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动物保护的定位系统及其监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59784阅读:15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动物保护的定位系统及其监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动物保护的定位系统,特别还涉及一种对动物保护的定位系统的监控方法。



背景技术:

野生动物的保护一直是全社会关心的话题,特别是对稀有动物的保护更是刻不容缓,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对野生动物的野生环境生活是必要条件,但是如何让野生动物安全、顺利的度过野化过程成为了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了解观察野生动物行为的变化,对野生动物野化工作进行评估,与此同时,还需要对野生动物区域活动规律进行监测和评估。因此需要借助定位系统来获取它们的活动轨迹。

而宠物生活也一样需要保护,特别是它们在带给人们快乐和精神慰藉的同时,也时常容易走失,虽然它们不用在一定区域自己生活,但是在走失的情况下非常需要借助定位系统来获取它们的定位轨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为了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对动物保护的定位系统,了解观察目标动物行为的变化,获取它们的活动轨迹,对野生动物野化工作进行评估,让野生动物安全、顺利的度过野化过程,与此同时,还能对目标动物区域活动规律进行监测和评估。本发明的目的还提供一种对动物保护的定位系统的监控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有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对动物保护的定位系统,包括用于动物佩戴的若干个移动定位终端、若干个基站、监控中心管理平台,所述若干个移动 定位终端分为若干个群组,该若干个群组分别与若干个基站无线连接,若干个基站通过通信网络与监控中心管理平台通信连接,所述移动定位终端包括北斗定位模块、北斗天线、GPS定位模块、GPS天线、数据存储传输模块、供电模块、传感器、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北斗定位模块、GPS定位模块、数据存储传输模块、传感器连接,北斗定位模块与北斗天线连接,北斗定位模块用于实现地理位置信息的获取,GPS定位模块与GPS天线连接,数据存储传输模块用于存储北斗定位模块或GPS定位模块、传感器的信息,并实现数据的传输,供电模块用于为定位系统提供电能;所述基站包括无线接收机;所述监控中心管理平台包括嵌入有GIS、动物数据库资源的服务器和显示系统。

其中,所述北斗定位模块采用北斗芯片,能获取目标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的信息;所述数据存储传输模块采用ISM频段工作频率的无线传输方式。

其中,所述数据存储传输模块采用的工作频率为433MHzISM频段,以适应山区无线传输特性。

其中,所述移动定位终端包括真皮防水项圈,所述项圈的底部设有用于放置北斗定位模块、GPS定位模块、数据存储传输模块、供电模块、传感器、控制模块的盒体,所述盒体盖上设有磁力开关,所述盒体与项圈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北斗天线、应答接收器天线位于项圈顶部,所述项圈内侧为没有棱角的弧形,以保护动物脖子不受伤害,所述项圈设有连接处,在所述连接处由两根橡皮筋连接,且每根橡皮筋长度10mm,厚度6~7.5mm,宽度8~10mm,每根橡皮筋的两侧设有对称的缺口,所述橡皮筋能在100~125kg的拉力情况下自动断裂,以保护动物生命安全,所述橡皮筋由塑料薄膜包裹,以防止橡皮筋老化,在所述连接处设有尼龙搭扣封口。

本发明的一种对动物保护的定位系统的监控方法,包括将佩戴了 移动定位终端的目标动物放回到各自环境中,通过移动定位终端上的北斗定位模块或GPS定位模块定时获取目标动物的位置信息,同时通过传感器对目标动物所处环境参数进行采集,定时将数据打包传输到基站中,基站则自动的将信号通过通信网络发送到监控中心管理平台,监控中心管理平台通过GIS系统,计算并获取所有目标动物所在位置及环境情况;当监控中心管理平台检测出异常状态时,将启动报警系统,并在显示系统中弹出带有异常目标编号与信息的窗口。

由于采取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了解观察目标动物行为的变化,获取它们的活动轨迹,对野生动物野化工作进行评估,让野生动物安全、顺利的度过野化过程,与此同时,还能对目标动物区域活动规律进行监测和评估;

2、将移动定位终端安装在动物身上,通过对野生动物、饲养宠物所处环境信息及行经路线进行24小时的监控采集,定时向基站反馈动物的位置等信息,基站接受采集数据后反馈给监控中心管理平台,由通过GIS系统进行相应的分析记录,当监控中心管理平台检测出异常状态时,将启动报警系统(蜂鸣报警器),并弹出带有异常动物的目标编号与信息的窗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系统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移动定位终端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移动定位终端项圈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工作流程的示意图。

图中:1、北斗/GPS天线;2、无线发送、接收模块的天线;3、项圈;4、北斗芯片/GPS芯片;5、无线发送、接收模块;6、磁力开关;7、盒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及其用途,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

