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量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50501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量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测量尺。
【背景技术】
[0002]铸锭在装入挤压筒前,需要检测铸锭的外径。这是由于铸锭外径过大,无法装入挤压筒内,轻则在挤压筒的入口处形成金属圈,包裹在挤压轴上;重则,直接出现闷车压不动的情况,恢复正常生产的难度很大。铸锭外径过小,挤压的填充阶段就会存在非镦粗填充,铸锭发生向挤压筒一侧弯曲的情况,造成表面的杂质卷入铸锭中,造成产品低倍的缺陷。
[0003]目前测量铸锭外径的方法主要是用卷尺进行测量,没有专用的工具来检测,耗时耗力。
[0004]因此,如何快速省力的检测铸锭的外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测量尺,能够快速省力的检测铸锭的外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7]—种测量尺,包括:
[0008]第一板;
[0009]与所述第一板垂直连接的第二板;
[0010]所述第一板上开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中心线距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的连接处的距离为待测物的尺寸值,且所述凹槽的宽度值为待测物所允许的公差范围上限值。
[0011]优选地,在上述测量尺中,所述凹槽的个数为多个。
[0012]优选地,在上述测量尺中,多个所述凹槽的中心线距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的连接处的距离在112mm-360mm的范围内。
[0013]优选地,在上述测量尺中,所述凹槽的宽度为4mm。
[0014]优选地,在上述测量尺中,所述凹槽的深度为10mm。
[0015]优选地,在上述测量尺中,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均为铝板。
[0016]优选地,在上述测量尺中,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为线切割的铝板。
[0017]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量尺,使用时,将与第一板垂直的第二板紧靠在待测铸锭的外圆周面上,第一板紧靠在待测铸锭的端面上,通过平移的方法寻找出待测铸锭的外径的最大点,观察最大点是否在凹槽的空缺内,由于凹槽的中心线距第一板与第二板的连接处的距离为待测物的尺寸值,且凹槽的宽度值为待测物所允许的公差范围上限值,因此,如果待测铸锭的最大点在凹槽内,说明待测铸锭外径处于允许的公差范围上限值,即待测铸锭合格;如果待测铸锭的最大点在凹槽范围外,说明待测铸锭外径不在允许的公差范围上限值内,即待测铸锭不合格。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量尺通过设置凹槽测量待测铸锭,方便快捷,省时省力。避免了用卷尺进行测量产生的耗时耗力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新颖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测量尺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的I局部放大不意图;
[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测量尺的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图1-3中:
[0023]第一板1、第二板2、凹槽101、待测物3。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5]请参阅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量尺的结构示意图。
[0026]—种测量尺,包括:第一板I;与第一板I垂直连接的第二板2;第一板I上开有凹槽101,凹槽101的中心线距第一板I与第二板2的连接处的距离为待测物3的尺寸值,且凹槽101的宽度值为待测物3所允许的公差范围上限值。即凹槽101的两端到第一板I与第二板2的连接处的距离值分别为待测物3所允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002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量尺,使用时,将与第一板I垂直的第二板2紧靠在待测铸锭的外圆周面上,第一板I紧靠在待测铸锭的端面上,通过平移的方法寻找出待测铸锭的外径的最大点,观察最大点是否在凹槽101的空缺内,由于凹槽101的中心线距第一板I与第二板2的连接处的距离为待测物3的尺寸值,且凹槽1I的宽度值为待测物3所允许的公差范围上限值,因此,如果待测铸锭的最大点在凹槽101内,说明待测铸锭外径处于允许的公差范围上限值,即待测铸锭合格;如果待测铸锭的最大点在凹槽101范围外,说明待测铸锭外径不在允许的公差范围上限值内,即待测铸锭不合格。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量尺通过设置凹槽101测量待测铸锭,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检测效率高。避免了用卷尺进行测量产生的耗时耗力的问题。
[0028]参见图3,在本实用新型提供又一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测量尺和实施例一中的测量尺结构类似,对相同之处就不再赘述了,仅介绍不同之处。
