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移动设备进行物体尺寸测量的方法

文档序号:6243983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用移动设备进行物体尺寸测量的方法
【专利摘要】针对现有测量手段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移动设备的、仅需要拍摄一幅图像即可实现快速准确测量的获得所拍摄图像中物体尺寸的测量方法。其具体方法如下:用于移动设备的物体尺寸测量方法,包括获取原始数据的步骤、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的步骤、计算逻辑焦距的步骤、计算获取单位坐标长度e的步骤,以及输出图像信息的步骤;有益的技术效果:本发明克服前人移动图像测量方法需要移动设备且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仅需拍摄一幅图像就可以完成测距的移动图像测量方法。该发明根据加速度传感器静止拍摄时的一个重力分解信息计算出设备方向,并进一步结合投影几何技术,完成测量场景中两点间距离,达到快速、准确的测距。
【专利说明】用移动设备进行物体尺寸测量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测量【技术领域】,尤其属于基于单幅图像的测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 移动设备进行物体尺寸测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距离测量方法,如量尺测量、激光测量和电磁波测量等方法,不仅要求携带 设备较多,而且无法进行脱离现场的测量。图像测量是指通过图像处理的方法,对包含在图 像中的场景进行测量的方法。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利用图像实施测量成为研究的热 点之一。图像具有保存现场的能力,可以在获取图像后在脱离现场的情况下进行测量,图像 的这种属性,弥补了传统测量方法的不足。但是目前还缺少简单高效的图像测量方法。为 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移动设备内置传感器的图像测量方法。
[0003] 已有的图像测量方法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借助于额外的附加设备,结合图像处 理技术实现图像的测量。该类方法需要携带附加的设备,且需要按照固定的位置配置,实际 使用中不具有便携性。第二类是采用标定物的方法。这类方法使用场景中人工放置的已知 其信息的特定标定图案(如国际象棋棋盘、同心圆和平行圆等)对相机进行标定,求解场景 平面与实际平面之间的单应性关系,然后计算场景中点之间的距离。由于要求场景中有特 定的标定图案,不仅受标定图案大小、光照强度、角点检测的影响较大,而且不适应于范围 较大的场景。最后一类是采用标定相机的方法。这类方法利用双目视觉,通过已经标定的 两个相机获取一对图像,再根据两幅图像之间的视差来计算场景中两点之间的关系。该测 量方法需要使用两个相对位置关系已知的相机对场景进行测量,设备要求高,且不利用实 际场景的应用。
[0004] 近年来,随着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用移动设备实现便捷的移动图像测 量方法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现有方法需要移动设备拍摄两幅图像,根据设备传感器在 移动过程中记录的信息获取两次拍摄之间的距离,利用两幅图像的视差实现距离计算,但 是重力对设备加速度传感器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利用该方法记录设备的移动距离具有较大 的误差。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测量手段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移动设备的、仅需要拍摄一幅图 像即可实现快速准确测量的获得所拍摄图像中物体尺寸的测量方法。其具体方法如下:
[0006] 用移动设备进行物体尺寸测量的方法,包括获取原始数据的步骤、对原始数据进 行预处理的步骤、计算逻辑焦距f的步骤、计算获取单位坐标长度e的步骤,以及输出图像 信息的步骤;
