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成品油油罐车出油口的检测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61744发布日期:2020-11-10 11:56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成品油油罐车出油口的检测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联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成品油油罐车出油口的检测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油罐车(oiltanktruck):又称流动加油车、电脑税控加油车、引油槽车、装油车、运油车、拉油车、石油运输车、食用油运输车,主要用作石油的衍生品(汽油、柴油、原油、润滑油及煤焦油等油品)的运输和储藏。

根据不同的用途和使用环境有多种加油或运油功能,具有吸油、泵油,多种油分装、分放等功能。运油车专用部分由罐体、取力器、传动轴、齿轮油泵、管网系统等部件组成。管网系统由油泵、三通四位球阀、双向球阀、滤网、管道组成。

现在市面上的油罐车,其出油口一般都没有检测控制装置,即使有,也无法对数据进行远程传输发送。

因此,市面上亟需一种能够解决上述一个或者多个问题的基于物联网的成品油油罐车出油口的检测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成品油油罐车出油口的检测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成品油油罐车出油口的检测控制装置,所述油罐车出油口的检测控制装置包括: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油罐车出油口上,其上设有一与油罐车出油口相配合的通孔;

检测控制装置,所述检测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与油罐车出油口相配合,用于检测油罐车出油口是否打开,以及限制油罐车出油口的打开;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检测控制装置相连接,用于接收检测控制装置反馈的信号,以及向所述检测控制装置发出控制指令,所述控制器内设有无线通讯模块;

服务器,所述服务器与所述无线通讯模块无线连接,用于接收无线通讯模块传回的信号,同时向无线通讯模块发出控制指令;以及

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用于提供工作时需要的电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控制装置包括:

检测控制装置安装座,所述检测控制装置安装座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的通孔内,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

限位杆组件,所述限位杆组件设置在所述检测控制装置安装座上,用于直接与油罐车出油口直接接触,从而判断油罐车出油口是否打开,以及限制油罐车出油口的打开;

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设置在所述检测控制装置安装座内,与所述限位杆组件相配合,用于限制所述限位杆组件运动;以及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座内,与所述限位装置相配合,用于控制所述限位装置的运动,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控制装置还包括:

机械打开装置,所述机械打开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与所述限位装置相配合,当驱动装置出现损坏时,用于手动控制限位杆组件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罐车出油口的检测控制装置还包括:

传感器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部分设置在所述安装座内,部分露出于所述安装座表面,且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用于检测油罐车出油口的检测控制装置与油罐车出油口是否紧密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杆组件包括:

固定筒,所述固定筒设置在所述检测控制装置安装座上,其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

限位通孔,所述限位通孔设置在检测控制装置安装座上,与所述固定筒的开口相配合;

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穿过所述限位通孔,一端设置在所述固定筒内,且其无法完全伸出到固定筒外,所述限位杆侧壁上设有一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装置相配合;以及

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设置在所述固定筒内,其对所述限位杆端部施加一将所述限位杆推出到所述固定筒的弹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装置包括:

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安装在所述检测控制安装座内,且能够相对所述检测控制安装座移动;

导向孔,所述导向孔设置在所述检测控制安装座上,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相配合,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运动时的导向;以及

第一回复弹簧,所述第一回复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检测控制安装座之间,且对所述第一限位块施加一回复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安装座内;

连杆,所述连杆一端与所述电机相连接,用于为所述连杆转动提供动力;以及

转拨块,所述转拨块与所述连杆相连接,且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当转拨块随着连杆转动时,其与限位槽接触,从而带动第一限位块运动,插入到限位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械打开装置包括:

机械转动杆,所述机械转动杆设置在所述安装座内,且能够相对所述安装座运动,所述机械转动杆一端设有一螺纹孔;

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设置在限位装置上,与所述螺纹孔相对设置,且相配合,两者在不工作时处于非接触状态;以及

开启钥匙,所述开启钥匙与所述机械转动杆相配合,用于手动控制限位装置运动;以及

钥匙保护装置,所述钥匙保护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用于对所述开启钥匙进行防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钥匙保护装置包括:

钥匙安装座,所述钥匙安装座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其内形成一安装腔室,所述机械转动杆一端设置在钥匙安装座内,所述钥匙安装座两侧壁上设有两个相对设置在钥匙保护装置通孔;

