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可分离直流分压器的分压比电压系数检测方法

文档序号:6248510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可分离直流分压器的分压比电压系数检测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可分离直流分压器的分压比电压系数检测方法,包括步骤1:以第一辅助分压器为参考标准,测量待测直流分压器的低压臂电阻的电压相对误差;步骤2:以第二辅助分压器为参考标准,测量待测直流分压器的低压臂电阻的电压相对误差;步骤3:以第一辅助分压器和第二辅助分压器串联形成分压器支路为参考标准,测量待测直流分压器的低压臂电阻的电压相对误差;步骤4:计算待测直流分压器的分压比电压系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可分离直流分压器的分压比电压系数检测方法,检测步骤更简便、检测结果更准确,消除了直流电压加法试验过程中,辅助分压器低压臂电阻的差异对待测直流分压器的分压比电压系数计算的影响。
【专利说明】一种基于可分离直流分压器的分压比电压系数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分压比电压系数的检测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可分离直流分压器的分压比电压系数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直流分压器(DC voltage divider),是用于电力系统及电气、电子设备制造部门测量直流高电压的设备,其分压比一般溯源到直流标准分压器上。直流标准分压器的分压比量值溯源过程可以分解成低电压下电阻比的标定和高电压下分压比的电压系数的测定。
[0003]直流电压加法是一种在直流分压器的实际工作电压下,根据试验测量结果计算直流分压比电压系数的方法。在进行直流电压加法试验时,辅助直流分压器有单独使用和串联使用两种工作方式。常规的直流电压加法试验中,两台辅助直流分压器串联使用时的低压臂电阻值与这两台辅助直流分压器单独使用时的低压臂电阻值之和并不相等,因此在推导主直流分压器的直流分压比电压系数的计算公式时,必须考虑因辅助直流分压器串联使用和单独使用时低压臂电阻值不等而引入的误差,在直流电压加法试验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测量出辅助分压器串联使用时和单独使用时的低压臂电阻值的差异大小,并将测量得到的差异大小代入到直流分压比电压系数的计算公式中。这不仅使直流分压比电压系数的计算公式变得更加复杂,而且增加了直流电压加法试验的实施步骤。同时,由于测量辅助直流分压器串联使用时和单独使用时的低压臂电阻值差异的难度很大,容易引入额外的测量误差到直流分压比电压系数的计算结果中,降低直流分压比电压系数测量的准确性。因此,需要提出一种能够简化直流分压比电压系数计算公式、减少直流电压加法试验实施步骤、提高测量不确定度水平的直流分压比电压系数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0004]为了满足现有技术的需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可分离直流分压器的分压比电压系数检测方法,所述可分离直流分压器包括第一辅助分压器和第二辅助分压器;所述方法包括:
[0005]步骤1:在第一辅助分压器和待测直流分压器上同时施加直流电压U,以第一辅助分压器为参考标准,测量待测直流分压器的低压臂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对误差^a(U);
[0006]步骤2:在第二辅助分压器和待测直流分压器上同时施加直流电压U,以第二辅助分压器为参考标准,测量待测直流分压器的低压臂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对误差^b(U);
[0007]步骤3:将第一辅助分压器和第二辅助分压器串联形成分压器支路;在所述分压器支路和待测直流分压器上同时施加直流电压2U,以所述分压器支路为参考标准,测量待测直流分压器的低压臂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对误差L(2U);
