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储罐上的常温吸附剂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91844发布日期:2020-03-27 19:44阅读:567来源:国知局
低温储罐上的常温吸附剂槽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低温储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低温储罐上的常温吸附剂槽。



背景技术:

低温储罐是一种双层真空绝热储槽。内胆选用材料为奥氏体不锈钢;低温储罐通常是由内罐、中间隔热层、外罐组成。

目前现有的低温储罐如高真空低温液体储罐,需要在夹层内放入常温吸附剂,吸附钢板中的氢气,以达到保持真空的效果。目前采用的方式都是将吸附剂进行包装之后固定在外封头的内侧壁上。因此在储罐制作过程中需要在外罐体合拢前就的将吸附剂装配好,这样吸附剂会有一段时间裸露与空气接触造成部分吸附剂失效。现有的低温储罐当真空使用寿命到期后,无法直接在不打开外罐体的情况下对常温吸附剂进行更换,这样就需要大量的工作量才能完成更换,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温储罐上的常温吸附剂槽,其安装在外罐的常温吸附剂加料口处,包括罩住常温吸附剂加料口的槽体,所述槽体与外罐密封焊接;所述槽体上设有连通内外的填充口,常温吸附剂能从填充口进入槽体内,所述填充口处设有将填充口堵住的封板;所述常温吸附剂加料口处焊接有滤网,用来阻挡常温吸附剂进入外罐内。上述常温吸附剂槽的材质选用具有足够的强度的不锈钢、碳钢、镍钢或铝合金。

进一步来说,所述槽体由连接管和盖板组成,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密封焊接在外罐上,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密封焊接有所述盖板。

进一步来说,所述填充口外围所在的槽体上设有环状或点状的限位槽,所述封板上设有与限位槽位置匹配的封边,所述封边嵌入至所述限位槽内来限定封板与槽体之间的位置。上述限位槽与封边的位置限定,方便封板的焊接安装定位。

进一步来说,所述限位槽的槽底内固定设有由tpe材料制成的垫片。tpe材料属于热可塑性弹性塑料,耐低温下限是-50℃低温。在限位槽内放置tpe材料制成的垫片,当需要更换常温吸附剂时,人工将封板切割移除,能避免封边粘接在槽体内。

进一步来说,所述滤网外侧设置有网孔板,所述网孔板的边缘密封焊接在外罐上。

进一步来说,所述常温吸附剂加料口处焊接的滤网为多个,多个所述滤网的过滤孔从外向内逐渐缩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方便,运行稳定,不容易损坏,常温吸附剂直接从填充口倒入槽体内,减少与空气接触时间,延长吸附剂的有效时间;后期更换常温吸附剂时只需将封板移除,倒出槽体内的常温吸附剂、补入新的常温吸附剂即可,更换过程中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封板安装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封板;2-盖板;3-连接管;4-网孔板;5-滤网;6-常温吸附剂加料口;7-填充口;8-限位槽;9-垫片;10-外罐;11-封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

参见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低温储罐上的常温吸附剂槽,其安装在外罐10的常温吸附剂加料口6处,包括罩住常温吸附剂加料口6的槽体,所述槽体与外罐密封焊接。本实施例中的槽体由连接管3和盖板2组成,所述连接管3的一端密封焊接在外罐10上,所述连接管3的另一端密封焊接有所述盖板2。所述槽体上设有连通内外的填充口7,常温吸附剂能从填充口7进入槽体内,所述填充口7处设有将填充口堵住的封板1。上述常温吸附剂槽的材质选用具有足够的强度的不锈钢、碳钢、镍钢或铝合金。

所述常温吸附剂加料口6处焊接有滤网5,用来阻挡常温吸附剂进入外罐内。所述滤网5外侧设置有网孔板4,所述网孔板4的边缘密封焊接在外罐上。优选地,所述常温吸附剂加料口6处焊接的滤网5为多个,多个所述滤网的过滤孔从外向内逐渐缩小,增强其对常温吸附剂的阻挡性能。

结合图2所示,所述填充口7外围所在的槽体上设有环状或点状的限位槽8,所述封板1上设有与限位槽8位置匹配的封边11,所述封边11嵌入至所述限位槽8内来限定封板1与槽体之间的位置。通过上述限位槽8与封边11的位置限定,方便封板的焊接安装定位。

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封板长期与槽体接触后出现粘接现象,所述限位槽8的槽底内固定设有由tpe材料制成的垫片9。tpe材料属于热可塑性弹性塑料,耐低温下限是-50℃低温。在限位槽8内放置tpe材料制成的垫片9,当需要更换常温吸附剂时,人工将封板1的边缘焊接处切割后就能将封板移除。

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方便,运行稳定,不容易损坏,常温吸附剂直接从填充口倒入槽体内,减少与空气接触时间,延长吸附剂的有效时间;后期更换常温吸附剂时只需将封板移除,倒出槽体内的常温吸附剂、补入新的常温吸附剂即可,更换过程中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