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油用分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99857发布日期:2019-12-13 19:04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润滑油用分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品分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润滑油用分装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来说,工业用油在提炼加工完成后,为了便于投入市场进行销售,需要将油品按照一定的量进行分桶盛装,但传统的分桶盛装方式需要人工在一旁根据量的大小进行逐一地自动控制倾倒,效率十分低下,故而油品分装设备在油品的制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公告号为cn108203073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液压油分装装置,包括l形的底座以及分别固装在底座上右侧的立架,所述底座的底部安装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上传动安装有承载桶。所述立架上部固装有总装箱,所述总装箱左侧安装有水龙头;所述底座的中部、上部分别对应安装有中转箱、安装板。本发明自动化程度高,在通过输送带将分装桶进行水平输送的基础上,通过凸轮以及弹簧来控制堵塞柱的往复式上下滑移,继而达到将液压油自动分桶盛装的效果,并且使用控制非常方便。

上述技术方案在通过输送带将分装桶进行水平输送的基础上,通过凸轮以及弹簧来控制堵塞柱的往复式上下滑移,继而达到将液压油自动分桶盛装的效果,但存在以下缺陷:该分装装置中中转箱内的油位难以保持恒定,使得中转箱内的油压在每次注油时不一致,而该中转箱上的堵塞柱通过凸轮结构的方式往复运动出油,使得中转箱每次的注油时间一致,故而使得该中转箱每次注油时的出油量不稳定,导致每个分装桶内的油量不一致。为此,亟需一种润滑油用分装设备,该分装设备每次注油时的出油量稳定,使得分装桶内注射的油量一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润滑油用分装设备,该分装设备每次注射润滑油时中转箱的出油量稳定,故而使得注油器每次注射于分装桶内的油量一定。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润滑油用分装设备,包括机体、水平穿过所述机体的传送带、设置于所述传送带上的分装桶以及设置于机体内的注油器,所述注油器包括与所述机体内侧壁固定的中转箱、开启时间一定的电磁阀以及开设于所述中转箱上表面的气压孔;所述电磁阀固定于所述中转箱底面并与所述中转箱内部连通;所述机体内还设有用于维持所述中转箱内润滑油油位的油位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传送带输送分装桶至注油器下侧时,中转箱上的电磁阀开启,使得中转箱内的润滑油通过电磁阀注射到分装桶内,由于油位器使得中转箱内的油位恒定,而电磁阀每次注射的开启时间一定,使得每次注射润滑油时中转箱的出油量稳定,故而使得注油器每次注射于分装桶内的油量一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注油器还包括与所述中转箱底面固定的位置传感器以及与所述中转箱底面固定的控制器,所述位置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磁阀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传送带输送分装桶移动至中转箱下侧时,位置传感器检测到分装桶的位置信号并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发送开启信号至电磁阀,使得电磁阀开启,从而使得润滑油准确注射至中转箱下侧的分装桶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油位器包括与所述机体内侧壁固定并于所述中转箱连通的储油箱、一端与厂房油源连通另一端竖直穿过所述储油箱上表面的供油管、浮动于所述储油箱内油面上的浮块、与所述浮块上表面的堵油块以及用于稳定浮块上下浮动的导向部;所述储油箱上表面开设有大气孔;所述堵油块与所述供油管位于储油箱内的开口对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磁阀开启后,中转箱内的油位下降,使得与中转箱连通的储油箱内的油位下降,使得浮块下沉,从而使得堵油块下移并于供油管开口分离,此时,与厂房油源连通的供油管开放,使得其内的润滑油不断进入储油箱内,从而使得储油箱以及中转箱内的油位上升,直至中转箱内的油位恢复时,储油箱内的油位上升,使得浮块上浮,从而使得浮块上的堵油块重新封闭供油管位于储油箱内的开口,此时,供油管停止朝储油箱内供油,从而维持了中转箱内的油位,使得中转箱内的油位始终处于恒定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供油管位于所述储油箱内的开口为锥孔,所述堵油块上部固定有圆台状的弹性块;所述弹性块轴线与所述锥孔的轴线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供油管位于储油箱内的开口为锥孔,而堵油块上的弹性块为圆台状,使得当堵油块朝向供油管移动时,弹性块侧壁与锥孔内壁贴合,且弹性块挤压变形,使得堵油块与供油管开口之间的间隙填满,使得供油管与堵油块的连接密闭,防止润滑油泄露。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部包括与所述浮块上部固定的滑管以及与所述滑管滑动连接的滑杆,所述滑杆远离所述滑管的一端与所述储油箱内顶壁固定;所述滑管竖直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储油箱内的油位变化时,浮块随储油箱内的油位上下浮动,同时,滑管与滑杆之间滑动,使得浮块的移动方向竖直,从而防止堵油块偏离供油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杆上套设有分油弹簧,所述分油弹簧一端与所述储油箱内顶壁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滑管上端面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储油箱内的油位下降时,分油弹簧伸张,使得滑管朝向远离滑杆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浮块下移,防止弹性块侧壁与锥孔内壁之间由于油面吸附而难以分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油弹簧上套设有具有弹性的隔油套,所述隔油套一端与所述储油箱内顶壁固定并密封,另一端与所述滑管上端面固定并密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油套套设于分油弹簧上,且隔油套两端密封,使得分油弹簧与储油箱内的润滑油分离,防止弹簧影响润滑油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体与所述传送带长度方向垂直的外侧壁开设有用于通过所述传送带的传送口,所述传送口上设有轻质的隔离板;所述隔离板与所述传送口内侧壁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分装桶通过传送口进入机体内时,分装桶触碰隔离板,使得隔离板转动,从而使得分装桶进入机体内注油,隔离板的设置使得分装桶未进入机体内时,机体与外界分隔,防止外界的杂质进入机体内污染分装桶内的润滑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当传送带输送分装桶至注油器下侧时,中转箱上的电磁阀开启,使得中转箱内的润滑油注射到分装桶内,由于油位器使得中转箱内的油位恒定,而电磁阀每次注射的开启时间一定,使得每次注射润滑油时中转箱的出油量稳定,故而使得注油器每次注射于分装桶内的油量一定;

