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射狭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57296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入射狭缝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入射狭缝装置,尤指一种成型有定位部,以使组装时可形成
组设位置校准的入射狭缝装置。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图中所示为一种现有光谱仪的组成示意图,如图所示的光谱仪IO,其 主要由一发光装置101、一入射狭缝装置102、一准直面镜103、一光栅104、一聚焦面镜105 以及一光检测器106所组构而成;入射狭缝装置102组设于发光装置101前端,以使发光装 置101所产生的光线,可通过入射狭缝装置102进入光谱仪10内部,利用光学路径安排,达 到进行光谱检测的目的;请参阅图2,图中所示为现有光谱仪的立体外观图,如图所示的光 谱仪IO,在其外壳体107的端缘,组设有一插接口 1071,以供发光装置101可与外壳体107 完成相互组设,使光线可由发光装置101产生后,由插接口 1071射入光谱仪10的外壳体 107内部;又,如图中所示,入射狭缝装置102邻近组设于发光装置101的前端(即光线射 出的一端),以使发光装置101的光线,可通过入射狭缝装置102的一狭缝1021,进入光谱 仪10的内部;请参阅图3,图中所示为现有入射狭缝装置的组装示意图( 一 ),如图所示的 入射狭缝装置102,其呈一片体状,中心位置成型有一狭缝1021,组设时,直立组设于外壳 体107内部的一组设部1072 ;请搭配参阅图4,图中所示为现有入射狭缝装置的组装示意图 (二 ),由本图中可知,入射狭缝装置102呈圆形片体状,组设时,需进行位置校准的动作,以 使入射狭缝装置102于组设完成后,其狭缝1021的垂直轴(Y),与水平轴(X)呈垂直,但是, 由于入射狭缝装置102呈圆形片体状,其校准位置本就不易,故,组设后,常有如图中所示 的偏轴(Yl)的情况产生,如图,若偏轴的情况产生,组装时则需要一再的进行校准的动作, 再者,若偏轴的情况未解除,则实际在应用光谱仪时,则有可能造成检测失真的结果。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上述的问题,本创作者依据多年来从事相关产品设计的经验,针对光谱仪 的特性、入射狭缝装置的结构及应用,进行相关性的研究及分析,期望能找出适当的解决方 案;缘此,本实用新型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达成组装快速且精准,以提升光谱仪组装 时的效率,及提升使用时的精准度的入射狭缝装置。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用以组设于光谱仪的外壳体内部的入射狭缝装置, 包括 成型于该外壳体内的组设部,该组设部成型有相对定位部; 片体,该片体中心位置成型有一个狭缝且于该片体的其中一个平面成型有定位 部,该定位部成型为阶梯状;以及 该片体组设于该外壳体的该组设部,该片体的该定位部对应于该外壳体的该相对 定位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其定位部的阶梯位置,对应于相对定位部的阶梯位置,片体于组设于外壳体的组设部后,狭缝的垂直轴(即上述的Y轴)与由定位部及相
对定位部所形成的水平轴(即上述的X轴)呈垂直,以达到快速组合,且提升精准度的效
果;依此,本实用新型其据以实施后,确实可以达到提供一种可达成组装快速且精准,以提
升光谱仪组装时的效率,及提升使用时的精准度的入射狭缝装置的目的。 为使贵审查委员得以清楚明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及其实施后所产生的功
效,兹以下列说明搭配附图,请参阅。

图l,为一种现有光谱仪的组成示意图。图2,为现有光谱仪的立体外观图。图3,为现有入射狭缝装置的组装示意图(一 )。图4,为现有入射狭缝装置的组装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侧视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完成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完成的主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二 )。图ll,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三)。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谱仪 101发光装置 102入射狭缝装置1021狭缝103准直面镜 104光栅105聚焦面镜106光检测器107外壳体 1071插接口 1072组设部20入射狭缝装置201片体2011狭缝 202平面203定位部30外壳体 301组设部 302相对定位部303相对定位部40入射狭缝装置401平面 401'平面402狭缝403定位部 50连接座体 501组设面502相对定位部503凹槽504透孔 60接著剂70入射狭缝装置701平面701'平面702狭缝703定位部X轴 Xll轴线 X12轴线Y轴Yl轴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5,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如图中所示的入射狭缝装置 20,其成型为一片体201,其中心位置成型有一狭缝2011,又,此入射狭缝装置20的一平面 202,成型有一定位部203 ;请再参阅本图中所示,一外壳体30,成型有一组设部301,可供入 射狭缝装置20组设于其中,又,组设部301内周缘,成型有一凸起状的相对定位部302,以使 入射狭缝装置20组设后,其定位部203与组设部301的相对定位部302嵌合(或干涉), 使入射狭缝装置20可组设于正确的位置;请搭配参阅图6,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侧视示意图,如图中所示,入射狭缝装置20的平面202,成型有阶梯状的定位部203,又,如图,外壳体30内周缘所成型的相对定位部302,也呈阶梯状,以使入射狭缝装置20的定位部203于组设时,恰可嵌设于外壳体30内周缘的相对定位部302,如此,在组装过程中,无论使用机器或人工进行组装,均可使入射狭缝装置20与外壳体30之间,达到最快速的定位校准,以节省定位校准的时间,有效大幅提升组装效率,再者,借助此定位校准的设计,更可使组装后的精准度一致,请搭配参阅图7,图中所示即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完成示意图。[0034] 请参阅图8,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完成的主视图,如图所示,当入射狭缝装置20组设于外壳体30时,其以呈阶梯状的定位部203,对准于外壳体30内部的相对定位部302,由于定位部203与相对定位部302相对嵌合后,其相对组合的位置平行于X轴,故,可有效确保狭缝2011的Y轴垂直于X轴,由此,可知在正常组设的情况下,即可使入射狭缝装置20快速定位于外壳体30的相对定位部302,如此无论在组装效率,或是组设后的精确度,均可大幅且有效的提升。 