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装置以及发送信号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87104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雷达装置以及发送信号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主要涉及将发送信号向周围发送来探测物标的雷达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已知有如下雷达装置:其具备在水平面内旋转的天线部,通过该天线部一边旋转一边收发电波,由此探测周围的物标。雷达装置根据用户的指示等,能够变更发送信号的脉冲宽度。另外,在脉冲压缩雷达中,通过变更脉冲宽度,能够变更等效的发送功率。这种雷达装置设置于船等的移动体或者灯塔等。

另外,根据雷达装置的设置状况等,有时进行仅在预先决定的角度范围内发送发送信号的设定。该设定例如是在雷达装置的后方始终存在障碍物(船的一部分等)的情况下等,用于使发送信号向后方的发送停止。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预先决定的角度范围内使发送信号的每单位时间的发送次数增加的技术。由此,能够防止数据量的增加,并且能够仅使必要的部分提高分辨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1267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有时,在雷达装置所生成并显示的雷达影像中显示有微弱的回波的情况下,用户将会提高接收增益来观测微弱的回波。

但是,即使提高接收增益,发送功率也不会改变,因此来自物标的反射波的功率也不会改变。因此,即使提高接收增益,相对于来自物标的反射功率比的噪声功率比也不会改变。换句话说,虽然在提高接收增益时物标被清晰地映出,但噪声也增加,因此难以观看影像。

另外,例如在脉冲压缩雷达中,由于发送信号的脉冲宽度较长,因此有时无法获得来自雷达信标的响应。但是,若脉冲压缩雷达缩短发送信号的脉冲宽度,则物标的检测精度将会显著降低。

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虽然使发送信号的发送次数增加,但仅仅是发送相同种类的发送信号,因此不能解决上述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情况而完成的,其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存在于周围的物标发送适当的发送信号、并适当地显示周围的物标或者雷达信标的响应信号等的雷达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及效果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如以上那样,接着,对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手段与其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第1观点,在改变以本装置的位置为中心进行发送的方向来发送发送信号、从而探测周围的雷达装置中,提供以下的结构。即,该雷达装置具备确定部、角度范围设定部、以及发送信号控制部。所述确定部确定物标或者区域。所述角度范围设定部以本装置的位置为中心,设定包含所述确定部所确定的物标或者区域的角度范围。所述发送信号控制部在所述角度范围的方向与该角度范围以外的方向间切换发送信号的波形。

由此,能够根据存在于雷达装置的周围的物标发送适当的发送信号,因此能够适当地显示周围的物标或者雷达信标的响应信号等。

在所述的雷达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发送信号控制部在所述角度范围的方向与该角度范围以外的方向间变更发送信号的发送功率的大小。

由此,通过增大发送功率(包含等效的发送功率),例如能够强调微弱的回波,并且能够防止其他回波以及噪声被强调。

在所述的雷达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发送信号控制部在所述角度范围的方向与该角度范围以外的方向间变更发送信号的脉冲宽度。

由此,例如在使用了脉冲压缩雷达装置的情况下,通过缩短雷达信标所存在的方向的脉冲宽度,能够使雷达信标响应,并且对于其他的方位如通常那样检测物标。

在所述的雷达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发送信号控制部将向所述角度范围的方向发送的发送信号设为通信波。

由此,例如能够对雷达信标发送要求信息的通信波,并且对于其他的方位如通常那样检测物标。

在所述的雷达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确定部是基于过去取得的物标信息追踪物标的物标追踪部,所述角度范围设定部设定包含所述物标追踪部所追踪的物标的所述角度范围。

由此,例如由于根据微弱的回波的移动自动地设定角度范围,因此能够减少用户的工时。进而,能够防漏看微弱的回波。

在所述的雷达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发送信号控制部在所述角度范围的方向与该角度范围以外的方向间对是否在发送信号中包含调制脉冲信号进行切换。

调制脉冲信号有时给其他无线设备(气象雷达以及卫星广播用接收器等)带来干扰或者串扰等的影响。因此,通过如所述那样设定不发送调制脉冲信号的范围,能够针对该角度范围防止给无线设备带来影响。

