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16181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测绘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绘图用具,具体涉及一种测绘尺。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在几何教学中,常常借助直尺和三角板绘制直线图形。但单靠其中一种不能绘制出平行线、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和条形统计图。授课教师为了满足教学需求经常将两种尺子结合起来绘制以上图形。这样的情形在学生学习中也经常遇到。这样同时携带两种以上尺子,不仅携带不方便,而且使用不灵活,教学和学习效率低,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另外,在几何教学和实践中常需要测量几何体的直径和高,如球体和圆柱体。我们无法用直尺或三角板或直尺和三角板的组合测量出球体的直径,也不能快速简单的测量出圆柱体的直径和高。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绘尺,能够方便、灵活、快速的绘制几何图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绘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直尺1、第二滑动直尺2、 第三直尺3 ;引导结构4设置在所述第三直尺3上并沿所述第三直尺3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直尺1和所述第二滑动直尺2相互平行并均与所述第三直尺3垂直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滑动直尺2的滑动端被可滑动地连接到所述引导结构4以通过所述引导结构4滑动地垂直连接。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动直尺2的长度与所述第一直尺1的长度相同或不同。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引导结构4设置凸棱,所述第二滑动直尺2的所述滑动端设置能够与所述凸棱配合的凹口或透槽,所述第二滑动直尺2通过所述凹口或透槽被可滑动地连接到所述引导结构4的凸棱上;或者所述引导结构4包括凹槽,所述第二滑动直尺2的所述滑动端设置能够与所述凹槽配合的栓子5,所述第二滑动直尺2通过所述栓子5被可滑动地连接到所述弓丨导结构4的凹槽中。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引导结构4的凹槽是透槽或非透槽。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栓子5与所述第二滑动直尺2集成,或为能够紧固到所述第二滑动直尺2的分立的栓子5。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引导结构4的凹槽是透槽,所述栓子5 穿过所述引导结构4的透槽并突出而超出所述第三直尺3的平面之外;或者所述引导结构 4的凹槽包括竖直槽部分和水平槽部分,所述竖直槽部分和水平槽部分分别从所述第三直尺3的相邻的水平平面和竖直平面上凹入并在所述第三直尺3内连通,所述第二滑动直尺2的所述滑动端从所述水平平面穿入所述竖直槽部分中,所述栓子5穿过所述水平槽部分并突出而超出所述第三直尺3的竖直平面之外。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栓子5分别与所述第二滑动直尺2和所
述第三直尺3垂直。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引导结构4包括用于限定所述第二滑动直尺2的移动范围的止动部。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直尺1的任一面的任一侧、和/ 或所述第二滑动直尺2的任一面的任一侧、和/或所述第三直尺3的任一面的任一侧、和/ 或所述引导结构4的任一面的任一侧中,设有刻度。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刻度包括采用不同测量单位的至少两种刻度。通过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简单、准确的绘制几何图形,快速测量几何体的直径和高,无需再借助其它辅助工具,提高了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效率。且测绘尺携带方便,为教师和学生减轻了负担。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以下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所示实施例得到其它的实施例及其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绘尺,能够快速、灵活的绘制几何图形,简便的测量几何体的直径和高。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测绘尺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直尺1、第二滑动直尺2、第三直尺3 ;引导结构4设置在所述第三直尺3上并沿所述第三直尺3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直尺1和所述第二滑动直尺2相互平行并均与所述第三直尺3垂直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滑动直尺2的滑动端被可滑动地连接到所述引导结构4以与所述第三直尺3可滑动地垂直连接。[0028]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动直尺2的长度与所述第一直尺1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长度相同时,可以直接根据两个尺子的长度画出正方形或长方形的三个边,再将剩余的两点连接即可。