢系统12的储氢量不在所述预设范围内,则控制所述制氢加氢站的制氢系统11制氢并将制得的液态氢输送至所述储氢系统12中。

本实施方式的制氢加氢站,由于具有自己的制氢系统11,因而相对于传统通过外供氢的获得氢能源的加氢站而言,省去运输成本。由于同时包括气态氢加注系统13和液态氢加注系统14,因而可同时实现对液态氢加注服务和气态氢加注服务的支持,实现更好地对液态氢加注系统和/或气态氢加注系统进行加注服务的支持。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制氢加氢站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制氢加氢站包括制氢系统11、储氢系统12、气态氢加注系统13、液态氢加注系统14以及控制系统15。

制氢系统11包括太阳能发电装置111、风能发电装置112、电解制氢装置113及氢液化装置114。其中,所述太阳能发电装置111和风能发电装置112用于为电解制氢装置113提供电能,当然,还可利用潮汐能发电装置为电解制氢装置113提供电能,且在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同时使用三个发电装置为电解制氢装置113提供电能。所述电解制氢装置113的电解原料可以为纯水;所述氢液化装置114用于将电解制得的气态氢转化液态氢,以便于存储。所述氢液化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电解制氢装置113的氢气输出端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电解原料为纯水时,利用纯水制氢的电解水制氢装置较传统需利用碱性电解槽的制氢装置而言,具备不需要加碱液、产氢效率高,且更加节能、环保等优势。

可以理解的是,在气态氢转化为液态氢的过程中,难以将所有的气态氢转化为液态氢,因而存在一定的转化效率,进而可利用该转化效率并结合前述的制氢历史数据、加注数据及补偿量得到更准确的所述储氢系统的原储氢量。

储氢系统12包括液态氢存储罐121及液态氢流量计122,所述液态氢存储罐121的输入端与所述氢液化装置11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液态氢流量计122设于所述液态氢存储罐121与所述气态氢加注系统13、所述液态氢加注系统14形成连接的管路上,且所述液态氢流量计122的输入端与所述液态氢存储罐121的输出端连接,进而由所述液态氢存储罐121流向所述气态氢加注系统13及所述液态氢加注系统14的总流量可由所述液态氢流量计122得到。

可以理解的是,相对于现有加氢站常用的高压气态氢存储罐,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制氢加氢站1采用的液态氢存储罐121具有储氢密度高储氢量大、储氢压力小且更安全等优势。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液态氢存储罐121还可连接有排气管,以降低由液态氢汽化造成的罐中压力过高存在安全隐患的可能性。

气态氢加注系统13,还包括关键部件低温活塞泵131、氢气压缩机135,其中,所述低温活塞泵131用于将液态氢输送至所述液态氢汽化装置132中,其的输出端与所述液态氢汽化装置132的输入端连接,其的输入端与所述液态氢流量计12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氢气压缩机135用以将通入其中的气态氢压至气态氢加氢枪136中,其的输入端与所述液态氢汽化装置132的输出端连接,其的输出端与所述气态氢加氢枪136的输入端。

进一步的,为了使经液态氢汽化装置132汽化后的压力过高及低温气体对下游管道和/或装置造成损坏及影响,在所述液态氢汽化装置132与所述氢气压缩机135之间的管路上设置保护装置133。而为了使进入所述氢气压缩机135的气态氢符合进气压力要求,在所述液态氢汽化装置132与所述氢气压缩机135之间的管路上进一步设置缓冲罐134,所述缓冲罐134的输入端与所述保护装置13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缓冲罐134的输出端与所述氢气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