2.当电磁阀开启后,中转箱内的油位下降,使得与中转箱连通的储油箱内的油位下降,此时供油管开放,使得其内的润滑油不断进入储油箱内,从而使得储油箱以及中转箱内的油位上升,直至中转箱内的油位恢复时,储油箱内的油位上升,使得浮块上浮,从而使得浮块上的堵油块封闭供油管的开口,此时供油管停止朝储油箱内供油,从而维持了中转箱内的油位,使得中转箱内的油位始终处于恒定的高度;

3.隔离板的设置使得分装桶未进入机体内时,机体与外界分隔,防止外界的杂质进入机体内污染分装桶内的润滑油。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机体;11、传送口;12、隔离板;2、传送带;3、分装桶;4、注油器;41、中转箱;411、气压孔;42、电磁阀;43、位置传感器;44、控制器;5、油位器;51、储油箱;511、大气孔;52、连通管;53、供油管;531、锥孔;54、浮块;55、堵油块;551、弹性块;56、导向部;561、滑管;562、滑杆;563、分油弹簧;564、隔油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润滑油用分装设备,包括机体1、传送带2、分装桶3、注油器4以及油位器5。机体1为长方体内部中空结构,且长度方向水平,且其两端外侧壁开设有传送口11。传送口11的截面呈矩形,且其内设有隔离板12,隔离板12为矩形板状,由轻质塑料制成,其长度方向竖直,且其两侧壁上部分别与传送口11两侧壁上部铰接。传送带2的长度方向与机体1的长度方向一致,其穿过机体1上的传送口11,且传送带2与机体1外侧壁固定。分装桶3截面呈矩形的桶状结构,设置于传送带2上随传送带2的移动而移动。

如图1所示,注油器4包括中转箱41、电磁阀42、位置传感器43以及控制器44。中转箱41为长方体内部中空结构,其设置于机体1内并位于传送带2上侧,且中转箱41与机体1内侧壁固定。中转箱41上表面开设有气压孔411,气压孔411的截面呈圆形,使得中转箱41内润滑油油面上的气压为大气压。电磁阀42设置于中转箱41底面中部,其与中转箱41底面固定并于中转箱41内部连通,其每次开启持续时间一定,用于释放中转箱41内的润滑油。位置传感器43与中转箱41底面固定并位于电磁阀42靠近分装桶3入口的一侧,用于检测分装桶3的位置。控制器44与中转箱41底面固定,且其分别与位置传感器43以及电磁阀42电连接。

如图1所示,油位器5包括储油箱51、连通管52、供油管53、浮块54、堵油块55以及导向部56。储油箱51为长方体内部中空结构,设置于机体1内并与机体1靠近分装桶3进入机体1位置的内侧壁固定,且储油箱51远离机体1内侧壁的外侧壁与中转箱41靠近分装桶3入口的外侧壁固定。储油箱51上表面开设有大气孔511,大气孔511的截面呈圆形,使得储油箱51内的气压为大气压。连通管52为截面呈矩形的管状结构,其一端穿入中转箱41靠近储油箱51的外侧壁并与中转箱41内部连通,另一端穿入储油箱51靠近中转箱41的外侧壁内并与储油箱51内部连通,从而使得中转箱41与储油箱51的内部连通。结合图2所示,供油管53为圆形管状,其一端依次穿过机体1上表面以及储油箱51上表面并延伸至储油箱51内,且供油管53位于储油箱51内的一端轴线竖直设置,而供油管53另一端与厂房用于储存润滑油的油罐连通,使得供油管53内始终充满润滑油。浮块54为截面呈圆形的块状结构,由轻质塑料制成,浮动于储油箱51内的油面上。堵油块55为圆形块状,其轴线与浮块54轴线重合,且堵油块55底面与浮块54上表面固定。供油管53位于储油箱51内的端部平面开设有锥孔531,锥孔531的轴线与供油管53的轴线重合。堵油块55上设有弹性块551,弹性块551由弹性橡胶材料制成,其呈圆台状,且弹性块551较大的端面与堵油块55上端端面重合固定。此外,弹性块551的轴线与供油管53锥孔531的轴线重合,使得当浮块54上浮时,弹性块551与锥孔531内塞紧。导向部56包括滑管561、滑杆562、分油弹簧563以及隔油套564。滑管561为圆管状,由轻质塑料制成,其轴线竖直,且其下端与浮块54上端面固定。滑杆562为圆形杆状,其上端与储油罐内顶壁固定,且其下端设置于滑管561内并于滑管561内壁滑动连接。分油弹簧563由弹性塑料制成,其套设于滑杆562上,且其一端与储油箱51内顶壁固定,另一端与滑管561上端面固定。隔油套564为圆管状,由弹性橡胶材料制成,套设于分油弹簧563上,且其一端与储油箱51内顶壁固定并密封,另一端与滑管561上端面固定并密封。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当传送带2输送分装桶3至注油器4下侧时,位置传感器43发送分装桶3的位置信号至控制器44,控制器44控制中转箱41上的电磁阀42开启,使得中转箱41内的润滑油通过电磁阀42注射到分装桶3内,由于油位器5使得中转箱41内的油位恒定,使得每次注射润滑油时中转箱41的出油量稳定,故而使得注油器4每次注射于分装桶3内的油量一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