当长度不同时,使用者可以利用尺子的长度简单地做出直角梯形。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可在所述引导结构4设置凸棱。所述第二滑动直尺2的所述滑动端设置能够与所述凸棱配合的凹口或透槽,所述第二滑动直尺2通过所述凹口或透槽被可滑动地连接到所述引导结构4的凸棱上,第二滑动直尺2可自由的滑动,根据需要做出不同规格的图形,也可调整其位置,用于测量圆柱体的直径;或者,所述引导结构4包括凹槽,所述第二滑动直尺2的所述滑动端设置能够与所述凹槽配合的栓子5, 所述第二滑动直尺2通过所述栓子5被可滑动的连接到所述引导结构4的凹槽中,通过移动栓子5能够方便的调整第二滑动尺2的位置。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引导结构4的凹槽可以是透槽,也可以是非透槽。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生产工艺选取凹槽为透槽或非透槽。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栓子5与所述第二滑动直尺2集成,或者为能够紧固到所述第二滑动直尺2的分立元件。当栓子5与第二滑动直尺2为分立元件时,栓子5可以自由的进行装卸,便于对栓子5和第二滑动直尺2的更换。需要时也可采用第二滑动直尺2与栓子5集成的形式,能够增加此组合的稳固性能,栓子5不易脱落。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引导结构4的凹槽是透槽,所述栓子5穿过所述引导结构4的透槽并突出而超出所述第三直尺3的平面之外;或者所述引导结构4的凹槽包括竖直槽部分和水平槽部分,所述竖直槽部分和水平槽部分分别从所述第三直尺3的相邻的水平平面和竖直平面上凹入并在所述第三直尺3内连通,所述第二滑动直尺2的所述滑动端从所述水平平面穿入所述竖直槽部分中,所述栓子5穿过所述水平槽部分并突出而超出所述第三直尺3的竖直平面之外。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栓子5分别与所述第二滑动直尺2和所述第三直尺3垂直。在制作工艺方面,所述的组合方式在生产制作上更简单、准确,在使用方面,栓子5受力更均勻,调节更简单,防止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用力过大,栓子5与第二滑动直尺2的连接处断裂。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引导结构4包括用于限定所述第二滑动直尺2移动范围的止动部。当引导结构4的两端无限制范围的止动部时,第二滑动尺2 会有滑到引导结构4以外的可能,从而第二滑动尺2脱离了滑动轨道。安装止动部可以有效的将第二滑动直尺2的移动确定在一定范围内,防止第二滑动直尺2脱离引导结构4。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直尺1的任一面的任一侧、和/或所述第二滑动直尺2的任一面的任一侧、和/或所述第三直尺3的任一面的任一侧、和/或所述引导结构4的任一面的任一侧中,设有刻度。例如在如图1所示的第一直尺1的正面, 在第一直尺1的左右两侧都可以设有刻度,在第一直尺1的背面的左右两侧,也可以设有刻度。同理第二滑动直尺2、第三直尺3和引导结构4亦是如此。这样在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尺子的正反面进行测量和绘图。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刻度包括采用不同测量单位的至少两种刻度。例如,如图1所示的第一直尺1的左边刻度单位为英寸,右边刻度单位为厘米,也可将第一直尺1、第二滑动直尺2、第三直尺3和引导结构4的正面刻度单位设为厘米,反面刻度单位为英寸,方便不同环境的应用需求,也可以用于简单的单位转换。实施例1,可以用任意一条直尺画出线段、射线和直线,也可直接测量线段的长度。实施例2,可以过直线外一点做该条直线的垂线。实施例3,画条形统计图。如图2所示,根据第一直尺1和第三直尺3画出条形统计图 的纵轴和横轴,在第三直尺3上找到条形统计图对应宽度的两点,再根据条形统计图的高度在第一直尺1和第二滑动直尺2上找到对应刻度点,将各点依次连接。实施例4,画平行线和平行四边形。如图3所示,利用第一直尺1画一条直线,根据平行线间的距离,找到其在第三直尺3上的刻度,第二滑动直尺2移动到相应的刻度,然后沿第二滑动直尺2有刻度的边画出一条直线,这样,就绘制了一组标准的平行线。绘制平行四边形的方法与绘制平行线的方法相同,按要求画出两组平行线即可合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实施例5,测量球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直径。如图4所示,将球体或圆柱体卡在第一直尺1与第二滑动直尺2之间,注意不能太紧,也不能留空隙,然后读出第三直尺3的刻度,即为该球体或圆柱体的直径。测量圆柱体的高度时需要把圆柱的两个底面卡在第一直尺1和第二滑动直尺2之间,然后读出第三直尺3的刻度,即为圆柱体的高度。同理,亦可测量长方体、多边体的边长。实施例6,如图5所示,画正方形和长方形。将第一直尺1、第二滑动直尺2和第三直尺3按照正方形的边长找到相应的位置,然后沿着直尺的边画出正方形的边长,这样就画出正方形的三条边,再将剩下的两点连接起来,这样就绘制了一个正方形。绘制长方形的方法亦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优选地,当测绘尺作为教具使用时,各尺寸如下直尺1左边的0刻度与直尺3的0刻度重合,滑动直尺2的0刻度与直尺1左边的0刻度平行。直尺1右边刻度为50厘米,滑动直尺2和直尺3的刻度也为50厘米。直尺1左边刻度为55厘米,滑槽下面的刻度可为60厘米。直尺1、滑动直尺2和直尺3的宽度均为5厘米。滑槽长度为阳厘米,宽度为1厘米。移动栓子的长度为5厘米,宽为1厘米,高度为2 厘米。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优选地,如用于学生做学具使用,则可将它的大小和尺度在教具的基础上缩小5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各种实施例可根据需要以任意方式相互组合,通过这种组合得到的技术方案,也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通过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产生以下积极效果1、能够通过一个测绘尺绘制如下图形可用任意一条直尺绘制线段、射线和直线, 可过直线外一点做该直线的垂线,画条形统计图,画平行线和平行四边形,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直角三角形。