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圈闭落实方法

文档序号:6221540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圈闭落实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勘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圈闭落实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通过地震资料进行的山前复杂圈闭落实工作中,主要有两种基本方法:时间域资料变速成图落实圈闭和叠前深度偏移圈闭落实方法。但是,上述两种方法存在如下不足:1.时间域资料变速成图圈闭落实方法该方法一般利用时间域地震资料解释出三维构造模型,然后利用变速成图技术完成垂向的时深转换,得到构造图。其在地层倾角不大,速度横向变化较小的区域圈闭落实精度较高,但在倾角较大、速度变化剧烈的地区,时间域地震资料不能将地质体准确偏移归位,仅靠垂向的时深转换无法准确落实圈闭,针对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图偏方法解决时间域资料偏移量问题 ,在时深转换后再利用数学算法将地质体偏移归位。2.叠前深度偏移圈闭落实方法该方法由于原理上存在明显的优势,能够较准确的落实圈闭,在山前复杂区,叠前深度资料偏移归位好于叠后时间偏移和叠前时间偏移,能够较准确地落实构造。但是,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1.叠后时间偏移和叠前时间偏移由于受自身原理限制无法将地质体偏移归位,仅靠垂向的时深转换无法准确落实圈闭;2.图偏需要人为设定偏移量,圈闭落实精度受到限制;3.叠前深度偏移虽然偏移归位要好于时间域资料,但受资料品质和各向异性影响严重,其成像速度往往存在陷阱,导致构造形态不准,与实钻误差较大,圈闭落实精度偏低;4.叠前深度偏移周期较长,难以满足越来越快的勘探节奏;5.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价格高昂,如果每轮井结束后进行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消费比太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圈闭落实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油气勘探过程中的局限性问题,提供了一种更加准确、经济、快速地圈闭落实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圈闭落实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利用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场V (X,y, z)将叠前深度偏移资料H(x,y, z)由深度域转换为时间域资料T (x,y, z);步骤2:对深时转换资料进行解释成图,得到等TO图;步骤3:利用区域地质认识修正速度场;步骤4:利用修正后的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场V1 (x, y, z)对深时转换资料等TO图进行变速成图得到最终构造图H1(x, y, z)。进一步的,利用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场V(x,y, z)将叠前深度偏移资料H(x,y, z)由深度域转换为时间域资料T(X,y, z)的计算公式为:T(x, y, z)=H(x, y, z)/V(x, y, z)。进一步的,利用区域地质认识修正速度场具体为:利用地质认识控制速度横向变化规律,修正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场V (X,y, z)得到合理的速度场V1 (X,y, z)。进一步的,所述地质认识控制速度横向变化规律具体为:钻井、非地震以及冲积扇分布规律。进一步的,利用修正后的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场V1U, y, z)对深时转换资料等TO图进行变速成图得到最终构造图氏(X,y, z):的计算公式为: (x, y, z)=T (x, y, z)^ (x, y, z)。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利用叠前深度偏移成像速度将叠前深度偏移资料转换为时间域资料,利用深时转换时间域资料进行构造解释,再根据研究区非地震及已钻井资料对速度的控制,将深度偏移速度场进行适当调整完成变速成图得到构造图, 这样就可以不依赖地震成像速度落实构造,提高圈闭研究精度。


附图1提供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圈闭落实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圈闭落实方法,该方法利用叠前深度偏移成像速度将叠前深度偏移资料转换为时间域资料,利用深时转换时间域资料进行构造解释,再根据研究区非地震及已钻井资料对速度的控制,将深度偏移速度场进行适当调整完成变速成图得到构造图,这样就可以不依赖地震成像速度落实构造,提高圈闭研究精度。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方法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圈闭落实方法包括:步骤1:利用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场V (X,y, z)将叠前深度偏移资料H(X,y, z)由深度域转换为时间域资料T (X,y, z);步骤2:对深时转换资料进行解释成图,得到等TO图;步骤3:利用区域地质认识修正速度场;步骤4:利用修正后的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场V1 (X,y, z)对深时转换资料等TO图进行变速成图得到最终构造图H1 (X,y, z)。进一步的,利用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场V(x,y, z)将叠前深度偏移资料H(x,y, z)由深度域转换为时间域资料T(X,y, z)的计算公式为:T(x, y, z)=H(x, y, z)/V(x, y, z)。进一步的,利用区域地质认识修正速度场具体为:利用地质认识控制速度横向变化规律,修正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场V (X,y, z)得到合理的速度场V1 (X,y, z)。进一步的,所述地质认识控制速度横向变化规律具体为:钻井、非地震以及冲积扇分布规律。进一步的,利用修正后的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场V1 (X,y, z)对深时转换资料等TO图进行变速成图得到最终构造图氏(X,y, z):的计算公式为: (x, y, z)=T (x, y, z)^ (x, y, z)。实施例二:
KS地区的模型正演结果数据的偏移表明,在已知地层真实速度的情况下叠后时间偏移也难以将地质体偏移归位,叠后时间偏移圈闭位置相对原始模型向地层下倾方向偏移,叠前深度偏移则可以将地质体偏移归位,相应的深时转换资料也可以基本将地质体偏移归位。从实钻来看,深时转换资料显著提高了资料偏移归位精度。本发明实施例在该地区的实现效果如下:1、钻井的标定结果表明叠后时间偏移不能同时使高陡地层和角度平缓地层同时偏移归位,如果使高陡地层偏移归位,则角度较小的地层则会偏移过量,如果使角度较小地层偏移归位,角度较大地层又会偏移量不足,而深时转换资料则可以同时使不同倾角地层偏移归位,误差基本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2、实钻证实深时转换目的层偏移更合理,高点、断层位置也与钻井更加吻合。3、深时转换资料受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场细节影响较小,稳定可靠。4、大大加快了勘探节奏。库车山前一轮井的周期很长,往往要超过一年,因此每轮井出结果后必须马上上钻下一轮井位,如果等待叠前深度偏移重新处理的话至少需要2个月时间,而深时转换重新落实圈闭只需要2个星期左右。5、大大节约了成本,山前地震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价格高昂,而深时转换落实圈闭价格低廉。2010-2011年利用该技术成果在塔里木盆地多个工区进行了重点研究,落实多个构造圈闭,上钻多口井位,缩短了研究周期,节约了处理成本,推进了该区的天然气勘探。
实施例三:克深1-2三维地震工区从上到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构造层:盐上构造层、膏盐岩构造层、盐下构造层。盐上构造层高陡,勘探目的层为盐下构造层,埋藏深。由于地层高陡,叠后时间偏移资料偏移归位不准,导致KSl井盐顶设计比实钻浅了 1000m。叠前深度偏移虽然偏移归位要好于叠后时间偏移资料,但由于地震资料品质差,地层高陡、各向异性严重,导致资料与实钻差异较大。该区气藏受构造控制,KSl井实钻钻揭目的层132m气层,未见水,而叠前深度偏移构造图上构造幅度只有50m,明显与实钻不符。KSlOl井则叠前深度偏移则比实钻深了 300m。由于井误差差异大,主要集中于构造轴线上,难以拟合出一条合适的校正误差趋势面,不能通过误差趋势面校正得到合理的构造图,导致评价井位部署困难,气藏评价困难。而如果通过新井资料控制进行新一轮的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则无论是周期还是费用都无法满足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针对该区采取了深时转换圈闭方法对圈闭重新进行了落实。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在该地区的实现效果如下:1、利用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场完成叠前深度偏移资料深时转换深时转换资料与叠前深度偏移资料构造垂向位置相同,通过井的标定来看,无论是浅层高陡地层还是目的层,深时转换资料偏移准确度都要好于叠后时间偏移资料,基本能将地质体偏移归位。2、对深时转换资料进行全层位解释利用钻井资料对地震、地质层位进行精细标定。地震、井资料、非地震相结合建立构造解释模型,完成全区构造解释,得到各个层位的等TO图。
3、利用各个层位等TO图提取各层位平均速度平面图。从目的层平均速度与井速度对比来看,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场在工区西部明显不合理,KSx4井平均速度要比KSxl井平均速度要低,而叠前深度偏移速度趋势则与之相反。4、利用井速度度、砾石层分布认识对各层平均速度平面图进行平面校正,得到最终目的层平均速度平面图。5、利用各层速度平面图进行变速成图得到最终构造图。根据深时转换所成构造图部署了克深203、204、205、206、207、208等井,其中克深
204及克深207都已钻揭目的层,两口钻井都表明深时转换所成构造图无论是断层位置还是构造形态基本都与实钻相吻合。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圈闭落实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利用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场V (X,y, z)将叠前深度偏移资料H(X,y, z)由深度域转换为时间域资料T(X,y, z); 步骤2:对深时转换资料进行解释成图,得到等TO图; 步骤3:利用区域地质认识修正速度场; 步骤4:利用修正后的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场V1 (X,y, z)对深时转换资料等TO图进行变速成图得到最终构造图H1 (x, y, z)。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圈闭落实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场V(x, y, z)将叠前深度偏移资料H(x, y, z)由深度域转换为时间域资料T(x, y, z)的计算公式为:T (X,y, z) =H (X,y, z) /V (x, y, z)。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圈闭落实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区域地质认识修正速度场具体为: 利用地质认识控制速度横向变化规律,修正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场V (X,y, Z)得到合理的速度场V1 (X,y, z) O
4.如权利要求3所述 的一种圈闭落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质认识控制速度横向变化规律具体为:钻井、非地震以及冲积扇分布规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圈闭落实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修正后的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场V1 (x, y, z)对深时转换资料等TO图进行变速成图得到最终构造图H1 (x, y, z)的计算公式为=H1 (X,y, z) =T (X,y, z) ^V1 (x, y, z)。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圈闭落实方法,包括步骤1利用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场V(x,y,z)将叠前深度偏移资料H(x,y,z)由深度域转换为时间域资料T(x,y,z);步骤2对深时转换资料进行解释成图,得到等T0图;步骤3利用区域地质认识修正速度场;步骤4利用修正后的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场V1(x,y,z)对深时转换资料等T0图进行变速成图得到最终构造图H1(x,y,z)。本发明人利用深时转换时间域资料进行构造解释,再根据研究区非地震及已钻井资料对速度的控制,将深度偏移速度场进行适当调整完成变速成图得到构造图,这样就可以不依赖地震成像速度落实构造,提高圈闭研究精度。
文档编号G01V1/32GK103226210SQ201310110998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日
发明者谢会文, 彭更新, 李勇, 雷刚林, 吴超, 马玉杰, 李青, 徐振平, 杨宪彰, 张敬洲, 王兴军, 陈元勇, 许安明, 玛丽克, 唐雁刚, 李伟, 王媛, 吴庆宽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