在所述的雷达装置中,优选的是设为以下的结构。即,在所述角度范围的方向上,使无调制脉冲信号作为发送信号进行发送。在所述角度范围以外的方向上,使无调制脉冲信号以及调制脉冲信号作为发送信号进行发送。

由此,能够针对一部分的角度范围防止对无线设备的影响,并且针对其他角度范围可靠地掌握近距离以及远距离的物标。

在所述的雷达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确定部对无线设备的位置进行确定,所述角度范围设定部基于所述确定部所确定的无线设备的位置,设定所述角度范围。

由此,能够自动地进行基于无线设备的位置等设定角度范围的处理,因此能够减少用户的工时。

在所述的雷达装置中,优选的是设为以下的结构。即,所述确定部对陆地的位置进行确定。所述角度范围设定部设定包含陆地的方向的所述角度范围。

由此,由于无线设备通常设于陆地,因此通过确定陆地的位置而避免向陆地的方向发送调制脉冲信号,能够防止对无线设备的影响。

在所述的雷达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确定部基于作为所述发送信号的反射波接收到的接收信号,确定陆地的位置。

由此,在未存储有海图等的区域中,也能够确定陆地的位置。

在所述的雷达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确定部基于海图或者地图确定陆地的位置。

由此,与使用接收信号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可靠并且准确地确定陆地。

在所述的雷达装置中,优选的是设为以下的结构。即,该雷达装置具备显示雷达影像的显示部。所述确定部是检测角度指定操作的检测部,该角度指定操作是对所述显示部进行的触摸操作,并且是指定所述角度范围的操作。所述角度范围设定部根据所述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所述角度指定操作设定所述角度范围。

由此,用户能够观看雷达影像且进行角度指定操作,因此能够直观并且简单地将包含所关注的物标等的范围指定为角度范围。另外,由于用户能够使视线不离开雷达影像地指定角度范围,因此不会漏看所关注的物标等。

在所述的雷达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角度指定操作是以接触于所述显示部的状态使该接触位置移动的操作。

由此,用户能够简单并且迅速地进行角度指定操作。

在所述的雷达装置中,优选的是,具备雷达影像生成部,该雷达影像生成部生成雷达影像,并且进行使该雷达影像上的所述角度范围的方向区别于该角度范围以外的方向地进行显示的处理。

由此,用户能够直观并且简单地确认自身所意图的方位是否已被作为角度范围而设定。特别是,即使是本机或者其他物标移动了的情况下,也能够直观并且简单地确认角度范围是否恰当。

在所述的雷达装置中,优选的是设为以下的结构。即,该雷达装置具备天线部和角度检测部。所述天线部旋转且发送发送信号。所述角度检测部检测所述天线部的旋转角度。在所述角度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所述天线部的旋转角度处于所述角度范围时,所述发送信号控制部使从所述天线部发送下述的发送信号,该发送信号的波形与该角度范围以外的方向的波形不同。

由此,由于角度检测部大多自以往便被设置,因此无需追加特别的装置就能够实现本申请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2观点,在改变以本装置的位置为中心进行发送的方向来发送发送信号、从而探测周围的雷达装置所使用的发送信号控制方法中,提供包含以下的工序的方法。即,该发送信号控制方法包含确定工序、角度范围设定工序、以及发送信号控制工序。在所述确定工序中,确定物标或者区域。在所述角度范围设定工序中,以本装置的位置为中心,设定包含由所述确定工序所确定的物标或者区域的角度范围。在所述发送信号控制工序中,在所述角度范围的方向与该角度范围以外的方向间切换发送信号的波形。

由此,能够根据存在于雷达装置的周围的物标发送适当的发送信号,因此能够适当地显示周围的物标或者雷达信标的响应信号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雷达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雷达影像的图。

图3是说明角度指定操作的图。

图4是说明切换信息存储部的存储内容的图。

图5是说明发送信号控制部所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通过发送信号控制部所进行的处理获得的雷达影像的图。

图7是表示根据回波的移动更新角度范围的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第1变形例的雷达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9是说明妨碍区域以及妨碍方位范围的概念的图。