[0007] 所述获取原始数据的步骤:用移动设备拍摄一幅图像,并记录拍摄图像时的加速 度值;由移动设备建立摄像坐标系;
[0008] 所述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的步骤:由移动设备对获取的加速度值进行降噪处 理;
[0009] 所述计算逻辑焦距f的步骤:在所述的图像上标注出两条不重合的线段,并输入 该两条线段所对应的实际长度值,由移动设备依据标注在图像上的两条线段、所分别对应 的实际长度值以及降噪处理后的加速度值换算出逻辑焦距f ;
[0010] 所述计算获取单位坐标长度e的步骤:由移动设备依据标注在图像上的一条线 段、该线段所对应的实际长度值、降噪处理后的加速度值以及换算得到的逻辑焦距f计算 出单位坐标长度e ; toon] 所述图像信息包括图像中两点之间的实际水平距离、图像中单个点的实际垂直高 度和实际深度,具体为:
[0012] 获取输出图像中指定的两点之间的实际水平距离步骤为:由操作者通过移动设备 在获取的图像上标记两个点,由移动设备依据前叙步骤获得的逻辑焦距f、单位坐标长度 e、降噪处理后的加速度值以及该两点在图像上的位置计算得到该两点之间的实际水平距 离;
[0013] 获取图像中单个点的实际垂直高度和实际深度的步骤为:由操作者通过移动设备 在获取的图像上标注一个点,由移动设备依据前叙步骤获得的逻辑焦距f、单位坐标长度 e、降噪处理后的加速度值以及该点在图像上的位置计算得到该点的实际垂直高度和实际 深度。
[0014] 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5] 本方法克服前人移动图像测量方法需要移动设备且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 仅需拍摄一幅图像就可以完成测距的移动图像测量方法。该方法根据加速度传感器静止拍 摄时的一个重力分解信息计算出设备方向,并进一步结合投影几何技术,完成测量场景中 两点间距离,达到快速、准确的测距。
[0016] 此外,本方法中所利用的加速度传感器在静止时,只受重力加速度和很小的随机 噪声的影响。设备在拍摄照片时是静止的,此时内置的加速度传感器提供了重力在设备各 个方向上的分量,即提供了设备的方向。本文提出了利用拍摄时,静止状态的加速度传感器 提供的设备方向信息,结合相机的投影几何,测量水平参考平面上物体间距、物体高度、物 体深度和设备距离高度等信息。
[0017] 进一步,本方法只需简单的交互就可完成,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本方法不需要额外 的设备辅助或者附加的标定物,也不需要多次拍摄,只需简单的交互和静止时拍摄一幅图 像即可完成。这一技术不仅适用于室内测量,还可以方便地应用到野外复杂的现场环境,具 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发明方法的流程框图。
[0019] 图2是本发明方法的测量原理图。
[0020] 图3是加速度值分解的示意图。
[0021] 图4是第1个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图像。
[0022] 图5是第2个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图像。
[0023] 图6是本发明方法所使用的移动设备的结构框图。
[0024] 图中的序号为:摄像模块1、加速度传感器模块2、数据处理模块3、显示模块4、交 互输入模块5、存储模块6。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现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结构特点。
[0026] 参见图1,用移动设备进行物体尺寸测量的方法,包括获取原始数据的步骤、对原 始数据进行预处理的步骤、计算逻辑焦距f的步骤、计算获取单位坐标长度e的步骤,以及 输出图像信息的步骤;