[0029]为了实现用一把测量尺实现对多种尺寸值不同的待测物3进行测量,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凹槽101的个数为多个。通过在第一板I上设置多个距第一板I与第二板2的连接处的距离值为不同待测物3的尺寸值,实现对不同尺寸的待测物3的检测,为了方便区分凹槽101检测的尺寸值,可以在第一板I对应的凹槽101的上部标注数字。
[0030]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多个凹槽101的中心线距第一板I与第二板2的连接处的距离在112mm-360mm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测量尺是针对挤压圆铝铸锭设计的,铸锭外径大小范围为Φ 112mm?Φ360πιπι,因此,多个凹槽101的中心线距第一板I与第二板2的连接处的距离在112mm-360mm的范围内,用于到达快速检测其外径的目的。本实施例中,公开了凹槽101的个数为8个,8个凹槽101的中心线距第一板I与第二板2的连接处的距离分别为 112mm、124mm、162mm、192mm、224mm、250mm、262mm 及 360mm,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0031]本实用新型参考企业内部标准规定上述范围圆铸锭的外径公差均为±2mm,因此,设定的凹槽101的宽度为4mm,凹槽101的深度为10mm。
[0032]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第一板I和第二板2均为铝板,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板I和第二板2也可以是其他材质的板,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第一板I和第二板2均为铝板仅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方便得到测量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第一板I和第二板2为线切割的铝板。用整块铝厚板材,通过线切割的方法加工出来,得到测量尺。
[003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量尺,使用时,将第二板2紧靠在待测铸锭的外圆周面上,第一板I紧靠在待测铸锭的端面上,通过平移的方法寻找出待测铸锭的外径的最大点,观察最大点是否在凹槽101的空缺内,由于凹槽101的中心线距第一板I与第二板2的连接处的距离为待测物3的尺寸值,且凹槽101的宽度值为待测物3所允许的公差范围上限值,因此,如果待测铸锭的最大点在凹槽101内,说明待测铸锭外径处于允许的公差范围上限值,即待测铸锭合格;如果待测铸锭的最大点在凹槽101范围外,说明待测铸锭外径不在允许的公差范围上限值内,即待测铸锭不合格。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量尺通过设置凹槽101测量待测铸锭,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检测效率高。避免了用卷尺进行测量产生的耗时耗力的问题。
[0035]在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第二”等均为描述上进行区别,没有其他的特殊含义。
[0036]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测量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板(I); 与所述第一板(I)垂直连接的第二板(2); 所述第一板(I)上开有凹槽(101),所述凹槽(101)的中心线距所述第一板(I)与所述第二板(2)的连接处的距离为待测物(3)的尺寸值,且所述凹槽(101)的宽度值为所述待测物(3)所允许的公差范围上限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01)的个数为多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凹槽(101)的中心线距所述第一板(I)与所述第二板(2)的连接处的距离在112mm-360mm的范围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01)的宽度为4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01)的深度为10mm。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测量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I)和所述第二板(2)均为铝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量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I)和所述第二板(2)为线切割的铝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测量尺,包括:第一板;与第一板垂直连接的第二板;第一板上开有凹槽,凹槽的中心线距第一板与第二板的连接处的距离为待测物的尺寸值,且凹槽的宽度值为待测物所允许的公差范围上限值。使用时,将第二板紧靠在待测铸锭的外圆周面上,第一板紧靠在待测铸锭的端面上,通过平移的方法寻找出待测铸锭的外径的最大点,观察最大点是否在凹槽的空缺内,如果待测铸锭的最大点在凹槽内,说明待测铸锭外径处于允许的公差范围上限值,即待测铸锭合格;如果待测铸锭的最大点在凹槽范围外,说明待测铸锭外径不在允许的公差范围上限值内,即待测铸锭不合格。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量尺通过设置凹槽测量待测铸锭,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IPC分类】G01B5/08
【公开号】CN205262360
【申请号】CN201521049255
【发明人】余巧林
【申请人】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