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监测用智能红外热像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67894发布日期:2022-09-20 21:18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道监测用智能红外热像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像仪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管道监测用智能红外热像仪。


背景技术:

2.红外热像科技在军民两方面都有应用,最开始起源于军用,逐渐转为民用,在民用中一般叫热像仪,主要用于研发或工业检测与设备维护中,在防火、夜视以及安防中也有广泛应用,通俗地讲热像仪就是将物体发出的不可见红外能量转变为可见的热图像,热图像的上面的不同颜色代表被测物体的不同温度。
3.利用上述原理,可以利用红外热像仪检测管道堵塞、减薄、腐蚀、渗漏等故障,从而避免对环境及人员造成伤害;也可以使用红外热像仪对管道的保温进行检测和评估,从而减少能耗,达到节能效果,当前市面上的管道监测热像仪一般从管道的一侧进行监测,单侧监测存在的问题是,当操作人员通过热像仪发现管道出现故障之后,无法精确判断是在管道的哪一侧出现的故障,且当管壁较厚时,远离红外热像仪一侧的管壁热量很难被热像镜头捕捉到,存在监测盲区,而若想通过在管道的另一侧多加装一个红外热像仪来减少监测盲区,也会增加监测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监测用智能红外热像仪,它通过热像仪本体和半圆弧块的相互配合,对管道实现环绕监测,在不大幅提高监测成本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监测盲区,同时也提高了监测精准度。
6.2.技术方案
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管道监测用智能红外热像仪,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右端设有热像仪充电口,所述外壳的前后端均固定连接有红外镜头,所述外壳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内支撑条,所述内支撑条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外壳的下侧设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开凿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左右内侧壁对应开凿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设有多个电动轮,一对所述支撑杆分别贯穿前后对应的一对电动轮并伸向与其相邻第一限位槽内,且支撑杆与电动轮转动连接,所述安装块的前后端均固定连接有外支撑条,一对所述外支撑条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半圆弧块,一对所述半圆弧块上均开凿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左右内侧壁对应开凿有第二限位槽,一对所述半圆弧块的前后端下侧均对称分布有螺母,左右对应的一对所述螺母内均螺纹连接有螺杆,一对所述半圆弧块内设有多个橡胶块,一对所述半圆弧块和多个橡胶块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复位杆。
9.进一步的,多个所述橡胶块的前端均设有制冷片充电口,多个所述橡胶块内均设有数控制冷板,当红外镜头监测到管道上有温度异常升高的情况时,随即将这一信息发送给数据终端,数据终端在接收到信息之后,立即发送反馈指令,将数控制冷板开启,并通过
橡胶块和管壁将管道内流动的内容物进行一定程度的冷却,降低管道故障点温度急剧升高的可能性,以给检修人员相对充足的检修时间。
10.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四周分布有多个伸缩杆,多个所述伸缩杆均固定连接于安装块的顶端,所述外壳上侧设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固定连接于伸缩杆的顶端,所述保护罩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保护罩包裹在外壳的外侧,通过保护罩对外壳的保护效果,有效降低外壳在运输过程中损坏的可能性,提高了装置的运输安全性,而当需要通过外壳对管道进行监测作业时,操作人员只需通过把手将保护罩提拉起来即可,增加了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11.进一步的,所述外壳靠近内支撑条的底端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伸入第一滑槽内并与支撑杆固定连接,有效降低外壳在转动的过程中,发生前后倾斜,进而影响红外镜头监测效果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
12.进一步的,一对所述支撑杆和多个电动轮外均涂覆有润滑涂料,使得外壳的转动过程更加顺畅,降低发生卡顿的可能性,所述复位杆的数量为六个,且其对称分布于外壳的左右两侧,通过复位杆和制冷片充电口的相互配合,利用复位杆的弹性复位效果,当管道外发生形变时,亦能保持稳定的贴合状态,进而提高外壳绕管道转动的稳定性。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设有倒角,有效降低支撑杆从第一限位槽内切换到第二限位槽内的过程中滑脱的可能性。
14.3.有益效果
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6.(1)本方案通过热像仪本体和半圆弧块的相互配合,对管道实现环绕监测,在不大幅提高监测成本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监测盲区,同时也提高了监测精准度。
17.(2)多个橡胶块的前端均设有制冷片充电口,多个橡胶块内均设有数控制冷板,当红外镜头监测到管道上有温度异常升高的情况时,随即将这一信息发送给数据终端,数据终端在接收到信息之后,立即发送反馈指令,将数控制冷板开启,并通过橡胶块和管壁将管道内流动的内容物进行一定程度的冷却,降低管道故障点温度急剧升高的可能性,以给检修人员相对充足的检修时间。