参见图1-4,本发明的本发明的本发明的一种对动物保护的定位系统,包括用于动物佩戴的若干个移动定位终端、若干个基站、监控中心管理平台,所述若干个移动定位终端分为若干个群组,该若干个群组分别与若干个基站无线连接,若干个基站通过通信网络与监控中心管理平台通信连接,所述移动定位终端包括北斗定位模块、北斗天线、GPS定位模块、GPS天线、数据存储传输模块、供电模块、传感器、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北斗定位模块、GPS定位模块、数据存储传输模块、传感器连接,北斗定位模块与北斗天线连接,北斗定位模块用于实现地理位置信息的获取,GPS定位模块与GPS天线连接,数据存储传输模块用于存储北斗定位模块或GPS定位模块、传感器的信息,并实现数据的传输,供电模块用于为定位系统提供电能;所述基站包括无线接收机;所述监控中心管理平台包括嵌入有GIS、动物数据库资源的服务器和显示系统。

所述北斗定位模块采用北斗芯片,能获取目标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的信息;所述数据存储传输模块采用ISM频段工作频率的无线传输方式。

所述数据存储传输模块采用的工作频率为433MHzISM频段,以适应山区无线传输特性。

所述移动定位终端包括真皮防水项圈,所述项圈的底部设有用于放置北斗定位模块、GPS定位模块、数据存储传输模块、供电模块、传感器、控制模块的盒体,所述盒体盖上设有磁力开关,所述盒体与项圈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北斗天线、应答接收器天线位于项圈顶部,所述项圈内侧为没有棱角的弧形,以保护动物脖子不受伤害,所述项圈设有连接处,在所述连接处由两根橡皮筋连接,且每根橡皮筋长度10mm,厚度6~7.5mm,宽度8~10mm,每根橡皮筋的两侧设有对称的缺口,经试验,所述橡皮筋能在100~125kg的拉力情况下自动断裂, 以保护动物生命安全,所述橡皮筋由塑料薄膜包裹,以防止橡皮筋老化,在所述连接处设有尼龙搭扣封口。

本发明的一种对动物保护的定位系统的监控方法,包括将佩戴了移动定位终端的目标动物放回到各自环境中,通过移动定位终端上的北斗定位模块或GPS定位模块定时获取目标动物的位置信息,同时通过传感器对目标动物所处环境参数进行采集,定时将数据打包传输到基站中,基站则自动的将信号通过通信网络发送到监控中心管理平台,监控中心管理平台通过GIS系统,计算并获取所有目标动物所在位置及环境情况;当监控中心管理平台检测出异常状态时,将启动报警系统,并在显示系统中弹出带有异常目标编号与信息的窗口。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

通过移动定位终端中的北斗定位芯片,对目标进行定时的定位工作,获取目标的位置信息。

通过移动定位终端中的传感器,对目标动物所在区域的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进行采集。

移动定位终端在获取位置信息和环境参数后,通过控制模块管理,将所有数据存储到数据存储传输模块中。一般状态下,移动定位终端与基站会进行定时通信,将数据存储传输模块中的数据定时发送到基站中,再由基站传输到监控中心管理平台上。

监控中心管理平台在收到位置信息及环境参数后,通过GIS系统分析计算,在监控中心管理平台的电子地图上将所有目标动物的所在位置标示出来,并且当工作人员选中目标动物时,可以查看目标动物所处环境的各项参数(如温度、湿度)。

监控中心管理平台接收到的数据都会被存储到服务器的数据库中,用户可以查看目标动物的历史活动轨迹,以及这些区域的历史环境参数。

当监控中心管理平台检测到目标动物的环境参数和位置异常时, 会启动蜂鸣报警器,并在显示系统的监控屏上弹出警报窗口,窗口中显示处于异常状态的目标动物的编号以及各项参数。

所述移动定位终端:定位精度小于10米,重量小于200g,工作时间为2年至2.5年,工作温度为-30~70℃,移动定位终端每天不少于定位4次,发送4次数据信息,工作湿度为5%~95%。

所述数据存储传输模块包括存储器、无线发送、接收模块。

所述北斗芯片: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工作;能为用户提供连续,实时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精密时间;不受天气的影响;定位精度高,采用差分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功能多,应用广;具有电子罗盘、测速、测高、测面积、测距、测经纬度,自动画出运行轨迹、导航等功能。

所述供电模块采用4ah的锂电池作为供电电源。

所述控制模块采用单片机或可编程控制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北斗定位模块进行动物的定位监控系统,通过433MHzISM频段的无线传输将采集的数据发送至信息接收基站;通过将项圈安装在目标动物身上,对野生动物、饲养宠物所处环境信息及行经路线进行24小时的监控采集,定时向基站反馈动物的位置等信息;基站接受采集的数据后反馈给监控中心管理平台,进行相应的分析记录,为上层管理机构提供数据支撑。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