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偶极小波的储层厚度预测方法

文档序号:6130431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于偶极小波的储层厚度预测方法
基于偶极小波的储层厚度预测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测地层中与石油或天然气储集有关的储层预测 方法,特别是一种基于偶极小波的储层厚度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地层多为成层状分布,它们是由不同地质时期的沉积物经过 沉积、埋藏、压实、成岩等,以及后期的构造形变、风化、侵蚀等漫长的地质 作用而形成的。与此同时,死去的动、植物尸体夹裹在泥土、沙粒中随之一起 被埋藏在地下,在一定的地下温热条件下,埋藏在地下的有机质经过一系列生 化、催化等降解作用,就变成了天然气和石油。这些生成的石油和天然气在经 过运移,到达有孔隙、裂缝、溶洞等储集空间储集以后,在封盖条件具备的情 况下,就保存起来。这样,就形成了等待开发的油田和油气藏。其中,能够保 存有石油和天然气的地层就叫储层,它们多为砂岩、碳酸岩、生物礁等。石油 勘探的目的就是综合运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地球地质勘 探方法等来寻找地下储集了石油和天然气的储层,这就是广义上的储层预测。 其中,实际应用最广的方法是综合运用各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来定量预测储层 的方法,这就是通常意义下的储层预测。储层预测在石油勘探与开发工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整个石油工业是 从最先的寻找储层开始的。储层预测的主要内容包括储层分布的地面投影位置、 地下深度、厚度、展布范围、空间展布形态、速度、密度、孔隙度、渗透率、 饱合度等。储层预测是利用测井、地震信息,在地质理论指导下,对油气储层 的空间展布和几何形态进行宏观描述,对储层的微观特征进行横向预测的一门 技术。储层预测的核心技术是地震反演技术,通过地震反演,能为储层预测提供 精度高于地震资料的波阻抗等重要信息。地震反演技术主要分叠后反演和叠前 反演两大类。叠后反演主要指叠后波阻抗反演技术,是目前石油地学领域最主 要的实用技术之一。最近几年,在储层预测领域又发展起来一种波形结构判识技 术,是一种采用类比推理的比较有效的模式识别技术。地震波阻抗反演技术经过30年的发展,现已处于成熟阶段,并得到了普遍
应用。依据反演方法可将地震波阻抗反演划分为两大类,即递推反演和模型约 束反演。递推反演是基于反射系数递推计算地层波阻抗的地震反演方法。递推反演 的关键在于从地震记录估算地层反射系数,得到能与已知钻井最佳吻合的波阻 抗信息。其技术要点是直接从地震资料由上到下逐层递推波阻抗。反演结果分辨率受地震资料分辨率限制, 一般在20m 50m之间,只能解决较厚储层的识别 和预测问题。递推反演方法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地震反射的基本特性,能够反映 厚层的岩相、岩性的空间变化。但由于受地震频带宽度的限制,反演结果的分 辨率相对较低,不能满足薄储层的分辨需要。模型约束反演是从地质模型出发,利用测井或地震速度场建立初始模型, 迭代优选,通过不断修改更新模型,使根据模型正演合成的地震记录与实际地 震记录最佳吻合,最终的波阻抗模型便是反演结果。为了提高反演精度和分辨 率,模型约束反演采用了测井波阻抗模型道约束、正反演迭代、使目标函数达 到最小或小于某个阀值等方法。目标函数可以是实际地震道与正演合成地震道 之间的相关系数,也可以是他们之间的绝对误差或均方根误差。在高信噪比、 高分辨率、高保真度地震资料基础上,反演的波阻抗的分辨率可以达到5m左右。 模型约束反演方法的最大优势是提高了对地层的分辨能力,以适应精细储层预 测的需要。波形结构技术是最近发展起来的比较有效的模式识别技术。