图10是比较在角度范围(妨碍方位范围)的方向与该角度范围以外的方向上发送的发送信号的图。

图11是表示第2变形例的雷达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对雷达装置1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雷达装置1的结构的框图。

雷达装置1是安装于船舶的类型的雷达装置,通过发送脉冲宽度较长的电波(发送信号)、并且对其接收信号进行脉冲压缩处理而分析,能够检测物标的位置。如图1所示,雷达装置1具备天线单元10和雷达指示器20。

天线单元10具备天线部11、马达12、角度检测部13、发送电路14、以及接收电路15。此外,发送电路14以及接收电路15还可以为雷达指示器20所具备,或也可以独立于天线单元10以及雷达指示器20地配置。

天线部11由旋转轴与天线主体构成。旋转轴是构成为能够旋转的圆筒状的部件。在旋转轴的内部形成有供发送电路14所生成的发送信号通过的导波管。天线主体安装于旋转轴的上侧,并将通过了旋转轴的导波管的发送信号向外部发送。另外,天线主体接收发送信号在物标反射而得的反射波。这样获得的反射波被送向接收电路15。

马达12经由规定的传递机构而与天线部11的旋转轴连接。马达12根据来自雷达指示器20的指示产生驱动力,使天线部11连续地旋转。

角度检测部13安装于天线部11的旋转轴,对天线部11的旋转角度进行检测。具体而言,角度检测部13每当旋转轴旋转规定的角度时产生脉冲信号。角度检测部13通过对该脉冲数计数,由此能够检测天线部11旋转了多少度。角度检测部13的检测结果被向雷达指示器20输出。

发送电路14根据来自雷达指示器20的指示生成发送信号,并向天线部11输出。发送电路14例如能够生成发送功率、脉冲宽度、或者电波模式等不同的各种发送信号。这里,在发送功率的变更中,也包含通过变更脉冲宽度而变更等效的发送功率。另外,发送电路14不仅能够生成探测用的发送信号,也能够生成通信用的发送信号(通信波)。

接收电路15对天线部11所接收的反射波进行放大、滤波、A/D转换等。接收电路15将转换后的反射波向雷达指示器20输出。

雷达指示器20具备信号处理部21、物标追踪部(确定部)22、雷达影像生成部23、以及触摸面板24作为雷达装置的基本的结构。

信号处理部21对于从接收电路15输入的反射波进行脉冲压缩处理、增益调整、海面反射等的去除处理、扫描相关等的处理。此外,既可以在天线单元10侧进行信号处理部21所进行的处理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在信号处理部21侧进行接收电路15所进行的处理的至少一部分。信号处理部21将信号处理后的反射波向物标追踪部22以及雷达影像生成部23输出。

物标追踪部22用于实现TT(Target Tracking,目标追踪)功能。该TT(或者ARPA)功能是公知的,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但其通过基于从天线单元10取得的反射波自动地检测/捕捉物标的位置、并且基于时间的推移对该物标的移动进行追踪,由此推断物标的速度矢量。物标追踪部22所计算出的TT信息被向雷达影像生成部23输出。

雷达影像生成部23能够基于信号处理后的雷达回波进行公知的信号处理,从而生成雷达影像。具体而言,雷达影像生成部23基于天线部11发送发送信号的时刻和接收反射波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取得距物标的距离。另外,雷达影像生成部23基于发送发送信号时的天线部11的朝向,取得物标所存在的方向。根据以上所述,雷达影像生成部23能够生成图2所示的那种雷达影像。另外,雷达影像生成部23能够使从物标追踪部22输入的TT信息显示在雷达影像上。

如图2所示,在雷达影像中显示有本船标记41、回波42、以及TT图标43。

本船标记41是表示本船的位置的标记。回波42是如上述那样基于反射波计算出距离与方位的物标。较大的回波42是陆地的回波,较小的回波42表示其他船、航路浮标、雷达信标等。TT图标43是基于上述的物标追踪部22所计算出的TT信息而制作的标记。TT图标43由表示船舶(物标)的位置的圆形的标记、以及表示船舶(物标)的速度的线段(速度矢量)构成。