不再需要直尺和三角板的结合绘制如上图形。2、能够快速的测量球体、圆柱体的直径和高。在测量时只需将被测量物放置到第一直尺1和第二滑动直尺2之间便可测出,所需工具少,测量简单灵活。3、学生和教师将不需要同时携带多种学具,减轻了负担。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对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1.一种测绘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直尺(1)、第二滑动直尺(2)、第三直尺(3);引导结构(4)设置在所述第三直尺(3)上并沿所述第三直尺(3)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直尺(1)和所述第二滑动直尺(2)相互平行并均与所述第三直尺(3)垂直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滑动直尺(2)的滑动端被可滑动地连接到所述引导结构(4)以通过所述引导结构(4) 与所述第三直尺(3)可滑动地垂直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绘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直尺(2)的长度与所述第一直尺(1)的长度相同或不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绘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结构(4)设置凸棱,所述第二滑动直尺(2)的所述滑动端设置能够与所述凸棱配合的凹口或透槽,所述第二滑动直尺(2)通过所述凹口或透槽被可滑动地连接到所述引导结构(4)的凸棱上;或者所述引导结构(4)包括凹槽,所述第二滑动直尺(2)的所述滑动端设置能够与所述凹槽配合的栓子(5),所述第二滑动直尺(2)通过所述栓子(5)被可滑动地连接到所述引导结构(4)的凹槽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绘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结构(4)的凹槽是透槽或非透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绘尺,其特征在于,所述栓子(5)与所述第二滑动直尺(2)集成,或为能够紧固到所述第二滑动直尺(2)的分立的栓子(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绘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结构(4)的凹槽是透槽,所述栓子(5)穿过所述引导结构(4)的透槽并突出而超出所述第三直尺(3)的平面之外;或者所述引导结构(4)的凹槽包括竖直槽部分和水平槽部分,所述竖直槽部分和水平槽部分分别从所述第三直尺(3)的相邻的水平平面和竖直平面上凹入并在所述第三直尺(3) 内连通,所述第二滑动直尺(2)的所述滑动端从所述水平平面穿入所述竖直槽部分中,所述栓子(5)穿过所述水平槽部分并突出而超出所述第三直尺(3)的竖直平面之外。
7.如权利要求3至5之一所述的测绘尺,其特征在于,所述栓子(5)分别与所述第二滑动直尺(2)和所述第三直尺(3)垂直。
8.如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测绘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结构(4)包括用于限定所述第二滑动直尺(2)的移动范围的止动部。
9.如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测绘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直尺(1)的任一面的任一侧、和/或所述第二滑动直尺(2)的任一面的任一侧、和/或所述第三直尺(3)的任一面的任一侧、和/或所述引导结构(4)的任一面的任一侧中,设有刻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测绘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包括采用不同测量单位的至少两种刻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绘图工具,特别是一种测绘尺,包括第一直尺、第二滑动直尺、第三直尺;引导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三直尺上并沿所述第三直尺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直尺和所述第二滑动直尺相互平行并均与所述第三直尺垂直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滑动直尺的滑动端被可滑动地连接到所述引导结构以通过所述引导结构与所述第三直尺可滑动地垂直连接。所述测绘尺可以快速、灵活的画平行线、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直角三角形,简单快速的测量简单几何体的直径和高,节省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中画图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携带方便。
文档编号G01B5/02GK202088744SQ201120201640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5日
发明者张凤邦 申请人:张凤邦, 张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