请参阅图9,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 一 ),如图,本实用新型中所称的外壳体30,其内周缘的相对定位部303,也可以成型如图中所示的片状,同样可以达到快速定位的功效。 请参阅图IO,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二),如图,本实用新型也可进一步成型有一连接座体50,此连接座体50的一端,可供模组式的组设于一外壳体(如连接器的作用),此连接座体50的另一端,成型有一组设面501,且组设面501近底端成型有一阶梯状的相对定位部502,另,组设面501上成型有一凹槽503及一透孔504 ;再请参阅图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所称的入射狭缝装置40,则在其平面401成型有一透孔状的狭缝402,又,入射狭缝装置40的其中一平面401',则凸出成型有一阶梯状的定位部403 ;如图,当所述的入射狭缝装置40欲组设于连接座体50时,先行于组设面501的凹槽503中,注入一接著剂60,再使入射狭缝装置40的定位部403,对应于连接座体50的相对定位部502,并使入射狭缝装置40的平面401',贴合于连接座体50的组设面501,以完成相互组设;如图所示,两者之间在组设时,可借助定位部403与相对定位部502快速完成定位。[0037] 请参阅图ll,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三),如图中所示的入射狭缝装置70,在其平面701成型有一透孔状的狭缝702,又,入射狭缝装置70近底端的位置,平切成型有一截断面状的定位部703,如图,入射狭缝装置70组装于连接座体50时,先行于组设面501的凹槽503中,注入一接著剂60,再使入射狭缝装置70的其定位部703的轴线(如图中所示X11),对应于连接座体50的组设面501的轴线(如图所示的X12),利用圆周及线性轴性的搭配,使入射狭缝装置70的平面701',贴合于连接座体50的组设面501,以完成相互组设,使入射狭缝装置70可快速且精准的组设于连接座体50的组设面501。[0038]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入射狭缝装置主要利用结构设计,使其一平面成型有一阶梯状的定位部,并于可相对组装的外壳体的内周缘,成型有另一阶梯状的相对定位部,以使入射狭缝装置于组设时,可依其定位部的阶梯位置,对应于相对定位部的阶梯位置,如此一来,片体于组设于外壳体的组设部后,狭缝的垂直轴(即上述的Y轴)与由定位部及相对定位部所形成的水平轴(即上述的X轴)呈垂直,以达到快速组合,且提升精准度的功效;依此,本实用新型其据以实施后,确实可以达到提供一种可达成组装快速且精准,以提升光谱仪组装时的效率,及提升使用时的精准度的入射狭缝装置的目的。[0039] 但是,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功效,是具有新型的产业可利用性、新颖性与进步性等专利要件;申请人爰依专利法的规定,向钧局提起新型专利的申请。
权利要求一种用以组设于光谱仪的外壳体内部的入射狭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成型于该外壳体内的组设部,该组设部成型有相对定位部;一个片体,该片体中心位置成型有一个狭缝且于该片体的其中一个平面成型有定位部,该定位部成型为阶梯状;以及该片体组设于该外壳体的该组设部,该片体的该定位部对应于该外壳体的该相对定位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射狭缝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片体呈圆形。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射狭缝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壳体的该相对定位部呈凸起 状,成型于该外壳体的组设部的内周缘。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射狭缝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壳体的该相对定位部呈片状, 成型于该外壳体的该组设部的内周缘。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射狭缝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壳体的组设部邻近于发光装 置,该发光装置所产生的光线,通过该狭缝进入该外壳体内部。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射狭缝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部凸起成型于该片体表面。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射狭缝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座体,其一端成型有组设面, 该组设面成型有一个透孔及一个凹槽,该组设面近底端的位置,成型有一个相对定位部,该 连接座体的该凹槽中注入有接著剂,该入射狭缝装置以该定位部对应于该连接座体的该相 对定位部,组设于该连接座体的该组设面,该连接座体的另一端组设于该光谱仪的该外壳 体。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入射狭缝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座体的相对定位部呈阶梯状。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入射狭缝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部凸起成型于该片体表面。
10.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入射狭缝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狭缝的垂直轴与由该 定位部及该相对定位部所形成的水平轴呈垂直。
11. 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入射狭缝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部呈截断面状。
专利摘要一种入射狭缝装置,应用于一光谱仪器中,供一发光装置所发出的光线通过,以产生光谱分析的功用,此入射狭缝装置主要呈一片体状,中心位置成型有一透孔状的入射狭缝,再者,片体的其中一面,成型有一定位部,供入射狭缝装置整体组装于光谱仪器时,可因此定位部而受到快速的校准定位,以使组装的过程中,无需再进行校准定位的程序,借此以提升组装的效率,以及组装的准确性。
文档编号G01J3/04GK201514276SQ200920216310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0日
发明者张添登, 王培钧 申请人:长裕欣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