保护护盖,所述保护护盖转动连接在所述钥匙安装座上,且所述保护护盖上设有一卡接片,所述卡接片上设有一绳索穿线孔,所述绳索穿线孔与所述钥匙保护装置通孔相配合;

第一电子绳索卡接套,所述第一电子绳索卡接套穿过所述钥匙保护装置通孔和所述绳索穿线孔,所述开启钥匙上设有一开启钥匙穿线孔,所述第一电子绳索卡接套还穿过所述开启钥匙穿线孔,将开启钥匙固定在钥匙安装座内;

第二电子绳索卡接套,所述第二电子绳索卡接套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且所述第二电子绳索卡接套内设有一绳索拉断传感器,所述绳索拉断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以及

电子绳索,所述电子绳索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子绳索卡接套相卡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子绳索卡接套相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钥匙保护装置还包括:

钥匙保护装置卡接柱,所述钥匙保护装置卡接柱设置在安装座内,且一端露出于所述安装座表面,且侧壁上设有一第一弧形缺口,所述钥匙保护装置卡接柱一端设有弹簧安装孔;

钥匙保护装置弹簧,所述钥匙保护装置弹簧设置在所述弹簧安装孔内,其一端与所述弹簧安装孔底部相接触,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相接触,且对所述钥匙保护装置卡接柱施加一向外的推力;以及

第二弧形缺口,所述第二弧形缺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电子绳索卡接套侧壁上,与所述第一弧形缺口相配合;

当钥匙保护装置卡接柱向上顶起时,第一弧形缺口和第二弧形缺口分离,此时能够将第二电子绳索卡接套拉出,当松开钥匙保护装置卡接柱时,在钥匙保护装置弹簧的作用下,钥匙保护装置卡接柱被向下顶出,使得第一弧形缺口和第一弧形缺口相接触,使得第二电子绳索卡接套无法被拉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油罐车出油口设计检测控制装置,同时,将相关信息反馈至服务器,便于服务器的整体管理,大大提升了油罐车出油口的检测和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成品油油罐车出油口的检测控制装置和油罐车出油口的装配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成品油油罐车出油口的检测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成品油油罐车出油口的检测控制装置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成品油油罐车出油口的检测控制装置的局部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成品油油罐车出油口的检测控制装置另一角度的局部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成品油油罐车出油口的检测控制装置内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成品油油罐车出油口的检测控制装置另一内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成品油油罐车出油口的检测控制装置中限位杆组件、限位装置、驱动装置和机械打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成品油油罐车出油口的检测控制装置中限位杆组件、限位装置和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浅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成品油油罐车出油口的检测控制装置,所述油罐车出油口的检测控制装置包括:

安装座10,所述安装座10设置在油罐车出油口上,其上设有一与油罐车出油口相配合的通孔11;

检测控制装置20,所述检测控制装置20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0上,与油罐车出油口30相配合,用于检测油罐车出油口30是否打开,以及限制油罐车出油口30的打开;

控制器40,所述控制器40与所述检测控制装置20相连接,用于接收检测控制装置20反馈的信号,以及向所述检测控制装置20发出控制指令,所述控制器40内设有无线通讯模块(图中未标出);

服务器,所述服务器与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图中未标出)无线连接,用于接收无线通讯模块(图中未标出)传回的信号,同时向无线通讯模块(图中未标出)发出控制指令;以及

电源模块50,所述电源模块50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0上,用于提供工作时需要的电能。

具体地,本实施例在实施时,其安装于油罐车出油口30处,通过检测控制装置20检测油罐车出油口30是否打开,并将相关信息反馈至控制器40,通过控制器40内的无线通讯模块(图中未标出),将信息反馈至服务器,便于服务器统计。

同时,当需要限制油罐车出油口30打开时,可以通过服务器向无线通讯模块(图中未标出)发出指令,使得检测控制装置20将油罐车出油口30堵住,限制其打开。

采用上述设计,不仅加强了油罐车出油口30的管理,同时,服务器可以实时监测油罐车出油口30的开关情况,相当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控制装置20包括:

检测控制装置安装座21,所述检测控制装置安装座21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0上的通孔11内,与所述安装座10固定连接;

