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染科护理配药用掰安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50795发布日期:2020-09-18 12:44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感染科护理配药用掰安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感染科护理配药用掰安瓿装置。



背景技术:

安瓿,是指一种可熔封的硬质玻璃容器,常用于存放注射用的药物以及疫苗、血清等。常用的有直颈和曲颈两种。容量一般为1~25ml。常用于注射用药液,也用于口服液的包装。

在临床配制药液时,掰安瓿是最常用的操作。这样的瓶子在生产的时候有一些瓶子上边会刻痕,这种情况下会比较容易的打开,用手一掰就可以了,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手法不熟或者用力不均,导致瓶子破碎,也易造成在掰的时候伤到手;或者是先用纱布包裹安瓿的头部方法折断安瓿颈,这样可以防止掰碎之后伤手,但是纱布容易交叉感染。特别是现有感染科护理配药时对安瓿在开启时,医护人员常通过徒手进行掰断,这样很容易被安瓿的切面划伤,造成细菌的传播和感染。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感染科护理配药用掰安瓿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感染科护理配药用掰安瓿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感染科护理配药用掰安瓿装置,包括弹性夹套,且弹性夹套整体呈弧形结构,所述弹性夹套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且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远离弹性夹套的一端通过转动销转动连接,位于弹性夹套两侧的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上分别设置有食指套环和拇指压板,所述弹性夹套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多个安装头,且安装头上安装有用于对安瓿瓶的颈部进行划痕的割划砂轮;

所述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的内侧之间还设置有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杆内侧的转动连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内侧滑动设置有滑动座,且转动连杆远离第一转动杆的一端与滑动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内侧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座上固定连接有滑动块,且滑动块滑动安装于滑动槽内,所述滑动槽内还设有拉伸复位弹簧,且拉伸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滑动块与滑动槽靠近转动销的一侧内壁之间。

优选的,所述转动连杆倾斜设置,且转动连杆与拉伸复位弹簧之间的夹角整体为锐角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内侧固定设置有转动座,且转动连杆远离滑动座的一端转动连接于转动座上。

优选的,所述安装头上设置有安装槽,且割划砂轮固定安装于安装槽内。

优选的,所述安装槽整体为圆弧形结构,且割划砂轮的一侧延伸至安装槽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割划砂轮和安装槽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螺丝安装孔,且割划砂轮通过固定螺丝钉固定安装于安装槽内。

优选的,所述拇指压板远离弹性夹套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防止拇指滑动的防滑凸起。

优选的,所述食指套环的表面上设置有防滑胶套。

优选的,所示割划砂轮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且多个割划砂轮等距离排布于弹性夹套的内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通过大拇指挤压拇指压板,进而使得弹性夹套压缩变形并使得割划砂轮与安瓿瓶的颈部挤压接触,与此同时,还使得拉伸复位弹簧拉伸变形,随后将掰安瓿装置整体沿着安瓿瓶的颈部进行旋转,进而利用割划砂轮来对安瓿瓶的颈部进行旋转切割划一下,进而可以方便快速的将安瓿瓶的颈部掰掉,以防止直接用手在掰的时候伤到手,这样就可以保护手指;

本发明中,拇指不挤压时,拉伸复位弹簧会复位,从而可以自动恢复至初始状态,并且弹性夹套可以适用不同大小的安瓿瓶,不需要从安瓿瓶的瓶口套设,直接通过弹性夹套的夹口移动至安瓿瓶的颈部即可操作,方便快捷,安全高效,提高了掰安瓿瓶的效率。

本发明中,还通过设置防滑凸起,可以防止拇指挤压过程中出现手滑的现象;并且安装头与割划砂轮通过固定螺丝钉进行安装固定,便于后续对割划砂轮的拆卸更换。

综上所述,本发明中提供的感染科护理配药用掰安瓿装置,可以方便快速的将安瓿瓶的颈部划割掰掉,可以防止直接用手在掰的时候伤到手,并且不需要从安瓿瓶的瓶口套设,直接通过弹性夹套的夹口移动至安瓿瓶的颈部即可操作,方便快捷,安全高效,提高了掰安瓿瓶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感染科护理配药用掰安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安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感染科护理配药用掰安瓿装置在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安装头与割划砂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转动杆;2第二转动杆;3转动销;4拇指压板、401防滑凸起;5弹性夹套;6食指套环;7安装头;701安装槽、702固定螺丝钉;8割划砂轮;9转动连杆、901转动座、902滑动座、903滑动块、904滑动槽、905拉伸复位弹簧;10安瓿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实施例