地震波形结构 是指每一地震道离散数据点按时间顺序排列所显示的波形特征。其基本特点是 研究地震数据的结构,而不是研究地震数据的数值。林昌荣等开展了地震数据结构特征研究,将相互独立的离散地震数值通过 灰色生成数(GD)变为连续的可预测数据,再经灰色关联度分析达到预测油气 的目的。它不是一种数理统计方法,而是从研究一个地震道建立一维(1D)的 GM模型开始,到二维(2D)的灰色关联(GR),最后达到全区数据体三维空间(3D) 油气识别的一种连续性动态预测过程。通过1990年到1999年对15个构造19口井 的油气钻前预测,结果表明其预测准确率可达80%以上。张文宾,韦学锐等针对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砂泥岩薄互层油藏储层预测的 难点,根据不同的地震响应对应着不同的地下地质组合,相近的地震响应对应
着相近的地下地质组合的假设,用钻井资料建立地震一地质模型,采用地震波 形模式判别方法,用多口井的地震一地质模型推测未知区的地下地质组合,在大 庆油田陆相储层预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纵观国外有关研究可以看出,Paradigm公司的软件NexModel可以在井点处 通过编辑模拟不同厚度储层的地震响应,也可以模拟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 度、衰减、孔隙度、含水饱和度和渗透率等参数变化时对应的地震响应的变化, 可以进行零炮检距和非零炮检距地震响应的模拟。在得到储层段一系列储层参 数对应地震响应的基础上,Stratimagic软件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技术对 地震数据体进行沿层波形分类预测,得到同一储层段的沉积相以及储层参数的 平面展布预测结果。Stratimagic技术也特别强调形状、而非颜色是区分和识别 地下沉积体的主要因素。但是,由于以上技术的复杂性,还未实现储层砂体三维空间的展布预测, 也不能适应于储层厚度小于A/4 (A为地震主波长,以下同)的薄层预测。采用井震联合反演和地质统计测井建模预测储层厚度,已突破了四分之一 波长的地震分辨率限制, 一般可达到3 5米,甚至1 2米,是目前提高储层 预测分辨率的主要方法。但反演需要加入井和层位等多项约束,而井的标定精 度和层位的解释精度直接影响反演的精度和效果,是反演多解性增加的主要因 素之一;另外,反演方法多种多样,用不同的反演方法对同一地震数据进行反 演,会得到不同的反演结果,这是反演多解性增加的另一个因素。总之,反演 多解性的增加降低了勘探工作者对反演剖面的信任程度。为了降低地震资料预测储层厚度的多解性,许多学者作了其它方法的尝试。 Landmark公司2003年推出了频谱分解技术,该技术应用薄层调谐效应原理,通 过短时窗傅氏变换,提取奈奎斯特频率范围内所有离散频率对应的调谐振幅, 进而计算调谐厚度,从而研究储层的横向变化。此方法无需井约束,达到了识 别解释高于常规地震主频分辨能力的薄储层,引起人们极大兴趣。但是,由于 短时窗振幅谱的多极值现象,使得储层厚度解释不唯一,解释难度大,从调谐 体转为储层厚度体的成功实例也较少。为了克服短时窗傅立叶变换由于时窗固定、高低频信息混叠引起的谱的多极 值现象,有些学者尝试了小波变换,这是因为小波变换能够克服傅氏变换具有
时一频域局部性差的缺点。小波变换由于具有变时窗特性,即低频对应大时窗 算子、高频对应小时窗算子,在时间一频率谱上多解性减少,但其针对性不强, 薄层分辨率极限不足,能量团不够集中。综上所述,现阶段储层预测存在的主要缺点是波阻抗反演预测储层具有 多解性;频谱分解由于时窗固定、高低频信息混叠引起谱的多极值现象,储层 厚度解释不唯一,解释难度大,从调谐体转为储层厚度体的成功实例也较少; 小波变换针对性不强、薄层分辨率极限不足、能量团不够集中。为此,本发明针对砂泥岩沉积地层的沉积特点,将一套储层和顶、底围岩(以 下简称基本垂向储集单元)作为一个基本的地震地质研究单元,研究了储层 砂岩顶、底与泥岩接触时的地震响应特征。