[0008]步骤4:依据步骤1-步骤3得到的电压相对误差计算所述待测直流分压器从电压U到电压2U的直流分压比电压系数Y (2U)。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辅助分压器的低压臂电阻R11的阻值和第二辅助分压器的低压臂电阻R12的阻值相同,且所述低压臂电阻R11和低压臂电阻R12均为所述待测直流分压器的低压臂电阻R13的阻值一半;
[0010]所述第一辅助分压器的高压臂电阻Rhl的阻值和第二辅助分压器的高压臂电阻Rh2的阻值相同,且所述高压臂电阻Rhl和高压臂电阻Rh2均为所述待测直流分压器的高压臂电阻Rh3的阻值一半;
[0011]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直流分压比电压系数Y (2U)的计算公式为:
[0012]Y (2U) =0.5[ea(U)+eb(U)]_ec(2U) (I);
[0013]优选的,所述可分离直流分压器包括设置有第一辅助分压器的高压臂电阻Rhl的第一绝缘筒,设置有第二辅助分压器的高压臂电阻Rh2的第二绝缘筒,以及设置有第一辅助分压器的低压臂电阻R11和第二辅助分压器的低压臂电阻R12的金属屏蔽盒;
[0014]所述第一绝缘筒为由金属盖板、金属底盘和绝缘侧板组成的密闭的柱形筒;所述高压臂电阻Rhl的一端引线通过所述金属盖板引出至第一绝缘筒外侧,另一端引线通过所述金属底盘引出至第一绝缘筒外侧;所述引线的外部设有绝缘套管以保证引线与金属盖板,以及与金属底盘绝缘,所述绝缘套管分别与引线、金属盖板和金属底盘密封以保证第一绝缘筒的密封性;
[0015]所述第二绝缘筒为由金属盖板、金属底盘和绝缘侧板组成的密闭的柱形筒;所述高压臂电阻Rh2的一端引线通过所述金属盖板引出至第二绝缘筒外侧,另一端引线通过所述金属底盘引出至第二绝缘筒外侧;所述引线的外部设有绝缘套管以保证引线与金属盖板,以及与金属底盘绝缘,所述绝缘套管分别与引线、金属盖板和金属底盘密封以保证第二绝缘筒的密封性;
[0016]所述金属屏蔽盒包括顶盖和底座;所述顶盖上设有第一引线端子、第二引线端子和第三引线端子;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出线端子、第二出线端子、第三出线端子和第四出线端子;
[0017]所述低压臂电阻R11和低压臂电阻R12串联后的连接方式包括:
[0018]低压臂电阻R11另一端的一条支路与所述第二引线端子连接,另一条支路与所述第三引线端子连接;低压臂电阻R12另一端的一条支路与所述第二出线端子连接,另一条支路与所述第三出线端子连接;低压臂电阻R11和低压臂电阻R12连接点的一条支路与所述第一引线端子连接,一条支路与所述第一出线端子连接,一条支路与所述第四出线端子连接;
[0019]优选的,所述第一辅助分压器作为参考标准,测量待测直流分压器的低压臂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对误差ε a(U)时:将所述第一绝缘筒的金属盖板侧的引线与外部直流电源连接,所述金属底盘侧的引线与所述金属屏蔽盒的第二引线端子连接,所述第一出线端子接地;
[0020]所述第二辅助分压器作为参考标准,测量待测直流分压器的低压臂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对误差eb(U)时:将所述第二绝缘筒的金属盖板侧的引线与外部直流电源连接,所述金属底盘侧的引线与所述金属屏蔽盒的第一引线端子连接,所述第二出线端子接地;
[0021]所述第一辅助分压器和第二辅助分压器串联形成的分压器支路作为参考标准,测量待测直流分压器的低压臂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对误差L(2U)时:将第一绝缘筒的金属盖板侧的引线与外部直流电源连接,金属底盘侧的引线与第二绝缘筒的金属盖板侧的引线连接,第二绝缘筒的金属底盘侧的引线与所述金属屏蔽盒的第二引线端子连接,所述第二出线端子接地;
[0022]优选的,测量所述低压臂电阻R11两端的电压包括:采集所述金属屏蔽盒的第三引线端子和第四出线端子之间的电压值;
[0023]测量所述低压臂电阻R12两端的电压包括:
[0024]采集所述金属屏蔽盒的第三出线端子和第四出线端子之间的电压值;
[0025]测量所述低压臂电阻R11和低压臂电阻R12串联后两端的电压包括:
[0026]采集所述金属屏蔽盒的第三引线端子和第三出线端子之间的电压值。
[0027]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异效果是:
[0028]1、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将直流电压加法试验中作为参考标准的辅助分压器设计为高压臂和低压臂可以分离的直流分压器,使两台辅助分压器串联使用时的高压臂电阻和低压臂电阻分别等于这两台辅助分压器单独使用时的高压臂电阻之和和低压臂电阻之和,从而消除了因辅助分压器低压臂电阻不同而引入的误差,减少了试验步骤,有利于提高待测直流分压器的直流分压比电压系数的测量不确定度水平;
[0029]2、本发明技术方案中,设置有辅助分压器的低压臂电阻的金属屏蔽盒为四端口电阻,消除了直流电压加法试验过程中的引线电阻和接触电阻对低压臂电阻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测量不确定度水平;
[0030]3、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可分离直流分压器的分压比电压系数检测方法,其检测步骤更简便、检测结果更准确,消除了直流电压加法试验过程中,辅助分压器低压臂电阻的差异对待测直流分压器的直流分压比电压系数计算的影响。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32]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可分离直流分压器的分压比电压系数检测方法流程图;
[0033]图2:本发明实施例中直流分压器结构原理图;
[0034]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绝缘筒结构示意图;
[0035]图4:本发明实施例中金属屏蔽盒结构示意图;
[0036]其中,1-绝缘侧板;2_金属盖板;3_金属底盘;4_高压臂电阻;5_绝缘套管;6-金属盖板侧的引线;7_金属底盘侧的引线;8_金属屏蔽盒外壳;9_第一辅助分压器的低压臂电阻;10-第二辅助分压器的低压臂电阻;11-绝缘套管;12_第二引线端子;13_第二出线端子;14_第一引线端子;15_第一出线端子;16_第三引线端子;17_第四出线端子;18_第三出线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8]一、分压比电压系数;
[0039]在不同电压下直流分压器的分压比是不同的,分压比电压系数表示了不同电压下的分压比的相对变化量。
[0040]二、直流电压加法试验;
[0041]1、直流电压加法试验作为分压比电压系数的主要检测方法需要使用三台直流分压器:
[0042]直流分压器1#和直流分压器2#为辅助分压器,直流分压器3#为主分压器,直流分压器1#和2#的额定电压为直流分压器3#的一半。直流分压器1#单独使用时,高压臂电阻为R1,低压臂电阻为R2 ;直流分压器2#单独使用时,高压臂电阻为R3+R’4,低压臂电阻为R4 ;将直流分压器1#和2#串联起来组成串联分压器使用时,高压臂电阻为WR3,低压臂电阻为R’4+R4;直流分压器3#的高压臂电阻为&,低压臂电阻为R6。其中,R1 = R3 =R5/2 > R2 = R' 4 = R4 = R6/2。
[0043]2、直流电压加法试验的步骤包括:
[0044](I)在直流分压器1#和3#上施加相同的直流高电压U,以直流分压器1#为参考标准,测量R2和R6上电压的相对误差,记为Ci1(U);
[0045](2)在直流分压器2#和3#上施加相同的直流高电压U,以直流分压器2#为参考标准,测量&和&上电压的相对误差,记为a2(U);
[0046](3)在串联分压器和直流分压器3#上施加相同的直流高电压2U,以串联分压器为参考标准,测量R’ 4+R4和R6上电压的相对误差,记为a 3 (2U);
[0047](4)在低电压下,以R2为参考标准,测量R2和1?’4阻值的相对误差,记为Ci4 ;
[0048](5)根据定义,直流分压器3#从电压U到电压2U的分压比电压系数Y (2U)为:
[0049]Y (2U) = [K(2U)-K(U)]/K0 (I)
[0050]其中:K(2U)为直流分压器3#在电压2U下的实际分压比;K(U)为直流分压器3#在电压U下的实际分压比A为直流分压器3#的标称分压比。
[0051]计算直流分压器3#从电压U到电压2U的分压比电压系数Y (2U)的公式为:
[0052]y (2U) = 0.5 [ α ! (U) + α 2 (U) ] - α 3 (2U) —0.5 α 4,(U) (2)
[0053]其中:α 4’⑶是直流分压器1#和2#单独工作在直流高电压U下,以R2为参考标准时的R2和R’ 4阻值的相对误差。
