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量铸造钛合金β转变温度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58145阅读:5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量铸造钛合金β转变温度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适用于铸造钛合金β转变温度测试,其它钛合金也适用,提供了一种得到铸造钛合金β转变温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钛合金零件及先进制造工艺在航空工业的大量应用,组织和性能优越的高强钛合金需求迫切,对钛合金制造和测试技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如钛合金的β锻、近β锻造工艺,超塑成型等,其锻造温度窗口很窄,极易造成锻件过热报废或不能达到理想组织性能,因此需要一个更为精确的β转变温度指导锻造加热温度,才能获得优异的组织和性能。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钛合金β转变温度测试方法主要有金相法和差热分析法,国内主要依据HB6623-1992测试β转变温度。其中金相法周期长,成本高,且需要精度为±3℃的热处理炉,理论测试精度±8℃;差热分析法快速,但取样小,代表性差,设备昂贵,理论测试精度±8℃。金相法为仲裁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根据α型、α-β型和亚稳β型钛合金在热变形、退火和固溶时效(均在相变点以下)状态下都有一定数量的α相,其加热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钛合金中α相含量越来越少,β相含量越来越多,达到某临界温度后,将全部转变为β相,在该临界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快速淬火,可以得到没有α相的针状马氏体或亚稳β相组织,通过观察淬火试样金相组织,将钛合金全部转变为β相组织的最低温度或初生α相含量小于3%的所代表的温度确定为该批材料的β转变温度。

HB6623-1992规定的金相法在实际测试铸造钛合金β转变温度时,由于初生α相为针状,且尺寸很小,与淬火针状马氏体极其相似,光学显微镜下相识别难度较大,使得同批样品实际测试差异可达15℃,不适用于铸造钛合金β转变温度的测试,实际生产中,由于原材料化学成分和加工历史的差别,β转变温度差异更大,现实科研、生产迫切需要铸造钛合金β转变温度测精确测试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目的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是解决铸造钛合金β转变温度精确测试。

钛合金β转变温度取决于合金化元素的类型和含量,与组织结构无关。也就是说对于成分一定的钛合金,对应一定的β转变温度。因此铸造钛合金在β转变温度以下的两相区退火处理后,初生α相尺寸长大,在随后的系列淬火时,初生α相变化明显,提高了α相在β转变温度测定时的识别能力,使得β转变温度测试准确性提高。

本发明的优点

本方法可实现各类钛合金β转变温度精确测试,尤其适用于铸造钛合金的相变温度精确测试,解决了铸造钛合金细小初生α相与淬火针状马氏体的金相鉴别难题,测试精度达到±8℃,为进一步提高精度,可在提高热处理炉精度基础上,缩小系列热处理温度间隔。如热处理炉精度±2℃,热处理间隔±2℃,测试精度可提高到±4℃。

本方法经过两年多实践验证,结果测试准确,操作性强。

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测试铸造钛合金β转变温度的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热处理准备

从铸造钛合金坯料头部或尾部切取多个试样;加热设备采用电加热热处理炉,炉温均匀性为±3℃;金相显微镜具有200倍和500倍的观察能力;将试样全部放入加热设备进行预热处理;

步骤二、β转变温度的初步确定

依据试样的化学成分估算得到试样β转变温度,或依据钛合金的β转变温度经验值选定β转变温度;

步骤三、预热处理

以低于步骤二得到的β转变温度30℃的温度值对试样进行保温加热30分钟,保温加热完成后随炉冷却至600℃后,出炉在自然环境下冷却;

步骤四、淬火

以步骤二得到的β转变温度为中间值上、下间隔制定多个淬火加热温度点,所述多个淬火加热温度点间隔为5℃,温度点的数量与试样个数相同,一个试样对应一个温度点,将试样分别在所述温度点下进行保温加热30分钟,保温加热完成后,直接将试样置于淬火水槽中;

步骤五、测试准备

去除淬火后的试样的表面污染层,制成金相试样;

步骤六、β转变温度测试

采用金相显微镜对试样进行观测,具体判断步骤如下:选择200倍或500倍放大倍数,按照由低温度点到高温度点的顺序依次观察试样的初生α相含量,

1)存在初生α相完全消失的的温度点:将α相完全消失的的温度点中的最低温度点作为β转变温度;