触摸面板24是使显示部24a与检测部(确定部)24b一体化而成的装置。显示部24a由液晶等显示器等构成。在显示部24a能够显示上述的雷达影像。另外,用户能够对显示部24a进行触摸操作,检测部24b能够检测该触摸操作。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检测触摸操作的方式,使用了投影型的静电电容方式。该方式是在显示器面板上,配置透过性较高的多个电极,基于指尖接近面板时产生的各电极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检测触摸位置。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雷达指示器20能够使在以本船为中心的规定的角度范围的方向发送的发送信号的波形不同于在该角度范围以外的方向发送的发送信号的波形。雷达指示器20具备角度范围设定部25、切换信息存储部26以及发送信号控制部27作为用于发挥该功能的结构。

角度范围设定部25进行设定上述的角度范围的处理。角度范围设定部25例如基于触摸面板24检测出的用户的操作,以包含用户所指定的物标或者区域的方式设定角度范围。此外,角度范围设定部25也能够不根据用户的指示,而是基于作为确定部的其他要素所检测出的信息等来设定角度范围(之后详细叙述)。

若说明具体的流程,用户首先进行规定的操作,使雷达指示器20移至用于设定角度范围的模式。接下来,用户进行角度指定操作(区域指定操作)。此外,雷达指示器20也可以始终接受角度指定操作,而不需要移至用于设定角度范围的模式的操作。

如图3所示,角度指定操作是使手指接触雷达影像或者其周围、并使手指以保持接触地描绘弧的方式进行移动的操作。角度指定操作通过使手指离开画面而确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手指接触然后离开的期间,如图3所示那样显示两条线段,由此显示在当前时刻指示中的区域。由此,用户通过使手指移动或返回,能够简单地设定所希望的区域(角度范围)。如以上那样进行触摸操作,从而通过触摸面板24确定规定的区域,并由角度范围设定部25以包含该区域的方式设定角度范围。

另外,这里说明的角度指定操作是一个例子,能够适当地变更。例如,能够使用在触摸区域的起点之后触摸区域的终点的方法、通过触摸所希望的物标而指定包含该物标的区域方法、通过触摸操作或硬件键输入数值的方法等。

在利用角度范围设定部25设定角度范围之后,在触摸面板24显示对在该范围内发送什么样的发送信号进行设定的画面。用户通过选择规定的项目来进行发送信号的设定。作为发送信号的设定事项,例如有发送功率、脉冲宽度、电波模式(调制方式、信号的性质等)、通信波(对雷达信标请求规定的信息的信号等)等。切换信息存储部26如图4所示那样,将角度范围设定部25所设定的角度范围、以及在该角度范围内发送的发送信号建立对应而存储。

发送信号控制部27能够取得切换信息存储部26的存储内容。发送信号控制部27被从角度检测部13输入当前的天线部11的旋转角度。发送信号控制部27能够对生成什么样的发送信号并发送到发送电路14进行控制。由此,发送信号控制部27基于存储于切换信息存储部26的事项,进行切换以角度范围的方向发送的发送信号的控制。

发送信号控制部27具体而言进行图5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此外,该流程图是一个例子,能够变更处理的内容或者顺序、或删除处理、或追加处理。

在雷达装置的运转中,由发送信号控制部27判断是否已设定了角度范围(S101)。发送信号控制部27在已设定了角度范围的情况下,判断是否是发送信号的波形切换时刻(S102)。该判断是基于角度检测部13的检测结果(天线部11的旋转角度)是否已进入到存储于切换信息存储部26的角度范围中而进行的。

发送信号控制部27在是发送信号的波形切换时刻的情况下,基于切换信息存储部26的存储内容,切换为预先指定的发送信号(S103)。在切换后的发送信号的发送中,由发送信号控制部27判断是否是发送信号的波形切换的结束时刻(S104)。该判断是基于角度检测部13的检测结果(天线部11的旋转角度)是否已离开存储于切换信息存储部26的角度范围而进行的。