[0054]由于在高电压U下直接测量 < ⑶难度较大,实现起来比较困难,因此用低电压下的测量值α 4近似代替α 4’ (U),则有:
[0055]Y (2U) ^ 0.5 [ α ! (U) + α 2 (U) ] - α 3 (2U) —0.5 α 4 (3)
[0056]将在步骤(I)-步骤⑷中测量得到的试验数据代入公式(3),可以计算出Y (2U),从而得到直流分压器3#从电压U到电压2U的直流分压比的电压系数。
[0057]直流分压器1#和2#工作在高电压U时,电阻发热严重,绝缘腔体内部的温度升高,导致R2和R’ 4的阻值发生变化,由于R2和R’ 4的温度曲线不可能完全相同,R2和R’ 4的阻值变化量是不同的,因此R2和1?’4阻值的相对误差α4’ (U)不是一个恒定值,其大小与直流分压器工作电压U的大小有关。在低电压下测量^14时,电阻发热量极小,绝缘腔体内部的温度不变,与环境温度相同,测得的04是一个恒定值。显然,直流分压器工作在高电压U时的α4’ (U)与在低电压下测量得到的04是不同的,因此在计算直流分压比电压系数时,用%近似代替α4’ (U)会引入误差。
[0058]因此,采用常规的直流电压加法,推导得到的直流分压比电压系数的计算公式必须考虑R2和R’ 4的差异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在直流电压加法试验的具体实施中,需要在低电压下测量R2和1?’4阻值的相对误差α4,增加了试验步骤,而且将Ci4的测量结果代入公式进行直流分压器3#的直流分压比电压系数的计算,还会引入误差,降低了测量不确定度的水平。
[0059]三、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可分离直流分压器的分压比电压系数检测方法,可分离直流分压器包括第一辅助分压器和第二辅助分压器;如图1所示具体步骤包括:
[0060]1、在第一辅助分压器和待测直流分压器上施加直流电压U,以第一辅助分压器为参考标准,测量待测直流分压器的低压臂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对误差ε a(U)。
[0061]2、在第二辅助分压器和待测直流分压器上施加直流电压U,以第二辅助分压器为参考标准,测量待测直流分压器的低压臂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对误差ε b(U)。
[0062]3、将第一辅助分压器和第二辅助分压器串联形成分压器支路;在分压器支路和待测直流分压器上施加直流电压2U,以分压器支路为参考标准,测量待测直流分压器的低压臂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对误差L(2U)。
[0063]4、依据步骤1-3得到的电压相对误差计算所述待测直流分压器从电压U到电压2U的直流分压比电压系数Y (2U),计算公式为:
[0064]y (2U) = 0.5[ ε a(U)+ ε b(U)]- ε c(2U) (4)
[0065]其中,第一辅助分压器的低压臂电阻R11的阻值和第二辅助分压器的低压臂电阻R12的阻值相同,且低压臂电阻R11和低压臂电阻R12均为待测直流分压器的低压臂电阻R13的阻值一半;第一辅助分压器的高压臂电阻Rhl的阻值和第二辅助分压器的高压臂电阻Rh2的阻值相同,且高压臂电阻Rhl和高压臂电阻Rh2均为待测直流分压器的高压臂电阻Rh3的阻值一半。
[0066]四、本实施例中可分离直流分压器的具体结构为:
[0067]1、设置有第一辅助分压器的高压臂电阻Rhl的第一绝缘筒,设置有第二辅助分压器的高压臂电阻Rh2的第二绝缘筒;
[0068](I)第一绝缘筒包括由金属盖板、金属底盘和绝缘侧板组成的密闭的柱形筒;
[0069]高压臂电阻Rhl的一端引线通过金属盖板引出至第一绝缘筒外侧,另一端引线通过金属底盘引出至第一绝缘筒外侧;引线的外部设有绝缘套管以保证引线与金属盖板,以及引线与金属底盘绝缘,绝缘套管分别与引线、金属盖板和金属底盘密封以保证第一绝缘筒的密封性。
[0070](3)第二绝缘筒也包括由金属盖板、金属底盘和绝缘侧板组成的密闭的柱形筒;高压臂电阻Rh2的一端引线通过金属盖板引出至第二绝缘筒外侧,另一端引线通过金属底盘引出至第二绝缘筒外侧;引线的外部设有绝缘套管以保证引线与金属盖板,以及引线与金属底盘绝缘,绝缘套管分别与引线、金属盖板和金属底盘密封以保证第二绝缘筒的密封性;
[0071](3)第一绝缘筒和第二绝缘筒的结构相同,绝缘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
[0072]2、设有第一辅助分压器的低压臂电阻R11和第二辅助分压器的低压臂电阻R12的金属屏蔽盒;
