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列式光纤光栅温控箱构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73306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阵列式光纤光栅温控箱构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仪器结构设计技术和光纤传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阵列式光纤光栅传感器温控箱,可以通过温控实现对多个光纤光栅的标定和測量补偿。
背景技术
光纤光栅传感器种类多,可以实现许多物理參量的測量,近十年来发展迅速。相对于其它类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具有多个明显优势,包括抗电磁干扰、耐高温、体积小、重量轻等。但是,其受温度影响导致波长漂移的缺点,限制了光纤光栅传感器在其它參数(如应 变、压カ等)感知中的发展。因此,对其进行温度检测以及温度补偿,是目前光纤光栅传感器应用领域的ー个重要研究方向。目前,现有的光纤光栅传感器温度检测与补偿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软件算法直接对其进行温度补偿,另外一种是通过硬件电路设计对其温度进行检测,然后通过软件算法对其温度进行标定和补偿。前者需要非常精确的标定后实施,而且实际情况可能有较大出入,因此需要经常性的參数修改;后者目前主要是单点(单个光纤光栅)标定,尚未实现具有紧凑结构的序列(阵列)标定。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现有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ー种新型的阵列式光纤光栅传感器温控标定箱结构,在结构中提供必要的热敏电阻用来进行温度检测,以及制冷加热片用来对光纤光栅传感器进行温度补偿,从而为随时监测光纤光栅的温度,并且修正标定其温度创造了条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手段实现的。阵列式光纤光栅传感器温控构架,由架板I、容纳光纤光栅序列的光纤通道2和容纳制冷加热片序列的控温腔3和容纳热敏电阻序列的测温腔4组合构成;所述光纤通道2在架板I平面下凹成型,成对设置的控温腔3和测温腔4分置于光纤通道两侧。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一来可以用于确保设备在外部恶劣条件下光纤光栅波长不易发生漂移(及时修正);ニ来可以用于对其它传感光栅的补偿标定,实现准确感知。内部的光纤光栅板上热敏电阻部分以及制冷加热片部分的设计,确保光纤光栅由于温度改变不易发生波长漂移,而且由于这些结构都在光纤光栅板上,可以随时拆卸,因此方便了维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単,可靠性高,并且结构稳定,方便了安装,大小适中,方便携帯,提高了光纤光栅传感的測量可靠性,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图I为本实用新型阵列式光纤光栅传感器温控构架的主视图。图2为图I的K-K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阵列式光纤光栅传感器温控构架另ー实施例的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结合图I图2可看到,阵列式光纤 光栅传感器温控构架,由架板I、容纳光纤光栅序列的光纤通道2和容纳制冷加热片序列的控温腔3和容纳热敏电阻序列的测温腔4组合构成;所述光纤通道2在架板I平面下凹成型,成对设置的控温腔3和测温腔4分置于光纤通道两侧,5为安装螺钉孔。在本实施例中,控温腔3和测温腔4也是在架板I平面下凹成型的。在实际使用时,成对设置的控温腔3和测温腔4至少设置一对以上。光纤光栅序列、热敏电阻序列和制冷加热片序列三者之间为对应关系,即一个光纤光栅对应一个热敏电阻和一个制冷加热片。这样,光栅、制冷加热片和热敏电阻之间对应,可以实现每个光栅温度的单独控制。图3为本实用新型阵列式光纤光栅传感器温控构架另一实施例,其光纤通道2沿竖向廻折,空间利用更紧凑。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应被理解为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凡是根据上述描述做出各种可能的等同替换或改变,均被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阵列式光纤光栅传感器温控构架,其特征在于,由架板(I)、容纳光纤光栅序列的光纤通道⑵和容纳制冷加热片序列的控温腔⑶和容纳热敏电阻序列的测温腔⑷组合构成;所述光纤通道(2)在架板(I)平面下凹成型,成对设置的控温腔(3)和测温腔(4)分置于光纤通道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之阵列式光纤光栅传感器温控构架,其特征在于,成对设置的控温腔(3)和测温腔(4)至少设置ー对以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阵列式光纤光栅传感器温控构架,其特征在于,由架板1、容纳光纤光栅序列的光纤通道2和容纳制冷加热片序列的控温腔3和容纳热敏电阻序列的测温腔4组合构成;所述光纤通道2在架板1平面下凹成型,成对设置的控温腔3和测温腔4分置于光纤通道两侧。本实用新型可以随时监测多个光纤光栅的温度,并通过数据通信控制相应光纤光栅的温度。
文档编号G01D3/028GK202522243SQ20122009759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5日
发明者吴宗铃, 张志勇, 曾德兵, 潘炜, 王波, 罗斌, 邹喜华, 闫连山, 陈娟子 申请人:西南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