[0027] 所述获取原始数据的步骤:用移动设备拍摄一幅图像,并记录与拍摄图像相对应 的加速度值;由移动设备建立摄像坐标系;所述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的步骤:由移动设 备对获取的加速度值进行降噪处理;所述计算逻辑焦距f的步骤:在所述的图像上标注出 两条不重合的线段,并输入该两条线段所对应的实际长度值,由移动设备依据标注在图像 上的两条线段、所分别对应的实际长度值以及降噪处理后的加速度值换算出逻辑焦距f ; 所述计算获取单位坐标长度e的步骤:由移动设备依据标注在图像上的一条线段、该线段 所对应的实际长度值、降噪处理后的加速度值以及换算得到的逻辑焦距f计算出单位坐标 长度e ;所述图像信息包括图像中两点之间的实际水平距离、图像中单个点的实际垂直高 度和实际深度;具体为:获取图像中两点之间的实际水平距离的步骤为:由操作者通过移 动设备在获取的图像上标记两个点,由移动设备依据前叙步骤获得的逻辑焦距f、单位坐标 长度e、降噪处理后的加速度值以及该两点在图像上的位置计算得到该两点之间的实际水 平距离;
[0028] 获取图像中单个点的实际垂直高度和实际深度的步骤为:通过移动设备在获取的 图像上标注一个点,由移动设备依据前叙步骤获得的逻辑焦距f、单位坐标长度e、降噪处 理后的加速度值以及该点在图像上的位置计算得到该点的实际垂直高度和实际深度。
[0029] 参见图6,所述移动设备包含摄像模块1、加速度传感器模块2、数据处理模块3、显 示模块4、交互输入模块5以及存储模块6 ;数据处理模块3分别与摄像模块1、加速度传感 器模块2、显示模块4、交互输入模块5和存储模块6相连接;其中,摄像模块1为视觉成像 器件,负责拍摄场景以获取图像;加速度传感器模块2负责采集并输出加速度数值;数据处 理模块3负责数据的处理和计算;显示模块4为显示屏或具有触摸输入功能的显示屏;交 互输入模块5为物理键盘或显示在显示模块4上的虚拟键盘,用于指点或输入场景图像的 象素、位置和长度信息;存储模块6由外置或内置的各种存储卡和存储器构成,用于存储输 入、输出的数据;
[0030] 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移动设备为手机或平板电脑。进一步说,移动设备为采用安卓 系统的三星、小米、华为、联想、酷派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以及苹果公司的ipod touch、 ipad 或 iphone。
[0031] 参见图1,本方法获取并输出图像中指定的两点之间的实际水平距离、指定的单个 点的实际垂直高度和实际深度的步骤具体如下:
[0032] 按如下步骤获取图片中物体的尺寸信息:
[0033] 步骤一、获取原始数据的步骤:
[0034] 数据处理模块3实时读取并缓存200组加速度传感器模块2输出的加速度值;
[0035] 当摄像模块1对需要测量的实际场景拍摄一幅图像时,由数据处理模块3将该图 像以及自拍摄图像时刻起向前的1〇〇组原始的加速度值gi -同存入移动设备的存储模块6 中待用,i取1至100 ;
[0036] 由数据处理模块3建立摄像坐标系0ΧΥΖ :所述摄像坐标系0ΧΥΖ以摄像模块1的 镜头的视点为光心V,以摄像模块1的镜头的中心点为原点0,以移动设备的X轴方向为摄 像坐标系的X轴,以移动设备的Y轴方向为摄像坐标系的Y轴,以穿过原点0且垂直于由摄 像坐标系的X轴和摄像坐标系的Y轴构成的Χ0Υ面的直线为摄像坐标系的Z轴;
[0037] 参见图3,图像I是摄像模块1对含有物体的场景进行拍摄而得到的像,以图像I 的中心点为原点0,建立摄像坐标系0ΧΥΖ,其中:图像I的横向和纵向分别对应坐标系的X 轴和Y轴,过原点0且垂直于Χ0Υ面的直线为坐标系的Z轴。图像I所在的平面称为成像 面,被拍摄物体所在的水平面称为水平面。摄像模块的光心V,也称为视点,代表了摄像模 块1的位置,位于0ΧΥΖ坐标系的Z轴上。此外,图中镜头视点V到镜头原点0之间的距离 即为待求的逻辑焦距f。
[0038] 进一步说,摄像模块1应在对焦清晰且不抖动的环境中,对放置于平面上的待测 物体进行拍摄,摄像模块1根据透视投影原理将镜头视域范围的三维空间成像到图像中, 从而得到有待测物体的二维场景图像。
[0039] 为了确保测试的精度,可以选择移动设备1所能达到的最大分辨率和清晰度以获 得最佳成像效果。加速度传感器2在摄像模块1拍摄照片前启动,并记录摄像模块拍摄时 刻前至少0. 1秒内加速度传感器数据。将摄像模块1获取的图像以及加速度传感器模块2 获取的所有数据保存到数据存储6模块。
[0040] 步骤二、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的步骤:
[0041] 由数据处理模块3按加权平均法将由步骤一获得的100组原始的加速度数值gi进 行降噪和消除异常值的处理,获得预处理后的加速度数值g;
[0042] 由数据处理模块3将预处理后的加速度数值g按摄像坐标系0ΧΥΖ分解为X轴加 速度分量g x、Y轴加速度分量gy和Z轴加速度分量gz,并保存到存储模块6中待用;