液态氢加注系统14,包括依次连接的液态氢输送泵141、泄压装置142及液态氢加氢枪143,其中,所述液态氢输送泵141用于将液态氢输送至所述液态氢加氢枪143中,其的输入端与所述液态氢流量计122的输出端连接,其的输出端与所述液态氢加氢枪143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液态氢在输送过程中汽化致使管道压力过高的情形,在所述液态氢输送泵141与所述液态氢加氢枪143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泄压装置142,在所述泄压装置142的输入端与所述液态氢输送泵141的输出端连接,其的输出端与所述液态氢加氢枪143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控制系统15可在气态氢加氢枪136发出特征信号时启动低温活塞泵131,以将液态氢输送至液态氢汽化装置132中。所述控制系统15还可在液态氢加氢枪143发出特征信号时启动液态氢输送泵141,以将液态氢输送至泄压装置142中。所述控制系统15还可在利用所述液态氢流量计122得到液态氢流量达预设量时,通过启动电解制氢装置113进行制氢,以使所述液态氢存储罐121的储氢量能够保持在预设范围内,进而有利于保证气态氢加注系统13和液态氢加注系统14的维持正常的加注服务。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液态氢流量计122能够给控制系统15以一从所述液态氢存储罐121流向所述气态氢加注系统13及所述液态氢加注系统14的液态氢差量,基于所述液态氢差量及所述液态氢存储罐121的总储氢量即可得到所述液态氢存储罐121当前的储氢量,进而控制系统15可利用其判断所述液态氢存储罐121当前的储氢量是否在预设的范围内,因此,所述液态氢流量计122即为前述的储量感测装置,用于向控制系统15提供感测信息。当然,所述储量感测装置可通过感测液位及相关补偿算法实现精确感测,还可通过分布设置的多个传感器得到多个感测参数,进而实现对储氢量的精确感测。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气态氢加氢枪136可以被替换为包括其的气态加氢机,所述气态加氢机除包括所述气态氢加氢枪以外,还可包括流量计、计费显示模块及IC卡支付模块等。同理,所述液态氢加氢枪143位置可以被替换为包括其的液态加氢机,所述液态加氢机除包括所述液态氢加氢枪以外,还可包括流量计、计费显示模块及IC卡支付模块等。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传统加氢站的氢的来源多为外供氢,运输成本较高,而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制氢加氢站可实现现场制氢,省去运输成本。

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氢加氢站实施例,而在运作过程中,可可通过下述的系统控制方法完成相应加注服务的支持。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所述系统控制方法应用于制氢加氢站或用于为被加注目标供氢的系统中。如图3所示,所述系统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1:在接收到氢加注请求信息时,判断所述制氢加氢站的储氢系统的储氢量是否在预设范围内;所述氢加注请求信息包括气态氢加注请求信息和/或液态氢加注请求信息。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氢加注请求信息可以是由加氢枪发送,也可以直接由被加注目标发送,还可以是被加注目标的用户使用客户端发送。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被加注目标可以是依靠氢燃料电池的供电运转的任何工具,且所述依靠氢燃料电池的供电运转的任何工具可以被加注气态氢或是液态氢。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氢加注请求信息的信息类型可以包括如下中的一种或多种:

1)、开关所述加氢枪的电信号;

2)、由被加注目标的用户使用客户端发送的具有识别特征的信息,其中,所述特征可以由信息的文本格式、文本内容体现;

3)、由被加注目标的用户使用终端发送的短信、语音信息和/或图像信息等。

对应1),开关所述加氢枪的电信号可以由加氢人员或用户按压电子开关或机械开关形成,而在接收到该电信号时,即可认为接收到氢加注请求信息。

对应2),当被加注目标的用户通过客户端填入相关信息(充氢需求量、饱和量)并将其发送至预设服务器,预设服务器在收到上述信息后进行识别,在识别出为加注请求信息(如接收到的信息中包括充氢需求量时,可识别该信息为加注请求信息)时,即可认为接收到氢加注请求信息。

对应3),当被加注目标的用户通过终端向预设服务器或识别系统发送短信、语音信息设置图像信息时,预设服务器或识别系统相应地识别短信内容、语音和/或内容、图像内容,在识别出与预设的用于表征所述氢加注请求信息匹配时,即可认为接收到氢加注请求信息。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储氢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一液态氢存储罐和储量感测装置,通过储量感测装置感测所述至少一液态氢存储罐的液氢存储总量或预设液态氢存储罐的液态氢存储量。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范围可以由制氢加氢站系统人员定制,也可以根据所述制氢加氢站当前的潜在运行负荷相对确定。

本实施方式中,制氢系统、储氢系统、气态氢加注系统及液态氢加注系统均经由管路形成连接,制氢系统的氢输出端与储氢系统的输入端连接,储氢系统的输出端分别与气态氢加注系统的输入端、液态氢加注系统的输入端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判断所述制氢加氢站的储氢系统的储氢量是否在预设范围内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具体的判断:

首先,利用所述储氢系统的流量计获取所述储氢系统输出的液态氢流量。

其次,根据所述制氢系统的制氢历史数据及加注数据得到所述储氢系统的原储氢量。其中,所述制氢系统的制氢历史数据可通过查询所述制氢系统的气压记录、流量记录等得到。所述加注数据根据所述制氢加氢站完成加注服务所输出的氢量得到。此处的所述储氢系统的原储氢量为在进行本次加注服务前,所述储氢系统中的储氢量。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液态氢/气态氢在各个系统间的输送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消耗量,因此可基于科学算法或经验根据管路等具体设备得到补偿数据,以使得到的所述储氢系统的原储氢量更准确。

再者,根据所述输出的液态氢流量及所述储氢系统的原储氢量判断所述制氢加氢站的储氢系统的储氢量是否在预设范围内。

102:若所述储氢系统的储氢量在所述预设范围内,则控制所述储氢系统向所述制氢加氢站中相应的氢加注系统提供液态氢;所述制氢加氢站包括至少一气态氢加注系统和至少一液态氢加注系统,且所述气态氢加注系统至少包括一用于将液态氢转化为气态氢的汽化装置。

本实施方式中,虽气态氢加注系统接收的是液态氢,但由于其本身包括汽化装置,因而该系统可自行将所述液态氢转化为气态氢,以向有气态氢加注需求的被加注目标提供气态氢的加注服务。

可以理解的是,当储量感测装置感测到预设液态氢存储罐的液态氢存储量在可供氢范围内(液态氢存储量在设定的储氢量范围内,V≥V0),即可认为所述储氢系统的储氢量在所述预设范围内。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V0可以是完成当前供氢需求的最低值,也可以是完成当前供氢需求的警戒值,还可以是由系统默认或系统人员定制的指定值。

103:若所述储氢系统的储氢量不在所述预设范围内,则控制所述制氢加氢站的制氢系统制氢并将制得的液态氢输送至所述储氢系统中。

可以理解的是,当储量感测装置感测到预设液态氢存储罐的液态氢存储量不在预设范围内(V<V0)时,即可认为所述储氢系统的储氢量不在预设范围内。

可以理解的是,当被加注目标为多个时,在接收到包括气态氢加注请求信息和液态氢加注请求信息时,在所述制氢加氢站的储氢系统的储氢量足够多时,可同时对多个被加注目标分别加注相应的气态氢或液态氢。

本实施方式中,在接收到氢加注请求信息时,通过判断所述制氢加氢站的储氢系统的储氢量是否在预设范围内,以确定是控制所述储氢系统向所述制氢加氢站中相应的氢加注系统提供液态氢还是控制所述制氢加氢站的制氢系统制氢并将制得的液态氢输送至所述储氢系统中,其中,所述制氢加氢站包括至少一气态氢加注系统和至少一液态氢加注系统。在所述储氢系统的储氢量在所述预设范围内时,通过控制所述储氢系统向所述制氢加氢站中相应的氢加注系统提供液态氢以实现对液态氢加注系统和/或气态氢加注系统进行加注服务的支持。同时,还通过控制所述制氢加氢站的制氢系统制氢并将制得的液态氢输送至所述储氢系统中,以使所述储氢系统的储氢量能够保持在预设范围内,进而同样实现对液态氢加注系统和/或气态氢加注系统进行加注服务的支持。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传统加氢站的氢的来源多为外供氢,氢气运输成本较高,而本实施方式应用的制氢加氢站可实现现场制氢并省去运输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在接收到氢加注请求信息之前,还可通过图像采集装置采集被加注目标的图像,并在识别出被加注目标的图像中包括用以表征被加注目标支持气态氢加注或支持液态氢加注的信息时,输出用于提示被加注目标至指定的加氢枪机位处进行加注的提示信息。

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控制所述储氢系统向所述制氢加氢站中相应的氢加注系统提供液态氢之后,还可包括如下步骤:

在接收到加注完毕信息时,控制所述气态氢加注系统和/或所述液态氢加注系统终止加注。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加注完毕信息同样可以由加氢枪发送,也可以直接由被加注目标发送,还可以是被加注目标的用户使用客户端发送。