限位杆组件22,所述限位杆组件22设置在所述检测控制装置安装座21上,用于直接与油罐车出油口30直接接触,从而判断油罐车出油口30是否打开,以及限制油罐车出油口30的打开;

限位装置23,所述限位装置23设置在所述检测控制装置安装座21内,与所述限位杆组件22相配合,用于限制所述限位杆组件22运动;以及

驱动装置24,所述驱动装置24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0内,与所述限位装置23相配合,用于控制所述限位装置23的运动,所述驱动装置24与所述控制器40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控制装置20还包括:

机械打开装置25,所述机械打开装置25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0上,与所述限位装置23相配合,当驱动装置24出现损坏时,用于手动控制限位杆组件22运动。

具体地,本实施例还设计了一机械打开装置25,当驱动装置24出现问题时,无法将油罐车出油口30打开时,就可以通过该机械打开装置25,将油罐车出油口30打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罐车出油口的检测控制装置还包括:

传感器组件60,所述传感器组件60部分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0内,部分露出于所述安装座10表面,且与所述控制器40相连接,用于检测油罐车出油口的检测控制装置与油罐车出油口30是否紧密安装。

具体地,本实施例还设计了一传感器组件60,该传感器组件60部分露出于安装座10表面,部分设计于安装座10内,内部设有一弹簧,弹簧上端设有一压力传感器61,当检测油罐车出油口的检测控制装置与油罐车出油口30紧密配合时,压力传感器61被油罐车出油口30顶住,压力传感器61上端受到压力被压入到安装座10内,此时,控制器40接收到压力传感器61的信号,确认两者处于紧密配合状态,当油罐车出油口30与检测控制装置20分离时,压力传感器61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上顶起,其上端不受到压力,此时控制器40接收信号,即判断油罐车出油口30和检测控制装置20处于分离状态,将信号反馈至服务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杆组件22包括:

固定筒221,所述固定筒221设置在所述检测控制装置安装座21上,其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

限位通孔(图中未标出),所述限位通孔(图中未标出)设置在检测控制装置安装座21上,与所述固定筒221的开口相配合;

限位杆222,所述限位杆222穿过所述限位通孔(图中未标出),一端设置在所述固定筒221内,且其无法完全伸出到固定筒221外,所述限位杆222侧壁上设有一限位槽2221,所述限位槽2221与所述限位装置23相配合;以及

限位弹簧(图中未标出),所述限位弹簧(图中未标出)设置在所述固定筒221内,其对所述限位杆222端部施加一将所述限位杆222推出到所述固定筒221的弹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装置23包括:

第一限位块231,所述第一限位块231安装在所述检测控制装置安装座21内,且能够相对所述检测控制装置安装座21移动;

导向孔232,所述导向孔232设置在所述检测控制装置安装座21上,与所述第一限位块231相配合,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231运动时的导向;以及

第一回复弹簧233,所述第一回复弹簧233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块231和所述检测控制装置安装座21之间,且对所述第一限位块231施加一回复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24包括:

电机241,所述电机241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0内;

连杆242,所述连杆242一端与所述电机241相连接,用于为所述连杆242转动提供动力;以及

转拨块243,所述转拨块243与所述连杆242相连接,且与所述限位槽2221相配合,当转拨块243随着连杆242转动时,其与限位槽2221接触,从而带动第一限位块231运动,插入到限位槽2221内。

具体地,本实施例在工作时,通过电机241转动,带动连杆242转动,从而带动转拨块243转动,在转拨块243的带动下,使得第一限位块231插入到限位杆222侧壁的限位槽2221内,使得限位杆222无法上下运动,当使用者需要开启油罐车出油口30时,开口向下运动,由于限位杆222无法上下运动,这就使得油罐车出油口30也无法向下运动,从而控制油罐车出油口30无法开启,当需要开启时,再次反向转动转拨块243,使得转拨块243对第一限位块231不施加力,第一限位块231在第一回复弹簧233的作用下,将第一限位块231拉出限位槽2221,使得限位杆222能够上下运动,此时,油罐车出油口30上的开启门向下运动,对限位杆222施力一向下的推力,将限位杆222推入到固定筒221内,当油罐车出油口30关闭后,其不再对限位杆222施力一向下的压力,限位杆222在限位弹簧(图中未标出)的作用下,再次伸出到固定筒221外,完成整个过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械打开装置25包括:

机械转动杆251,所述机械转动杆251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0内,且能够相对所述安装座10运动,所述机械转动杆251一端设有一螺纹孔(图中未标出);

螺纹杆252,所述螺纹杆252设置在限位装置23上,与所述螺纹孔(图中未标出)相对设置,且相配合,两者在不工作时处于非接触状态;

开启钥匙253,所述开启钥匙253与所述机械转动杆251相配合,用于手动控制限位装置23运动;以及

钥匙保护装置254,所述钥匙保护装置254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0上,用于对所述开启钥匙253进行防护。

具体地,当需要机械开启时,通过开启钥匙253,将机械转动杆251向内推进,使得机械转动杆251上的螺纹孔(图中未标出)和限位装置23上的螺纹杆252接触,再通过开始钥匙旋转机械转动杆251,使得机械转动杆251上的螺纹孔(图中未标出)和限位装置23上的螺纹杆252螺纹连接,连接完成后,通过开启钥匙253,将机械转动杆251向外拉出,从而使得限位装置23与限位杆222侧壁上的限位槽2221分离,从而打开油罐车出油口3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钥匙保护装置254包括:

钥匙安装座2541,所述钥匙安装座2541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0上,其内形成一安装腔室,所述机械转动杆251一端设置在钥匙安装座2541内,所述钥匙安装座2541两侧壁上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钥匙保护装置通孔25411;

保护护盖2542,所述保护护盖2542转动连接在所述钥匙安装座2541上,且所述保护护盖2542上设有一卡接片25421,所述卡接片25421上设有一绳索穿线孔25422,所述绳索穿线孔25422与所述钥匙保护装置通孔25411相配合;

第一电子绳索卡接套2543,所述第一电子绳索卡接套2543穿过所述钥匙保护装置通孔25411和所述绳索穿线孔25422,所述开启钥匙253上设有一开启钥匙穿线孔2531,所述第一电子绳索卡接套2543还穿过所述开启钥匙穿线孔2531,将开启钥匙253固定在钥匙安装座2541内;

第二电子绳索卡接套2544,所述第二电子绳索卡接套2544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0上,且所述第二电子绳索卡接套2544内设有一绳索拉断传感器25441,所述绳索拉断传感器25441与所述控制器40相连接;以及

电子绳索2545,所述电子绳索2545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子绳索2545卡接套2543相卡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子绳索2545卡接套2544相卡接。

具体地,绳索拉断传感器25441用于监测电子绳索是否被拉出,一旦拉出,马上将信号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即可知晓油罐车出油口已经被机械打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钥匙保护装置254还包括:

钥匙保护装置卡接柱2546,所述钥匙保护装置卡接柱2546设置在安装座10内,且一端露出于所述安装座10表面,且侧壁上设有一第一弧形缺口25461,所述钥匙保护装置卡接柱2546一端设有弹簧安装孔25462;

钥匙保护装置弹簧2547,所述钥匙保护装置弹簧2547设置在所述弹簧安装孔25462内,其一端与所述弹簧安装孔25462底部相接触,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10相接触,且对所述钥匙保护装置卡接柱2546施加一向外的推力;以及

第二弧形缺口2548,所述第二弧形缺口2548设置在所述第二电子绳索2545卡接套2544侧壁上,与所述第一弧形缺口25461相配合;

当钥匙保护装置卡接柱2546向上顶起时,第一弧形缺口25461和第二弧形缺口2548分离,此时能够将第二电子绳索2545卡接套2544拉出,当松开钥匙保护装置卡接柱2546时,在钥匙保护装置弹簧2547的作用下,钥匙保护装置卡接柱2546被向下顶出,使得第一弧形缺口25461和第一弧形缺口25461相接触,使得第二电子绳索2545卡接套2544无法被拉出。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电子绳索2545卡接套2544被拉出以后,再拉第一电子绳索2545卡接套2543,使得电子绳索2545和和第二电子绳索2545卡接套2544从钥匙保护装置通孔25411和绳索穿线孔25422拉出,此时,就可以打开保护护盖2542,取出开启钥匙253,进行开启操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油罐车出油口30设计检测控制装置20,同时,将相关信息反馈至服务器,便于服务器的整体管理,大大提升了油罐车出油口30的检测和控制。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两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