[0043] 在本发明中,计算逻辑焦距f时需要用到重力加速度。因为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垂 直于水平面,所以预处理后的加速度数值g所对应的矢量方向是垂直指向拍摄场景的水平 面的,如图3所示。这样,移动设备拍摄照片时从加速度传感器模块2获取的加速度数据是 该水平面的法向量,相应的,所述水平面在摄像坐标系0ΧΥΖ下的平面方程为:
[0044] gxx+gyy+gzz+d = 0 ;
[0045] 其中:gx、gy和gz分别为预处理后的加速度数值g在摄像坐标系0ΧΥΖ下的X轴加 速度分量g x、Y轴加速度分量gy和Z轴加速度分量gz。d为水平面相对于成像面的相对深 度,在后续地推导过程中可以论证得知,水平面相对于成像面的相对深度d与各计算输出 值无关。
[0046] 步骤三、计算逻辑焦距f的步骤:
[0047] 现结合图2对获取逻辑焦距f的步骤原理进一步阐述。如图2所示,在所述图像 显示的场景水平面中标记两处已知长度的线段,分别记为图像第一定标线段AB和图像第 二定标线段CD ;所述图像第一定标线段AB和图像第二定标线段CD分别对应实际场景中实 际第一定标线段A' B'和实际第二定标线段C' D',实际长度值分别为
[0048] 图像image,I是摄像模块1拍摄水平面物体后得到像。由数据处理模块3将该保 存在存储模块6中的图像I读取并显示在显示模块4上;图像I中的图像第一定标线段AB 的两端分别称为端点A和端点B,图像I中的图像第二定标线段CD的两端分别称为端点C 和端点D。
[0049] 由于此时的图像中心点与镜头中心点相对应,图像I的原点即为镜头原点。以图 像I的中心点为原点0建立摄像坐标系0ΧΥΖ,其中:图像I的横向和纵向分别对应X和Y 轴,过图像原点〇且垂直于Χ0Υ面的直线为Z轴。为便于描述,将图像I所在的平面简称为 成像面,被拍摄的物体所在的水平面简称为水平面。摄像模块1的光心V,也称为视点,代表 了摄像模块1的位置,位于摄像坐标系0ΧΥΖ的Z轴上。视点V到原点0之间的距离即为待 求的逻辑焦距f。通过交互输入模块5将图像第一定标线段AB的两端和图像第二定标线段 CD的两端在显示模块4上的位置分别标记出来,其中,图像第一定标线段AB的两端分别为 端点A和端点B,
[0050] 图像第一定标线段AB的实际长度为Lv B;;图像第二定标线段⑶的两端分别为端 点C和端点D,图像第二定标线段⑶的实际长度为D;;端点A、端点B、实际第一定标线 段A' B'的实际长度值为LA;B;、端点C、端点D和实际第二定标线段C' D'的实际长度 值为k f均存在存储模块6中待用;
[0051] 由数据处理模块3将端点A、端点B、端点C和端点D在显示模块4所显示的图像 中的二维位置转换为在摄像坐标系0ΧΥΖ下的坐标值,依次为:端点A的三维坐标值(A x, Ay, 〇)、端点B的三维坐标值(Bx,By,0)、端点C的三维坐标值(C x,Cy,0)和端点D的三维坐标值 (Dx, Dy, 0);
[0052] 由数据处理模块3将端点A的三维坐标值(Ax,Ay,0)、端点B的三维坐标值(B x,By, 〇)、图像第一定标线段AB所对应的实际长度值LA, B,、端点C的三维坐标值(Cx,Cy,0)、端点 D的三维坐标值(Dx,Dy,0)、图像第二定标线段⑶所对应的实际长度值Lc, D,、以及由步骤 二获得的X轴加速度分量gx,Y轴加速度分量gy和Z轴加速度分量g z带入式I,计算得到逻 辑焦距f,并保存至存储模块6中待用;
[0053]

【权利要求】
1. 用移动设备进行物体尺寸测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进行的5 个步骤:获取原始数据的步骤、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的步骤、计算逻辑焦距 /的步骤、计算获取单位坐标长度e的步骤,以及输出图像信息的步骤;其中,所述获取原始 数据的步骤:用移动设备拍摄一幅图像,并记录与拍摄图像相对应的加速度值;由移动设 备建立摄像坐标系;所述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的步骤:由移动设备对获取的加速度值进 行降噪处理;所述计算逻辑焦距/的步骤:在所述的图像上标注出两条不重合的线段,并输 入该两条线段所对应的实际长度值,由移动设备依据标注在图像上的两条线段、所分别对 应的实际长度值以及降噪处理后的加速度值换算出逻辑焦距/;所述计算获取单位坐标 长度e的步骤:由移动设备依据标注在图像上的一条线段、该线段所对应的实际长度值、降 噪处理后的加速度值以及换算得到的逻辑焦距f计算出单位坐标长度e ; 所述图像信息包括图像中两点之间的实际水平距离、图像中单个点的实际垂直高度和 实际深度;其中,获取图像中两点之间的实际水平距离的步骤为:由操作者通过移动设备 在获取的图像上标记两个点,由移动设备依据前叙步骤获得的逻辑焦距/、单位坐标长度 e、降噪处理后的加速度值以及该两点在图像上的位置计算得到该两点之间的实际水平距 离;获取图像中单个点的实际垂直高度和实际深度的步骤为:通过移动设备在获取的图像 上标注一个点,由移动设备依据前叙步骤获得的逻辑焦距/、单位坐标长度e、降噪处理后 的加速度值以及该点在图像上的位置计算得到该点的实际垂直高度和实际深度。