发送信号控制部27在是发送信号的波形切换的结束时刻的情况下,切换为原来的发送信号(S105)。

接下来,对通过进行上述的处理而显示的雷达影像进行说明。图2所示的雷达影像是进行上述的处理之前的雷达影像。在图2中显示了微弱回波与表示雷达信标的回波。在当前的发送功率下,微弱回波未被详细地显示于雷达影像。为了详细地显示微弱回波,需要发送发送功率较大的发送信号。另外,在脉冲宽度较长的发送信号中,由于雷达信标不响应,因此雷达信标的响应信号不会显示于雷达影像。为了显示雷达信标的响应信号,需要发送脉冲宽度较短的发送信号。

因此,用户如图3所示那样进行角度指定操作,对包含微弱回波的角度范围进行提高发送功率的设定,对包含雷达信标的角度范围进行缩短脉冲宽度的设定。此外,信号处理部21需要进行与脉冲宽度相应的脉冲压缩处理。因此,信号处理部21进行与发送的发送信号对应的适当的脉冲压缩处理。

由此,显示出图6所示的雷达影像。在图6的雷达影像中,较大且详细地显示出微弱回波,并且显示出雷达信标的响应信号。另外,在该雷达影像中,以设定的角度范围的方向和除此以外的角度范围的方向使显示方式变化(区别地显示)。具体而言,用虚线显示角度范围的分界线,并且使各自的角度范围内的颜色或者明度不同。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了两个角度范围,且以这些角度范围的方向发送的发送信号各不相同,因此对于两个角度范围也使用了互不相同的颜色或者明度。

由此,用户能够直观并且简单地确认自身所意图的方位是否已被作为角度范围而设定。

为了解除角度范围的设定,只要触摸该角度范围或以描摹角度范围的方式使手指移动即可。此外,除触摸操作以外,也能够调出菜单画面等,进而选择并解除该角度范围。另外,也能够根据触摸操作或者菜单画面等一并解除全部的角度范围。

接下来,参照图7,对物标追踪部22自动地设定以及更新角度范围的处理进行说明。

在微弱回波是移动中的其他船、并且希望持续地详细确认该微弱回波的情况下,需要根据其他船的相对位置的变化随时更新角度范围。但是,用户每次进行该操作的话较为费事,因此由物标追踪部22代替来执行。

具体而言,用户进行规定的操作,指示增大朝向微弱回波发送的发送信号的发送功率。物标追踪部22接收该指示并追踪该微弱回波,向角度范围设定部25输出该微弱回波所存在的方向。角度范围设定部25将包含所输入的方向的范围作为角度范围而设定。

通过持续进行该处理,由此如图7(a)以及图7(b)所示,即使在相对于表示其他船的微弱回波的相对方位变化的情况下,也会自动地朝向微弱回波发送发送功率较大的发送信号。由此,能够减少用户的工时,并且能够持续地详细显示所关注的微弱回波。

接下来,参照图8至图10,对上述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进行说明。此外,在第1变形例以及以下的第2变形例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或者类似的结构,有时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脉冲压缩雷达将利用半导体放大器对频率进行调制而成的调制脉冲信号作为发送信号而发送。已知该调制脉冲信号对气象雷达或者卫星广播用的接收等的无线设备产生干扰或者串扰等的影响。本变形例为了防止给无线设备带来影响,采用不对该无线设备发送调制脉冲信号的结构。

以下,参照图9(a)所示的状况来说明构成为不对无线设备发送调制脉冲信号的结构。在图9(a)中,显示有本船61、陆地62、以及无线设备63。

如图8所示,第1变形例的雷达装置1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基础上具备妨碍防止部50。妨碍防止部50具备无线设备信息设定部51、妨碍区域计算部52、妨碍区域侵入判定部53、以及妨碍方位范围计算部(确定部)54。

无线设备信息设定部51对可能会受到调制脉冲信号的影响的无线设备的位置信息(例如纬度经度信息)进行设定。无线设备的位置信息的取得路径是任意的,既可以从雷达装置1的内部取得,也可以从外部的设备取得。另外,用户也可以通过手动来设定。