可以理解的是,在加注期间,可利用设在所述储氢系统与所述气态氢加注系统和/或所述液态氢加注系统之间的流量计获取加注期间的流量信息。

而在所述控制所述气态氢加注系统和/或所述液态氢加注系统终止加注之后,可根据所述流量信息及预设计费策略得到本次加注服务的计费信息。

由此实现智能化计费和收费,适应智能化支付及制氢加氢站无人值守的发展趋势。

可以理解的是,可在所述气态氢加注系统和所述液态氢加注系统各自的加氢枪上设置显示模块,以显示计费信息、流量信息及压力值等。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所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控制启动与所述储氢系统连接的低温活塞泵等步骤。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范围内,适用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各具体方案也可以相应的适用于第二实施方式中,为节省篇幅及避免重复起见,在此就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的系统控制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201:在接收到氢加注请求信息时,判断所述制氢加氢站的储氢系统的储氢量是否在预设范围内;所述氢加注请求信息包括气态氢加注请求信息和/或液态氢加注请求信息。

202:若所述储氢系统的储氢量在所述预设范围内,则控制启动与所述储氢系统连接的低温活塞泵。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低温活塞泵能够适应液态氢低温高压的输送环境,所述低温活塞泵的输入端与所述储氢系统连接。

203:利用所述低温活塞泵将液态氢输送至所述汽化装置中。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汽化装置用于将所述低温活塞泵输送过来的液态氢转化为气态氢。

204:利用所述汽化装置将液态氢转化为气态氢并由所述气态氢加注系统的氢气压缩机将气态氢压至所述气态氢加注系统的气态氢加氢枪中。

本实施方式中,本步骤可包括如下子步骤:

204(1):利用所述汽化器将液态氢转化为气态氢并将气态氢输送至所述气态氢加注系统的缓冲罐中。其中,所述缓冲罐用于使通入气态氢的压力及温度符合所述氢气压缩机的进气要求。

可以理解的是,在将气态氢输送至缓冲罐前,还可进一步添加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可以包括压力保护装置及温度保护装置,主要是防止汽化得到的气态氢,压力过高以及低温对下游管道及相关装置造成损坏和影响。

204(2):判断所述缓冲罐中的气态氢压力值是否符合预设压力值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可通过置于所述缓冲罐中的气压计显示的值反映出所述缓冲罐是否符合预设压力值范围。

204(3):若所述缓冲罐中的气态氢压力值符合预设压力值范围,则将预设量的气态氢输送至所述氢气压缩机中。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量的气态氢可根据被加注目标的氢需求量确定,还可根据所述缓冲罐中的容纳总量的预设输出占比确定。

204(4):在气态氢输送至所述氢气压缩机时,控制所述氢气压缩机将气态氢压至所述气态氢加氢枪中。

可以理解的是,当气态氢加氢枪与被加注目标的加氢连接装置连接成功后,即可所述气态氢加氢枪将气态氢输送至所述被加注目标中。

本实施方式中,在需进行气态氢加注时,通过判断所述储氢系统的储氢量是否在所述预设范围内,以确定可否直接控制启动与所述储氢系统连接的低温活塞泵,且在所述储氢量在所述预设范围内时,通过控制启动与储氢系统连接低温活塞泵,利用所述低温活塞泵将液态氢输送至所述汽化装置中,并利用所述汽化装置将液态氢转化为气态氢并由所述气态氢加注系统的氢气压缩机将气态氢压至所述气态氢加注系统的气态氢加氢枪中,从而实现对气态氢加注需求的支持。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所述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控制启动与所述储氢系统连接所述液态氢加注系统的液态氢输送泵步骤。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范围内,适用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各具体方案也可以相应的适用于第三实施方式中,为节省篇幅及避免重复起见,在此就不再赘述。

如图5所示的系统控制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301:在接收到氢加注请求信息时,判断所述制氢加氢站的储氢系统的储氢量是否在预设范围内;所述氢加注请求信息包括气态氢加注请求信息和/或液态氢加注请求信息。

302:若所述储氢系统的储氢量在所述预设范围内,则控制启动与所述储氢系统连接所述液态氢加注系统的液态氢输送泵。

303:利用所述液态氢输送泵将液态氢输送至所述液态氢加注系统的液态氢加氢枪中。

本实施方式中,在需进行液态氢加注时,通过判断所述储氢系统的储氢量是否在所述预设范围内,以确定可否直接控制启动与所述储氢系统连接所述液态氢加注系统的液态氢输送泵,且在所述储氢量在所述预设范围内时,通过控制启动与所述储氢系统连接所述液态氢加注系统的液态氢输送泵,利用所述液态氢输送泵将液态氢输送至所述液态氢加注系统的液态氢加氢枪中,从而实现对液态氢加注需求的支持。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系统、装置或计算机装置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模块或装置也可以由同一个单元、模块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