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量准确的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44999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量准确的传感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量准确的传感器。



背景技术: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传感器的特点包括: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传感器的存在和发展,让物体有了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让物体慢慢变得活了起来。通常根据其基本感知功能分为热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湿敏元件、声敏元件、放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类。

现有的传感器检测准确性不高,使用效果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测量准确的传感器,测量准确,效果好。

一种测量准确的传感器,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管体、多个第一测量单元、控制器、显示器;

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分别安装在管体的两端,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用于与外界连接;

管体内设有容纳空间;

多个第一测量单元沿管体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第一测量单元包括连接管、第一测量管、第一极板、第二极板、第一移动片;

连接管置于容纳空间内,连接管的长度方向与管体的长度方向平行,连接管靠近上游侧的一端敞口设置,连接管靠近下游侧的一端封闭;

沿管体的长度方向,多个第一测量单元内的连接管与管体的管壁的上表面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

第一测量管的第一端穿过管体与连接管连通,第一测量管的第二端置于管体的外侧,第一测量管的第二端封闭设置,第一测量管内设有第一容纳腔;

第一极板、第二极板、第一移动片均置于第一容纳腔内,第一极板、第二极板沿第一测量管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极板、第二极板相对布置,第一极板与第一测量管固定连接;

第一移动片置于第二极板靠近连接管的一侧,第一移动片与第二极板连接,第一移动片与第一测量管可移动连接;

控制器用于获取和处理第一极板、第二极板在事件发生时与事件有关的信息,控制器与显示器通讯连接;

第一极板、第二极板均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优选的,第一极板靠近第二极板一侧的表面为波浪形,第二极板靠近第一极板一侧的表面为波浪形。

优选的,管体的管壁上还设有测量孔;

还包括第二测量单元,第二测量单元包括第二测量管、第三极板、第四极板、第二移动片;

第二测量管的第一端与测量孔连接,第二测量管的第二端封闭,第二测量管内设有第二容纳腔;

第三极板、第四极板、第二移动片均置于第二容纳腔内,第三极板、第四极板沿第二测量管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三极板、第四极板相对布置,第三极板与第二测量管固定连接;

第二移动片置于第四极板靠近测量孔的一侧,第二移动片与第四极板连接,第二移动片与第二测量管可移动连接;

第三极板、第四极板均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优选的,第三极板靠近第四极板一侧的表面为波浪形,第四极板靠近第三极板一侧的表面为波浪形。

优选的,第一安装部由多段不同大小的第一螺纹管连接形成,从第一安装部到管体的方向上,上述第一螺纹管的直径逐渐减小;第二安装部由多段不同大小的第二螺纹管连接形成,从第二安装部到管体的方向上,上述第二螺纹管的直径逐渐减小。

优选的,还包括导线、箱体、转轮、多个支撑杆、从动齿轮、主动齿轮、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

第四极板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箱体上设有出线孔、安装孔,箱体内设有容腔;

转轮、多个支撑杆、从动齿轮、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均置于容腔内;

转轮与箱体转动连接;

多个支撑杆均安装在转轮上,多个支撑杆均匀分布于同一圆周上,多个支撑杆平行布置;

第一导电体安装在转轮上,第一导电体为环形;第一导电体由如下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组成:C:2.0%-2.1%、Mn:0.4%-0.5%、Si:1.1%-1.2%、Cr:19%-20%、Al:0.2%-0.3%、B:0.2%-0.3%、Re:0.1%—0.2%,余量为Fe。C其它元素相互配合,提高淬透性、耐磨性;Si强化组织,提高耐磨性;Re、B能够细化晶粒,提高耐磨性、强度;通过上述组分得到的第一导电体耐磨性好,导电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导线的第一端置于箱体的外侧,导线的第二端穿过出线孔缠绕在多个支撑杆后与第一导电体电连接;

第二导电体为圆柱形,第二导电体置于第一导电体的内侧,第二导电体与箱体固定连接,第二导电体与第一导电体导电接触,第二导电体与第一导电体转动连接,第二导电体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从动齿轮安装在转轮上;

主动齿轮置于从动齿轮的一侧,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主动齿轮的部分区域穿过安装孔置于箱体的外侧。

优选的,转轮靠近支撑杆的一侧设有导轨,导轨沿转轮的径向设置;

还包括横杆、弹性件,横杆、弹性件置于容腔内,横杆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平行,横杆的一端与导轨可移动连接;

弹性件的一端与转轮固定连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横杆连接。

本发明中,流体从第一安装部进入,从第二安装部排出,流体经过连接管进入第一测量管内,流体对第一移动片施加作用力,推动第二极板移动,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对应的面积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之间的电容量发生变化,控制器获取到上述信息后就能够计算出管体内流体的压强,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

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测量单元,能够对管体内流体多处的压强进行测量,然后计算平均值,能够有效的减小误差,提高精确度,效果更好。

通过增加第二测量单元,通过测量孔对流体的压强进行测量,数据更加全面,准确性更好,精度更高。

在使用时,管体与电源之间的距离较大,需要拉扯导线,让导线从支撑杆上释放下来即可;当需要重新缠绕导线时,利用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带动转轮反向转动,让导线缠绕在支撑杆上;将导线收集起来,避免导线随意摆放,让导线有序存放,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的结合;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参照图1、2: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测量准确的传感器,包括第一安装部1、第二安装部2、管体3、多个第一测量单元、控制器、显示器。

第一安装部1、第二安装部2分别安装在管体3的两端,第一安装部1、第二安装部2用于与外界连接。

管体3内设有容纳空间;多个第一测量单元沿管体3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第一测量单元包括连接管5、第一测量管6、第一极板7、第二极板8、第一移动片9。

