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过充液化气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57242发布日期:2019-01-29 17:29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过充液化气瓶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化石油气瓶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过充液化气瓶阀。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液化气瓶的开关阀只有开关功能,其并不具备防止液化气体过充的功能,因过量的充装会对气瓶本身的安全性产生影响,并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亟需研发一种防过充液化气瓶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过充液化气瓶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过充液化气瓶阀,包括阀本体,所述阀本体设置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设置有阀开关,所述进气通道的底部设置有防过充保护装置,所述防过充保护装置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内部设置有内管道,所述内管道与进气通道连通,所述连接座铰接有防过充浮球,所述防过充浮球设置有用于封堵内管道的进气堵头。

作为优选,所述堵头设置于防过充浮球与连接座的铰接处。

作为优选,所述阀本体设置有防漏气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防漏气装置包括用于与外部调压器连接的连接嘴组件,所述连接嘴组件的进气端设置有弹性密封件,所述弹性密封件密封于连接嘴组件的进气端。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密封件包括密封堵头和弹簧,所述弹簧抵接于阀体内部与密封堵头之间;所述连接嘴组件的进气端设置有与密封堵头密封配合的第一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过充液化气瓶阀,包括阀本体,所述阀本体设置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设置有阀开关,所述进气通道的底部设置有防过充保护装置,所述防过充保护装置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内部设置有内管道,所述内管道与进气通道连通,所述连接座铰接有防过充浮球,所述防过充浮球设置有用于封堵内管道的进气堵头。液化气瓶阀安装于液化气瓶,当往瓶中充气时,随着瓶内液位的上升,液位驱动防过充浮球上升,上升的防过充浮球驱动进气堵头封堵内管道的,避免外部继续充气,起到防止过充的功能,该液化气瓶阀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适用于民用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切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与液化气瓶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阀本体 2—进气通道 3—阀开关

4—防过充保护装置 41—连接座 42—防过充浮球

43—进气堵头 5—防漏气装置 51—连接嘴组件

52—弹性密封件 521—密封堵头 522—弹簧

523—第一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过充液化气瓶阀,包括阀本体1,所述阀本体1设置有进气通道2,所述进气通道2设置有阀开关3,所述进气通道2的底部设置有防过充保护装置4,所述防过充保护装置4包括连接座41,所述连接座41内部设置有内管道,所述内管道与进气通道2连通,所述连接座41铰接有防过充浮球42,所述防过充浮球42设置有用于封堵内管道的进气堵头43。液化气瓶阀安装于液化气瓶,当往瓶中充气时,随着瓶内液位的上升,液位驱动防过充浮球42上升,上升的防过充浮球42驱动进气堵头43封堵内管道的,避免外部继续充气,起到防止过充的功能,该液化气瓶阀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适用于民用推广。

本实施例的堵头设置于防过充浮球42与连接座41的铰接处。

本实施例的阀本体1设置有防漏气装置5。用于防止液化气瓶漏气

本实施例的防漏气装置5包括用于与外部调压器连接的连接嘴组件51,所述连接嘴组件51的进气端设置有弹性密封件52,所述弹性密封件52密封于连接嘴组件51的进气端。用户需要用气时,外部气管通过调压器连接于连接嘴组件51上,调压器上的顶杆将弹性密封件52顶开,形成出气通道,用户打开阀开关3后,瓶内的气体便可通过出气通道进入到调压器内,使气体排出。此时,即使阀开关3没关,当用户拔出调压器后,弹性密封件52通过自身的回弹力,将密封于连接嘴组件51的进气端,避免气体的泄漏。通过上述原理,本实用新型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漏气作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实施例的弹性密封件52包括密封堵头521和弹簧522,所述弹簧522抵接于阀体内部与密封堵头521之间;所述连接嘴组件51的进气端设置有与密封堵头521密封配合的第一密封圈523。调压器的顶杆抵顶密封堵头521,密封堵头521使弹簧522发生形变,从而破坏密封堵头521与连接嘴组件51进气端的密封性。弹簧522的结构简单,动作安全可靠。第一密封圈523可以提高与密封堵头521接触时的密封性,避免气体泄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过充液化气瓶阀可以起到防止过充的功能,该液化气瓶阀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适用于民用推广。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