[0073]如图4所示,金属屏蔽盒包括顶盖和底座;顶盖上设有第一引线端子14、第二引线端子12和第三引线端子16 ;底座上设有第一出线端子15、第二出线端子13、第三出线端子18和第四出线端子17;
[0074]低压臂电阻R11和低压臂电阻R12串联后的连接方式为:
[0075]低压臂电阻R11另一端的一条支路与第二引线端子12连接,另一条支路与第三引线端子16连接;低压臂电阻R12另一端的一条支路与第二出线端子13连接,另一条支路与第三出线端子18连接;低压臂电阻R11和低压臂电阻R12连接点的一条支路与第一引线端子14连接,一条支路与第一出线端子15连接,一条支路与第四出线端子17连接。
[0076]3、当进行步骤I的操作时:
[0077]施加直流电压U,以第一辅助分压器作为参考标准,测量待测直流分压器的低压臂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对误差ε a(U),将第一绝缘筒的金属盖板侧的引线与外部直流电源连接,金属底盘侧的引线与金属屏蔽盒的第二引线端子连接,第一出线端子接地。
[0078]所述第一辅助分压器的结构原理如图2所示。
[0079]当进行步骤2的操作时:
[0080]施加直流电压U,以第二辅助分压器作为参考标准,测量待测直流分压器的低压臂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对误差eb(U),将第二绝缘筒的金属盖板侧的引线与外部直流电源连接,金属底盘侧的引线与金属屏蔽盒的第一引线端子连接,第二出线端子接地。
[0081]所述第二辅助分压器的结构原理如图2所示。
[0082]当进行步骤3的操作时:
[0083]施加直流电压2U,以第一辅助分压器和第二辅助分压器串联形成的分压器支路作为参考标准,测量待测直流分压器的低压臂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对误差ε J2U),将第一绝缘筒的金属盖板侧的引线与外部直流电源连接,金属底盘侧的引线与第二绝缘筒的金属盖板侧的引线连接,第二绝缘筒的金属底盘侧的引线与金属屏蔽盒的第二引线端子连接,第二出线端子接地。
[0084]所述分压器支路的结构原理如图2所示。
[0085]4、待测直流分压器的结构原理如图2中电阻R13和Rh3串联支路所示。
[0086]5、测量低压臂电阻R11两端的电压包括:采集金属屏蔽盒的第三引线端子和第四出线端子之间的电压值。
[0087]测量低压臂电阻R12两端的电压包括:采集金属屏蔽盒的第三出线端子和第四出线端子之间的电压值。
[0088]测量低压臂电阻R11和低压臂电阻R12串联后两端的电压包括:采集金属屏蔽盒的第三引线端子和第三出线端子之间的电压值。
[0089]6、金属屏蔽盒的所有引线端子和出线端子均设有绝缘套管11以保证端子与金属屏蔽盒绝缘,且绝缘套管11与端子和金属屏蔽盒外壳8密封以保证金属屏蔽盒的密封性。
[0090]最后应当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可分离直流分压器的分压比电压系数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分离直流分压器包括第一辅助分压器和第二辅助分压器;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在第一辅助分压器和待测直流分压器上同时施加直流电压U,以第一辅助分压器为参考标准,测量待测直流分压器的低压臂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对误差Sa(U); 步骤2:在第二辅助分压器和待测直流分压器上同时施加直流电压U,以第二辅助分压器为参考标准,测量待测直流分压器的低压臂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对误差eb(U); 步骤3:将第一辅助分压器和第二辅助分压器串联形成分压器支路;在所述分压器支路和待测直流分压器上同时施加直流电压2U,以所述分压器支路为参考标准,测量待测直流分压器的低压臂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对误差L(2U); 步骤4:依据步骤1-步骤3得到的电压相对误差计算所述待测直流分压器从电压U到电压2U的直流分压比电压系数Y (2U)。