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移动设备进行物体尺寸测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方法获 取并输出图像中指定的两点之间的实际水平距离、指定的单个点的实际垂直高度和实际深 度的步骤具体如下: 步骤一、获取原始数据的步骤: 由移动设备的数据处理模块(3)实时读取并缓存100组加速度传感器模块(2)所输出 的加速度值;当移动设备的摄像模块(1)对需要测量的实际场景拍摄一幅图像时,由数据 处理模块(3)将该图像以及自拍摄图像时刻起向前的100组原始的加速度值紙一同存入移 动设备的存储模块(6)中待用,i取1至100 ;由数据处理模块(3)建立摄像坐标系OJTFZ : 所述摄像坐标系以摄像模块(1)的镜头的视点为光心V,以摄像模块(1)的镜头的中 心点为原点〇,以移动设备的Z轴方向为摄像坐标系的I轴,以移动设备的y轴方向为摄像 坐标系的y轴,以穿过原点〇且垂直于由摄像坐标系的x轴和摄像坐标系的y轴构成的 面的直线为摄像坐标系的Z轴; 步骤二、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的步骤: 由数据处理模块(3)按加权平均法将由步骤一获得的100组原始的加速度数值进行 降噪和消除异常值的处理,获得预处理后的加速度数值由数据处理模块(3)将预处理后 的加速度数值5按摄像坐标系分解为轴加速度分量久、y轴加速度分量办和Z轴加 速度分量并保存到存储模块(6)中待用; 步骤三、计算逻辑焦距/的步骤: 由数据处理模块(3)将保存在存储模块(6)中的图像读取并显示在移动设备显示模块 ⑷上; 在所述图像显示的场景水平面中标记两处已知长度的线段,分别记为图像第一定标线 段AB和图像第二定标线段CD ;所述图像第一定标线段AB和图像第二定标线段CD分别对 应实际场景中实际第一定标线段A ? B ?和实际第二定标线段C f D _,实际长度值分别为 和[c ; 通过移动设备的交互输入模块(5)将图像第一定标线段AB的两端和图像第二定标线 段⑶的两端在显示模块(4)上的位置分别标记出来,其中,图像第一定标线段AB的两端分 别为端点A和端点B,图像第一定标线段AB的实际长度为;图像第二定标线段CD的两 端分别为端点C和端点D,图像第二定标线段CD的实际长度为;端点A、端点B、实际第 一定标线段A ? B *的实际长度值为、端点C、端点D和实际第二定标线段O D f的实际长 度值为均存在存储模块(6)中待用; 由数据处理模块(3)将端点A、端点B、端点C和端点D在显示模块(4)所显示的图像中 的二维位置转换为在摄像坐标系0XFZ下的坐标值,依次为端点A的三维坐标值〇) 、端点g的三维坐标值〇>、端点C的三维坐标值0;)和端点D的三维坐标值 (?〇為 0); 由数据处理模块(3)将端点4的三维坐标值、端点S的三维坐标值 、图像第一定标线段AB所对应的实际长度值?、端点C的三维坐标值(C;,Cy,0)、端点D的 三维坐标值《义¥,&.,〇)、图像第二定标线段⑶所对应的实际长度值、以及由步骤二获 得的X轴加速度分量#.Y,F轴加速度分量馬?和Z轴加速度分量jr2带入式I,计算得到逻辑焦 距/,并保存至存储模块(6)中待用;
步骤四、计算获取单位坐标长度e的步骤: 由数据处理模块(3)将由步骤三得到端点4的三维坐标值(為、端点S的三维坐 标值〇j、图像第一定标线段AB所对应的实际长度值和逻辑焦距/ ,以及由步骤 二获得的I轴加速度分量A,y轴加速度分量馬?和Z轴加速度分量ft带入式II,计算得到单 位坐标长度e并保存至存储模块(6)中待用;