妨碍区域计算部52从无线设备信息设定部51取得无线设备的位置信息。妨碍区域计算部52基于无线设备的位置信息,设定妨碍区域(参照图9(b))。妨碍区域指的是若存在本船则可能会给无线设备带来影响的区域。对于妨碍区域例如设定距无线设备规定的距离范围。也可以根据雷达装置1的规格或者无线设备而变更距离范围。

此外,在固定了无线设备的位置以及天线的朝向的情况下,也可以基于根据天线的外径、方位角、以及仰角计算而得的天线方向图来计算妨碍区域。具体而言,无线设备信息设定部51除了无线设备的位置信息之外,还设定天线的外径,方位角、以及仰角。妨碍区域计算部52基于在无线设备信息设定部51设定的内容来计算天线方向图,并基于该天线方向图计算妨碍区域。

妨碍区域侵入判定部53从省略图示的GPS接收器取得本船的位置信息,并且从妨碍区域计算部52取得妨碍区域。妨碍区域侵入判定部53判定本船是否位于妨碍区域的内部。妨碍区域侵入判定部53在判定为本船位于妨碍区域的内部的情况下,向妨碍方位范围计算部54通知该情况。

妨碍方位范围计算部54接收来自妨碍区域侵入判定部53的通知,对妨碍方位范围进行计算(确定)(参照图9(c))。妨碍方位范围指的是表示成为妨碍区域的对象的无线设备所在的方位以及其附近(例如几度左右)的方位范围。此外,也可以根据雷达装置1所发送的发送信号的波束宽度来调整妨碍方位范围的大小。妨碍方位范围计算部54将计算出的妨碍方位范围输出到角度范围设定部25。

角度范围设定部25将从妨碍方位范围计算部54输入的妨碍方位范围作为角度范围而设定,并存储于切换信息存储部26。

接下来,对在妨碍方位范围的方向上以及除此以外的方向上发送的发送信号进行说明。

图9(a)是表示对妨碍方位范围以外发送的发送信号的波形的图。雷达装置1对妨碍方位范围以外交替发送无调制脉冲信号与调制脉冲信号。这是因为,调制脉冲信号因脉冲宽度较长,因此难以探测本船的附近的物标,所以通过无调制脉冲信号探测本船的附近,并通过调制脉冲信号探测其以外的范围。

雷达装置1分别区别地对向妨碍方位范围以外发送的调制脉冲信号以及无调制脉冲信号的反射波进行信号处理。然后,雷达装置1生成妨碍方位范围以外的雷达影像。

另外,图9(b)是表示对妨碍方位范围发送的发送信号的波形的图。雷达装置1对妨碍方位范围不发送调制脉冲信号,而是仅通过无调制脉冲信号探测物标。此外,如果仅发送无调制脉冲信号,则发送时刻是任意的。例如,如图9所示,可以是中止调制脉冲信号的发送的结构,也可以取代调制脉冲信号而发送无调制脉冲信号。

雷达装置1对向妨碍方位范围发送的无调制脉冲信号进行信号处理,生成相当于妨碍方位范围的部分的雷达影像。

此外,由于伴随着本船的行进,有无向妨碍区域的侵入及妨碍方位范围不同,因此妨碍防止部50反复进行上述的处理。

通过进行以上的处理,能够对于规定的角度范围防止给无线设备带来影响,并且对于其他角度范围能够可靠地掌握近距离以及远距离的物标。另外,由于妨碍防止部50自动地设定切换角度而持续更新妨碍方位范围等,因此能够减少用户的工时。

接下来,参照图11对第2变形例进行说明。在第1变形例中,采用具体地确定无线设备的位置、且不向该无线设备所存在的方向发送调制脉冲信号的结构。与此相对,在第2变形例中,能够采用具体地确定陆地的位置、且不向陆地所存在的方向发送调制脉冲信号的结构。由于无线设备通常设置于陆地,因此该结构也能够发挥相同的效果。