研究分析表明,在一般情况下,同 一套沉积地层中,若砂岩为高阻抗,则泥岩为低阻抗;若砂岩为低阻抗,则泥 岩为高阻抗。因此,在储层顶、底界面上的地震反射系数极性相反,对应的地 震响应必然会具有正、负反射成对出现的特性,这样的一组地震响应我们称之 为偶极地震响应。偶极地震响应可以用改进后的小波函数来表达,改进后的小 波函数称为偶极小波函数。在此基础上,研究出了偶极小波储层厚度谱建立方 法,进而对储层的空间展布,即储层结构进行三维预测。 小波变换的基本公式如下<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formula>其中,iZ^为基本小波函数^ ^的共轭,令甲(w)表示v^)的频谱,则甲(《) — V fl 乂应满足条件(3-2):<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formula>也就是说,基本小波函数或小波母函数应满足平方可积条件。对基本小波函数进行伸縮,并增加平移后的对偶项,得到改进后的小波函数<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formula>其中,a :为偶极地震响应强度因子; b :为储层厚度因子;c、 d :分别为储层顶、底反射系数关联因子。
改进后的小波函数是由两个一组、极性相反的基本小波函数叠加而成的, 即是具有对偶极性的小波函数。因而,本发明称之为偶极小波函数。偶极小波 函数能够较好地描述一个基本垂向储集单元对应的偶极地震响应,b参数可以描述储层厚度,当b参数从小到大变化时,就可以得到一组代表储层厚度由薄到 厚的偶极小波函数。以偶极小波函数为基础,首先,在井点处建立储层地震响应模型库;其次,制作储层厚度谱,预测储层厚度,并对储层厚度预测的精度和可行性进行评价;最后,将井点处的预测方法和参数沿目标层段推广到三维数据体,对储层的三维空间展布或储层结构进行定量预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偶极小波的储层厚度预测方法。该方法储层预测精度高,能对储层的空间展布实现三维预测,提高油气勘探的成功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偶极小 波的储层厚度预测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1、建立储层厚度谱; 1. l储层厚度谱假设某一套地层主要由砂、泥岩互层组成,砂岩是储层, 泥岩是隔层,当泥岩的隔层足够厚时,地震剖面上某一地震道的波形就由多个 储层的偶极地震响应组成,每个偶极地震响应就代表一定的储层厚度;用对应 的地震子波建立一组偶极小波函数,按照时间厚度从小到大的顺序和一定的厚 度间隔,分别对地震剖面上某一地震道的波形进行相关分析,并将相关系数逐 道按照地震剖面的时间顺序记录并显示出来,得到横轴表示储层厚度、纵轴表 示地震剖面时间、能量团数值表示相关系数大小的储层厚度谱;相关系数极大值的位置在纵轴方向确定了储层的垂向中心点在地震剖面 上的位置,在横轴方向确定了储层厚度的数值。1. 2以偶极小波函数为基础,建立储层地震响应模型库;1. 2. l提取参数利用声速和密度测井资料进行合成记录标定,结合录井 地质剖面及测井电性综合解释结果,即分层、油层、气层、水层等来综合解释 储层顶、底界面的准确位置,并综合解释出储层和非储层的声波时差、密度值;1. 2. 2建立井点模型经过时深转换,将声波时差、密度转换到时间域, 计算储层顶、底的反射系数,建立井点处的纵波速度、密度、波阻抗、反射系