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分压器的低压臂电阻R11的阻值和第二辅助分压器的低压臂电阻R12的阻值相同,且所述低压臂电阻R11和低压臂电阻R12均为所述待测直流分压器的低压臂电阻R13的阻值一半; 所述第一辅助分压器的高压臂电阻Rhl的阻值和第二辅助分压器的高压臂电阻Rh2的阻值相同,且所述高压臂电阻Rhl和高压臂电阻Rh2均为所述待测直流分压器的高压臂电阻Rh3的阻值一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直流分压比电压系数Y(2U)的计算公式为: Y (2U) =0.5[ea(U)+e“U)]-ec(2U) (I)。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分离直流分压器包括设置有第一辅助分压器的高压臂电阻Rhl的第一绝缘筒,设置有第二辅助分压器的高压臂电阻Rh2的第二绝缘筒,以及设置有第一辅助分压器的低压臂电阻R11和第二辅助分压器的低压臂电阻R12的金属屏蔽盒; 所述第一绝缘筒为由金属盖板、金属底盘和绝缘侧板组成的密闭的柱形筒;所述高压臂电阻Rhl的一端引线通过所述金属盖板引出至第一绝缘筒外侧,另一端引线通过所述金属底盘引出至第一绝缘筒外侧;所述引线的外部设有绝缘套管以保证引线与金属盖板,以及与金属底盘绝缘,所述绝缘套管分别与引线、金属盖板和金属底盘密封以保证第一绝缘筒的密封性; 所述第二绝缘筒为由金属盖板、金属底盘和绝缘侧板组成的密闭的柱形筒;所述高压臂电阻Rh2的一端引线通过所述金属盖板引出至第二绝缘筒外侧,另一端引线通过所述金属底盘引出至第二绝缘筒外侧;所述引线的外部设有绝缘套管以保证引线与金属盖板,以及与金属底盘绝缘,所述绝缘套管分别与引线、金属盖板和金属底盘密封以保证第二绝缘筒的密封性; 所述金属屏蔽盒包括顶盖和底座;所述顶盖上设有第一引线端子、第二引线端子和第三引线端子;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出线端子、第二出线端子、第三出线端子和第四出线端子; 所述低压臂电阻R11和低压臂电阻R12串联后的连接方式包括: 低压臂电阻R11另一端的一条支路与所述第二引线端子连接,另一条支路与所述第三引线端子连接;低压臂电阻R12另一端的一条支路与所述第二出线端子连接,另一条支路与所述第三出线端子连接;低压臂电阻R11和低压臂电阻R12连接点的一条支路与所述第一引线端子连接,一条支路与所述第一出线端子连接,一条支路与所述第四出线端子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分压器作为参考标准,测量待测直流分压器的低压臂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对误差ε a(U)时:将所述第一绝缘筒的金属盖板侧的引线与外部直流电源连接,所述金属底盘侧的引线与所述金属屏蔽盒的第二引线端子连接,所述第一出线端子接地; 所述第二辅助分压器作为参考标准,测量待测直流分压器的低压臂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对误差eb(U)时:将所述第二绝缘筒的金属盖板侧的引线与外部直流电源连接,所述金属底盘侧的引线与所述金属屏蔽盒的第一引线端子连接,所述第二出线端子接地; 所述第一辅助分压器和第二辅助分压器串联形成的分压器支路作为参考标准,测量待测直流分压器的低压臂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对误差L(2U)时:将第一绝缘筒的金属盖板侧的引线与外部直流电源连接,金属底盘侧的引线与第二绝缘筒的金属盖板侧的引线连接,第二绝缘筒的金属底盘侧的引线与所述金属屏蔽盒的第二引线端子连接,所述第二出线端子接地。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测量所述低压臂电阻R11两端的电压包括:采集所述金属屏蔽盒的第三弓I线端子和第四出线端子之间的电压值; 测量所述低压臂电阻R12两端的电压包括: 采集所述金属屏蔽盒的第三出线端子和第四出线端子之间的电压值; 测量所述低压臂电阻R11和低压臂电阻R12串联后两端的电压包括: 采集所述金属屏蔽盒的第三引线端子和第三出线端子之间的电压值。
【文档编号】G01R19/10GK104360141SQ201410649535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4日
【发明者】李登云, 章述汉, 胡浩亮, 李鹤, 熊前柱, 杨春燕, 刘浩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