2)不存在初生α相完全消失的的温度点:将最高温度点作为β转变温度。

进一步的测定结果的处置

当一批试样两次测得的β转变温度结果差异大于±8℃时,在原来取样部位附近重新取样测试,若两次结果相差不超过±8℃,将两次测定的平均值作为该 批次材料β转变温度。若两次结果超出±8℃,先分析查找原因,排除试验原因时,增加不同位置取样数量,将多次测量结果平均值作为β转变温度,或给出β转变温度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初生α含量0.5%放大观测图;

图2为初生α含量1%放大观测图;

图3为初生α含量1.5%放大观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测量铸造钛合金β转变温度的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热处理准备

从铸造钛合金坯料头部或尾部切取多个试样;加热设备采用电加热热处理炉,炉温均匀性为±3℃;金相显微镜具有200倍和500倍的观察能力;将试样全部放入加热设备进行预热处理;

步骤二、β转变温度的初步确定

依据试样的化学成分估算得到试样β转变温度(例如,参见附录A),或依据钛合金的β转变温度经验值选定β转变温度(例如,参见附录B);

步骤三、预热处理

以低于步骤二得到的β转变温度30℃的温度值对试样进行保温加热30分钟,保温加热完成后随炉冷却至600℃后,出炉在自然环境下冷却;

步骤四、淬火

以步骤二得到的β转变温度为中间值上、下间隔制定多个淬火加热温度点, 所述多个淬火加热温度点间隔为5℃,温度点的数量与试样个数相同,一个试样对应一个温度点,将试样分别在所述温度点下进行保温加热30分钟,保温加热完成后,直接将试样置于淬火水槽中;

步骤五、测试准备

去除淬火后的试样的表面污染层,制成金相试样;

步骤六、β转变温度测试

采用金相显微镜对试样进行观测,具体判断步骤如下:选择200倍或500倍放大倍数,按照由低温度点到高温度点的顺序依次观察试样的初生α相含量,

1)存在初生α相完全消失的的温度点:将α相完全消失的的温度点中的最低温度点作为β转变温度;

2)不存在初生α相完全消失的的温度点:将最高温度点作为β转变温度。

进一步,试样的取样方法为线切割或冷却锯床切割,将切取的试样加工成Ф15mm×15mm的圆柱体或10mm×10mm×15mm长方体的金相试样。

具体的,所述的电加热热处理炉符合HB5354中的1类设备的要求。

附录A

计算法估算钛合金β转变温度

钛合金β转变温度的计算公式为:Tβ=885℃+Σ各元素含量×该元素对α+β/β相变点的影响。各含量元素对于β转变温度影响见表A.1。

表A.1 元素含量对钛合金相变点的影响

例如:TC21的β相转变温度的计算,元素含量见表A.2。

表A.2 TC21铸锭化学成分(Wt%)

TC21合金的β转变温度计算如下:

铝的影响为2.0%×(+14.5℃/1.0%)+(6.2-2.0)%×(+23.0℃/1.0%)=+125.6℃;

钼的影响为2.96%×(-5.5℃/1.0%)=-16.28℃;

镍的影响为2.08%×(-8.5℃/1.0%)=-17.68℃;

锡的影响为2.06%×(-1.0℃/1.0%)=-2.06℃;

锆的影响为2.02%×(-2.0℃/1.0%)=-4.04℃;

铬的影响为1.25%×(-15.5℃/1.0%)=-19.375℃;

铁的影响为0.05%×(-16.5℃/1.0%)=-0.825℃;

硅的影响为0.02%×(-1.0℃/0.1%)=-0.2℃;

碳的影响为0.007%×(+2.0℃/0.01%)=+1.4℃;

氮的影响为0.006%×(+5.5℃/0.01%)=+3.3℃;

氢的影响为0.004%×(-5.5℃/0.01%)=-2.2℃;

氧的影响为0.09%×(+2.0℃/0.01%)=+18℃;

TC21合金的β转变温度Tβ=885℃+125.6℃-16.28℃-17.68℃-2.06℃-4.04℃-19.375℃-0.825℃-0.2℃+1.4℃+3.3℃-2.2℃+18℃=971.6℃

附录B

钛合金的β转变温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