数的时间域模型;1. 2. 3提取与优化地震子波在目标储层对应的一个地震波组范围内, 对大段地层提取的地震子波,进行针对性的精细优化,确定储层段对应的地震 子波;1. 2. 4建立储层地震响应模型库将第l. 2. 3步提取的地震子波作为 基本小波函数,将第1. 2. 2步得到的储层顶、底的反射系数分别作为偶极小 波函数的系数c、 d输入偶极小波函数,v",""1 —""令偶极地震响应强度因子a等于l,并根据工区目标层段的沉积特征,估算时间域储层厚度b的最大值B^;通过改变储 层厚度b参数,使得b参数从最小值lms变到最大值B,,构建出一组代表一定 厚度的具有偶极地震响应特征的偶极小波函数,建立起工区特定储层段的储层 地震响应模型库;1. 3建立储层厚度谱;将储层地震响应库,转换成一组偶极小波函数,作为一组滤波因子,按照 对应储层厚度从小到大的顺序,分别用它们对地震道进行相关滤波,将相关滤 波所得的相关系数道,按照储层厚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即可得到储层厚度 谱;当与实际储层厚度一致的滤波因子在时间方向滑动到与实际储层时间位置 一致时,储层厚度谱的能量谐振增强,相关系数也达到极大值,此处即为储层 的预测厚度和时间位置;2、 定量预测储层的三维空间展布2. 1地震层位解释,确定三维储层预测的时窗段,按常规方法,将地震数据加载到解释系统中,做合成记录层位标定,进行 地震层位解释,在解释的地震层位时间范围内进行三维储层预测。2. 2在时窗段内开展偶极小波三维储层预测对三维地震数据体的每一地震道,在确定的时窗段内应用储层厚度谱, 并将储层厚度谱的应用结果放在地震道的对应位置,得到储层砂体数据体,即 完成了偶极小波三维储层的预测。 分辨率探讨分析采用理论模型验证的手段对本发明的效果进行验证。我们将偶极小波储层 砂体预测分辨率与常规地震储层砂体预测分辨率进行了比较研究。以储层的时间厚度为50毫秒、40毫秒、30毫秒、20毫秒、IO毫秒、5毫 秒、2毫秒、l毫秒,隔层厚度分别为^/2、入/4、 A/8建立模型道,分别见 图l(a)、图1 (b)、图1 (c)右侧;而后对上述三道模型道分别建立储层厚度谱, 分别见图l(a)、图l (b)、图l (c)左侧。通过对不同隔层厚度谱的试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偶极小波储层厚度预测的分辨率与泥岩隔层的厚度成正比,泥岩隔层越厚, 储层越易分辨。在储层厚度谱上,可分辨的储层厚度与泥岩隔层厚度的乘积为 入2 /32。根据上述结论,当出现储层与泥岩厚度相等时,分辨难度最大。此时,可 分辨储层的厚度仍可达入/5.7 (约为入/6)。用本发明与常规地震方法预测储层时得到的分析研究结果对比见表1。表1偶极小波方法和常规地震方法储层预测分辨率对比表常规地震分辨率偶极小波最低分辨率频率厚度厚度频率(Hz)(m)(m)(Hz)3033.323.345502014757513.39.3112.5100107150根据表l,可分别做出储层厚度分辨能力对比图和主频提升对比图,分别见图2(a)、图2(b)。从图2(a)与图2(b)分别可以看出,本发明对储层厚度的分 辨能力提高约30%;主频相当于提升50%。综上所述,应用本发明即基于偶极小波的储层厚度预测方法,从储层厚度 谱上可分辨的储层厚度与泥岩隔层厚度的乘积为A2 /32,也就是说,在泥岩隔层与储层厚度相等的情况下,即分辨难度最大时,可分辨储层的厚度仍可达近 入/6,比常规地震直接分辨率A/4高出29.8%,因而,本发明用于储层厚度预 测的精度高,效果好。


图1 (a)是隔层厚度为入/2的储层厚度谱; 图1 (b)时隔层厚度为A /4的储层厚度谱; 图1 (c)是隔层厚度为A /8的储层厚度谱; 图2(a)是储层厚度分辨能力对比图;图2(b)是主频提升对比图;图3(a)是测井四性关系曲线;图3(b)是目的层段合成记录精细标定图;图4是单点模型数据示意图;图5是地震子波图;图6是地震响应模型库示意图;图7是实际资料的储层厚度谱;图8是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图;图9是全三维层位解释结果抽线显示图;图10(a)是时间上移1500ms的偶极小波砂体预测剖面;图10(b)是与偶极小波砂体预测剖面相对应的地震剖面;图1 l是偶极小波砂体厚度预测平面图; 图12是波阻抗反演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是本发明在某工区的应用实例。 1、建立储层厚度谱1. 1以偶极小波函数为基础,建立储层地震响应模型库; 1. 1. 