18.(3)外壳的四周分布有多个伸缩杆,多个伸缩杆均固定连接于安装块的顶端,外壳上侧设有保护罩,保护罩固定连接于伸缩杆的顶端,保护罩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保护罩包裹在外壳的外侧,通过保护罩对外壳的保护效果,有效降低外壳在运输过程中损坏的可能性,提高了装置的运输安全性,而当需要通过外壳对管道进行监测作业时,操作人员只需通过把手将保护罩提拉起来即可,增加了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19.(4)外壳靠近内支撑条的底端设有凸起,凸起伸入第一滑槽内并与支撑杆固定连接,有效降低外壳在转动的过程中,发生前后倾斜,进而影响红外镜头监测效果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
20.(5)一对支撑杆和多个电动轮外均涂覆有润滑涂料,使得外壳的转动过程更加顺畅,降低发生卡顿的可能性,复位杆的数量为六个,且其对称分布于外壳的左右两侧,通过复位杆和制冷片充电口的相互配合,利用复位杆的弹性复位效果,当管道外发生形变时,亦能保持稳定的贴合状态,进而提高外壳绕管道转动的稳定性。
21.(6)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设有倒角,有效降低支撑杆从第
一限位槽内切换到第二限位槽内的过程中滑脱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的a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去除热像仪和安装块后部分结构示意图。
26.图中标号说明:
27.1、外壳;2、热像仪充电口;3、红外镜头;4、内支撑条;5、支撑杆;6、安装块;7、第一滑槽;8、第一限位槽;9、电动轮;10、外支撑条;11、半圆弧块;12、第二滑槽;121、第二限位槽;13、螺母;14、螺杆;15、橡胶块;16、复位杆;17、制冷片充电口;18、伸缩杆;19、保护罩;20、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实施例1:
32.请参阅图1-2,一种管道监测用智能红外热像仪,包括外壳1,外壳1的右端设有热像仪充电口2,外壳1的前后端均固定连接有红外镜头3,外壳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内支撑条4,内支撑条4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5,外壳1的下侧设有安装块6,安装块6上开凿有第一滑槽7,第一滑槽7的左右内侧壁对应开凿有第一限位槽8,第一滑槽7内设有多个电动轮9,一对支撑杆5分别贯穿前后对应的一对电动轮9并伸向与其相邻第一限位槽8内,且支撑杆5与电动轮9转动连接,安装块6的前后端均固定连接有外支撑条10,一对外支撑条10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半圆弧块11,一对半圆弧块11上均开凿有第二滑槽12,第二滑槽12的左右内侧壁对应开凿有第二限位槽121,一对半圆弧块11的前后端下侧均对称分布有螺母13,左右对应的一对螺母13内均螺纹连接有螺杆14,一对半圆弧块11内设有多个橡胶块15,一对半圆弧块11和多个橡胶块15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复位杆16。
33.请参阅图1,多个橡胶块15的前端均设有制冷片充电口17,多个橡胶块15内均设有数控制冷板,当红外镜头3监测到管道上有温度异常升高的情况时,随即将这一信息发送给数据终端,数据终端在接收到信息之后,立即发送反馈指令,将数控制冷板开启,并通过橡胶块15和管壁将管道内流动的内容物进行一定程度的冷却,降低管道故障点温度急剧升高的可能性,以给检修人员相对充足的检修时间。
34.外壳1的四周分布有多个伸缩杆18,多个伸缩杆18均固定连接于安装块6的顶端,外壳1上侧设有保护罩19,保护罩19固定连接于伸缩杆18的顶端,保护罩1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20,保护罩19包裹在外壳1的外侧,通过保护罩19对外壳1的保护效果,有效降低外壳1在运输过程中损坏的可能性,提高了装置的运输安全性,而当需要通过外壳1对管道进行监测作业时,操作人员只需通过把手20将保护罩19提拉起来即可,增加了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35.请参阅图2,外壳1靠近内支撑条4的底端设有凸起,凸起伸入第一滑槽7内并与支撑杆5固定连接,有效降低外壳1在转动的过程中,发生前后倾斜,进而影响红外镜头3监测效果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
36.第一限位槽8和第二限位槽121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设有倒角,有效降低支撑杆5从第一限位槽8内切换到第二限位槽121内的过程中滑脱的可能性。
37.请参阅图2-3,一对支撑杆5和多个电动轮9外均涂覆有润滑涂料,使得外壳1的转动过程更加顺畅,降低发生卡顿的可能性,复位杆16的数量为六个,且其对称分布于外壳1的左右两侧,通过复位杆16和制冷片充电口17的相互配合,利用复位杆16的弹性复位效果,当管道外发生形变时,亦能保持稳定的贴合状态,进而提高外壳1绕管道转动的稳定性。
38.使用时,请参阅图1和图4,操作人员首先将一对半圆弧块11转动打开,并将其扣合于待监测管道上,而后转动螺杆14,一对半圆弧块11于底端紧密贴合在一起,并与安装块6一起构成一个圆形结构,当圆形结构形成时,第一滑槽7和一对第二滑槽12能够顺利完成对接,此时启动电动轮9,电动轮9以管道中心为圆心,以第一滑槽7和一对第二滑槽12为轨道作圆周运动,并通过支撑杆5与内支撑条4带动外壳1作同步圆周运动,对管道进行监测,同时,通过橡胶块15与复位杆16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可以实现在一定范围内对不同直径的管道进行监测作业,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通过热像仪本体和半圆弧块11的相互配合,对管道实现环绕监测,在不大幅提高监测成本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监测盲区,同时也提高了监测精准度。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