参考图1-5,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感染科护理配药用掰安瓿装置,包括弹性夹套5,且弹性夹套5整体呈弧形结构,所述弹性夹套5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转动杆1和第二转动杆2,且第一转动杆1和第二转动杆2远离弹性夹套5的一端通过转动销3转动连接,位于弹性夹套5两侧的第一转动杆1和第二转动杆2上分别设置有食指套环6和拇指压板4,所述弹性夹套5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多个安装头7,且安装头7上安装有用于对安瓿瓶10的颈部进行划痕的割划砂轮8;

所述第一转动杆1与第二转动杆2的内侧之间还设置有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杆1内侧的转动连杆9,所述第二转动杆2的内侧滑动设置有滑动座902,且转动连杆9远离第一转动杆1的一端与滑动座90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2的内侧设有滑动槽904,所述滑动座902上固定连接有滑动块903,且滑动块903滑动安装于滑动槽904内,所述滑动槽904内还设有拉伸复位弹簧905,且拉伸复位弹簧90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滑动块903与滑动槽904靠近转动销3的一侧内壁之间。本发明中提供的感染科护理配药用掰安瓿装置,可以方便快速的将安瓿瓶10的颈部掰掉,可以防止直接用手在掰的时候伤到手,并且不需要从安瓿瓶的瓶口套设,直接通过弹性夹套5的夹口移动至安瓿瓶的颈部即可操作,方便快捷,安全高效,提高了掰安瓿瓶的效率。

在本实例中,所述转动连杆9倾斜设置,且转动连杆9与拉伸复位弹簧905之间的夹角整体为锐角结构。

在本实例中,所述第一转动杆1的内侧固定设置有转动座901,且转动连杆9远离滑动座902的一端转动连接于转动座901上。

在本实例中,所述安装头7上设置有安装槽701,且割划砂轮8固定安装于安装槽701内。

在本实例中,所述安装槽701整体为圆弧形结构,且割划砂轮8的一侧延伸至安装槽701的外部。

在本实例中,所述割划砂轮8和安装槽701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螺丝安装孔,且割划砂轮8通过固定螺丝钉702固定安装于安装槽701内。

在本实例中,所述拇指压板4远离弹性夹套5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防止拇指滑动的防滑凸起401。

在本实例中,所述食指套环6的表面上设置有防滑胶套。

在本实例中,所示割划砂轮8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且多个割划砂轮8等距离排布于弹性夹套5的内侧。

本实施例中,当需要掰安瓿瓶时,医护人员将食指套在食指套环6内,大拇指置于拇指压板4上,然后将安瓿瓶10的颈部移至弹性夹套5内,再通过大拇指挤压拇指压板4,进而使得弹性夹套5压缩变形并使得割划砂轮8与安瓿瓶10的颈部挤压接触(如图4所示),与此同时,弹性夹套5压缩变形时还使得第一转动杆1与第二转动杆2基于转动销3旋转挤压,还使转动连杆9带动滑动座902以及滑动块903基于滑动槽904滑动并对拉伸复位弹簧905拉伸变形,随后将掰安瓿装置整体沿着安瓿瓶10的颈部进行旋转,进而利用割划砂轮8来对安瓿瓶10的颈部进行旋转切割划一下,进而可以方便快速的将安瓿瓶10的颈部掰掉,以防止直接用手在掰的时候伤到手,这样就可以保护手指;而且拇指不挤压时,拉伸复位弹簧905会复位,从而可以自动恢复至初始状态(如图1所示),并且弹性夹套5可以适用不同大小的安瓿瓶,不需要从安瓿瓶的瓶口套设,直接通过弹性夹套5的夹口移动至安瓿瓶的颈部即可操作,方便快捷,安全高效,提高了掰安瓿瓶的效率。

本实施例中,还通过设置防滑凸起401,可以防止拇指挤压过程中出现手滑的现象;并且安装头7与割划砂轮8通过固定螺丝钉702进行安装固定,便于后续对割划砂轮8的拆卸更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