1提取参数根据目的层钻井岩性组合的复杂程度、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地震响应 信噪比的高低及波形响应特征、合成记录的相似程度等因素将钻遇岩性体的7 口井分为三类。第一类井的基本特征-岩性较纯、物性较单一、地震信噪比较高且波形单一、合成记录相似程度 较高,W31、 W303、 W308三口井符合要求,划归一类井。其中,W31井的地震、 地质、测井特征如图3(a)所示。从图上可以看出,目的层段为较纯的砂岩,声 波时差(AC)、密度(DEN)、自然电位(SP)、自然伽玛(GR)等电性曲线变化 不大,说明物性较单一;地震信噪比较高且波形单一,合成记录相似程度较高, 见图3(b)。第二类井的基本特征-岩性组合较复杂、物性变化较大、地震信噪比一般且波形单一、合成记录 相似程度较高,为油气层或油水层。W301、 W304、 W305三口井即属于第二类井。 第三类井的基本特征-岩性发生变化、物性变化较小、地震信噪比一般且波形单一、合成记录相 似程度较低,为水层。W307井即属于第三类井。将7 口井分为三类后,在储层砂体预测过程中,第一类井主要作为已知井 或约束井;第二类井主要用于检验井,对预测结果进行检验评估;第三类井不 具有代表性,在检验中只作参考。 1.1.2建立井点模型图4是井W31的时间域声波时差与密度模型数据,从图4中可以得出储 层顶、底的反射系数分别是0.054、 -0.063;对第一类井的W303、 W308井都 建立类似于这样的数据模型。由计算机程序内部完成时间域波阻抗与反射系 数模型的计算。 1.1.3提取与优化地震子波针对有效目的层进行精细合成记录标定以优化子波,图5是确定的储层 段对应的地震子波。1. 1.4建立储层地震响应模型库将第l. 1. 3步提取的地震子波作为基本小波函数,将第l. 1.2步得到的 储层顶、底的反射系数0.054、 -0.063分别作为偶极小波函数的系数c、 d输 入偶极小波函数式(3),并令偶极地震响应强度因子a等于l,并根据工区目 标层段的沉积特征,估算时间域储层厚度b的最大值B ax=20ms,确定最大值后, 在储层顶、底围岩不变的前提下,使得储层厚度从lms变化到20ms,变化间 隔为lms,即可得到储层地震响应模型库,如图6所示。 1.2建立储层厚度谱
利用图6所示的储层厚度变化对应的地震响应模型库,在白垩系清水河组 上段(K化)底界与白垩系底界两个层面之间的范围内,对研究区逐道制作储 层厚度谱,如图7所示。 2、定量预测储层的三维空间展布 2. 1地震层位解释,确定三维储层厚度预测的时窗段在岩性油气藏的识别和预测研究中,构造解释的精度直接影响储层参数反 演、低幅度构造识别及对油气藏类型的认识,如果构造解释误差较大,不仅小 断层无法刻画,还会造成串层,从而误导预测结果。因此,精细构造研究是整 个储层预测的重要基础工作,必须想方设法提高构造解释的精度。在研究过程 中,需要重视以下的关键环节。 2.1.1井震标定井震标定是整个储层预测的一个核心环节,也是构造精细解释的核心环 节,如图8是合成记录标定的结果。各地震反射波组对应的地质层位如下 ①T,白垩系清水河组上段(Kiq2)底界的反射,标定到强波峰下沿; TK1白垩系清水河组下段(KlQl)岩性体底界的反射,标定到异常体的波峰;③Tk白垩系(K)底界的反射,标定到波峰上沿;④Tj2x侏罗系西山窑组(J2x)煤层的反射,标定到强波峰下沿。 2. 1. 2全三维层位解释在井震标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全三维层位解释。层位解释的精度直 接影响地震反演和储层预测等工作的精度,因为我们的预测目标是2 8m厚 的储层,相当于地震剖面上1 4ms的时间厚度,这就要求层位解释的误差必 须小于4ms,要达到这一要求,地震剖面的采样率应达到lms,解释时剖面应 放到足够大,以保证手动解释时鼠标点击的准确度。将全三维层位追踪后的 层位显示到过W31井的主测线地震剖面上,如图9所示。2. 2在时窗段内开展偶极小波三维储层预测利用第1. 1. 4步骤建立的地震响应模型库进行三维储层砂体预测。 图10(a)是时间上移1500ms的偶极小波砂体预测剖面,图10(b)是相应的 地震剖面。进一步将储层砂岩数据体按层段提取,以平面图的方式显示出来,见 图ll。从图ll上可以看出,岩性体边界更为清晰可靠,完整地反映了整个岩性