连接管5置于容纳空间内,连接管5的长度方向与管体3的长度方向平行,连接管5靠近上游侧的一端敞口设置,连接管5靠近下游侧的一端封闭。

沿管体3的长度方向,多个第一测量单元内的连接管5与管体3的管壁的上表面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

第一测量管6的第一端穿过管体3与连接管5连通,第一测量管6的第二端置于管体3的外侧,第一测量管6的第二端封闭设置,第一测量管6内设有第一容纳腔。

第一极板7、第二极板8、第一移动片9均置于第一容纳腔内,第一极板7、第二极板8沿第一测量管6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极板7、第二极板8相对布置,第一极板7与第一测量管6固定连接。

第一移动片9置于第二极板8靠近连接管5的一侧,第一移动片9与第二极板8连接,第一移动片9与第一测量管6可移动连接。

控制器用于获取和处理第一极板7、第二极板8在事件发生时与事件有关的信息,控制器与显示器通讯连接。

第一极板7、第二极板8均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极板7靠近第二极板8一侧的表面为波浪形,第二极板8靠近第一极板7一侧的表面为波浪形;增大第一极板7和第二极板8的正对面积,增大第一极板7和第二极板8的电容量,当电容量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快速的发现,测量更加准确。

本实施例中,管体3的管壁上还设有测量孔10;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二测量单元,第二测量单元包括第二测量管11、第三极板12、第四极板13、第二移动片15。

第二测量管11的第一端与测量孔10连接,第二测量管11的第二端封闭,第二测量管11内设有第二容纳腔。

第三极板12、第四极板13、第二移动片15均置于第二容纳腔内,第三极板12、第四极板13沿第二测量管11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三极板12、第四极板13相对布置,第三极板12与第二测量管11固定连接。

第二移动片15置于第四极板13靠近测量孔10的一侧,第二移动片15与第四极板13连接,第二移动片15与第二测量管11可移动连接。

第三极板12、第四极板13均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三极板12靠近第四极板13一侧的表面为波浪形,第四极板13靠近第三极板12一侧的表面为波浪形;增大第三极板12和第四极板13的正对面积,增大第三极板12和第四极板13的电容量,当电容量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快速的发现,测量更加准确。

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1由多段不同大小的第一螺纹管连接形成,从第一安装部到管体3的方向上,上述第一螺纹管的直径逐渐减小;第二安装部2由多段不同大小的第二螺纹管连接形成,从第二安装部到管体3的方向上,上述第二螺纹管的直径逐渐减小;方便与外界的部件进行连接,使用更加方便。

本实施例还包括导线4、箱体16、转轮17、多个支撑杆18、从动齿轮19、主动齿轮20、第一导电体21、第二导电体22。

第四极板13通过导线4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箱体16上设有出线孔、安装孔,箱体16内设有容腔。

转轮17、多个支撑杆18、从动齿轮19、第一导电体21、第二导电体22均置于容腔内。

转轮17与箱体16转动连接;多个支撑杆18均安装在转轮17上,多个支撑杆18均匀分布于同一圆周上,多个支撑杆18平行布置。

第一导电体21安装在转轮17上,第一导电体21为环形;第一导电体21由如下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组成:C:2.06%、Mn:0.44%、Si:1.12%、Cr:19.6%、Al:0.24%、B:0.25%、Re:0.18%,余量为Fe。C其它元素相互配合,提高淬透性、耐磨性;Si强化组织,耐磨性;Re、B能够细化晶粒,耐磨性,强度;通过上述组分得到的第一导电体21耐磨性好,导电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导线4的第一端置于箱体16的外侧,导线4的第二端穿过出线孔缠绕在多个支撑杆18后与第一导电体21电连接。

第二导电体22为圆柱形,第二导电体22置于第一导电体21的内侧,第二导电体22与箱体16固定连接,第二导电体22与第一导电体21导电接触,第二导电体22与第一导电体21转动连接,第二导电体22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第一导电体21能够相对第二导电体22转动,便于导线4的缠绕、释放,使用更加方便;如果导线4直接与外部电源连接,缠绕、释放电缆时,导线4会扭曲,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从动齿轮19安装在转轮17上;主动齿轮20置于从动齿轮19的一侧,主动齿轮20与从动齿轮19啮合,主动齿轮20的部分区域穿过安装孔置于箱体16的外侧。

本实施例中,转轮17靠近支撑杆18的一侧设有导轨,导轨沿转轮17的径向设置。

本实施例还包括横杆23、弹性件14,横杆23、弹性件14置于容腔内,横杆23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杆18的长度方向平行,横杆23的一端与导轨可移动连接;弹性件14的一端与转轮17固定连接,弹性件14的另一端与横杆23连接;利用弹性件14、横杆23对导线4施加作用力,让导线4缠绕更加整齐规范。

第一测量管6、第二测量管11内填充绝缘气体,流体从第一安装部1进入,从第二安装部2排出,流体经过连接管5进入第一测量管6内,流体对第一移动片9施加作用力,推动第二极板8移动,第一极板7和第二极板8对应的面积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第一极板7和第二极板8之间的电容量发生变化,控制器获取到上述信息后就能够计算出管体3内流体的压强,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

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测量单元,能够对管体3内流体多处的压强进行测量,然后计算平均值,能够有效的减小误差,提高精确度,效果更好。

通过增加第二测量单元,通过测量孔10对流体的压强进行测量,数据更加全面,准确性更好,精度更高。

在使用时,管体3与电源之间的距离较大,需要拉扯导线4,让导线4从支撑杆18上释放下来即可;当需要重新缠绕导线4时,利用主动齿轮20、从动齿轮19带动转轮17反向转动,让导线4缠绕在支撑杆18上;将导线4收集起来,避免导线4随意摆放,让导线4有序存放,使用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