如图11所示,第2变形例的雷达装置1(雷达指示器20)具备陆地确定部(确定部)28。陆地确定部28确定从本船观察时陆地所存在的方向。

陆地确定部28基于接收信号确定陆地。陆地确定部28从雷达影像生成部23取得雷达影像。陆地确定部28基于回波的形状以及大小等,判定该回波是否表示陆地。这样,陆地确定部28确定表示陆地的回波所存在的方向(区域)。此外,陆地确定部28也可以基于从信号处理部21取得的接收信号,确定陆地所存在的方向。

另外,陆地确定部28除了雷达影像以及接收信号以外,也能够基于海图确定陆地所存在的方向。在该情况下,陆地确定部28从雷达指示器20的内部或者外部的海图信息存储部29取得海图信息。另外,陆地确定部28从GPS接收器等取得本船的位置信息,并且从方位传感器等取得本船的方位。陆地确定部28通过计算海图上的本船的位置以及朝向,由此确定陆地所存在的方向(区域)。此外,陆地确定部28也可以取代海图信息而取得地图信息。

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的雷达装置1具备确定部(物标追踪部22、检测部24b、妨碍方位范围计算部54、陆地确定部28)、角度范围设定部25、以及发送信号控制部27。确定部对物标或者区域进行确定。角度范围设定部25以本船的位置为中心,设定包含确定部所确定的物标或者区域的角度范围。发送信号控制部27在角度范围的方向与该角度范围以外的方向间切换发送信号的波形。

由此,能够根据存在于雷达装置1的周围的物标发送适当的发送信号,因此能够适当地显示周围的物标或者雷达信标的响应信号等。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上述的结构例如能够像以下那样变更。

在以上的叙述中,作为切换发送信号的波形的具体例,说明了发送功率、脉冲宽度、电波模式、以及通信波等,但也可以变更除这些以外的事项来切换发送信号的波形。

此外,检测触摸操作的方式并不限定于投影型的静电电容方式,能够使用适当的方式。另外,除了通过手指进行的触摸操作以外,例如也可以是检测顶端较细形状的棒状的部件进行的触摸操作的结构。

在以上的叙述中,说明了通过物标追踪部22进行TT处理来追踪物标并更新角度范围的结构,但也可以使用例如AIS(Univeral Shipborne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检测物标的位置的变化。另外,也可以不根据移动物标而是根据固定物标(雷达信标等)的相对位置的变化来更新角度范围。

如在变形例中说明的那样,以往以来,有时交替地发送近距离探测用的脉冲宽度较短的发送信号(短脉冲信号)、以及远距离探测用的脉冲宽度较长的发送信号(长脉冲信号)。在该情况下,能够对于短脉冲信号与长脉冲信号一并设定角度范围以及对应的波形(发送功率等)。相反,也能够在短脉冲信号与长脉冲信号中分别设定不同的角度范围以及波形。

在以上的叙述中,以安装于船舶的雷达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在安装于其他移动体(例如飞机)的雷达装置中应用本结构。另外,也能够在例如设置于灯塔、海峡、以及港湾等并通过雷达回波检测周围的状况的结构的雷达装置中应用本结构。即使是设置于其他移动体或者灯塔等的雷达装置,希望根据物标发送不同的发送信号这一需求也是相同的,因此能够与船舶的情况相同地应用本效果。

在上述变形例中,采用在无线设备所在的妨碍方位范围内仅发送无调制脉冲信号的结构。也能够取代于此,在妨碍方位范围中,根据对象的无线设备使脉冲宽度、发送功率、重复频率、或者发送频率等变化。例如,在对象的无线设备是卫星广播接收器的情况下,通过将调制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缩短至不给卫星广播接收机带来影响的程度,从而即使在妨碍方位范围中,也能够发送无调制脉冲信号与调制脉冲信号。

附图标记说明

1 雷达装置

10 天线单元

11 天线部

12 马达

13 角度检测部

14 发送电路

15 接收电路

20 雷达指示器

21 信号处理部

22 物标追踪部(确定部)

23 雷达影像生成部

24 触摸面板

24a 显示部

24b 检测部(确定部)

25 角度范围设定部

26 切换信息存储部

27 发送信号控制部

28 陆地确定部(确定部)

29 海图信息存储部

50 妨碍防止部

54 妨碍方位范围计算部(确定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