体的分布范围,直观地反映了储层厚度的变化,颜色明暗的变化代表储层厚薄 的变化,红色代表储层较厚,绿蓝色代表储层较薄。为了说明本发明的优点,我们将本发明与目前常用的、精度较高的模型约 束反演储层预测方法进行效果对比。图12是波阻抗反演剖面,图10(a)是与图12对应的偶极小波砂体预测剖面。 从图中可以看出,波阻抗反演剖面上,岩性体的解释存在多解性,横向上,岩 性体边界与围岩渐变,且在XLine200 270范围内有类似颜色显示,经综合分 析认为,不存在类似的岩性体;垂向上,出现岩性体被上、下的高阻抗所夹持, 这与测井曲线上岩性体下伏泥岩为低阻抗泥岩不符。而在偶极小波储层砂体预测剖面上,岩性体表现为孤立的异常体,横向上 边界可靠,厚度变化合理;垂向上,符合图3(a)的岩性组合特征。这表明,偶极小波储层砂体预测方法精度较高。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偶极小波的储层厚度预测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第一、建立储层厚度谱1.1储层厚度谱假设某一套地层主要由砂、泥岩互层组成,砂岩是储层,泥岩是隔层,当泥岩的隔层足够厚时,地震剖面上某一地震道的波形就由多个储层的偶极地震响应组成,每个偶极地震响应就代表一定的储层厚度;用对应的地震子波建立一组偶极小波函数,按照时间厚度从小到大的顺序和一定的间隔,分别对地震剖面上某一地震道的波形进行相关分析,并将相关系数逐道按照地震剖面的时间顺序记录并显示出来,得到横轴表示储层厚度、纵轴表示地震剖面时间、能量团数值表示相关系数大小的储层厚度谱;相关系数极大值的位置在纵轴方向确定了储层的垂向中心点在地震剖面上的位置,在横轴方向确定了储层厚度的数值;1.2以偶极小波函数为基础,建立储层地震响应模型库1.2.1提取参数利用声速和密度测井资料进行合成记录标定,结合录井地质剖面及测井电性综合解释结果,即分层、油层、气层、水层等来综合解释储层顶、底界面的准确位置,并综合解释出储层和非储层的声波时差、密度值;1.2.2建立井点模型经过时深转换,将声波时差、密度转换到时间域,计算储层顶、底的反射系数,建立井点处的纵波速度、密度、波阻抗、反射系数的时间域模型;1.2.3提取与优化地震子波在目标储层对应的一个地震波组范围内,对大段地层提取的地震子波,进行针对性的精细优化,确定储层段对应的地震子波;1.2.4建立储层地震响应模型库将第1.2.3步提取的地震子波作为基本小波函数,将第1.2.2步得到的储层顶、底的反射系数分别作为偶极小波函数的系数c、d输入偶极小波函数,
2. 1地震层位解释,确定三维储层预测的时窗段按常规方法,将地震数据加载到解释系统中,做合成记录层位标定,进行 地震层位解释,在解释的地震层位时间范围内进行三维储层预测; 2. 2在时窗段内开展偶极小波三维储层预测对三维地震数据体的每一地震道,在确定的时窗段内应用储层厚度谱,并 将储层厚度谱的应用结果放在地震道的对应位置,得到储层砂体数据体,即完 成了偶极小波三维储层的预测。
全文摘要
基于偶极小波的储层厚度预测方法;按下述步骤提取参数、解释出储层和非储层的声波时差、密度值;经过时深转换,将声波时差、密度转换到时间域,计算储层顶、底的反射系数,建立井点处的纵波速度、密度、波阻抗、反射系数的时间域模型;提取与优化地震子波;建立储层地震响应模型库将地震子波作为基本小波函数、储层顶、底的反射系数分别作为偶极小波函数的系数c、d输入偶极小波函数,建立起工区特定储层段的储层地震响应模型库;建立储层厚度谱;定量预测储层的三维空间展布。
文档编号G01V1/28GK101158724SQ20071014747
公开日2008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14日
发明者刘军迎, 李胜军, 王西文, 雍学善, 龙 马, 高建虎 申请人:中国石油集团西北地质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