步骤五、输出图像信息的步骤: 设在实际场景的水平面上有第一待测点r和第二待测点p,在穿过第一待测点r且垂 直水平面的直线上设有第三待测点f ,即第一待测点f是第三待测点C在场景的水平面上 投影的垂足;由在摄像模块(1)拍摄获得的图像的上与第一待测点r、第二待测点r和第 三待测点t分别对应点是图像第一待测点E、图像第二待测点F和图像第三待测点G ; 1) 获取实际场景水平面中实际第一待测点r和实际第二待测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值 ^EfFt ; 由操作者通过交互输入模块(5)标记出与实际第一待测点皮相对应的图像第一待测点 E、以及与实际第二待测点产相对应的图像第二待测点F在显示模块(4)所显示的图像中的 二维位置,由数据处理模块(3)将图像第一待测点E和图像第二待测点F在显示模块(4)上 的二维位置坐标转换为摄像坐标系OXFZ下的图像第一待测点E的三维坐标值 和图像第二待测点F的三维坐标值(F2,F_0)并一同代入式III,获得指定区域的实际的水 平长度值L&f.-:
式中的f和e分别为步骤三中的逻辑焦距和步骤四中的单位坐标长度; 2) 获取实际场景水平面上方的实际第三待测点^的垂直高度值; 由于实际第一待测点r是实际第三待测点G;在场景水平面上的垂足,故实际第一待测 点r与实际第三待测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大小即为实际第三待测点f的垂直高度 值好EfG1,; 通过交互输入模块(5)标记出图像第一待测点E和图像第三待测点G在显示模块(4) 所显示的图像中的二维位置,由数据处理模块(3)将图像第一待测点E和图像第三待测点G 在显示模块(4)上的二维位置信息分别转换为摄像坐标系〇iTZ下的图像第一待测点E的 三维坐标值和图像第三待测点G的三维坐标值并一同代入式IV,获得 实际第三待测点C的垂直高度值l#E,& :
3) 获取实际场景中单个点的深度; 所述单个点的深度为场景水平面内点的深度或场景水平面上方悬空点的深度; 所述场景水平面内点的深度为移动设备内摄像模块(1)的镜头与位于场景水平面内的 实际第一待测点P之间的直线距离;通过交互输入模块(5)标记出图像第一待测点E在显 示模块(4)所显示的图像中的位置;由数据处理模块(3)将图像第一待测点E在显示模块 (4)上的位置信息转换为摄像坐标系〇1了2下的图像第一待测点E坐标值y,0)并代入 式V,获得场景水平面内点的深度:
所述场景水平面上方悬空点的深度.为移动设备内摄像模块(1)的镜头与位于场景水 平面上方的实际第三待测点CT之间的直线距离; 通过交互输入模块(5)标记出图像第三待测点G在显示模块(4)所显示的图像中的位 置;由数据处理模块(3)读取图像第三待测点G在摄像坐标系OATZ下的图像第三待测点G 坐标值(GpGy,0〕,连同步骤三得到的逻辑焦距/和步骤四所得到的单位坐标长度e -同代 入式VI,获得场景水平面上方悬空点的深度:
上述计算结果通过显示模块(4)显示。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移动设备进行物体尺寸测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由步骤一获得的100组原始的加速度数值免进行降噪和消除异常值的处理的具体 方法如下: 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模块(2)按0. 001s为取样周期,进行加速度值的取样和输出; 数据处理模块(3)实时读取并缓存200组由加速度传感器模块(2)传递来的原始加速 度数据;当摄像模块(1)拍摄一幅图像后,由数据处理模块(3)将该图像以及自拍摄图像时 刻起向前的100组原始的加速度值S丨S l〇〇j一同存入移动设备的存储模块(6)中待 用;数据处理模块(3)按获取的时间先后顺序将所述的100组原始的加速度数值进行 排列,其中,#1为拍照时刻的加速度值;为自拍照时刻起向前的第1个加速值,以此类推, 为自拍照时刻起向前的第99个加速值; 上述原始的加速度数值&分别对应一个权值% = 101 - i S 100>并带入下 式,获得预处理后的加速度数值沒: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移动设备进行物体尺寸测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 设备为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
【文档编号】G01B11/22GK104279960SQ201410541470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4日
【发明者】方贤勇, 陈尚文 申请人:安徽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